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曲霉液態發酵制備沒食子酸的工藝研究

2015-10-20 12:28熊進何順榮吳鑫穎邱樹毅簡輝馬威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5期
關鍵詞:生物轉化五倍子工藝優化

熊進 何順榮 吳鑫穎 邱樹毅 簡輝 馬威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測定黑曲霉B0201制備的沒食子酸,對底物添加方式、底物濃度、轉化方式及轉化條件等因素進行研究。最終確定較佳工藝條件為:用五倍子直接作為產酶的誘導物及轉化底物,底物分4次添加,每次間隔12h,最終總濃度達6%,轉化過程中攪拌速度優化為200r/min,溫度為35℃,沒食子酸濃度可達到39.78mg/mL,轉化率達最大值73.05%。在對菌絲重復轉化試驗過程中補加營養物質及調節pH值均能提高轉化產物濃度。

關鍵詞:黑曲霉;液態發酵;五倍子;生物轉化;沒食子酸;工藝優化

中圖分類號:TQ9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5-0250-04

沒食子酸(gallicacid,GA)又名五倍子酸,為白色或淡黃色針狀結晶,化學性質活潑,能形成多種酯類、酰鹵和酰胺,可以通過氧化耦合反應制得鞣花酸、脫氫二鞣花酸等聯苯型化合物,是一種重要的精細化學品,廣泛應用于礦產、化工、農業、食品、制藥等行業。目前,沒食子酸的制備方法可分為化學法與生物法,工業上沒食子酸主要是由化學法經酸或堿水解五倍子制得,其工藝存在對環境污染嚴重、副反應多、雜質含量較高等問題。而生物法因具有反應條件相對溫和、對設備要求低、副產物較少、對環境友好以及岳續提純工藝較為簡單等諸多優點,近年來受到國內外相關學者的廣泛關注。五倍子富含單寧酸,研究表明單寧酸誘導黑曲霉液態發酵產胞內單寧酶,單寧酶可高效、專一、定向裂解單寧酸分子,生成沒食子酸;故直接將五倍子投入發酵系統中,利用菌體內的單寧酶將之轉化為沒食子酸。當轉化趨于平衡后,分離菌絲體并洗滌,可反復轉化五倍子制備沒食子酸。此過程不需要將酶從菌體中分離,將酶的生成與五倍子單寧酸轉化沒食子酸的過程相耦合,簡化了沒食子酸的生物轉化過程。與酶法轉化相比,此方法轉化底物濃度有很大倍數的提高,產物濃度也有很大提高。同時,分光光度法與高效液相色譜法相比,測定沒食子酸是前者由于單寧酸和沒食子酸結構相近,最大吸收峰波長也較近產生累加效應,因此產生的干擾比較大,實際測量值會偏大。本試驗通過對底物添加方式、底物濃度、轉化方式及轉化條件等因素進行研究,以提高沒食子酸相對于五倍子中單寧酸的轉化率,為生物法制備沒食子酸的工業化應用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與儀器

1.1.1菌株黑曲霉B0201(Aspergillusniger),由筆者所在實驗室保藏。

1.1.2培養基斜面培養基:察氏培養基;液態基礎培養基:蔗糖2.0g,NaNO30.2g,K2HPO4·3H2O0.1g,KCl0.05g,MgSO4·7H2O0.05g,FeSO4·7H2O0.001g,溶于100mL蒸餾水中,pH值自然。

1.1.3主要試劑五倍子,購于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單寧酸C76H52O46,分析純,購于天津福晨化學試劑廠;沒食子酸C7H6O5·H2O,分析純,購于貴州迪大生物有限公司,其他化學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1.4主要試驗儀器722S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FA-1004電子天平(上海良平儀器儀表有限公司);MJ-160B-II霉菌培養箱(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Anke TDL-5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XMTD-204雙功能蒸汽振蕩器(金壇市文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島津LC-10AVP高效液相色譜儀(島津有限公司)。

1.2試驗方法

1.2.1產酶

1.2.1.1菌種的活化將保存的黑曲霉B0201轉接到察氏斜面培養基后,放入霉菌培養箱中,于30℃條件下培養3~4d后,保存備用。

1.2.1.2種子懸浮液的制備斜面試管加入10mL生理鹽水,洗脫并充分振蕩、稀釋后獲得108個/mL左右的孢子懸浮液。

1.2.1.3黑曲霉B0201發酵產酶在滅菌的液態基礎培養基中添加4%的五倍子,接種量2%,裝液量100mL/250mL,搖勻后用紗布封口置于140r/min、30℃的搖床中培養72h,完成發酵產酶過程。

1.2.2沒食子酸的制備

在產酶系統中直接添加底物轉化五倍子單寧酸制備沒食子酸。

1.2.3單寧酸轉化率的測定

1.2.3.1沒食子酸相對于單寧酸的轉化率計算

1.2.3.2

單寧酸的測定

參考國家標準GB/T15686-1995,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單寧酸含量。(1)單寧酸標準曲線的繪制。配制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再加入2.0mL磷鉬鎢酸試液和10.0mL飽和碳酸鈉溶液,定容到50mL,靜置30min后于4000r/min離心5min,720nm下光譜掃描。以吸收峰值D為縱坐標,樣品濃度C(mg/mL)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為:D=1.325C+0.113,r=0.9990。(2)五倍子中單寧酸含量的測定。取10.0g五倍子于三角瓶中,按1:12的比例加入蒸餾水,于140r/min、40℃下振蕩浸提,每隔12h,取少量浸提液,過濾后按照單寧酸的測定方法測定其含量,最后計算五倍子中單寧酸總的浸出量。

