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好旗 識好責 導好向 服好務——淺談廣播宣傳實踐群眾路線

2015-10-10 00:05□孫
聲屏世界 2015年8期
關鍵詞:新聞媒體廣播頻率

□孫 英

欄目責編:胡江銀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經典表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群眾路線的重要性,指出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在我國,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是新聞媒體最主要的服務主體。任何時候廣播媒體都要始終高舉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幟,堅守宣傳思想輿論陣地,堅持為人民服務,把宣傳黨的主張和宣傳人民群眾、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新聞宣傳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在服務群眾中引導感染群眾,在聯系群眾中宣傳鼓動群眾,在滿足群眾需求中努力贏得人民群眾對主流媒體的信賴和支持,這是增強廣播新聞宣傳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廣播新聞工作的終極目標。

融“三誰”于實踐之中,堅持廣播宣傳的根本方向

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要弄清并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弄清并牢記“為了誰”才能找準前進的方向,弄清并牢記“依靠誰”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并牢記“我是誰”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確定位。新聞工作承擔著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職責,廣播媒體只有把握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才能承擔起媒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才能使節目更好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

宣傳群眾,就是擺正“我是誰”的定位,樹立群眾觀念。對于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來說,“我是誰”有兩重意思,一是要弄清自己的社會角色,二是要弄清自己的社會責任。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聞工作者既是新聞信息的采擷者和傳播者,又是為群眾提供服務的社會工作者。一方面扮演著傳播信息、傳承文化的基本社會角色,另一方面又扮演著表達群眾的呼聲與訴求,傳達思想,引領輿論的意識形態工具的角色。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就是要堅定陣地意識,“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眻猿趾拓瀼攸h的群眾路線,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責無旁貸。

動員群眾,就是要加強“依靠誰”的認識,接受群眾監督。新聞事業要依靠廣大群眾的支持和監督來完成,這是社會主義新聞媒體群眾性原則的實質。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全黨辦報”和“群眾辦報”的工作方針。廣播也是如此,節目是辦給廣大聽眾聽的,其新聞宣傳、節目內容要做到適應聽眾的需求,滿足聽眾的期待,產生或達到預期傳播目的或效果就必須了解群眾需要什么,喜歡什么。寧波廣電集團建有一支近30 人組成的各年齡層、各社會階層、各類職業的廣播聽評員隊伍,他們以普通聽眾的視角挑毛病、找問題,在稍縱即逝的廣播節目中抓住細微問題,在一閃而過的每一個聲音中品味感受,從而傳達出聽眾的真實感受。他們的意見和反饋往往會幫助各頻率從聽眾角度理性地審視自己,不斷提高節目質量,播出聽眾喜聞樂聽、豐富多彩的廣播節目。近年來,廣播通聯的對象除了聽評員、通訊員之外,還發展到了評論員、信息員、新聞報料員、寧廣論壇版主、行風監督員等,通過他們了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服務群眾,就是要強化“為了誰”的觀念,維護群眾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把話筒對準群眾,讓普通百姓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角是近年來寧波廣播的努力方向。目前集團各頻率主新聞中“本市新聞”的稿件基本以百姓為活動主題的鮮活新聞為主,通過開設專欄和連續、系列、深度報道等多種形式把新聞事件做足、做透,真正體現廣播為民所辦,節目為民所創,情為民所系,話為民所言,最大限度地拉長為民服務鏈,體現愛民心和為民意。

寓引導于服務之中,開辟廣播宣傳的多重路徑

做好新聞服務是實現引導群眾、取信群眾的重要途徑。這些年來,寧波廣電集團廣播各頻率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多收獲。

一、走基層改文風,做強新聞宣傳。走基層的最終成果是要拿出貼近并服務人民群眾的鮮活的作品。重民生進現場是廣播頻率“走基層”報道的主要特征。大量廣播報道都是深入現場采訪后寫成,全部采用錄音報道或口播報道,反映的大多為現場所見所聞所感,有較強的真實感和現場感。如寧波市區寧穿路長期非正常堵車,又長期未被重視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皩幋┞范萝嚞F象”調查報告就是記者在現場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成的。報道緊緊圍繞“堵車”這個關鍵詞,記者到現場、看現狀、提問題、找原因,剖析根源所在,尋找解決辦法。7 篇調查報告有問有答,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報道播出后在群眾中反響強烈。

