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性心理認知的調查與思考

2015-10-15 15:19韓秀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0期
關鍵詞:性心理調查研究高中生

韓秀

〔關鍵詞〕高中生;性心理;調查研究

一、緣起:心理咨詢室中的個案

【鏡頭一】咨詢室里,高二女生小C對于自己的“失戀”淚流滿面,痛不欲生。對方是同年級的另一名女生,從初中開始兩人就非常投緣,常常在校園里手挽手、肩并肩,有說有笑,親密無間,在一起吃飯時常給對方夾菜,偶爾還互相喂食。小C認定對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但現在,那名女生忽然告知自己有喜歡的男生了,小C無法接受自己的“愛人”移情別戀。

【鏡頭二】高一男生小A平時比較喜歡看一些成人小說,看的同時大腦中會浮現男女性愛的細節。慢慢地,小A上課時開始對女教師有性幻想,常常走神,沉浸其中;晚上有時會做一些性夢,對象也是女教師。每次做性夢時,都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但從夢中醒過來的時候,愧疚感就隨之而來,非常痛苦。小A認為自己的這些想法非常骯臟,不可理喻。

【鏡頭三】小T,男,自稱進入高三以來,感覺精神很緊張,睡前常常要手淫后才能睡著,擔心同宿舍的同學知道,于是申請回家睡覺。但每天晚自習后回到家,爸爸媽媽就會詢問學習情況和考試成績,壓力很大。小T近段時間發現自己上課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總覺得下身不舒服,時不時產生手淫的沖動,非常痛苦,甚至暗自落淚,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烈的性沖動,懷疑自己是不是性變態。

這幾例都是我校心理咨詢室中來訪的真實案例,客觀地存在于一部分中學生群體中。這讓我十分驚詫:現在的中學生怎么了?“早戀”等問題已經讓教師和家長們心力交瘁,為何有些還會演變成“同性戀”“性幻想”“性行為”等問題?心理咨詢室來訪學生的性困惑究竟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為此,筆者根據個案分析,廣泛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青少年性認知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理論依據,擬定了一份“中學生青春期性認知調查問卷”。問卷共24題,經過心理學專業出身的教師討論修改,最終成稿。經檢驗,問卷信度0.91,效度0.83。為了解青春期學生的性認知現狀,筆者對我校高中生開展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8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問卷336份,有效率95.4%。問卷回收并編碼后,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具體結論如下。

(一)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1. 性別

男性為163人,占樣本總量的48.51%,女性為173人,占樣本總量的51.49%,說明本次問卷調查男女性別比例基本均勻。

2. 家庭環境

調查中,大多數青少年與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占81.23%,有18.77%的高中生為單親家庭。

(二)統計結果與分析

1. 對“性”的基本態度

在對“性”的態度方面,32%的學生是“正常,自然”的,43%的學生為“好奇,想了解”,24%的學生表示“惡心,厭惡”。在這個問題上,女生對“性”的回避態度明顯強于男生,男生表現較為好奇的居多。

2. 對性知識的了解程度

在被調查者中,9%的學生表示“比較了解”性知識,35%的學生表示“一般”,53%的學生表示“很不了解”,3%的學生表示“根本不想了解”。男女生之間并無顯著的性別差異,絕大部分學生對于“性”都缺乏了解。調查同時顯示,有94%的學生認為在“18歲以下”就應該接受性教育。

3. 了解性知識的途徑

在了解性知識的途徑方面,有84%的學生選擇“報刊雜志”和“影視網絡”,9%的學生來自“朋友”,僅有7%的學生選擇“家庭”或“學?!?。這個結果一方面說明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網絡、書籍是青少年獲取性知識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家庭和學校在性教育上是缺位的。而網絡知識良莠不齊,很有可能給未成年人造成更大的性困擾。

4. 家庭教育中父母對“性”的態度

選擇“父母從不與我討論兩性話題”的學生占56%,“偶爾討論”的占38%,說明家長與子女在性心理方面的溝通意識非常薄弱。這種情況在“單親”與“雙親”家庭中并無顯著差異。

5. 對中學生異性戀的看法

對于異性戀,11%的中學生選擇“支持,談戀愛是青春期的正常需求”,27%的學生選擇“反對,談戀愛會對學習、生活產生負面影響”,有62%的學生選擇“無所謂,談戀愛可以成為美好回憶,但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影響前途”。這說明在中學生群體中,對“早戀”的認知相對比較客觀。調查中同時發現,有戀愛經歷的中學生占了近25%,表明異性戀已成為學校和家庭性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大內容。