1.2.3.3沒食子酸的測定

(1)液相色譜條件。色譜柱為Waters Symnletryc18(5μm,4.6mm×150mm);流動相:A相甲醇(85%),B相0.5%乙酸溶液(15%);檢測波長:273nm;柱溫:40℃;流速:0.8mL/min。(2)沒食子酸標準曲線的繪制。配制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在上述液相色譜條件下,各進樣20μL,平行測定5次。以峰面積A為縱坐標,樣品濃度c(μg/mL)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為:A=65453.13C-163771.09,r=0.9998。說明沒食子酸在0.0506~O.406μ/mL范圍內有良好的線性關系。(3)樣品中沒食子酸含量的測定。取1mL樣品濾液,稀釋到適當倍數,在上述液相色譜條件下進樣20μL,平行測定5次,根據回歸方程計算沒食子酸的平均含量。endprint

2.結果與分析

2.1單寧酸浸提率與浸提時間的關系

按照五倍子中單寧酸含量的測定方法,所得到單寧酸的浸提率(浸提液中單寧酸的生成量與五倍子的添加量的比值)與浸提時間的關系見圖l。由圖1看出,隨著浸提時間的不斷延長,單寧酸不斷從五倍子中浸提出來,浸提時間72h時,浸提率達到55%,之后浸提率達到平穩。這說明單寧酸隨浸提時間的延長,不斷從五倍子中浸提出來,最終達到穩定值55%左右。單寧酸的浸提曲線可以反映實際可利用的單寧酸量,故可為單寧酸轉化率的計算提供依據。

2.2不同轉化方式對轉化率的影響

轉化方式分2種:(1)將產酶菌絲分離,并用蒸餾水反復洗滌后,轉入100mL含4%五倍子的溶液中,140r/min、30℃條件下轉化,一定時間后測定轉化液中沒食子酸含量。(2)直接在發酵產酶系統中補加4%的五倍子,140r/min、30℃條件下繼續轉化,測定轉化液中沒食子酸的含量。按不同的轉化方式,在120h和170h時沒食子酸含量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用相同量的誘導物和轉化底物,轉化120h和170h時菌絲球轉化產物總質量分別為3.5537、3.2943g,而直接轉化產物總質量分別為3.6598、3.3888g。2種轉化方式所得到的沒食子酸總質量差別不大。故從節省操作工序的角度考慮,選擇直接添加五倍子粉轉化的方式。

2.3不同的誘導物、底物形式對轉化率的影響

分別在液態基礎培養基加入4%五倍子和2%單寧酸(相當于4%的五倍子中單寧酸量),培菌產酶結束后,再分別在相應的培養基中添加4%五倍子和2%單寧酸作為底物,于140r/min、30℃條件下轉化,然后每隔8h測定轉化液中沒食子酸的含量,結果見圖2。由圖2看出,利用五倍子作為誘導物和底物時,轉化到120h時趨于平衡,轉化率可以達到73%以上;而利用單寧酸作為誘導物和底物時,剛開始得率相對較高,轉化到90h時,轉化趨于平衡,轉化率為63.5%,平衡時用五倍子轉化轉化率明顯偏高。這可能是由于用單寧酸轉化時底物與酶結合空間阻礙小,轉化速度快,其先達到底物飽和濃度,過量的單寧酸又會抑制產物的生成;而用五倍子作為底物時單寧酸是緩慢浸提出來的,前期轉化速度慢,且低濃度的底物不會產生抑制效應,一定時間后才會達到飽和濃度,同時也能減少單寧酸制備過程。故選用五倍子作為誘導物和底物。

2.4底物添加方式對轉化率的影響

培菌產酶結束后,采用分批補料方式,在上述相同的轉化條件下轉化,在轉化過程中每隔12h添加2.0%的五倍子,與在相同的轉化時間內一次性補料添加相同量的五倍子對照,2種底物的添加方式對沒食子酸生產的影響情況見圖3。在分批添加底物的過程中,pH值的變化情況見圖4。由圖3和圖4可以看出,對于相同的轉化時間分批補料有利于提高沒食子酸的產量,隨著轉化時間延長,沒食子酸濃度增大,最高達43.85mg/mL;但轉化率先增大后降低,濃度最大時轉化率只有56.95%,且pH值不斷降低,最后都趨于穩定。這可能是因為分批補料有利于底物的持續供給,有利于轉化,且pH值的下降可能對酶活起抑制作用,不利于轉化。故分批補料對轉化起積極作用;需在轉化過程中加強調節pH值,以利于酶的穩定及作用的發揮。

