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傳》和《林巨正》比較

2015-10-17 05:16崔裕振
博覽群書·教育 2015年5期
關鍵詞:施耐庵宋江水滸傳

摘 要:《水滸傳》和《林巨正》是各自代表中韓兩國的歷史長篇小說。雖然兩部小說的創作年代相隔500多年的時光,但《林巨正》與《水滸傳》不論是在小說創作的背景、還是主人公形象,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本文通過兩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主人公形象的比較,試圖揭示作者的內心。

關鍵詞:《水滸傳》;《林巨正》;宋江;林巨正;施耐庵;洪命熹

眾所周知《水滸傳》是中國明代四大奇書之一,是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它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108名梁山好漢起義的故事。通過一系列英雄反抗斗爭故事,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反應官逼反民的殘酷現實?!读志拚肥潜坛鹾槊洌?888~1968)寫的大河歷史小說,也是洪命熹的唯一一部作品。小說以16世紀朝鮮明宗時期的歷史事件“林巨正亂”為題材,描繪了從燕山君時期到明宗時期的風風雨雨。故事通過一系列的反抗和斗爭,揭露和批判朝鮮社會的種種弊端,再現了16世紀前后期農民起義的歷史現實和社會改革的理想。雖然兩部小說的創作年代相隔500多年的時光,但《林巨正》與《水滸傳》不論是在小說創作的背景還是主人公形象,兩部作品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一、類似的創作背景

兩部作品都是在被異民族侵略時期創作的以農民起義為主的歷史小說。兩部作品都屬于平民文學的正脈,具有反抗朝廷的精神。

《水滸傳》創作年代正處于思想解放,個性覺醒的時期,施耐庵借寫伏身草莽的英雄好漢用以表達對異民族統治的不滿。元代是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交織的特殊時期。元朝統治者橫施殘酷的剝削和不平等的民族歧視政策。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希望有草澤英雄出來抗擊異族。早在泰定二年,河南息州趙丑廝、郭菩薩的起義,揭開了元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后續緊接著又爆發韓山童等人為首導的紅巾軍大起義。與紅巾軍起義同時起義的有秦州張士誠起義。施耐庵也參與其中,但張士誠最終投降于元,后張士誠逐漸變得奢侈、驕縱、貪圖享樂、不納忠言,施耐庵等人紛紛歸鄉。從此隱居寫《水滸傳》。他身為元末明初之人,他親身體會一個國家的腐敗、統治者的無能所引起的慘痛悲劇。他用自身的體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以及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歌頌了起義軍的反抗斗爭和社會理想。

《林巨正》創作于20世紀初,洪命熹如同施耐庵生活在一個社會動蕩的過渡期。19世紀末,朝鮮社會動蕩不安,外族入侵頻繁,但朝鮮政府無能,沒能處理好外交關系,簽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對外的賠償金越來越多。因此國家財政奇絀,搜刮民財,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艱苦。農民對腐敗無能的政府抱有不滿。此時,洪命熹還在日本東京大成中學讀書。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強占吞并朝鮮半島,洪命熹的父親洪范植,不愿做亡國奴自殺身亡。父親身亡后回到朝鮮的洪命熹開始意識到民族問題,關注民族的興亡盛衰。1919年,“3.1運動”后,民眾逐漸開始覺醒,參與反日帝的工人、農民越來越多。1927年為了鼓舞更多的民族運動、以及運動的勝利,洪命熹等27人創立了新干會。洪命熹在新干會的活動和《林巨正》的創作具有密切關系。新干會成立的第二年,洪命熹開始創寫《林巨正》,從此新干會的活動和小說創作齊驅并進。洪命熹通過小說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批判了現實社會身份等級制度,揭示了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

雖說文學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文學作品。但是在特殊情況下,特別是在“官逼民反”性質下的歷史背景下,施耐庵和洪命熹雖然相隔500多年的時光,但他們所創造出來的作品及其相似。生活在這種亂世中的他們對國家安寧,民族解放抱有強烈的欲望。在他們的作品中必然會有英雄主義情節和俠義情長。

二、歷史背景下的宋江與林巨正

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以真實的歷史人物為依據,描繪他們的形象。雖然有很多情節上它是虛構的,但兩部作品的故事并非全出于虛構,部分內容確實存在于我們的歷史當中。

