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經典教育案例的現實反思

2015-09-10 07:22殷玉龍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5年9期
關鍵詞:小東小杰陶行知

殷玉龍

作為經典教育案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塊糖的故事”一直為教師們所推崇,雖然時隔多年,再次進行解讀,發現其意蘊依然深刻,對教育教學仍然有啟迪作用。

一、故事回顧

陶行知先生在擔任一所小學的校長時,有一次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當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學后到校長室去。

放學后,王友等在校長室準備挨訓,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送給他,并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蓖跤洋@異地接過糖果。隨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的手里,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p>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王友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做斗爭的勇氣!”王友感動極了,流著淚說:“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陶行知滿意地笑了,說:“你能正確認識錯誤,我再獎你一塊糖,我的糖送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蓖跤褢汛еiL給的糖果離開校長室,此刻他的心情不難想象。

二、故事審讀

角度之一:要智慧地選擇教育的契機和時間。

陶行知先生發現王友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當即制止,制止之后,并沒有立即進行教育,而是讓孩子放學之后去找他,到時再根據情況進行教育。這里的智慧表現為一個“立即”和一個“不立即”。正在進行中的沖突如果不立即制止容易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所以不管誰對誰錯,先停止沖突為最佳,而不是有人說,我讓你先打,打累了就不打了,把事情搞大了,下次就不敢了;沖突中的孩子正處于怒火上升的時期,比較沖動,這時不適合立即進行相關的教育和批評,否則很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這就提醒我們在處理孩子間的正面沖突中,要冷靜一下:讓學生冷靜下來,靜思己過;讓自己冷靜下來,尋找對策。如此,“過一會的教育”自然遠比“立即的教育”效果要好。

其實遠不止是在處理孩子之間的沖突時需要這樣,在緩解師生之間的沖突時也需要如此。

案例:又是周一了,小海又準時的肚子疼,頭疼,又需要請假了。其實他是因為雙休日作業基本沒做,沒辦法交差,干脆采取這種方法躲避,然后想辦法抄完,下午照樣漂漂亮亮地把作業交上來。但是這次班主任洞穿了他的詭計,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接下來就看如何處理了。不立即處理,容易產生“破窗效應”,別的同學會怎樣想?他能抄作業,我當然也可以啊。立即處理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過程是這樣的,班主任沉積多時的怒火終于爆發了,劈頭蓋臉一通咆哮,然后責令小海站出去并通知家長前來解決問題??尚『<议L來了之后,小海不見了……

反思:案例中的教師在處理問題時不夠冷靜,操之過急。當即制止是正確的,立即解決確有不妥。人都怕被“揭短”,何況是孩子?再說,認識錯誤需要時間,也需要一個過程。此時教師要先冷靜下來,教師的冷靜是為了讓孩子有冷靜的機會,有悔過的時間和空間,切不可直接采取狂風暴雨的方式將孩子逼到墻角,讓師生雙方都沒有緩沖回旋的余地。當然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往后拖延的,一切因時因地而動,關鍵是教師要有選擇教育契機和時點的智慧,學會靈活處理。

角度之二:要詳細地了解事件的前因和后果。

從“四塊糖的故事”中,我們知道陶行知先生的智慧不僅表現在立即制止男生王友用泥塊砸班上同學的行為,沒有根據自己看到的表面現象去進行批評教育,而是讓孩子先回去,下午再來處理;更表現在他利用這段時間,抽空去了解了整個事情的經過,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認識,知道王友是事出有因,于是形成了全面準確的綜合判斷,這才有了后面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行為,也才有了王友的感動至極,流淚“悔過”的教育效果。

案例:值日班長在進行一天的班級情況點評,點名批評了小東和小杰,小杰當場就表示了不滿,引發了班級的混亂,班主任及時趕到方才震住,點評得以繼續。放學后,小杰來到辦公室做解釋,班主任卻還是滿腔怒火,不愿意給小杰解釋的機會,只是強調即使不是值日班長點評的這樣,也不可以當場吵鬧,而是應該事后解決,責令小杰寫檢查,小杰不服,雙方不歡而散……

反思:教育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多突發事件,需要教師及時處理。但教師不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處理起來就容易犯主觀性錯誤。案例中的班主任因主觀臆斷,不做詳細調查,不做細致分析,也不愿聽學生的解釋,就很難做出完整準確的判斷,小杰自然不服,結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梢?,全面地了解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也是教育智慧的體現。

