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勢視角下“步入毒途”青少年的社工介入探究

2015-10-17 05:51王聰
世紀橋 2015年9期
關鍵詞:優勢視角戒毒社會工作

王聰

摘要:青少年吸毒行為的形成源于個體周邊生態系統嚴重失衡致使其成長過程中正常需求經常不能被滿足。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內在與外在保護性因素的匱乏會使得青少年產生自我認知偏差,極大可能發生越軌行為。針對青少年環境適應不良導致的吸毒狀況,社會工作者應充分利用青少年自身及周邊資源幫助其重構生活,因為青少年具備較大的開發潛力,對于“步入毒途”的青少年的矯正工作應采取一種全新的社區戒毒理念即優勢視角,從優勢視角出發要求社工從全新角度看待案主的生態系統,充分利用社區、家庭、同輩群體等資源共同改造案主。促使其從生理脫毒到心里脫毒,順利回歸社會。

關鍵詞:優勢視角;青少年;戒毒;社會工作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75(2015)09-0065-03

一、 “步入毒途”青少年的吸毒現狀

隨著娛樂生活得日益豐富和許多類新型毒品的泛濫,越來越多人被卷入毒品侵蝕的“浪潮”中。青少年也逐漸變成毒品的主要受害者,“步入毒途”的青少年低齡化趨勢已成為人們關注的世界性社會問題。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國范圍內吸毒人員18歲以下占總數的3.3%,18-25歲占總數的23.3%。其中新發現18歲以下首次吸毒人員占18歲以下總人數4.5% ,18-25歲首次吸毒人員占18-25歲總人數的28.7%。[1]青少年吸毒呈人數增加、低齡化、低文化、團體化趨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研究表明,16歲以下未成年人吸毒者以輟學少年為主,吸食毒品的娛樂性、群體性、情景性使“步入讀途”青少年規模越來打越大。一個特殊性的社會群體,處于未定型期,好奇心強,容易受到外界引誘誤入歧途,由健康人,到嘗試吸毒,到成癮,這一過程,青少年心理防線易被攻破。青少年“步入毒途”的現象不僅會對自身和家庭帶來很大傷害,也容易引發犯罪造成社會危害,幫助吸毒青少年成功脫毒,恢復健康,成為一項緊迫的社會任務。

二、 優勢視角的引入

優勢視角首先是由美國堪薩斯大學社會福利學院教授 Dennis Saleebey 在《優勢視角:社會工作實踐的新模式》一書中提出的,這一視角超越了以往社會工作將服務對象問題化的工作模式,它以案主自身及生態系統的優勢為出發點,鼓勵其激發能量來戰勝挫折、擺脫困境,從而實現自我價值。優勢視角顛覆了傳統“改變案主不良行為”的固有模式,以往都是從問題出發,以解決問題達到助人的目標,含有消極意味。而優勢視角則另辟蹊徑,以激發案主抗逆力為出發點,幫助案主從不幸遭遇里掙脫出來,繼而能和自己和周遭環境和平共處的過程。優勢視角認為社工服務的所有案主同我們是平等的關系,并享有與成員身份相伴的自尊和責任。賦予案主“賦權”的理念,充分開發利用案主自身及周邊資源,把他們視為積極、能動的主體,秉持一種持久的理念:案主遇到困難和坎坷時會產生一種抗逆力。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期,思想和行為較為叛逆,既渴望脫離管教又希望得到關注,他們更渴望被認可和平等對話。需要家庭和社會各界給于正確的引導和關注。對于誤入歧途接觸毒品的青少年,優勢視角理論的基本信念打破了傳統理論中把“吸毒人員”看成脆弱群體的觀念,相信人是有潛能的,是可以改變的這一社會工作基本價值理念。