關于宋江,《宋史·徽宗本紀》、《宋史·張叔夜傳》、《宋史·蒲宗孟傳》、《宋史·江幾傳》、《宋史·侯蒙傳》等很多史書,文人筆記里頭都記載了相關內容。從這類記載確實能夠證明宋江隊伍的存在和他們的聲勢。后在民間廣為流傳宋江起義的故事,又通過老百姓夸大與施耐庵小說的流傳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林巨正起義故事也可在韓國正史上找得到?!睹髯趯嶄洝吩敿毜挠涊d了林巨正亂。但在《明宗實錄》里林巨正團伙被描述為經常殺人放火,擾亂民間的十惡不赦的大盜劫。但也有很多民眾稱頌他們是為民除害,劫富濟貧的義賊。直到洪命熹撰寫《林巨正》,人們重新認識林巨正為人,讓這傳奇般的人物重新浮出水面。洪命熹把存在于歷史的真實人物,演繹成自己所理解的、理想中的人物。

三、“好漢”形象

塑造“好漢”形象是兩部作品的最大特點。兩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好漢”形象的藝術魅力,特別是起義領袖宋江和林巨以正足夠具備“好漢”形象。

宋江,梁山起義軍的領袖。提起宋江一名,在我們的腦海中出現“忠義”二字。在《水滸傳》中也用了相當多的筆墨來描寫宋江的“忠義”。他平生能結識很多江湖好漢,也正是因為他重情重義的性格使然。兄弟有難,打抱不平,竭盡全力,拔刀相助。他與每個江湖好漢相識過程當中都體現了“義“的性格特點??梢哉f“義”的思想是宋江這一人物性格的核心。后接受朝廷的招安,舍身為國,盡忠報國。當他還只是一個衙門的吏員的時候,他暗中結識了很多江湖好漢,又在明處幫助了很多窮人。宋江之所以會有“及時雨”的封號,都是從宋江的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的性格使然。但朝庭腐敗不堪,殘暴不仁,他們不得不走上反國之路。他們的反是改良,由奸臣當道改到忠臣包公執政時期的清平世界,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由匪變為官后,卻是官微言輕,無力改良。

總而言之,施耐庵塑造的宋江是一個多種性格的人物,他的疏財仗義、濟弱扶貧、笑親敬友是他溫柔敦厚的一面,他聚眾反國、題詩言志是他思想進步的一面,他明處為大家辦事、暗處結交江湖大盜是他深思謀略的一面,他效忠皇帝、講義氣是他有傳統思想的一面。

林巨正,青石谷山起義軍領袖,從小力大無比,濃眉大眼,蒼髯如戟,有著大丈夫氣概。他雖然出身貧賤,但他從小身邊就有神通廣大的老師(楊朱八)和威武不屈的兩為兄弟。說起他的義氣,也能手屈一指。他從小為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挺身而出,兩肋插刀。后因平陽奉物事情林巨正被逼上青石谷。雖然在史書記載中林巨正為殺人放火,十惡不赦的大惡人,但他也有著一顆愛民、憐民、護民之心。他坐上青谷山第一寶座之后,只搶為高官奉承的禮品和賄賂品,不搶農民、行人的財物,只收商人的過路費,不取貧困療饑人的物品。后朝庭腐敗不堪,政治制度不合理,使百姓打心里抱不平,逼得他們不得不造反。

洪命熹塑造林巨正形象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他就是一個代表特殊民眾的普通人,他是積極地批判不合理的社會身份制度的普通人。他從小被人看不起,就因他是白丁出身,種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讓林巨正憎恨兩班貴族,以及帶著兩班的人格面具,炫耀自己身份地位和學識的兩班。他的恨不僅是他一個人的恨,是代表廣大民眾的恨。所以他的造反是農民為了脫離苦海自救形態的行為,而不是為了給農民社會提出綱領或制度的“叛逆”。因此他僅僅是單純的行動者,并不是能給社會組織或政府機構帶來嶄新制度的英雄,更不是革命者。

宋江和林巨正的重情重義,深情厚誼是作為一個組織的領袖該有的基本資質,他們的疏財仗義、濟弱扶貧是作為一個領導者該有的本質,這些并不為奇。他們的“反動”其實歸根究底是對自身的身份地位的不滿,他們有強烈的享樂欲望,滿足口腹的欲望,但以他們的身份地位是得不到的。宋江雖是個衙門的吏員,但是吏員與真正的官員還是有區別的,受到很多限制。林巨正也是一個出生于賤民家庭的白丁,從小飽受兩班地主的欺凌。他們有著對美滿生活的期盼,所以他們需要以某種方式,提高自己的身份,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因此他們用造反的方式試圖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揭示現實社會中不合理的身份等級制度。當然這些都是由政府的無能、腐敗引起的。所以他們的反抗從對貪官污吏和腐敗官吏開始,他們認為在當下真正的“盜劫”是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吏。無論是宋江還是林巨正他們都是站在民眾立場的“義賊”。

