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2015-09-17 10:57楊岳劉和平李紅燕
廣東教育·職教版 2015年8期
關鍵詞:工作過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設計

楊岳++劉和平++李紅燕

摘要: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職業能力,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建設中,引入了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法。本文在介紹該課程教學改革必要性的基礎上,從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改革設計,并進行了課程改革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過程;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8-0011-03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簡介:楊岳(1984-),女,陽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環境污染防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等。(廣東 陽江/529500)

劉和平(1976-),男,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觀賞園藝、組織培養等。(廣東 陽江/529500)

李紅燕(1981-),女,陽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環境微生物研究等。(廣東 陽江/529500)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401270)、廣東省高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教學改革項目(K0155206)基金資助?;?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頒布以及2004年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實施的現狀,本文在分析目前及今后環境專業的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對環境專業學生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崗位素質、能力等人才規格要求的基礎上,對照政府和社會加快教學改革、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的迫切希望以及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要求,陽江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相關教師逐步統一了環境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認識到環評工作能力是環境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之一。

環境影響評價是我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涉及環境監測、三廢(廢氣、廢水、廢渣等)控制工程、環境管理等相關專業課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實踐性。為在有限的課時內,使學生不僅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知識,并具備從事環評工作的實踐能力,縮短工作適應期,本課程運用與工作過程相關的典型工作任務對實際環評活動進行描述,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及高職學生學習特點,就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一、 教學改革必要性

1.教學內容滯后

目前,市場上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教材種類很多,包括《環境影響評價上崗培訓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以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和國內各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選擇面較廣。但是這些教材多側重于環境質量評價的依據、標準、方法以及評價要素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評價方法的學習,缺少環境評價學理論的實際應用,如案例分析、風險評價、公眾參與等方面的內容。另外,隨著環評制度的逐步完善而出現的國家環境影響評價的最新政策、法律法規、技術導則、科研進展和重大環評事件等資料也沒有及時更新和補充,這種教材建設的相對落后使得教學內容相對于目前的社會發展呈現出滯后性,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2.教學模式單一

由于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內容較多而課時有限,目前我們的教學模式仍然比較重視理論教學,許多教師傾向于采取傳統的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向學生灌輸大量信息和知識,導致學生被動聽課、機械接收、學習興趣差、學習積極性低,無法引領學生主動性學習,從而使得學生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知識較為模糊,更遑論應用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獲得及提高。這種信息單向傳遞的教學方法,也不利于教師獲取從學生處反饋的教學效果信息,從而也喪失了改進教學效果的最佳時機。

3.工作崗位要求與學習內容脫節

在社會對環評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要求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各院校對環評領域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知識面的拓展、知識體系的構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高職學生缺乏行業的環評工作崗位能力,很難做到快速上崗,從而影響學生就業。究其原因,這與目前的課程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在實際課程教學中,理論知識的講授一般占據了2/3的學時,實踐環節較少,而且多以現狀調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現,進行某章節內容對應的實踐,缺乏綜合性實踐教學和真實環評項目實踐。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的各部分內容之間缺乏縱向聯系,相互割裂,學習過程不能相互貫通,缺乏對整個環境影響評價過程的把握。

二、教學改革設計

1.設計理念與思路

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在對高職學生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以就業為導向,崗位職業能力為依據,基于工作過程及工作任務分析引領專業知識和實踐訓練項目。以單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為主線,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采用遞進或并列相結合的結構來展現教學內容。在多媒體教室、環境實訓室等學習站采用案例、小組討論、工作任務、工作項目等職業活動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同時,將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信息收集與處理、分工與合作、自我學習與創新等職業核心能力滲透到教學全過程。學習任務以突出課程重點及必須掌握環評報告表的編制進行確定,考核辦法以過程考核形式為主,再結合課堂提問、實訓、課后任務及考試成績為輔進行。具體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見圖1。

圖1課程設計模式示意圖

2.教學目標設計

高職課程教學是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服務的,其課程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履行工作崗位職責完成基本工作任務的能力。環境影響評價是我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基于高職學生理論基礎較差及課程學時有限(75學時,其中理論50學時,實踐25學時)的現狀,并考慮學生將來的主要就業領域,將課程目標定位為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的編制。通過對該領域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根據對應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職業能力進行研究,依托校內外兩大實踐平臺,使學生了解相關的工作崗位和工作職責,樹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人員應該有的職業道德觀念,能夠針對具體項目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達到環境影響評價上崗證(國家職業資格)的要求,具備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職業技能。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3.教學內容設計