三、 吸毒青少年的誘因分析

(一)脫離與逃避——家庭、學校之下的反叛與逃離

家庭是社會化的初級場所,對青少年的成長與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承擔的教育功能和情感交流功能不但是子代成長過程中的影響因素,甚至會影響子代一生。在家庭系統中,每個家庭成員都是發展的個體,婚姻關系、代際關系及兄妹關系都會影響著個體人格的健全形成。[2]基本功能失效的家庭對青少年越軌行為的產生直接的影響。調查表明,青少年吸毒者的父母多具備以下共性:榜樣作用差、教養方式多溺愛或者專斷、與子女之間缺乏感情交流、不能平等對待子女和理解子女。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嬌慣溺愛、縱容放縱、簡單粗暴、動輒打罵等這樣勢必導致青少年人格不良發展、社會化不足、抵御不住毒品的誘惑而走上吸毒的道路。以下兩種極端教育方式家庭的子代最容易發生越軌行為:首先,常常運用專制的手段管教青少年的家庭。習慣用條條框框的標準束縛孩子,用親代權威控制子代,教化方式較為刻板。在這種管理環境的家庭中,孩子內心處于長期恐懼狀態,缺乏正確的自我認同。尤其對于在家庭規則上過分苛求子代,缺乏情感互動,也會給子代帶來不被認可的感覺。其次,任由子代發展、疏于管教的家庭,由于家長角色的缺位,子代形成一套自我管理模式,因為年齡教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存在極大可能受外界干擾誤入歧途。在這樣的家庭中,子代很難感受到親代的愛和關心,其反饋模式自然也與之相似。尤其對于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們個性叛逆、渴望獨立、破壞性強,如若不給于適當的管理和教化,容易發生越軌行為。

除了家庭以外,學校的應試教育的弊端也會給青少年們帶來抗拒和逃離的恐懼感。一如既往,我國的教育模式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通常師生習慣性地用學習成績的高低判斷學生的能力,乃至品質。所以,成績優異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認可和關注,成績較差的孩子仿佛時刻被貼著標簽。尤其面對學校、老師不恰當、傷自尊的教育方式,學習成績落后的部分青少年們會產生習慣性的自我否定,對于一切學?;顒映值钟|情緒。蔑視權威、不遵守制度、不尊重他人、校園暴力等失范行為,以及遲到早退、考試作弊、早戀暴力等行為也常常伴隨著他們。老師和同學習慣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認為他們是“邊緣群體”。涉毒青少年多被老師和同學們認為是反叛怪異的,多在學校遭到排斥和疏遠。

(二)融入與依附——同輩群體內的歸屬與認同

對于毒癮青少年,接觸毒品的途徑多數是通過社會上無業青年的蠱惑和教唆。脫離了家庭和學校的束縛,擺脫了家長的責難和升學的壓力,青少年步入了讓他們感覺茫然、新奇、無壓力而又充滿誘惑的社會,此刻的他們并沒有準備好,不知道該去以什么樣的姿態和心態去迎接和面對他們向往而放松的生活。[3]不能正確給自己合理定位、渴望脫離管教的他們,希望迅速融入社會實現獨立,但知識技能的缺乏使他們經濟不能獨立又必須依托于父母。他們渴望同輩群體能幫助他們擺脫父母管教,實現獨立,快速融入社會,他們經常出入網吧、迪吧、游戲廳等這樣的娛樂場所,也更容易結識到這樣的朋友。

同質性的吸引是青少年建立選擇朋友并建立朋友關系的重要因素。[4]進入吸毒圈多緣于青少年結識了社會上的吸毒人員,由于他們多被社會貼上同樣的標簽即“問題少年”。新奇而好玩是吸引青少年結交這一群體的主要因素,毒品帶來的娛樂化、身份化、符號化的象征是青少年所不可抗拒的。[5]同輩群體對青少年有特別重要的影響,因為他們幫助青少年發現了在成人社會中應該得到的平等位置,在家庭中,青少年的地位總是從屬的,所以,青少年同輩群體在幫助年輕人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方面十分重要。由于案主處于青少年時期,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不能夠分辨朋友的好壞,而且忠于同輩群體,所以在吸毒團伙帶領下,在“步入毒途”前,極大可能效仿其團伙抽煙、紋身、暴力等行為,并出入各種娛樂場所,被燈紅酒綠的生活洗腦,迷失了方向,最終出于對毒品的好奇和同輩群體行為的效仿,沾染上毒癮。他和毒友們一起吸毒做壞事也使他深深感受到不曾有過的存在感和角色認同。假若放棄伙伴關系對他意味著安全感和身份的明顯缺失。