所以,與其說他們是“英雄”還不如說是“好漢”?!坝⑿邸本哂絮r明的貴族氣質,如為國家建設付出汗馬功勞的國家重臣,盡忠報國的大將軍等等。在民間所稱頌的“民間英雄”即“好漢”都只是一些低級的武官、民間秀才、山林“強盜”等下層民眾。宋江只是一個小小的衙門胥吏,林巨正也是卑賤的白丁出身?!昂脻h”與“英雄”的區別在于他們的行為規范?!坝⑿邸辈豢梢宰鲆恍┻`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如坑蒙拐騙、濫殺無辜、貪圖美色等,但“好漢”則不一樣。如宋江則親手殺死閻婆惜,又如林巨正三妻四妾。這么一來會覺得他們不為人道,但他們也是被生活所迫,迫于無奈?!昂脻h”最大的特點在于量詞“條”,這是與“英雄”大不同的地方?!坝⑿邸钡牧吭~為“位”泛指人的量詞?!皸l”通常做為指物狀的量詞,所以在“好漢”形象中通常會不把自己當人看,這理念正符合好漢的個性,因而會出現人吃人的情景。但“條”這一量詞,也可以強調生命的蓋指,生命的本指,如“一條命”。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好漢”就是“一條命”,生命是“好漢”的唯一,除了生命他們一無所有。沒有地位,也沒有權利。所以他們會拼命的去“完成任務”。因此會出現對自己的生命不在乎,然而這種對生命的不重視來自于對社會的絕望,而這種社會的絕望又來自于封建社會的腐敗。但這種絕望又往往表現為“義”,從開篇的懲治惡霸的小打小鬧到后來屢敗官軍的大開大闔,都充滿了正義的力量?!端疂G傳》的108條好漢的風云際會,《林巨正》的8條硬漢的高朋滿座,正是正義力量的最高體現。四海之內皆兄弟,兄弟之情高于天,這種兄弟之情以“義”為準繩,唯正義是從,要讓這陽剛正大的“義”掃盡人間一切陰霾。這些人的聚會,是寄托在作者的最高理想當中。

四、結語

總而言之,《水滸傳》和《林巨正》在中韓兩國文壇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兩部作品都寫到社會最底層的精英,為了生存,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而奮斗掙扎的故事。綜上所述施耐庵參加過張士誠的農民起義,洪命熹也參加過反日本帝國的活動當中,但他們身為一個文人,在實戰上他們可能未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作者塑造的這類“好漢”形象,完全相反于自己的形象,他們并不是拔山蓋世的勇士,也不是神機妙算的謀士。但在他們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理想或與起義領袖不同的另類想法,于是借用宋江和林巨正之想與做曲筆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主人公的言行舉止是作者的心聲,甚至是民眾的心理意圖或價值追求。他們似乎化身為這類“好漢”,來抗擊異族,解放自身,試圖解決整個民族問題。歸根究底,作者借助寫這類歷史故事反應當下社會的黑暗,批判社會制度的不合理性,揭露封建社會的總總弊端。通過這類作品作者反應了廣大民眾的文化心態和價值追求,作者把自己的、民眾的社會理想投射到作品當中。

《林巨正》與《水滸傳》從小說創作的背景到情節設定、主人公形象,兩部作品之所以會有相似之處,其原因在于洪命熹從幼年時期飽讀詩書,從5歲開始學習漢文,8歲開始會寫漢詩,11歲已熟讀中國明代的四大名著。在選題和創作《林巨正》小說的時候,深受以反朝廷農民起義為主題的《水滸傳》的影響。洪命熹的長篇小說《林巨正》在朝鮮-韓國文學史上的意義可以跟中國的《水滸傳》相媲美。

參考文獻:

[1]薛文秀,《水滸傳》之宋江人物形象研究,赤峰學院學報,2015年3月.

[2]王學泰,《水滸傳》思想本質新論-評“農民起義說”起,文史哲,2004年4月.

[3]王處輝、胡翼鵬,從《水滸傳》看傳統中國下層民眾的社會理想,南開學報,2007年,第一期.

[4]蔡瑜璟,洪命熹文學的民俗化去向與特征,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3013年5月16日.

[5]韓繼鎬,《林巨正》與清代章回小說關聯研究,延邊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6月1日.

[6]鞏春亭,洪命熹《林巨正》的民族文化意義研究,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年10月.

作者簡介:崔裕振(1990-),女,朝鮮族,延邊大學朝鮮韓國學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施耐庵宋江水滸傳
讀《水滸傳》,看北宋社會風俗
真正的好漢——讀《水滸傳》有感
施耐庵巧用對聯治病
試論《水滸傳》的道教思想
羅貫中與施耐庵(上)
《水滸傳》(節選)教學案例
宋江為什么不殺情敵張文遠
”官迷“宋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