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

2015-10-21 06:56廖業波
現代企業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

廖業波

摘要:目前,為了給予畢業生適當的就業指導,許多高校實施了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跟蹤與指導服務。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高校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指導和服務還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步伐,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本文通過分析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原因分析、現狀,對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提出了幾點建議措施,以期能夠促進高校畢業生指導工作的完善。

關鍵詞:離校未就業 高校畢業生 職業指導

高校學生在獲得高校畢業證書離開學校之后,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找到工作落腳點,如:有的學生想參加公務員、銀行事業單位考試,不打算就業,有自己打算的;有的學生想回家準備接受家族企業的;還有一部分由于身體等原因就業困難。根據麥克思《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3屆碩士、本科、高職高專畢業生分別低于2012屆同期11、12、13個百分點,碩士畢業生簽約率為26%,高職高專簽約率為32%,本科畢業生簽約率為35%,即便是2012屆學生畢業半年后仍舊有10%畢業生沒有就業。因此,為了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高校要積極主動建立長效機制,加強調查研究,提高就業服務水平,盡快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從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一、 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原因分析

1、不愿意就業,就業預期缺乏合理性

一些屬于獨生子女的高校畢業生,由于父母的溺愛,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等原因,好逸惡勞、沉迷與游樂中。同時,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畢業生,父母沒有強烈督促子女就業的意愿,導致這部分畢業生缺乏就業主觀能動性,寧肯回家啃老也不愿意就業,主觀上比較回避職場,寧愿在社會上“漂浮”。另外,在高校學習和生活中,環境是相對封閉的,學習過程與市場實際需求具有差異性,學習內容相對滯后,導致很多高校畢業生對就業預期過高錯失就業良機,就業預期往往高于職場實際,缺乏合理性。如:就業預期高于用人單位給予的就業崗位,就會導致他們寧愿等待、選擇觀望。等走到盡頭,才發現自己被非理性的欲望拋棄了。

2、缺乏專業技能和知識,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有些高校畢業生缺乏崗位必須的技能等級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不扎實,和用人單位崗位要求相差甚遠,崗位能力不足,從而在職場競爭中被淘汰,導致失敗。另外,高校畢業生實際關系適應能力差,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由于經驗和能力上的不足,在勞動關系沒有正式建立的試用期,當遇到人際問題的時候,他們意氣用事,不能理性的應付,動輒跳槽禮制,不能科學的化解矛盾,從而導致人際交往困難,職場穩定性差,影響到了他們職場的自我效能感和求職動力。

3、 就業環境有失公允,不善于組織求職材料

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的增長,當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時,很多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提出各種不合理限制性的條件,雖然打著用人自主權的幌子,但是具有各種就業歧視,如:一些用人單位獨樹一幟“發明”了姓氏歧視、屬相歧視、要就所用之人要具有酒量等等,最為常見的是性別、年齡、、婚姻、地域、戶籍等歧視,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環境失去了公平、公正,從而在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另外,一些高校畢業生不善于組織求職材料,把握求職面試的細節問題,不善于收集、分析就業信息,不善于運用表達技巧,從而在細節上增加了求職面試的難度,無法突顯個人競爭優勢。并且還有一部分高校畢業生由于家庭發生變故、身體素質下降、出國各項準備、大學生村官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偶發性原因,導致出現高校畢業生未能就業的現象。

二、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的現狀分析

1、高校人才培養機制單一,畢業生基礎信息有效性低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主要表現:一方面社會需要的人才供應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勞動者的技能結構與現有的就業崗位技能結構錯位,導致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當前,在很大程度上,我國高校生存與發展主要依賴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規定和計劃,辦學自主權的空間有限,與社會發展、需求嚴重脫節,人才培養方式呈現出重結果輕過程,重程序輕個性等現象,導致學科建設、課程設置等不合理,導致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相符,培養他機制單一,成了高校畢業生未就業的根本原因。同時,畢業生在離開學校所在地之后,只有5%左右的學生聯系方式有效,大部分畢業生失去了聯系,導致高校對畢業生后續就業跟蹤和服務產生了阻礙。雖然高校人才服務機構為了方便今后的就業指導工作,對沒有就業的學生設立了專門檔案,實行了實名登記。但是,只對學生進行了信息收集,并沒有后續內容,只把信息提交到了相關部門,導致對離校未就業學生的跟蹤出現中斷,不能定期復核學生的信息。

2、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

(1)很多高校把職業指導工作等同于就業政策宣傳、畢業生就業手續辦理等,忽視了“出口暢”,只重視“進口旺”,職業指導工作缺乏全員化、協作化、全程化的政策、人才、資金支持。同時,高校職業指導課程體系的理論教學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以求之面試為主,以大班教學為主,有的甚至只發教材不僅課堂,重心置于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的宣傳指導上,讓學生自學或者以講座、就業報告會為主,并且不少高校將職業指導課程安排在最后一個學年或學期中,課程設置在時間安排上不合理,導致教育教學效果不佳。

(2)由于師資力量、資金等原因的影響,高校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到位。高校只為學生精心打造了一整套完備的培養計劃,長期強調學生應該學什么,應該怎么學,從不關心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不關心學生將來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需要什么等問題,導致一些學生脫離了社會實際,盲目、被動的學習。同時,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具備職業指導師資資格人員比較少,大都由學校的班主任、行政人員、輔導員兼職,師資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程度不高,穩定性差。

(3)大部分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不深入、系統,只輔導學生從入學到離校的職業指導,把職業指導工作的對象限定為在校學生,對離校學生適應職場、職業發展等缺乏足夠的人文關懷,讓學生自己在社會上解答、摸索。同時,畢業生普遍對人才服務機構所提供的日服務不滿意,認為并不能給予他們有效的幫助,并且人才服務機構也沒有主動聯系學生了解情況,沒有主動給予學生提供幫助,從而導致出現了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的現象。

