?

低駕齡駕駛人行車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2015-09-01 15:55于志青
科技視界 2015年25期
關鍵詞:行車安全分析

于志青

【摘 要】道路交通是一個開放、動態、復雜的系統,低駕齡駕駛人由于開車經驗、開車常識等和其他駕駛人之間存在差距,在行車過程中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本文對影響低駕齡駕駛人行車安全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希望能通過“五個結合”有效提高低駕齡駕駛人在道路上的行車安全。

【關鍵詞】低駕齡駕駛人;行車安全;分析

近年來,機動車駕駛人數量迅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 機動車駕駛人突破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46億人,占駕駛人總量的81.62%,近五年年均增量達2057萬人[1]。在數量眾多駕駛人群體中,低駕齡駕駛人(一般指駕齡在三年以內的駕駛人)的行車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進行低駕齡駕駛人行車安全討論,可以全面深入的分析影響低駕齡駕駛人行車安全的相關因素,就如何進一步提升低駕齡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

1 低駕齡駕駛人行車安全自身制約因素

1.1 駕駛操作技能不過硬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交通法律、法規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2],對低駕齡駕駛人來講,基本的操作規范容易掌握,但要想在復雜多變的交通環境中得心應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開車時間較短,就存在著操作規范不夠熟練、動作與動作之間銜接不流暢等問題,當遇到行人突然橫穿馬路、強行超車等突發情況,往往會出現一些不當或錯誤的操作方式,給行車帶來隱患。

1.2 汽車駕駛預見性不夠好

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城市規劃布局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交通還不能完全實現人、車分離,這使得一個交通平面上運行的車流和人流相互干擾嚴重。駕駛人在行車中,需要隨時對看到的路況和交通跡象以及周圍的交通環境進行分析判斷,對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出預先估計,便于提前采取措施。而低駕齡駕駛人在開車過程中,注意力通常集中在視線中出現的交通流身上,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往往忽視視線以外的人和車,這一部分交通流由于在暗處,行蹤不明確,更需提前預防。

1.3 抗干擾能力較低[3]

駕駛過程是一個對道路信息發現、加工、處理的過程,整個過程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生理、心理條件,還需要具備安全態度及安全行車行為[4]。對低駕齡駕駛人來講,當遇到鳴笛、行人橫穿馬路等外界干擾時,心理、生理比經驗豐富駕駛人更容易發生變化。有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半徑和速度條件下,新手駕駛員的?覻波增率比老駕駛人高出12%以上[5],這種高于老駕駛人的緊張度,很容易影響到操作動作的速度和準確性,給行車安全帶來威脅。

1.4 駕車常識不豐富

在道路上開車轉彎時車輛存在著內輪差,行車前后一定區域內存在盲區,這些基本的道路常識,更容易被低駕齡駕駛人忽視,并最終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樣,不了解在進行最高速度限制時進行最低速度限制的必要性,在開車時,要么超速行駛,要么低于最低速度行駛,造成車輛車速的離散性過高,不僅對道路通行效率有影響,也降低了交通安全性。

2 低駕齡駕駛人行車安全外在影響因素

2.1 周圍駕駛人不安全駕車行為對低駕齡駕駛人的影響

對低駕齡駕駛人來講,如果周圍車輛車速較高或者前方交通擁擠,車輛隨意穿插現象比較突出,有些人會抱著試一試的心理進行模仿,如果安全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會覺得自己駕駛技術提高了不少,自我感覺良好,降低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長此下去,低駕齡駕駛人的守法意識就會降低。

2.2 復雜交通環境對低駕齡駕駛人的影響

道路交通流量的突然增加、道路線型的變化、行人和非機動車的干擾,傳遞給低駕齡駕駛人動態的、多變的刺激,會使低駕齡駕駛人出現反應遲鈍、注意力不能過分集中等不良情緒,對安全行駛產生不利的影響。

2.3 監管措施缺失對低駕齡駕駛人的影響

目前我國初次申領駕駛證的實習期為一年,在實習期內駕車上道路行駛,應當在車后粘貼實習標志,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應當由持相應或者具有更高準駕車型駕駛證三年以上的駕駛人陪同,也就是說,實習期過后,就不再受上述規定的制約。這容易導致 “有證齡無駕齡”人群的出現,而這一群體以在校申請駕駛證的大學生居多。即使在實習期的一年內,由于每天行駛在道路上的車輛眾多,交警不可能逐個檢查駕駛證,對其駕駛時間進行核查。長期監管措施的缺失,造成低駕齡駕駛人在道路上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3 提高低駕齡駕駛人行車安全的對策

