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安保法案通過帶來的亞洲安全變局

2015-09-10 07:22張墨寧
南風窗 2015年22期
關鍵詞:岸信自衛權南風窗

張墨寧

9月19日,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上,議席占優的執政聯盟最終強行通過了旨在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安保法案。經過了數月的辯論,法案成為法律,安倍晉三的政治野心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這將對亞太的安全格局帶來深遠影響。安倍的執政理念中安保法案居于何種位置,下一步他將如何主導日本走向,中國如何面臨安保法案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本刊專訪中國社科院日本問題專家呂耀東。

《南風窗》:回顧安倍的第二次執政,從他第二次競選開始就已經有一整套推進安保法案的構想了嗎?安倍本質上是如何考量經濟和安保優先次序的?

呂耀東:2012年年底安倍第二次上臺之前,的確是以經濟作為一個首選,要改變日本長期以來的經濟低迷。之前執政的民主黨也曾經提過要改變低迷和通縮狀態,但是執行得并不太好。民主黨不行了,自民黨肯定要提出超越民主黨的理念,才能獲得日本民眾的認可。說到底,安倍上臺的一個充分理由就是自民黨有長期的執政經驗,從戰后到上世紀90年代,主要是自民黨執政,日本經濟起飛、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在自民黨領導下實現的。所以在日本選民看來,既然選擇過民主黨,但是從2009年~2012年民主黨沒有產生任何奇效,那就拋棄這個政黨,選擇了由安倍領導的自民黨上臺。正是基于這樣的民眾心理,安倍提出了“安倍經濟學”。上臺之后,經濟上確實起到了一定成效,安倍“三支箭”的效果的確比民主黨要好,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所以,安倍就開始著手推進政治和外交方面的構想。

在他上臺之初,就已經成立了一個跟安保法案相關的私人咨詢機構。2013年初決定修改現行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2013年底批準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稱作“防衛三支箭”。日本自衛隊要進行海陸空綜合協調,把防衛重點放到了西南島嶼。過去的防衛計劃大綱更多是防衛能力,修改以后就帶有一定應對突發事件的機動性。中期防備計劃則是以5年為期限,對日本的防衛重點、防衛裝備的配置等等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這也是為什么安倍上臺之后,日本的防衛經費逐年提升的原因。在這3個安保政策里,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武器出口三原則,后來改成了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大幅放寬對外輸出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的條件。過去對社會主義國家是禁運的,現在把這一條改了,在其他方面也做了一些調整。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日本對越南援助或者出口的巡邏艇,都是因為依據2014年通過的“三原則”進行的。所以說,“安倍經濟學”只是一個借口,讓老百姓覺得他的執政能力確實能給日本帶來一定好處,這么多年換了這么多屆政府,經濟上都沒有起色。安倍上來還是有所改變的。借著這個勢頭,安倍開始安保政策的大調整。防衛三支箭后,緊接著就是去年7月內閣會議通過了解禁集體自衛權。

未來日本的經濟增長點可能一個是受益于T P P,一個是防衛產業,另一個是給工人增加工資,但究竟能不能落實還無法判定。

《南風窗》:從以修改憲法解釋的方式解禁“集體自衛權”到在國會強推“新安保法”,安倍最終指向的還是修憲嗎?

呂耀東: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第96條的規定,憲法的修改要有2/3眾議院議員的同意,還要半數以上的國民全民公決投票,這個難度是非常大。所以,安倍只能走修憲的第一步,就是解禁集體自衛權。2006年—2007年安倍第一次執政的時候,就已經確立了一個修憲路線圖,總共用5年的時間來修改憲法。他的目標早在那個時期就確立好了,只是因為任期比較短沒有實現。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力量積蓄,現在又重新按照那個步驟推進。但是解禁集體自衛權、改變過去歷屆政府對憲法第九條的解釋,在此基礎上通過的內閣決議案充其量只是一個政府的政策理念,要落實還得形成法律。所以才有了這一次的新安保法,把這種理念加入到相關的法律里,形成了今天新安保法所包含的十個法律修正案和一部新法律《國際和平支援法案》。

