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2015-10-14 22:20陳虹
無線音樂·教育前沿 2015年4期
關鍵詞:萬花筒磁鐵關節

陳虹

中圖分類號:G6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4-080-01

科學現象五彩繽紛,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育,我們應以科學素質早期培養為宗旨,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興趣,鼓勵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師要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各個教育領域中進行科學教育契機的捕捉,從而能隨時了解幼兒的興趣所在,能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更有效地開展科學教育活動,并從中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

一、培養探索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杜威說:“興趣是生長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征?!迸d趣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動機、力量,興趣使幼兒敢于冒險,并使活動得以維持。幼兒沒有興趣,就缺乏真正的動機,而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求知欲望的生長點。因此,我們在提高幼兒興趣的同時,首先必須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一)結合自身的體驗和特點,引導幼兒探索

科學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電,下至花草樹木、魚蟲鳥獸,幼兒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他們問這問那,什么事都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為了培養幼兒不怕說錯、做錯,沒有顧忌地展開思維活動,讓幼兒的思維處于開放的活躍的狀態,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我總是與孩子們一起聊天,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找到了答案,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都得以體現。

(二)創設創新的環境和氛圍,鼓勵幼兒探索

環境是一種氛圍,環境具有熏陶影響潛移默化的作用,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萌發幼兒的創新精神,特別需要營造鼓勵和強化幼兒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的氛圍。幼兒對他所生活的環境會非常關注,因此,我們在活動室內設置了科學活動區、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環境,張貼一些生動、直觀的科技掛圖,配備一些試管、量杯、顏料、天平,放大鏡、溫度計、指南針、電線、開關、磁鐵以及制作的萬花筒、搖筒、響筒等。使幼兒能時時處處處于觀察探索的環境中。在認識磁鐵時,我在科學區里提供了大量的鐵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讓幼兒用磁鐵去吸各種各樣的東西,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磁鐵的奧秘,再提供材料讓幼兒去探索:為什么有的東西磁鐵吸不起來,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塊鐵,那么布片就會被吸起來呢?從而讓幼兒了解磁鐵的傳導性。在活動中我常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在鼓勵、表揚、支持、肯定的環境中,幼兒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機會。而幼兒的活動更積極、更主動。

二、學習探索方法,提高幼兒的探索水平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科學是一種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笨梢?,創設科學教育環境固然重要,但關鍵還在于引導幼兒操作探索,只有積極引導幼兒動手動腦,教給他們正確的探索方法,幼兒的探究水平才會得到提高,幼兒的創新行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

(一)提供能啟發幼兒探究并實現教育目標的材料

材料既是引發幼兒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們主動建構對周圍物質世界認識的中介,我讓幼兒在自主選擇材料的操作活動中探索、發現和創新。這樣,幼兒親身體驗了,我還讓幼兒體驗用扇子扇風和用電風扇吹風有什么不同,從而知道了現代電器給人們帶來好處。又讓幼兒觀看錄像,讓幼兒知道適宜的風會給人們帶來好處,如果是狂風,則飛沙走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帶來災害。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在比較的過程中了解了風有大小之分及與人類的關系。又如小實驗“會變的顏色”,我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份各色的水粉顏料,讓幼兒動手操作,從中感知兩種以上的顏色,按不同的比例放在一起,會變出各種各樣的色彩,幼兒親自進行配色、涂色、重疊、分合,發現顏色的不斷變化,使幼兒親身體會到“變化”的存在及其具體特征。

(二)組織使幼兒探索行為更細致更深入的操作

操作探索活動是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知識,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我有意識地為幼兒提供更多機會,鼓勵幼兒有意識地運用視覺、聽覺、觸摸覺等各種感官感知事物,不斷發現問題,并將幼兒的操作轉化為動腦,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體屬性,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不斷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科學活動“有趣的人體關節”中,我以“關節娃娃”這一親切形象的詞語來組織活動,通過讓幼兒跑跑、跳跳、彎腰、轉身等身體動作,讓幼兒感知人體上的關節,并讓幼兒在人體圖上標出關節部位,提出了“是不是只有關節才會動?”“人體還有什么地方會動?”“這些地方的動與關節的動有什么不同?”他們帶著這些問題操作,發現除了關節會動,眼皮、心臟等地方也會動,但它們不像關節那樣靈活,動的幅度那么大。幼兒在獲取有關關節的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探索的積極性。又如活動“神奇的萬花筒”,通過觀察萬花筒,了解萬花筒的簡單構造,并學會拆、裝萬花筒的簡單技能。我先請幼兒玩玩,看看萬花筒外面是什么樣的,里面是什么樣的,然后提問:“萬花筒為什么會這么好看呢?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秘密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好嗎?”于是孩子們兩人一伙,三個一群的進行著研究,當拆開萬花筒外殼時,發現有三片鏡子,有小花片,接著又發現了塑料盒。噢,原來如此!幼兒自己動手實踐發現了秘密,他們多自信呀。這樣的活動,幼兒思路開闊,興趣濃厚,在活動中幼兒都全身心地投入,沒有孩子是旁觀者,也沒有一個說“我不會”。在這項活動中,幼兒不但獲得了有關萬花筒的知識,而且大大地發展了幼兒的個性,培養了幼兒愛科學、愛探索的主動性。操作中,幼兒得出的觀察結果都是一些容易接受的淺顯的科學知識,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培養了幼兒探索的習慣。

科學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實施科學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僅要給幼兒科學知識,重要的是讓幼兒掌握學科學方法。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動者,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容器。就幼兒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過探索獲得的知識更為重要。因此教師要作好幼兒學科學的引路人,引導幼兒去探索,學習怎樣去獲得答案,通過幼兒自身的生活去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猜你喜歡
萬花筒磁鐵關節
最大萬花筒
自制繽紛萬花筒
用跟骨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合并跟距關節及跟骰關節損傷的效果探討
miRNA-140、MMP-3在OA關節滑液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萬花筒
給手指“松關節”為何會發出聲響
骨折后關節僵硬的護理
玩磁鐵
萬花筒
用磁鐵治病,由不信到信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