鑒于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綜合型學科,并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和先進性,教師在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及環評發展的需要擇優選取合適學生教材的基礎上,還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自我學習,密切關注環評動態,及時了解環境保護最新標準、法律法規、環評技術導則、技術方法等信息的更新。另外,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崗位職業技能和要求,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接受能力,在開展工作任務教學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诖?,本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以單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過程為主線(環境影響評價準備工作、現場踏勘、工程分析、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編制)系統地介紹應如何開展具體項目的環評工作,主要涉及的內容包括各環境要素如水、大氣、聲、固體廢物、生態等方面的環境影響評價的原理、技術方法、標準和案例實踐。結合我院實際情況,選取學院正在建設的實訓大樓建設項目,按照環評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培養需求、本課程的培養目標,整合教學內容,設計了6個學習情境,分別為環境影響評價準備工作、現場踏勘、工程分析、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編制6個,在循序漸進的6個學習情境中,完成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培養與職業角色的轉化。具體學習情境的設計見表1。

表1學習情境一覽表

情境名稱工作任務職業能力教學內容環境影響

評價準備

工作熟悉環評工作程序,能根據相關產業政策分析項目合法性及選擇適用的環境標準能夠初步認識環評崗位,具備一定的職業意識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及工作程序,產業政策及環境標準現場踏勘掌握現場踏勘工作方案的制定信息搜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然環境現場踏勘及社會環境現場踏勘工程分析掌握單個建設項目工程分析的方法及內容項目資料分析能力,污染因子識別能力污染型及生態影響型項目工程分析方法及內容環境現狀

調查與評

價熟悉各環境要素(水、氣、聲、固、生態等)現狀調查的方法、內容等能夠編制現狀調查報告,給出現狀評價結論大氣、水環境(地面水及地下水)、聲環境、固體廢棄物、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

預測與評

價熟悉各環境要素(水、氣、聲、固、生態等)影響預測及評價的方法、內容等能夠根據項目資料給出預測因子,確定評價等級,養成實事求是的職業道德大氣、水環境(地面水及地下水)、聲環境、固體廢棄物、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環評報告

表編制熟悉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的內容以及格式根據上述工作成果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單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的編制 4.教學方法設計

本課程涉及多個典型工作任務,每一個典型工作任務又涉及到水、氣、聲、生態等各環境要素的內容,在講授中需要與實際項目相結合。而傳統教學方法不能直觀地反映真實情況,使課堂教授效果受到影響。因此,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等因素,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應堅持行動導向、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原則。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重點突出“教學做合一”,注意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對個別同學進行單獨輔導,保證每位學生最大程度地掌握職業技能。具體可采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小組討論教學法、自學輔助教學法、實景教學法等。如以學院實訓大樓建設項目為例,采用小組討論法,確定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準備工作方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并可讓學生分別扮演建設單位、環評單位及環保管理部門,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可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平臺,實施現場實景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考核方案設計

傳統的考核方案通常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對課程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測試,而這種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單一評價指標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綜合實踐能力。結合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及環評工作的特點,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考核突出考核學生的職業能力,強調過程考核,對學生的平時表現情況、課程實訓及期末測驗成績等進行綜合評定。另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的團隊合作能力、認真并實事求是的職業道德等也納入到考核體系中。

三、教學改革可行性

第一,學院極為重視學生的實踐教學,將實踐教學改革作為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切入點,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學院增加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新建實訓大樓,不僅在場地、設備等硬件上,更進一步在實踐教學的運行上保證人員、經費的充足。因此,本課程改革具有組織、政策、建設資金上的保證。

第二,本課程改革的參加人員分別是教學系部負責人、專業負責人、專業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校外合作單位的管理者和環評技術骨干,在資源調動、人員組織、課程設置、項目安排以及專業指導等方面擁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在實踐教學和實訓平臺建設工作方面進行過研究與實踐,尤其是近年來申請者和項目組成員已在專業教學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有較好的系統性認識和操作經驗。因此,本課程改革具有人力、物力和專業水平上的保證。

第三,多年來與陽江市多家環評環保公司、陽江市環保局環境監測站、陽江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陽江高新區第一污水處理廠、陽江市新環水務有限公司等多家環境保護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誠信、互利、互動、雙贏的校外實踐基地,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讓學生參與實際環評項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應該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根據專業特色,全局統籌,合理規劃,使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诠ぷ鬟^程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展開理論基礎研究,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探索,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職業能力的前提保障,是對當前高職教育環境類專業課程改革的再認識,有效促進我院環境專業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珍茂,陳玉成.“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西南師范大學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177-180.

[2]王敏,買文寧.“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4):116-117.

[3]黃川,王里奧,袁輝.案例分析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75-76.

[4]許英杰.高職“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4(6):17-20.

[5]丁雷.基于工作過程的樓宇智能化技術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7).

責任編輯陳春陽

猜你喜歡
工作過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設計
“蘇州園林:景致與情思”課程設計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劉策
互聯網+時代以項目引導的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實踐類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專業核心能力的機械類課程開發
山西省低熱值燃煤電廠煙塵超低排放工藝技術路線探討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
關于完善課程設計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