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44例臨床觀察

2015-10-16 13:25趙喜娟韓正雪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5年9期
關鍵詞:慢性萎縮性胃炎辨證論治中西醫結合

趙喜娟+韓正雪

【摘 要】 目的:觀察中醫辨證論治結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8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采用替普瑞酮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中醫辨證施治,比較兩組證候療效與胃鏡療效、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證候療效有效率為88-9%,高于對照組71-1%,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胃鏡療效有效率為84-4%,高于對照組66-7%,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對照組為4-5%,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辨證論治結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針對性高,結合患者癥狀入藥可有效活血化瘀、行氣和血、理氣健脾,抑制胃腺體萎縮及癌化,療效顯著。

【關鍵詞】 慢性萎縮性胃炎;辨證論治;中西醫結合

【中圖分類號】R573-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8-0084-02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為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病理改變包括胃粘膜局部或廣泛性固有腺體數量減少、形狀萎縮、粘膜肌層變厚、粘膜層變薄,多伴隨出現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1]。臨床表現包括脹滿、乏力、食欲不振、呃逆噯氣、上腹部疼痛等,該病的出現與免疫、營養、遺傳、年齡、胃酸缺乏、膽汁反流、飲食習慣不良及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2],在消化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下,慢性萎縮性胃炎檢出率逐漸升高,約在25%~50%,且每年有0-5%~1-0%患者發生癌變[3],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筆者選取44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中醫辨證論治結合西藥進行治療,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納入標準 ①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中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診斷標準[4];②經病理檢查與胃鏡檢查確診。

1-1-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心、肝、腎、腦、造血系統疾病者;②疑發生癌變者;③精神病患者;④年齡在18歲以下、75歲以上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依從性差者;⑦治療藥物過敏者。

1-1-3 分組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24例,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50-4±6-4)歲,病程2~7個月,平均病程(3-7±0-6)個月;胃粘膜腺體萎縮程度:22例為輕度、12例為中度、10例為重度;寒熱錯雜型5例、胃陰不足型6例、脾胃濕熱型12例、脾胃虛弱型16例、肝胃不和型5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26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50-1±6-2)歲,病程2~8個月,平均病程(3-9±0-8)個月;胃粘膜腺體萎縮程度:23例為輕度、13例為中度、8例為重度;寒熱錯雜型5例、胃陰不足型5例、脾胃濕熱型11例、脾胃虛弱型17例、肝胃不和型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胃粘膜腺體萎縮程度、辨證分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替普瑞酮(衛材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093656,規格:50mg×10s)治療,50mg/次,3次/d,餐后口服,共服用24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中醫辨證施治:肝胃不和型,藥用:炒白芍15g,柴胡、枳殼、川芎、香附、陳皮各10g,炙甘草5g;脾胃虛弱型,藥用:茯苓15g,太子參、陳皮、枳殼、半夏、炒白術各10g,炙甘草5g;脾胃濕熱型,藥用:蘆根15g,半夏、厚樸、梔子各10g,豆豉、石菖蒲各5g、黃連3g;胃陰不足型,藥用:南沙參、北沙參各15g,生地黃、麥冬、陳皮、玉竹、佛手片各10g;寒熱錯雜型,藥用:半夏、黃芩、太子參、大棗各10g,炙甘草5g,干姜、黃連各5g。上述方藥加水浸泡lh后第一次煎煮留取150ml藥汁,煎煮第二次留藥汁150ml,兩次混合后于早晚飯后口服,1劑/d,服用24周。

1-3 觀察指標 兩組治療結束后行胃鏡復查,比較證候療效與胃鏡療效,證候療效結合患者證候改善情況進行比較,證侯療效指數=(治療前后總證候積分差值)/治療前總證候積分×100%。證候療效標準[5]:痊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證侯療效指數≥95%;顯效:癥狀、體征明顯緩解,證侯療效指數≥70%;有效:癥狀、體征好轉,證侯療效指數≥30%;無效:癥狀、體征無好轉、證侯療效指數<30%。胃鏡判定標準[6]:胃鏡復查黏膜慢性炎癥為輕度、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消失,為痊愈;胃鏡復查黏膜慢性炎癥好轉,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正?;驕p輕2個級數,為顯效;胃鏡復查黏膜病變范圍縮小一半以上,炎癥、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減輕,為有效;達不到上述標準或惡化,為無效。治療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用統計學軟件SPSS 1-0處理有關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證候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證候療效有效率為88-9%,高于對照組71-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證候療效比較結果

[例(%)]

組別 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 11(24-4) 19(42-2) 10(22-2) 5(11-1) 40(88-9)*