2.5底物分批添加累積濃度對轉化率的影響

培菌產酶結束后,按每隔12h分別添加1.0%、1.5%、2.0%、2.5%的五倍子底物,共添加4次,考察五倍子累積添加量分別為4.0%、6.0%、8.0%、10.0%時對沒食子酸產量的影響,不同底物濃度對產物濃度及轉化率的影響見圖5和圖6。由圖5和圖6可以看出,隨著底物濃度增大,沒食子酸濃度從32.29mg/mL增加到41.46mg/mL;轉化率從75.64%降低到58.56%。底物濃度累積量為4%和6%時,兩者轉化率相差不大,但后者沒食子酸濃度較前者高出很多,最大濃度為39.78mg/mL時,轉化率為73.05%。故選擇最佳終濃度為6%,添加4次,每次1.5%,濃度為39.78mg/mL時,轉化率為73.05%。

2.6轉化條件對轉化率的影響

培菌產酶結束后,在分批補料的條件下,轉化過程中采用不同的轉速140、160、180、200、220r/min,對沒食子酸的影響見圖7;采用不同的轉化溫度25、30、35、40、45℃,對沒食子酸產量的影響見圖8。由圖7可知,隨著轉速提高,轉化率先增加后降低,當達到200r/min時轉化率達到最大值。主要原因可能是轉速直接影響發酵環境均勻性,轉速太小,原料沉降與菌體分離,酶與底物結合空間受阻礙不利于轉化;轉速過大,對菌絲的剪切力較大,損傷菌絲,不利于菌絲的穩定生長及產酶。故200r/min是最佳的轉化轉速。由圖8可知,溫度對轉化率的影響不顯著,在30~40℃均有較高的轉化率。溫度對轉化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其一可能是溫度升高時有利于單寧酸的提取溶出;其二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在酶的最適作用的溫度范圍內,較高溫度有利于提高酶反應速度。故選用35℃作為轉化溫度。

2.7菌絲轉化次數對轉化率的影響

培菌產酶結束后,按上述優化條件進行第一次轉化結束后,即最后一次投料后繼續轉化12h,將菌絲球分離洗滌,重新按上述方法添加五倍子粉重復4次轉化試驗;并直接將菌絲轉移到含有50%劑量的察氏培養基中添加五倍子粉進行轉化或用稀氨水調節pH值,使之維持在4.5左右的方式來考察對轉化率的影響,其轉化情況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隨著轉化次數的增加,相同的底物所得到的沒食子酸的濃度越來越低。這可能是由于洗滌過程中導致酶的損失,使酶量減少,導致轉化率不斷下降。同時可以看出,添加少量的營養物質和調節pH值條件下沒食子酸的濃度都比對照高。這可能是因為轉化過程中更換發酵培養基,菌體環境變化,補充營養物質有利于維持菌體活性,保證酶活;隨著沒食子酸的不斷積累pH值下降,添加氨水保證了酶作用的pH值,提高了酶活,同時也為菌體補充氮源,從而提高了轉化率,且效果比單純添加營養物質的好。故在對菌絲重復轉化試驗過程中補加營養物質及調節pH值使轉化產物濃度均有所提高。

3.結論

目前,有關生物法制備沒食子酸的報道,國內外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楊亞力等以五倍子為底物用黑曲霉進行轉化試驗,其發酵液中沒食子酸累積濃度達到25.6mg/mL,以五倍子中提取物單寧酸來計算沒食子酸相對轉化率為51.1%;Beena等報道了以單寧酸作為誘導物,利用菌株(AspergillusawamonBTMFW032)進行深層液態發酵,通過發酵84h,沒食子酸的濃度可以達到372.6μg/mL;Seth等以單寧酸作為底物,利用Aspergillusawamoni,持續發酵60h,沒食子酸的濃度可以達到19g/L,發酵作用100h左右,所積累的沒食子酸濃度達到最大,為40.3g/L。

本試驗利用黑曲霉B0201菌株產單寧酶,研究在不同條件下轉化五倍子制備沒食子酸,最終確定液態發酵產酶轉化沒食子酸的工藝條件為:采用不分離菌體直接轉化方式,將五倍子作為產酶的誘導物及轉化底物,采用分批補料方式,分4次添加,每次間隔12h,底物累積濃度6%,轉化過程攪拌速度為200r/rain,轉化溫度為35℃,該試驗在轉化液中沒食子酸濃度達到39.78mg/mL時,沒食子酸相對于單寧酸的得率達到最高(73.05%),與以上報道的相比,在現有的報道中最高。但菌絲連續多次轉化后轉化能力下降,添加少量營養物質和調節pH值對菌絲球重復轉化起積極作用,調節pH值的積極轉化效果比添加少量營養物質的轉化效果明顯。endprint

猜你喜歡
生物轉化五倍子工藝優化
火星表面高氯酸鹽生物轉化及原位制氧工藝技術
苦丁茶冬青總皂苷生物轉化工藝的優化
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制備及質量研究
基于DELMIA的汽車裝配工藝仿真與優化
皂苷體外生物轉化水解反應的研究進展
優選菌株對神府煤的生物轉化方式研究
巧用五倍子
五倍子及五倍子倍花中油脂的提取工藝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