處于青春期的少年,強烈熱衷于廣泛而尖銳的反文化模式,這樣的反文化模式,不僅是與成人價值觀念的背道而馳,更是對常規、對倫理道德的挑戰。調查表明,商業化的青年文化促使青少年產生了“以我為尊、特立獨行”的代際觀念,與父母容易形成更深的代溝,但十分重視同輩群體中的地位和歸屬感。吸毒團伙作為特殊的同輩群體,是由年齡相近,志趣相投、地位平等的人組成的非正式群體,它能滿足青少年友誼、尊重、認同等方面的需要,但是青少年由于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并沒有意識到吸毒團伙的危害性如此巨大,染上毒品后在毒癮發作情況下,逐步喪失了自主性,加強了對這個特殊“朋友圈”的盲目依賴性。

(三) 協同與參與——群體交往中的壓力與遵從

當群體成員的思想或行為與群體意見或規范發生沖突時,成員為了保持與群體的關系而需要遵守群體意見或規范時所感受到的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它使成員傾向于作出為群體所接受的或認可的反應。部分毒癮少年起初并不愿意接觸毒品,但青少年為了能夠被吸毒群體接納,迫于群體交往中的教唆和壓力而觀看他人吸食毒品,看到吸毒同伴吸食后產生的飄飄欲仙的樣子,其抗拒感會降低很多。青少年吸毒多以團體聚集為主,在ktv、迪廳、日租房等場所,進行聚眾吸毒,采用口吸,鼻吸,口服,注射等多種方式。群體壓力,群體對其成員的一種影響力。所以,在群體交往“講究”、“夠哥們”、“敢作敢為”等是青少年渴望得到的群體評價,為了獲得這樣的身份認同,青少年在與同輩群體的交往過程中就會改變自我對事物正確的認知。在群體壓力中,青少年很大程度選擇遵從大眾的相處模式,即大部分人做的事則被認定是正確的。即使持有反對態度和觀點也會因為迫于群體壓力,繼續維持群體成員的身份而盲目聽從。社會影響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群體運用社會力量來改變別人的態度或行為,該理論認為,群體的社會影響力取決于群體數量、影響者的實力、影響者與被影響者的接近性。[6]對于接觸“吸毒人員”的青少年而言,其吸毒群體在社會上具備一定的社會危害力,多為犯罪高發分子,所以對于爭強好勝的青少年而言,歸屬于這樣的群體會給他們帶來“面子”上的榮耀。他們選擇加入“吸毒圈”,并和他們做同樣的事已找到團體成員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極大源于家庭成員愛與溝通的缺失,所以他們寧愿在某種程度上違背意愿,也要聽命于“吸毒圈”并依附于這個群體。

四、優勢視角下吸毒青少年個案管理與社工介入

雖然優勢視角個案管理方案在幫助戒毒者回歸社會和能力提升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每個戒毒者都會認同該方案的理念,對于那些對優勢理念有嚴重抵觸情緒的戒毒者,社工在說服無效后,應快速轉變思維,尊重戒毒者的選擇,為其選擇合適的工作方法,如團體或小組方法等。方案的實施要置于社區的自然環境之中。雖然說現在許多地方都建有專門的社戒毒機構,但社區作為戒毒人員康復回歸的重要場所,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優勢視角下吸毒青少年的個案管理工作中,社工要多花時間在幫助毒癮少年康復回歸社區的正常生活上。社工應運用專業方法和技巧,并積極整合案主個人資源同時借助社區資源,使毒癮少年順利實現從生理脫毒到心理脫毒的過渡。因為毒癮青少年多數是未完成學校教育而中途輟學,最佳途徑是在案主自愿的情況下幫助其再次回歸學校完成學業。在案主不愿繼續完成學業的情況下,也要通過開發案主的優勢和潛能,通過其自助開發就業渠道。