角度之三:要合理地選擇教育的場合和背景。

陶行知先生在制止男生王友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之后,沒有就地批評他的錯誤行為(王友用泥塊砸同學的行為不管什么原因都是錯誤的),因為旁邊還有其他同學,又是一個較為開放的場合,環境相對比較復雜,顯然不利于教育。而讓他下午到辦公室,在辦公室里,只有先生與王友面對面,這里的教育環境相對比較簡單,這時去講道理,給批評,提要求,王友同學都相對比較容易接受。放學后,沒有先生的再次催促,王友主動到辦公室準備挨訓的事實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案例:課到臨近結束,數學老師正在巡視學生的當堂鞏固情況,突然一聲尖叫,打破了教室的寧靜。隨之,湯同學報告:老師,我不給小東抄,他就踢我,把我腿踢疼了,我沒控制住,對不起,擾亂班級紀律了。自然湯同學的行為無可厚非。再看看小東因為私下的動作被曝光,干脆不管不顧,昂著頭,一副你能把我怎樣的架勢。剛好下課鈴聲響了,老師淡然地宣布下課之后,說,老師一節課下來也累了,哪位同學幫老師把本子搬到辦公室去?(稍停頓)要不小東你辛苦一下,幫老師一個忙?!髞?,小東從辦公室出來,誠懇地向湯同學道了歉。

反思:教育環境是指學校影響學生的一切內外部條件的綜合。案例中的教育環境是狹義的,重點指被批評教育的學生周圍的情況。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尊心,犯了錯誤,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育批評,哪怕再有道理,也會使學生覺得傷自尊,自然會產生抵觸心理。不管老師后來采用了什么方法,首先老師避開了大庭廣眾之下這個讓小東抗拒和抵觸的教育環境,就使教育行為成功了一半??梢?,合理地選擇教育的場合和背景,有時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角度之四:要有針對性地給予恰當的表揚和批評。

故事中的陶行知先生最令筆者折服的是,他的表揚不是形而上的空談,而是明確具體有針對性,而且四塊糖的獎勵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獎勵的鏈條。第一塊糖獎的是王友的守時,第二塊糖獎的是王友當時聽從先生的要求,立即停止了對同學的傷害行為,第三塊糖是針對王友因為打抱不平才去砸同學的,這些都是圍繞一個中心事件實際發生的,通過這個獎勵鏈條的循循善誘,最終讓王友自己認識到錯誤所在。王友本來以為來了就是挨訓的,沒想到卻還因此受到了表揚,自然受到感化,主動承認錯誤。順勢,陶先生立即針對王友的認識給出相應的獎勵——第四塊糖,為這個事件的處理畫上了一個句號,但這個獎勵所產生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四塊糖”在王友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自然會對其今后的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也正是“四塊糖的故事”的教育魅力所在。

案例:開學以來一直比較積極比較陽光的小趙最近有點郁悶,今天在全校組織的作業紙整理互查中,他未能按照要求整理,被通報批評,并給班級考核帶來很壞的影響。班主任很生氣,強壓怒火,晚放學把小趙找來,對其前一段時間比較積極地參與班級管理給予了肯定。然后迅速轉到今天作業紙整理的話題上,上升到了嚴重敗壞班級榮譽,沒有集體組織觀念的高度。小趙始終一言不發,面無表情,幾乎沒有任何反應??纯刺旌?,班主任怕出事,只好讓他先回家。

反思:在賞識教育的感召下,很多老師在批評教育學生時都會先說上一兩句夸獎孩子的話,然后迅速轉彎,對孩子進行無情的批斗。表面上看來也做到了賞識,做到了盡可能的表揚,但這種只圖表面,沒有具體針對性的表揚缺乏實在意義,很多同學好像看透了這招慣式一樣,并不領老師的情,因而教育的效果也不明顯。班主任對小趙的表揚明顯就屬于這種,表揚缺乏針對性,跟今天的作業紙檢查沒有太多的聯系,純粹是為了批評而表揚,教育環節缺乏連貫性,而且是具有斷崖式的跳躍,學生難以接受。

其實對這個經典教育案例進行解讀的角度還有很多,比如學會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等,我們要做的是務必要聯系到自己的校本和班本以及涉及具體事件的人本;更要清楚解讀的是其精神和實質,傳承的是其方法表層下的教育智慧,而不能簡單地去模仿?,F在學生犯了錯誤,你再去用糖果作為獎勵,非但不能起到作用,甚至會被學生恥笑,因此要讓這樣的經典繼續傳承,繼續發揮影響,那就必須抱著一顆好學之心,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和總結,只有這樣,經典才能繼續在現代教育中熠熠生輝。

(作者單位:江蘇寶應縣實驗初中)

猜你喜歡
小東小杰陶行知
陶行知:書香年少時
約定
洗澡
陶行知夜歸
媽媽的愛
為啥總挨罵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香蕉皮的家
陶行知的另類教育法
他鼓勵了我(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