二、圍繞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做強品牌活動。經常開展品牌活動是廣播宣傳的優勢,能夠迅速積聚并放大宣傳服務的社會效應。作為寧波地區最權威、專業的交通媒體,寧波廣電集團交通、音樂頻率一直致力于倡導文明交通、綠色出行等各類公益活動的組織和報道。比如每年交通、音樂頻率開展的“愛心助考”活動,已經堅持了十年。十年間,參與助考的愛心車隊如高考的人數一樣逐年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三、關注社會熱點和困難群眾,做強品牌欄目。服務民生的品牌欄目能深入的服務社會,吸引穩定的社會關注。這些年來,寧波廣電集團新聞頻率在全力做好正面宣傳報道的同時,不斷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先后推出《新聞110》《陽光熱線》等新聞欄目,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積成效于把握之中,正確處理廣播宣傳的幾個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新行業、新組織和新階層不斷涌現,城鎮化過程加快,個體勞動者、自由職業者、民營企業職工以及流動人口、農民工不斷增加,社會各階層的群眾主體都相應滋生出一些矛盾和問題。因此,正確把握廣播輿論引導中的各種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聞報道與宣傳引導的關系。新聞傳播信息,宣傳傳播觀念,兩者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既不能用宣傳替代新聞,也不能讓新聞取代甚至否定宣傳。新聞的報與不報,報多報少,報道的時機、口徑、方式、內容、數量等都要體現廣播宣傳正確的導向性。只有找準新聞、宣傳與群眾關切的結合點,才能使新聞宣傳真正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群眾呼聲,滿足群眾需求,才能充分發揮廣播的傳播引導功能。

二、正面報道與負面報道的關系。堅持正面報道為主,包括有策劃的主題宣傳,不僅是政治的需要,黨的喉舌的需要,也是人民群眾對廣播媒體的要求。開展輿論監督是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開展正面宣傳更是履行媒體的社會責任,在這個問題上不能片面理解。寧波廣電交通頻率結合頻率特色和優勢,以記者深度觀察和體驗式采訪相結合的方式,策劃推出了“中國夢·我行動”宣傳報道,通過聲情并茂的錄音報道,細致地記錄了交警、司機、軌道建設者、船員等這些最普通的交通人在各自平凡崗位上努力實現自我夢想的故事。報道充分展示了正面報道的巨大能量,使這些小人物可親、可敬、可學,起到了較好的榜樣示范作用。正面報道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低估,而過多的負面報道和不當渲染容易讓人產生不安和恐懼情緒,甚至出現過激行為,富士康的八起跳樓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廣播輿論既要批評壞的,更要宣揚社會的主旋律。

三、解決個案與改進工作的關系。廣播輿論既要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但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要借此轉變政府部門的工作作風,改變工作態度,促進社會風氣好轉。

四、教育群眾與聯系群眾的關系。廣播新聞宣傳要講究報道藝術,主持人要以真誠、平等、平和、口語化、交流式的姿態面對廣大聽眾。記者開展“親民式”的采訪報道,不僅同樣可以起到聯系群眾、教育群眾的目的,而且往往事半功倍。要做到這些,關鍵是心有群眾,情系群眾,發自內心的動力才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這幾年,集團廣播頻率堅持深入開展“走基層”活動,有效實現了新聞采編人員與群眾的思想和感情融合,增強了節目的感染力。

五、社會效益與收聽率的關系。收聽率不應當是衡量節目質量的第一位指標,社會效益才是第一位的。集團各頻率的日常節目播出季度獎是以專業調查公司每月提供的收聽率調查數據為依托,以收聽率、滿意度為主要衡量標準,由月度節目考評排名分、季度收聽率數據升降分、技術監測分、聽眾反饋分、頻率總監評價分等五項分數相加而成,從而使商業指標與社會效益相融互補,對節目進行全面考量。這樣既樹立了主持人強烈的收聽率、市場占有率的意識,又體現了媒體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基層和群眾是每個廣播新聞工作者的情感之根、報道之源,堅持走群眾路線重在聯系實際、貴在取得實效。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落到實處,才能促進廣播新聞媒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從而不斷提高廣播宣傳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猜你喜歡
新聞媒體廣播頻率
振動與頻率
STK及IGS廣播星歷在BDS仿真中的應用
廣播發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探討網絡新聞媒體與傳統新聞媒體的整合
時代召喚老區新聞媒體
極限頻率
網絡在現代廣播中的應用
新常態下的新聞媒體人
導航頻率源的同步與控制
最早的無線電廣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