社工在引入優勢視角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首先,看到青少年存在問題并承認問題。優勢視角并不代表著案主的優點可以掩蓋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介入過程中社工首要任務是要對毒癮少年進行評估,列出需要注意的問題。優勢視角意味著激發毒癮少年在不利環境中找到有助于改變自己的方式。其次,社工要引導毒癮少年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每個個體都必定存在優缺點,案主在社會生態系統失調和毒癮發作的痛苦折磨下,忽略和隱藏了自己的潛能。社工的任務就是幫助毒癮少年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進行介入工作之前,社工要對戒毒者充分了解,以同輩群體的身份與其平等對話,用合作尊重的態度話指引案主發掘自己擁有的優勢。在這個過程中,社工要鼓勵戒毒者講述自己成長過程中成功的事例,并經常給案主傳遞“年輕就是資本”、“浪子回頭金不換”等積極信念。社工還要支持案主記錄自己日常的生活,對于每天的進步要與社工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毒癮少年會發現自己點滴的進步,這樣他們就會逐漸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第三,對問題給予較少關注。把案主吸毒的問題作為解決問題的出口,也許會另案主和社工之間處于一種強行教化與被教化的關系,給案主帶來一種不平等的感覺,會降低其戒毒的意愿。優勢視角要求要把目光從戒毒者的問題上轉移到他們擁有的資源和優勢方面,社工要幫助青少年案主挖掘其抗逆力,在戒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心理障礙時堅信自己有優勢和潛能去克服它,并相信困難時暫時的,通過尚未激發的能力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社工應該充分利用案主的家庭資源、朋輩群體資源和社區資源等,來改變青少年案主的情緒和認知,提高案主的行動力。給予問題較少關注只是把焦點放在青少年案主的優勢上,并沒有否認問題的存在。而是在案主戒毒過程中給案主的行動注入一種權利,在社工的支持和引導下,讓青少年案主相信自己具備正確選擇生活道路的能力。第四,確定優勢并加以發揚。社會工作的助人原則是“助人自助”,優勢視角在社區戒毒個案管理中運用的最終目的是幫助社區戒毒者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過上美好的社會生活。[7]由于青少年人生閱歷和經歷較少,人生觀、價值觀還尚未完全成型,可塑性很強,所以幫助他們生理脫毒即戒掉毒癮后,還應幫助他們完成心里脫毒,以免復吸情況出現,確保案主的目標基本實現,可以在沒有專業人員的幫助下開始獨立地開始新生活,在改變了偏激的思維、錯誤的認知系統、僵化的家庭關系、誤導性的朋友圈之后,案主對自身的生態系統滿意程度增強的情況下,案主用內在力量重新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劉黎明,施大慶.“吸毒者人格”與青少年藥物濫用[A].全國藥物濫用研討會論文,2009.

[2]沈之菲.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讀和培養[J].思想理論教育,2008,(1).

[3]李燕平.青少年研究的新趨勢——恢復力研究述評[J].青年研究,2005,(5).

[4]朱軍,梁燕.關注吸毒低齡化——吸毒青少年行為失范三部曲[J].檢察風云,2006,(12).

[5]韓丹.未成年人吸毒成因與對策研究[J].唯實,2011,(2).

[6]張雷.新時期青少年吸毒的特點、原因與對策[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2009,(2).

[7]董曉薇.青少年吸毒的主體原因及預防對策[J].政法學刊,1999,(3).

[責任編輯:褚永慧]

猜你喜歡
優勢視角戒毒社會工作
戒毒人員外出探視管理及戒毒人員意見調查分析
優勢視角下青少年社會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殘疾人社會工作中優勢視角的應用
優勢視角與孤殘兒童社會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