其中,《國際和平支援法案》是一個最大的變化。過去,日本的海外派兵是要經過內閣討論形成法案,最后交予國會來討論,是有期限的,時間到了以后還要提交國會再討論延期。而這次通過的新法案就是一個永久派兵法案,最早是由現任防衛大臣中谷元提出來的,便于日本的盟國需要援助的時候可以不受國會限制,由政府直接控制自衛隊。之所以說變化最大的原因就是,由解禁集體自衛權直接派生出了一個新的法案。作為二戰的戰敗國,這是對過去專屬防衛政策進行徹底顛覆。盡管現在安倍口頭說沒有放棄專屬防衛,但實際上這個法律開始執行的時候,等同于完全放棄了。這將是戰后日本安保政策的最大變化。

現在日本討論比較激烈的一個問題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內閣決議案提出的3個條件日本遭到武力攻擊,或與日本關系密切國家遭到武力攻擊,威脅到日本的存亡;沒有其他適當手段可以排除攻擊;武力行使限于“必要最小限度”實際上都是可以忽略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時候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新安保法案中有一個叫《武力攻擊事態法》,定義了存亡危機事態,“日本或與日本有密切關系的國家遭到武力攻擊,日本存亡受威脅、存在國民權利被徹底剝奪的明顯危險?!?,就是說,當判斷已經面臨存亡危機的時候,可以不經過國會行使集體自衛權,由首相為首的國安委來做決定,說到底其實就是首相來決定。這是讓日本民眾和在野黨不能接受的,他們覺得危急存亡的時刻由首相來決定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

《南風窗》:安保法案通過后,日本學生上街游行抗議,是二戰后55年來的首次,上次還是在1960年反對安倍的外公岸信介。當代日本青年總是被打上政治冷漠的標簽,投票率連年維持在較低水平。為什么這一次有如此強烈的不滿?

呂耀東:為什么那么多人上街抗議,就是覺得違背了民主主義。日本的和平憲法其實是三大主義,立憲主義、和平主義、民主主義。所謂民主主義,就是修改憲法解釋,要經過人民的充分討論。 所謂的合法性就是通過充分的民眾認可。民眾上街就是要表達,你沒有解釋清楚就通過,那我的孩子將來可能要上戰場。所以他們反對的是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就這么快通過,日本的民調里也顯示,大多數人反對的是違背了民主主義。我們可能忽略了這一點,覺得日本民眾是反對安保法案本身。其實不一定,他們未必是反對安保法案,而是反對安保法案的通過程序。所以,我們需要了解這個國家的國民對安保法案本身的真實態度,這是我們關注的一個盲點。如果充分討論了,他們還不接受,那就說明和平主義還是存在的。但安保法案最終通過了,是不是也反映了日本社會的政治訴求。我們需要打個問號。

在野黨也是這樣的想法,盡管議席是少數,還是要聽他們的意見,內閣提交來的法案,肯定要修改。而安倍是不聽他們意見的,就要原封不動地通過,提交上來的什么法案就是什么法案。維新黨曾經提出過一個法案,自民黨開始還說可以討論,但是到了后期,把維新黨的法案全部推翻了,這就激起了在野黨的反抗。然而,自民黨并不在乎,到了參議院表決的時候,自民黨拉了3個小黨,次世代黨、日本元氣之會和新黨革新,這3個黨其實全是保守政黨,比自民黨還右,他們當然同意了,可能還覺得安倍做得不夠,應該走得比這個更遠一點。安倍就覺得3個黨都同意了,也充分體現了民主主義。但是很難說服社民黨、共產黨、民主黨這些黨派。

《南風窗》:安保法案通過后,安倍很快提出了“安倍經濟學”的新三支箭,接下來他在經濟、政治和外交上將會如何權衡?

呂耀東:安倍會把重心放在外交和經濟上,一個是外交上讓國際社會理解安保法案,在聯合國大會上到處解釋,聲稱是為了世界和平,為了防范“那個國家”,“那個國家”是誰大家都很清楚,只要不是直接面對中國的時候,總是說“中國威脅論”,以此為借口,獲得所謂價值相同國家的支持和認可。同時日本也向中國、韓國解釋,在這種場合他又會說我們是和平友好的,是永遠不可分割的鄰居。另一個就是在經濟上安撫國內。安保法案通過了后,馬上出臺了新的安倍三支箭,給老百姓構想一個美好的藍圖,在育兒支援、社會保障上承諾了很好的愿景,要強勁日本經濟,核心還是民生。這三支箭聽起來很美,但是拿什么來支撐,資金來源怎么獲得,還沒有具體細則。強勁的日本經濟,就要有一個強勁的經濟增長點。未來日本的經濟增長點可能一個是受益于TPP,一個是防衛產業,另一個是給工人增加工資,但究竟能不能落實還無法判定。

7 月24 日, 在日本首都東京,手持“對安倍政權說不”標語的抗議者參加集會。

《南風窗》:上個月安倍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不經投票直接連任自民黨總裁。他的個人權力會達到一個新的頂峰嗎?外界覺得他推動安保法通過是賭上政治生命,事實上他內心是不是非常胸有成竹?

