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藝極致也電影——透過市場的火爆探究綜藝電影的生存發展之道

2015-10-10 00:05陳坦兒
聲屏世界 2015年8期
關鍵詞:綜藝創作藝術

□陳坦兒

欄目責編:曾 鳴

在中國電影不斷發展以臻成熟的過程中,綜藝電影猶如一夜春風般悄無聲息地進入電影市場,驚艷亮相,躍身票房黑馬。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綜藝電影還存在情節設計差強人意、文學劇本缺失、創作周期短、藝術效果欠缺、制作上也不盡精細等問題,但作為一個新型的電影類別,它的出現是對傳統電影類別的補充和拓展。從產業和市場的角度看,它順應了觀眾的需求,拓展了內容呈現空間和方式,延伸了內容產品的價值及其實現。依循尊重藝術與生俱來的包容性,我們可以從分析其市場成功入手,進而探討綜藝電影自身應該具備的藝術性,從中尋找出有利于中國視聽產業發展的經驗。

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中的綜藝電影主要以《爸爸去哪兒》系列和《奔跑吧,兄弟》這兩檔綜藝節目為電視節目走進大銀幕的代表。它們為綜藝電影創造了票房奇跡,僅《爸爸去哪兒1》上映當天就以近9000 萬元的票房,刷新2D 國產片首日票房、單日觀影人次、上座率等紀錄,最終以6.95億的總票房奪得春節檔2D 電影冠軍,打敗眾多同期電影,高居2014 全年票房榜前列;而《奔跑吧,兄弟》也在票房榜上大放異彩,2015年1月30日電影上映首日報收7900 萬元,遙遙領先同時期被看好的好萊塢大片《霍比特人:五軍之戰》 首日國內票房3100 萬元的成績,累計獲得4.21億元票房。

綜藝電影票房火爆的背后,反映的是國民藝術認知與接收的現實,也是國內視聽藝術與產業發展必須面對的國情。迎合,是藝術生存之道;引領,是藝術存在的意義。綜藝電影的出現及成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分析中國視聽藝術發展的藍本。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國內恩格爾系數的下降,我國國民生活條件已從溫飽到達富裕的層面,休閑娛樂在國民生活中的比例開始擴大。2015年初,中國票房連續兩個月超過北美,體現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與潛力,說明電影院已然成為我國國民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電影從業人員也逐漸順應觀眾需求,越來越多地投入拍攝觀眾想看的電影。在這種環境下,綜藝電影應運而生。

顧名思義,綜藝電影就是由綜藝節目衍生出來的電影,是以綜藝節目內容及其表現形式通過電影呈現方式推向影院觀眾的一種內容制作和傳播行為,大多在其藝術價值不變的情況下,謀求的是外延傳播價值的擴散與增值。其實,綜藝電影不是今人的創新,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十年動亂的結束,中國的相聲業迅速回歸并得以壯大,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就曾經攝制了以《笑》為片名的國內經典相聲作品電影,以十個當時膾炙人口的優秀相聲作品完整版構成了影片的全部內容,中間以電影的橋段手法進行串聯?!缎Α敷w現的是中國電影人對相聲藝術的敬意,它記錄了當時中國相聲藝術發展的巔峰,將相聲表演藝術大師的一舉一動都凝固成了永恒。今天的綜藝電影則將電視真人秀節目從電視機里搬到電影院里播放,它記錄的是綜藝從業人員的創作成果,體現的是對綜藝最高水平的認可。

文化是人類生存狀態的總和,藝術作為狹義文化的代表,作為人類生存狀態記錄的符號,其藝術的成功性自然與其未來史學參考價值成正比。歷史上經典的不朽之作,相當一部分都在其誕生時代遭遇了冷遇,卻在幾十年乃至幾個世紀之后大放異彩,就是因為藝術創作者對他們所處的時代付出了嚴肅的感知與思考。以中國的民間綜藝為例,由于千百年來統治者對思想的高壓封禁,人們不能直面社會的壓抑與痛苦,便想出了讓人笑出淚來的喜感反嘲,創造出一種種形喜實悲的藝術手法。這不能不說是對藝術的一種巨大貢獻。它的靈巧工妙在于融合了藝術生命的力量,豐富了內容表達的藝術性,完美地實現了藝術訴求的傳播。今天,我們以電影的方式再現記錄高水平的綜藝作品時,就要找到并尊重綜藝節目本來的初衷與思考,充分調動電影藝術的手法與元素,去將這一初衷與思考放大,才能讓綜藝電影既愉悅時人,又能給后人以最直接的觸動,讓他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今天這個時代人們生存的真實狀態。這才是藝術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綜藝電影不至于曇花一現的正道。

綜藝電影藝術價值的產生更多是在綜藝節目的創作過程中完成的,電視收視的壓力無時不在逼迫著電視人不斷地創作出受歡迎的作品。今天我們看到太多的流于平庸的努力,并不是過分追求了藝術性,而是完全淪為了市場的奴隸,既不能真實地反應時代現實與時人心態,更不能對其引生思考。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在于符號呈現體的無以倫比,以及符號所代表的思考深度,從這個原則出發,電視作品即使是作為快餐文化的一種,也只有在這兩個努力的引領下才能收獲巨大的成功,由其衍生出的綜藝電影就更應該做到這點。

從當下的真人秀綜藝節目來看,一是集中了其他藝術領域成功的符號(比如有號召力的影視明星,他們的形象承載了當代人的審美取向),二是源于當下人們的生存方式中提取歸納提煉出節目構架與環節走勢,再集中二者來表現一種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本身就是一個嚴肅的過程,這種嚴肅過程中的艱辛與痛苦恰恰與節目播出時收獲的觀眾認可與笑聲成正比。綜藝電影是綜藝節目在電視傳播手法之外的紀錄與再現,如果能在創作過程中進一步準確鎖定原節目中執行與實現的亮點,充分放大原節目的藝術效果,去除原節目里沖淡主題與感染力的粗枝末節,這樣的綜藝電影才符合藝術成功的基礎。以當下為數不多的綜藝電影為例,《爸爸去哪兒》和《奔跑吧,兄弟》成功了,而《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和《我們約會吧》則失敗了。其檔期不佳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前者尊重了原節目本身的價值與成功,后者則是從原節目中采取了部分緩解的元素(比如節目中成功的演員)拍攝出與節目流程毫不相干的新編故事。這種既不尊重綜藝藝術又不尊重電影故事片創作原則的投機之術,被市場遺棄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后,綜藝電影藝術的突破與發展離不開藝術寬松的土壤。人類對藝術多元化的追求,觀眾對藝術呈現多元化的接收,體現的是對藝術不斷突破與發展的共同目標。前者是執著,后者是寬容中折射出的期待。今天的綜藝電影與綜藝電視節目在競爭激烈生存壓力的態勢下,追求節目內容回報價值的最大化是其必然。但藝術就是這樣,無論是出于市場逐利的需求,還是出于創作者對作品的偏愛執著,既然入行就要尊重藝術的規律。業內有句俗話:不顛魔不成活。綜藝電影,只有在綜藝節目內容創作制作環節做到構思極致、實現完美,才能真正收獲業內外的認可,回報時代的寬容,也才能為電視節目與電影創作創造輸送出自成一派的藝術元素與手法,在電視電影藝術發展史上書寫自己濃重的筆墨,成為藝術殿堂中驕傲的一員。

猜你喜歡
綜藝創作藝術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飯”綜藝
《一墻之隔》創作談
紙的藝術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綜藝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網絡自制綜藝的崛起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創作隨筆
孫紅雷:我不是綜藝咖,還是要好好演戲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