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中部地區一次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過程天氣分析

2015-10-19 03:38李靜王凱蘇立娟
河南科技 2015年21期
關鍵詞:呼和浩特市內蒙古降水

李靜 王凱 蘇立娟

(內蒙古氣象科學研究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內蒙古中部地區一次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過程天氣分析

李靜 王凱 蘇立娟

(內蒙古氣象科學研究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結合內蒙古中部地區一次人工影響天氣過程,綜合衛星、雷達、探空、雨量等宏觀觀測資料,分析了內蒙古中部地區一次降水過程中人工增雨作業的實際情況,為今后在內蒙古地區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提供可靠的依據。結果表明:此次降水過程主要受高空冷渦的影響,低層切變明顯,高低空配置對降水過程十分有利;多資料集合預報能很好的把握增雨過程的時間段及落區,云層具有很好的可播性,整個降雨過程十分適合催化增雨作業。

天氣分析;作業分析;可播性

1 引言

自然界中有些降水云,自然降水效率不高,可以通過人工干預,提高其降水效率。如何把握合適的人工增雨條件,十分受限于云降水的宏、微觀探測條件,需要重點加強利用衛星、雷達、飛機等探測手段,研究開發多尺度云降水的監測技術,完善云降水和人工催化過程的實時監測識別系統。國內外不同的研究者利用各種探測設備對云降水結構特征及人工催化物理響應的做了許多方面的研究。如Yum[1]采用粒子總數濃度大于1個/cm3為閾值確定云中的可播區域。Hobbs[2]則認為,當利用FSSP-100探頭探測到云中大于2um的粒子總濃度超過1個/cm3,看作為云水區。段英[3]等利用河北省層狀云系飛機綜合觀測資料,分析了人工催化過冷性層狀云的微物理特征和可播性條件。周毓荃和歐建軍[4]利用探空秒數據,計算分析了不同云的垂直結構,驗證了相對濕度閾值判斷云垂直結構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將相對濕度超過閾值判別云的方法。蔡兆鑫[5]等利用2009年4月18日一次積層混合云飛機云物理觀測和播云試驗資料,結合衛星、雷達、加密探空和雨量等觀測資料,對該次積層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業條件作業效果和云降水變化進行了綜合分析。黃夢宇[6]等利用機載粒子探測系統獲得云的宏微觀特征分析北京消云實驗結果。

本文主要針對2014年5月8日20時至5月10日20內蒙古中部地區一次人工增雨作業過程,詳細介紹下內蒙古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技術特點。分別從天氣過程、作業條件預報分析、作業條件監測識別、作業方案設計以及作業效果檢驗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概述。

2 資料介紹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具有實效性強、信息傳輸要求高、天氣時空轉化快等特點,所以,內蒙古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的業務平臺設計緊緊圍繞人影實際業務流程,本著實用高效的原則,依托現有的基本氣象業務現代化系統,實現多種尺度和不同種類的信息采集、快速傳輸、集中存貯、綜合分析和直觀顯示,確保能夠把握稍縱即逝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機會。資料采集主要來自Micaps天氣分析平臺、衛星云圖、雷達拼圖等。

3 天氣過程概況

3.1 天氣形勢

圖一 2014年5月8日20時至5月9日20時700hpaT639高空風場與相對濕度疊加圖

由圖一700hPaT639的預報場可以看出,8日20時,河套西部存在明顯的風切變,西南風水汽通道建立,但是內蒙古中部作業區附近濕度條件較差。9日08時,河套北部有明顯的風場輻合,河套及東部地區水汽條件較好,溫度露點差基本都小于2,天氣形勢對降雨過程有利。

3.2 云場條件

圖二 2014年5月9日10時及14時紅外云圖

從圖二紅外云圖的分布看出,2014年5月9日10時左右云場主要集中在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以及烏蘭察布市東部,云場主要分布在作業區偏南及偏東區域。2014年5月9日14時左右云場主要分布在巴彥淖爾市、包頭市北部、鄂爾多斯市大部、呼和浩特市北部以及烏蘭察布市西部,云場主要分布在作業區偏西及偏北區域。

3.3 雷達條件

圖三 2014年5月9日10時及14時呼和浩特市雷達拼圖

從圖三呼和浩特市雷達拼圖的分布看出,2014年5月9日10時左右雷達回波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南部及東部區域,4 總結

大部分回波強度小于40dbz,南部局地回波達30dbz以上,適合進行飛機人工增雨作業。2014年5月9日14時左右雷達回波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南部及西北部區域,回波主體強度小于40dbz,作業區偏南區域整體回波較西北區域高一些,總體回波不強,適合飛機增雨作業。

(1)2014年5月8日20時至5月10日20內蒙古中部地區一次人工增雨作業過程主要受貝湖冷渦的影響,中低層切變明顯,河套地區有較好的風場輻合,水汽條件較好,有利于降水的發生發展。

(2)通過多尺度條件的判斷以及飛機觀測識別,通過多尺度條件的判斷以及飛機觀測識別,此次云具有很好的可播性,在整個作業過程中,云中溫度約為-5℃,濕度為80%,十分適合飛機增雨作業。

(3)多資料集合預報能很好的把握增雨過程的時間段及落區,提高增雨潛力預報的準確性,預報結果與實況基本接近,能很好地抓住此次降水過程的移動和發展。

[1]Yum S. S.,Hudson J G.Maritime/continental microphysical contratus in stratus[J].TELLUS SERIES B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EOROLOGY,2002,54(1):61-73.

[2]陶樹旺,劉衛國,胡志晉等.層狀冷云人工增雨可播性實時識別技術研究[J].應用氣象學報,2001.12(sj)14-22.

[3]段英,吳志會,石立新.飛機人工增雨催化條件的研究.生態農業研究,1998,3(6).

[4]周毓荃,歐建軍.利用探空數據分析云垂直結構的方法及其應用研究.氣象,2010,36(11):51-59.

[5]蔡兆鑫,周毓荃,蔡淼一次積層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業的綜合觀測分析,高原氣象,2013,32(5):1460-1469.

[6]黃夢宇,張薔,魏強等.2005年北京消云試驗微物理檢驗,氣象,2008,12(34):191-194.

李靜(1985.7-),女,碩士,助理工程師, 研究方向:人工影響天氣。

P426.61

A

1003-5168(2015)11-073-02

猜你喜歡
呼和浩特市內蒙古降水
黑龍江省玉米生長季自然降水與有效降水對比分析
多媒體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學為例
在內蒙古,奶有一百種吃法
這是美麗的內蒙古
可愛的內蒙古
為什么南極降水很少卻有很厚的冰層?
詩書畫印
愛在內蒙古
降水現象儀模擬軟件設計與實現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現狀、危害及治理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