呂耀東:我覺得他確實是胸有成竹的,他出生在一個政治世家,是有“政治抱負”的。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在1960年通過日美安保條約修正案的時候,有將近一百萬人上街,但岸信介還是一意孤行。安倍在他的《致美麗的國家》里說,自己心目中是非常佩服外祖父的,因為他的那種臨危不懼、泰然自若給他印象很深。所以我們看到,當參議院廝打一片的時候,安倍卻冷眼旁觀。這多少可以看到岸信介的影子,1960年當人們圍困首相官邸的時候,安倍就在岸信介的身邊。岸信介和他的弟弟佐藤榮作喝著紅酒等待法案通過的時候,可能就是安倍所說的“泰然自若”。所以,他的一切都是想復制外祖父的做法。

只是那時候岸信介面臨的是兩強對峙的政黨格局,自民黨的勢力很強,社會黨的勢力也很強。而安倍現在面對的是一強多弱的政黨格局,只有自民黨是最強的,其他在野黨都很弱。由于當時的政治生態里社會黨勢力太強,以及因為安保法案死了一個大學生這樣的偶發事件,岸信介選擇了引咎辭職。但安倍現在所處的環境是自民黨一黨獨大,他和岸信介最大的區別是從沒有想過自己會下臺,他說自己一直要干到2018年。9月份自民黨總裁選舉,自民黨黨內的各個派閥之中,都沒有人敢跟他較量,只有一個野田圣子想跟他競選總裁,但自民黨的組織原則規定,必須有20個議員推薦才可以,野田圣子竟然沒有找到20個議員,最后參選的只有安倍。黨內沒人敢跟他抗衡,形成了黨內一人獨大,政黨一黨獨大的態勢。正是這種底氣,使得安倍從來沒有想過辭職。他的目標很清楚,還是要修憲。民生政策只是讓老百姓認可他的執政。

黨內沒人敢跟他抗衡,形成了黨內一人獨大,政黨一黨獨大的態勢。正是這種底氣,使得安倍從來沒有想過辭職。他的目標很清楚,還是要修憲。

《南風窗》:與岸信介時期相比,日本的政治環境為什么會發生巨大變化?

呂耀東:可以概括為日本政壇的總體保守化。冷戰結束尤其是1994年以后,自民黨和社會黨兩強對峙的格局就徹底結束了,社會黨直線衰落。形成了保守政黨相對上升,革新政黨勢力下降的態勢。從那以后,日本進入了一個總體保守化的時代。而且,弱小政黨里面,很多也都自民黨化了。比如現在執政聯盟里面的公明黨,它原本是一個和平主義政黨,是不應該贊成安保法案的,但現在卻幫助安倍、幫助自民黨通過安保法案。所以,除了共產黨和社民黨反對安保法案,其他政黨很難說他們反對。這種情況下,安倍的法案肯定是可以通過的?,F在已經沒有力量可以遏制自民黨,自民黨也已經不在乎在野黨了。

《南風窗》:最近安倍會見了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日媒也報道安倍基本決定秋季大祭期間不參拜靖國神社,而且還托公明黨黨首赴北京轉交親筆信給習近平主席。中國應該怎么看待日本的態度? 呂耀東:從目前來講,亞太地區原本是處于和平的、區域合作、經貿互相往來、實現雙贏的態勢中。但現在亞洲的安全環境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局,日本從過去堅持和平主義的國家,變成了可以介入沖突,甚至可能與別的國家發生戰爭。日本的安保政策給亞太本來的區域合作環境注入了不安全、不確定的因素,難免會使我們對日本將來要走什么樣的道路產生疑慮。在這一點上,我們要保持一種警覺和關注。

猜你喜歡
岸信自衛權南風窗
《南風窗》新媒體營收激增原因分析
安倍侄子競選曬家譜引眾嘲
岸信夫有意退出政壇
網絡空間適用自衛權的法律不確定性與中國立場表達——基于新近各國立場文件的思考
安倍胞弟入閣守護家族政治榮耀
安倍重用弟弟強化“安倍外交”
《南風窗》 強化教育公平
《南風窗》等
從一扇窗看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