6. 對性幻想和性夢的認知

對于性幻想和性夢,認為是“正常生理要求,能緩解性壓抑”的中學生占了13%,認為“是導致心理問題的原因”占了29%,認為“是不道德的,下流的”占了25%,另外,選擇“不清楚”的占了23%。

7. 對性沖動的看法

對于性沖動,“釋然”占17%,“羞愧自責”占63%,“恐懼”和“困惑”分別占10%。這說明大部分中學生群體對于“性沖動”的認知是負面的,會引發消極的情緒反應。

8. 對未成年人性行為的看法

對于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選擇“堅決反對”的學生占62%,選擇“可以理解”的占18%,選擇“不支持也不反對”的占20%。其中,95%的女生選擇了“堅決反對”,比例顯著高于男生群體,說明男生對性行為的態度相對較為開放。調查同時表明,中學生中有過自慰(手淫)行為的學生占11%,有過兩性性行為的中學生占0.6%,在這兩項中男女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男生性沖動、手淫等行為的發生率高于女生。

9. 對同性戀的看法

對于同性戀,認為“很正常,社會發展的必然”的學生占12%,選擇“難以接受”的占74%,“無所謂”的占14%。說明大部分學生群體無法接受“同性戀”,男女生群體無顯著差異。endprint

10. 對性心理教育的看法

87%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在學校開展性心理教育”,內容包括“戀愛心理”“性價值觀教育”等;他們認為目前開展這項教育的主要障礙是“話題太敏感,不好意思在公開場合交流”,持有這一觀點的學生占76%;認為“社會觀念保守”的學生占23%。男女生在該項調查結果上無顯著差異。

三、中學生性困惑析因及對策

(一)典型案例的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

青少年的性生理已經逐漸成熟,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斷增強的性需要。一方面,青少年對性知識產生了極大興趣,渴望了解;另一方面,朦朧的性意識促使他們想通過各種途徑來嘗試和體驗,這是生理急劇變化帶來的本能反應。案例中的小C和小T就是在性荷爾蒙的驅使下,出現的變相滿足性需要的表現。

然而在現實環境中,社會倫理道德的約束和對性教育的神秘化,常常導致青少年產生心理沖突,認為“性是罪惡的”,出現對性的消極評價和過度的性壓抑。而過度的壓抑之后,部分人就會通過頭腦中所接觸的不良信息的刺激去尋求性滿足,案例中的小B就是借助幻想來滿足自己日漸旺盛的性需要,在由自己想象構成的情境中尋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

2.家庭因素

對于性教育,一般家長都不會和子女進行正面交流,更多家長認為孩子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以后再說。

案例中小C的父母就是把學習看成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從小到大堅決反對孩子與男生交友、玩耍,因此她終日和女生在一起,朋友中從來沒有男生的影子。這直接導致她的性取向發生變化,轉移到同性間關系親密的伙伴身上,成為彼此體驗性感覺的對象。

案例中的小T的性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家長有關。孩子高三了,學習考試的壓力很大,家長不但沒有及時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反而過度關注學習成績,引發孩子強烈的焦慮情緒,在沒有尋找到合適的釋放途徑時,只能通過“手淫”來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

3.社會因素

隨著中學生與校園外、網絡上的聯系日益廣泛,他們所受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也與日俱增,特別是相關的影視作品、報刊雜志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沖擊著他們。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好奇心強,但心理發育尚未成熟,還沒有形成穩固的性道德觀和戀愛觀,加上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易對社會上一些負面的東西產生濃厚興趣。案例二中的小A就是平時比較喜歡看一些成人小說,并浮想聯翩,導致出現過度的性幻想。

(二)典型案例的輔導策略

1.認知的改變

青少年的社會閱歷比較淺,認知模式也比較單一,往往不能辨證地看待問題,很多心理困惑多半是由于自我認知的偏差而導致的情緒困擾,所以通過心理輔導改變他們的認知非常重要。

所謂中學生同性戀,其實更多的是出于對同性好朋友感情的心理依賴。也許對方在其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了幫助,在需要安撫的時候給予了慰藉,在需要擁抱的時候提供了肩膀。等到中學畢業,生活的大門完全向自己敞開,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從渾濁的同性之戀中回到男女間的異性交往軌道上來。