3.1 恰當的宣傳方法和貼切的宣傳內容相結合

3.1.1 首先必須考慮到低駕齡駕駛人與其他交通群體的差異性,采用他們熟悉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宣傳教育。低駕齡駕駛人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但主要以網絡、移動終端這些新興媒體為主。因此,對他們的宣傳應是傳統宣傳方式與新興媒體的結合,在繼續發揮報紙、宣傳標語、電視等傳播媒介作用的同時,對他們加大使用網絡、移動終端方式宣傳的力度,通過他們易于接受的渠道,及時將安全觸角延伸到每一個低駕齡駕駛人身上。

3.1.2 其次宣傳內容的選擇也要恰當。在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內容的基礎上,根據低駕齡駕駛人自身駕駛特點,可考慮增加以下內容:一是行車風險規避的技巧。通過一些行車方法、行車技巧的宣傳,培養他們行車的安全知識。二是自控力的培養。對于一些不良交通行為的誘惑,可從如何培養自控力入手,逐步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交通行為,并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最后,還要增加行車常識的宣傳。

3.2 實習期制度和審驗制度相結合

目前駕駛證審驗內容為: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交通事故處理情況;身體條件情況;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記分及記滿12分后參加學習和考試情況,并沒有涉及到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為了降低低駕齡駕駛人的駕車隱患,建議延長實習期時間并制定專門針對低駕齡駕駛人的審驗內容。具體做法為:把現在一年的實習期限變為三年,在實習的三年內,每年去車管所進行駕駛證的審驗,并在現有審驗的內容上增加低駕齡駕駛人駕駛技術的考察,如果有一項不過關,本次審驗為“未通過”,這樣來促使低駕齡駕駛人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3.3 信息公開和重點監管相結合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第44條第1款、第2款明確規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定時向社會公布三年內駕齡駕駛人的交通違法率和交通肇事率等信息[6]。所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切實做好信息公開工作,一是提高他們的思想警覺性,增強安全防范意識。二是形成全社會關注低駕齡駕駛人的局面,建立社會化管理格局。同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駕駛培訓機構的監管工作,跟蹤分析低駕齡駕駛人發生交通違法和交通事故情況,分析其原因,指導培訓機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培訓質量。

3.4 自身主動糾錯和嚴格管理相結合

作為低駕齡駕駛人來講,應對自己駕駛經驗不足、遇到緊急情況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等自身缺陷有個清晰認識。在上道路行駛時,可找一個經驗豐富的陪駕,對自己的駕車行為進行指導。同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也應對低駕齡駕駛人的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進行嚴格管理。研究表明,3年以下駕齡駕駛人不按規定讓行肇事突出,左轉彎時肇事相對較多[7],可以看出,這些事故發生的地點集中在交叉路口,所以應加強對交叉路口的管理。通過從源頭上矯正駕駛人的不良駕駛行為和可能出現的僥幸心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為的交通安全隱患。

3.5 道路狀況改善和車輛智能化相結合

就道路狀況來講,由于道路線型、交通流量等都會對低駕齡駕駛人產生干擾,所以進行道路交通管理時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及時修繕被損路面,提高道路的使用質量;二是要加強對道路線型的提前預告。不管是鄉村道路、城市道路、低等級公路、高等級公路,當道路線型發生變化時,進行線型預告;三是做好交通流的合理分配。

就車輛來說,應在改善車輛安全性能的基礎上,進行車輛的智能化開發和設計,如果能在車上安裝一套用于分析駕駛人當天情緒、壓力等生理特征的系統,時刻進行必要的提醒,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影響低駕齡駕駛人行車安全的自身因素以及外在因素的分析,為保障低駕齡駕駛人的行車安全提供了幾點參考:(1)針對性的宣傳方法和貼切的宣傳內容結合起來,提高宣傳效果;(2)延長目前實習期時間和增加審驗內容,促使低駕齡駕駛人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3)信息公開和重點監管相結合,建立社會化管理格局;(4)自身主動糾錯和嚴格管理相結合,從源頭上杜絕交通安全隱患;(5)道路狀況改善和車輛智能化相結合,來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2014年全國機動車和駕駛人迅猛增長[OL].http://www.mps.gov.cn.2015-1-27.

[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OL].http://www.mps.gov.cn.2011-4-25.

[3]張開冉.低駕齡駕駛人典型駕駛心理-行為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

[4]陳雪梅.緊急狀況下職業駕駛員適宜性評價遴選系統[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7(8).

[5]皮鑫,陳 飛.新手駕駛員緊張度與道路線形及行駛速度相關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0(11).

[6]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公安部令第123號)[OL].http://www.mps.gov.cn.2012-10-8.

[7]鄧毅萍,常宇,高巖.不同駕駛人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4(5).

[責任編輯:曹明明]

猜你喜歡
行車安全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試論機車乘務員心理素質與行車安全的關系
淺析GYK對軌道車行車安全保障功能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在線教育與MOOC的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