對照組 8(17-8) 14(31-1) 10(22-2) 13(28-9) 32(71-1)endprint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胃鏡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胃鏡療效有效率為84-4%,高于對照組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鏡療效比較結果

[例(%)]

組別 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 10(22-2) 20(44-4) 8(17-8) 7(15-6) 38(84-4)*

對照組 7(15-6) 15(33-3) 8(17-8) 15(33-3) 30(66-7)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出現1例便秘、1例皮疹、1例腹脹,發生率為6-8%;對照組1例便秘、1例腹瀉,發生率為4-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CAG為消化系統難治慢性病之一,且與胃癌發生有重要聯系。目前西醫無特效治療方法,但中醫藥在緩解癥狀、抑制腺體萎縮、促進胃粘膜修復、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方面有較好效果。CAG屬中醫“痞證”、“胃脘痛”范疇[7],發病責之于脾胃虛損。脾胃為后天本,脾虛則生化不足,濕濁郁久化熱,及可傷陰。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替普瑞酮進行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中醫辨證分型進行治療CAG,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證候療效與胃鏡療效分別達88-9%、84-4%,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療效肯定。替普瑞酮具有抗潰瘍作用,同時還可增加胃粘液、促進胃粘膜前列腺素釋放、改善胃粘膜血流以保護胃粘膜、維持胃粘膜細胞增生等[8]。有研究報道[9]活血化瘀藥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局部炎癥吸收并抑制腺體萎縮,最終利于胃腺體萎縮逆轉,避免其發展為胃癌。筆者在這一思路啟示下行辨證論治,對于肝胃不和者用川芎、炒白芍、陳皮等藥行氣和血、理氣健脾、活血祛瘀;脾胃虛弱型用太子參、炒白術健脾益氣,并改善患者心悸不眠、多汗等癥狀;脾胃濕熱型患者用石菖蒲、梔子化濕開胃、清熱瀉火;胃陰不足型患者用沙參、玉竹等清熱養陰、生津止渴,以治愈肺胃陰傷;寒熱錯雜型患者用干姜、半夏燥濕化痰、溫中散寒。藥物的選擇需隨癥情輕重變化,活血應遵循行而不峻、化而兼養原則,量不宜太重。此外,胃粘膜糜爛出血者可加三七粉、白及粉與藕粉調服,以護膜生??;膽汁反流者可加郁金、柴胡、金錢草以疏肝利膽;伴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加蒲公英、藿香、石菖蒲、黃芩清化濕熱;胃粘膜粗糙、伴有腸上皮化生、型增生者加莪術、薏苡仁、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化瘀軟堅、消瘤抗癌。在治療過程中配合胃鏡及病理切片觀察胃粘膜病變情況可進一步彌補中醫宏觀辨證不足,使治療效果得到強化??梢?,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可有效改善胃粘膜血流、維持胃粘膜細胞增生,在此基礎上行氣和血、燥濕滋陰,協同保護胃粘膜進而加強了機體免疫力。

綜上,中醫辨證論治結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針對性高,結合患者癥狀入藥可有效活血化瘀、行氣和血、理氣健脾,并抑制胃腺體萎縮及向胃癌發展,療效顯著,值得借鑒。參考文獻

[1]周阿高,李琰.中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文獻薈萃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120-123.

[2]王煥君.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組織中PCNA、Bcl-2表達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藥,2014,12(18):62-63.

[3]蔣時紅,蔡小平,張文嫻,等.胃康舒寧方聯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196-197.

[4]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J].中醫雜志,2010,51(8):749-753.

[5]黃大未,楊晉翔,魏玥,等.中國南北方地區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證候對比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6(11):783-785.

[6]楊印智,王繼栓,王曉琴,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與中醫藥治療[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2(24):2686-2687.

[7]王順德.鄭邦本從氣陰兩虛分型論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經驗[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4):3071-3071.

[8]吳冀川,龍恩武,陳子洋,等.奧美拉唑占替普瑞酮治療慢性淺表胃炎臨床療效比較研究[J].四川醫學,2014,35(03):331-333.

[9]朱方石.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治法現狀的分析與研討[J].江蘇中醫藥,2010,42(2):1-3.

(收稿日期:2015-06-19)endprint

猜你喜歡
慢性萎縮性胃炎辨證論治中西醫結合
冠心病從腎論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聲在類風濕關節炎膝關節病變中醫辨證中的應用價值
中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78例臨床療效分析
產后風濕病辨治心得
中藥湯劑聯合中藥足浴及耳穴壓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