三、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的建議措施

1、加強科學的職業發展觀教育,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1)職業價值觀是職業發展觀的基石,職業道觀是其核心,職業實踐觀是其關鍵所在。為了不斷的融合、協調推進自己職業生涯發展與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職業發展觀指導和引領職業人不斷的實現人職匹配。在職業價值觀教育中,為了樹立正確的職業待遇觀、地位觀、苦樂觀,就要建立合理的職業語氣,科學引導學生明確職業定位,把“自我成長、追求成就感”等放在擇業目標首位,引導學生增強職業道德情感,注重個人道德修養,把職業道德基本規范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展現出學生職場風采,同時要引導他們呢進行正確的發展定位,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價值觀等,幫助他們確立科學的職業理想和階段性職業發展目標,使他們從大一開始就做好職業生涯準備和計劃,為他們提供幫助實施服務,引導他們學會用職業目標、理想、發展來思考職業活動中的問題。

(2)要建立與社會行業企業協同、合作育人機制,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優化專業和課程設置,使企業參與教學過程、課程設計,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最大程度縮短與社會的對接成本,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高校要具有針對性的在學生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啟蒙和培育企業家精神,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傳授基本的創業方法和技能,引導具備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走向創業道路,如:提哦共政策咨詢,創業培訓,傳授基本的創業方法、技能,創建,開業指導、創業孵化、跟蹤、融資扶持等“一條龍”服務。

2、重視對學生的就業形勢教育,提供更加豐富有效的就業信息

在宣傳就業的時候,很多高校一般都是強調就業難,就業形勢嚴峻,然后在分析原因,提出要求,增加了學生的緊迫感。但是,很多學生在這種重壓下,具有迷茫和無助的情緒,引起了學生消極的應對態度,弱化了他們競爭的動機,使他們產生了回避就業的主觀意識。

因此,高校要突出就業宣傳的正能量,體現出就業宣傳的正面性,科學辯證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及積極應對態度,著重宣講國家和地方的就業政策,提供更加豐富有效的就業信息,鼓勵學生面向基層就業,宣講就業流程,引導他們多渠道就業,如:幫助畢業生解決他

們在組織檔案關系結轉、簽訂學習和就業協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具有積極地心態,找到希望,增加他們面向未來的信心和能力,加強指導、幫助、引導就業,促進他們的發展。

3、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廣泛的實習基地、供求信息收集機制和共享機制

根據《國家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高校要堅持開放、協同、創新的原則,主動加強與人才服務機構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大力創建供需對接平臺,實現人才培養、就業、社會需求 良性互動。

(1) 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引入或聘請企業人士和行業專家擔任課程教師,實施“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選擇相關專業領域,把校內優秀師資輸送到企業進行鍛煉,為人才的供需對接提供堅實的基礎,和諧運行企業與高校人才之間的可持續供需對接機制。

(2)為了開啟學生就業的“直通車”,與用人單位建立比較穩定、持續的實習合作關系,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探索以“訂單式”培養的校企深度合作,主動聯姻龍頭企業,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教學目標。同時要建立健全供求信息的收集機制,充分利用地區性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和人才服務機構,定期開展就業信息分析等工作,為企業招聘用人提供全面、高校服務,為畢業生提供就近就業服務。

4、開展職業素質測評,建立畢業生就業登記和跟蹤回訪制度,開展職業能力在提升計劃

(1)高校要幫助畢業生更準確的認識自己,促進就業,開展職業能力、興趣、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測評。幫助畢業生重新認識環境和個人面臨的問題,充分利用心理學方法,促進職場適應、發展,掌握個體咨詢相應的方法和技術。如意:傾聽或參與技術以及影響來訪者技術等,對未就業畢業生做好職業準備、適應、發展等方面的職業咨詢,不斷挖掘畢業生潛力,協助畢業生正確認識自我與社會,增強器挫折承受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2)開展個性化、精細化幫扶,針對求職面試技巧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等不足的畢業生,高校要與有關企業和社會技能培訓機構,通過應聘指導、情景再現等形式,聯合開展崗前培訓。在條件具備情況下,對一些特困生、殘疾生等發放一定的求職補助,提供更加細致的“私人定制式”就業“托底”幫扶,優先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盡快為其提供見習崗位,加強勞動權益保護。最后,要通過開展“一對一”個性化職業指導,隨時掌握畢業生的就業狀態,實施“一站式”專項職業指導,推進構建積極和諧的勞動關系,為其職業發展提供更加靈活、貼心的服務,促進大學生就業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文君.《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解讀[J]. 教育與職業,2013(31).

[2]潘文利. 試論高職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與指導[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2).

[3]謝瑗. 多措并舉 促進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國促進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做法[J]. 中國就業,2013(01) .

[4]藺桂瑞.職業自我概念與大學生職業指導[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S3).

[5]王健,潘林.現階段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與高校職業價值觀教育探討[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6]黃偉.試論學校職業指導的開展與實踐[J]. 煤炭高等教育,2005(01).

[7]陳品學,梁超.對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幾點思考[J]. 職業,2009(35).

[8]張海燕,彭紀春.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系統運作的思考[J]. 教育與職業,2000(10).

猜你喜歡
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
試論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
就業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畢業生檔案轉遞工作的幾點體會
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抓好學生就業
淺談高校畢業班管理工作中的細節之處
高校畢業生如何應對求職過程中的筆試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試論如何提升職業指導效果和效率
淺談高校職業指導工作
高職院?!叭寺毱ヅ洹甭殬I指導模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