進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器官的發育成熟,分泌旺盛的性激素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性沖動。尤其是男生,當進入睡眠狀態時,體內精液滿溢的信息傳到大腦皮層,通過反射系統發出指令,就會出現性夢。性夢是無意識的,并沒有落實到行動上,也沒有觸犯他人的意愿和利益。這和性幻想一樣,都談不上違背倫理道德。

男生手淫往往在學習或生活壓力很大的情況下頻繁發生,并將其作為釋放壓力的一種渠道。過度手淫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青少年應尋找到正常的釋放壓力的方式和途徑,并慢慢淡化手淫這種行為。

2.合理宣泄消極情緒

與普通學生相比,有性困惑的學生更容易陷入焦慮和無助。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壓抑情緒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因此調節情緒,進行合理宣泄非常重要。青少年可以找自己信賴的人傾訴,必要時也可以痛哭一場。案例中的小C,在咨詢室大哭一場后,覺得心里舒服了很多;又如案例中的小T,之所以出現“手淫”行為,其根源在于高三學業壓力過大,沒有采取有效的紓解方式。建議小T多與同學、老師溝通交流學習上的問題,從薄弱的地方抓起,改善復習方法,提升學習成績。

3.自我行為訓練:注意轉移

有性沖動、性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縱自己過度關注性欲本身,而不采取任何控制的措施。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要通過性幻想的方式來獲得滿足的。如案例中的小A,要凈化刺激源,并加強自制力鍛煉,克“己”制“欲”。

性能量的釋放有許多途徑,轉移注意力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青少年學生在業余時間可以多讀一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類書籍,多參加一些體育、文娛活動,觀看一些健康的影視節目,以淡化注意力,轉移大腦中樞神經的興奮中心,通過腦、體、心全方位轉移性沖動。

四、對開展中學生性教育的幾點建議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的迅速發育必然會對其心理產生影響,性教育的缺失會給他們造成諸多困擾。性教育傳授的不僅是性生理知識,還應包括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筆者就本次調查結果,提出如下三個方面建議。

(一)家庭應成為解決中學生性困惑的主渠道

家庭對于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家長應發揮基礎性的作用。首先,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基本生理知識和心理方面的輔導。一些看起來似乎非常棘手的問題,到了家長手里可以以很簡單的方式解決。其次,家長應悉心回答子女提出的有關性方面的問題,及時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使孩子在遇到青春期煩惱時,能通過有效的溝通渠道解決問題。再次,家長要注意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性教育方法,正確引導和對待性,使之免受庸俗觀念的污染。

(二)學校應使青春期性教育系統化

本調查發現,中學生有較強的性健康知識的心理需求,而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為學校健康教育課程。青春期性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學校應開設性教育的相關課程,按照不同的年齡、性別、階段進行系統化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性觀念。其次,學校應對家長開展相應的性教育的培訓課程,使他們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更科學地配合學校的教育及孩子的成長。再次,每所中學都應設立心理咨詢室,在尊重和保密原則的基礎上,對個別有性困惑的學生提供心理援助,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個特殊階段。

(三)社會提供良好氛圍和支持

性教育專家認為,提供性知識并不會造成傷害,反而能讓更多的青少年知道如何去控制自己。所以,我們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宣傳正確的性認知,使中學生能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接受內容科學的性教育。如婦科醫生可以從生理構造、性別差異、懷孕等角度對學生進行性教育及衛生護理知識普及;心理學家可以從中學生青春期心理的角度來講解什么是健康的性心理;公安部門可以告訴學生如何學會保護自己,并傳授一些防身術,使他們懂得保護自己,遠離性騷擾和性侵害。

總而言之,目前中學生的性健康教育還存在很大缺口,應采取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積極開展全面、科學的青春期性教育,使中學生形成健康、正確的性認知。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學,衢州,324000)

編輯/丁堯 終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歡
性心理調查研究高中生
健康中國背景下老年人性生理、性行為和性心理研究的現狀
心理護理對腫瘤介入治療患者生存質量及負性心理狀態的影響
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2020年7、8期合刊
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性心理
企業管理視角下村級財務人員素質研究
中國出了本(高中生)
西安體院學院體育專業學生人生規劃研究
西安市體育旅游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關于技工院校學生德育課堂學習興趣的調查與研究
初中生性敏感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