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道德觀分析

2015-10-21 01:00孫雪媛
現代企業教育·下半月 2015年1期
關鍵詞:多元文化道德大學生

孫雪媛

摘要:當今社會,隨著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多元文化包含非常豐富的傳統道德價值觀、習俗、情感和精神內涵。在這種文化的前提,任何大學的文化內涵和教育功能都發揮一定的作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多樣性將嚴重影響大學生的道德選擇標準。當前這一社會現實,我們應該正確面對和接受多元文化的現象。

關鍵詞:多元文化 大學生 道德

文化服務于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需要支持各種不同的文化,尤其是在社會中,傳統文化的轉型和新價值體系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沖突和融合,它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現象。全球化的加速為多元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信息交流的加快,文化更新也加速,所以文化面臨著機遇和挑戰。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道德觀存在的問題

第一、道德準則以自我為中心

90后的大學生作為當前社會的主要活動群體,在家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比較普遍,家庭環境本身會導致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大學生自我的現象為核心并不是關心他人的感受與想法,他不懂得謙讓,自私,不愿意聽從別人,集體觀念不強等等。大學生不能從客觀全面的角度理解,比如自由,追求真正的個性解放,片面強調追求自我意識,學校一旦忽視了引導,大學生的道德像浮萍搖擺,只能調用標準是自身利益,自我為核心,根據自己的好惡的標準,自己的利益來判斷道德權利。毫不利人、專門利己這樣的道德標準不應該是當前大學生應有的價值觀,這樣必將帶來社會信仰危機、情感意識、道德滑坡等。

第二、道德判斷以實用為準繩

道德標準和道德觀念是絕對的,但是實踐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做法可能會影響一個人判斷的道德標準。一般來說,善與惡是道德的評價標準。道德主體行為的結果是一個重要的道德判斷標準。在不同環境中,尤其是當今社會,高校大學生面臨傳統價值觀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加上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信息多元化,導致一些消極頹廢的西方思想滲透到國內,走近學生身邊,今天的大學生沒有善惡的標準,他們對道德標準沒有更清晰的衡量尺度,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的現象普遍存在,例如,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夸大自己,偽造簡歷,缺乏誠信的現象,一切以實用主義為標準。環境的變化使大學生道德觀念逐漸轉向務實,使大學生失去了主觀判斷。

第三、缺乏道德的公共理性

公共意識淡薄是當前大學生道德缺失的重要方面,大學生通過小學、初中九年的義務教育,應該培養強烈的公眾意識、規則意識,但現在在宿舍大樓,教學樓,亂丟垃圾的現象也非常多見,如公共教室上課結束后,地下垃圾桌上成堆的現象是很常見的不文明的行為。尊重師長,尊重同學的美德沒有形成一種文化氛圍,尊重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道德素養相對缺乏。一般大學生政治意識薄弱,缺乏公共理性和政治意識。業余生活相對匱乏,吃喝玩樂的校園風氣,興趣愛好相對缺乏,政治素質也不高,缺乏公眾意識。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道德觀問題的成因

不得不承認,在當今世界,互聯網信息的廣泛傳播也給我們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想要一個特定的信息具體限制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將一種信息的限制和隔離在一個地方已變得非常困難,因為媒體的傳播,電視、電腦、智能手機的使用,使所有信息一覽無余,人們從過去的主動尋找到現在的被動接受,人際交往也不是由距離而決定,知識成為無國界的交流,文化的融合成為一種自然規律。人類已經接受了網絡帶來的變化,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和通信時代的一個亮點,人們生活習慣了網上購物,網上學習,網上辦公,網上約會,足不出戶的了解世界上發生了什么?;ヂ摼W也消除了國家之間的距離,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地位的人在一起互相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一臺電腦、一部智能手機就能使世界各地的人們連接到網絡,創造機會相互了解。網絡技術的傳播加速了文化的多樣性,創造文化的主體是人,人又創造文化的交流平臺。這種交流平臺帶來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不同價值觀的碰撞,人們有機會享受文化盛宴,了解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種族、不同的風俗習慣。文化交流需要時間,人們在互聯網上溝通是短暫的、淺表的, 而了解一個價值觀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 更是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文化在碰撞的時候僅僅只是碰撞而非深入的了解,畢竟人們是在短時間內了解,不是站在對方立場上經歷歲月歷史與文化熏陶,沒有系統的接受文化的知識脈絡。所以道德觀或價值觀在遭到朋友時容易產生迷失與混亂。

腐敗也是造成學校環境缺乏公平、正義的重要方面。腐敗不僅僅是政治生活中為官者使用公共權力為自己或他人謀私利,而且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只要有公共權力的地方就會滋生腐敗,遏制腐敗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腐敗不僅是一種道德,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衰落的重要原因,一旦腐敗成為社會風氣,后果極其可怕。學校腐敗的負面影響更是不可估量,比如學術造假,考試作弊、學術名望和財富,所有這一切對校園環境造成污染,使校園環境,缺乏公平、公正、真誠。大學生是國家的支柱,腐敗造成的缺乏公平和正義的負面效應嚴重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面對缺乏公平和正義的社會環境,將淡化大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

三、大學生道德觀教育應該采取的措施

第一、承認并尊重個體性,創新德育目標

在全球化的推動下,國與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在全球化的時代,注重培養“世界公民”的意識,有共同的價值觀,它是世界公民對話、交流的基礎,甚至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中,高校道德教育也應尋求共識,形成一個以個人基礎文化、國家共同道德,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與世界共同意識為目標的道德觀,使學生形成對世界的看法和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幫助學生掌握多元文化的邏輯思維活動和技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多元文化的環境中,不狂熱,不盲從,不容易被大眾媒體洗腦;大學生價值觀和行動是改善和進步,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允許不同的價值觀的存在不代表在當下的大環境中造成道德滑坡,甚至是道德淪喪。

第二、重塑道德教育環境,協調教育力量

高校環境下的道德教育應該是具有尊重生命體,充滿人情味的人性觀,照顧我們的生活不僅負責學校學生的人身安全,還應該保護和尊重人的尊嚴,這是對吸收多元文化教育對人權的尊重。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大學應該創造公平、公正的道德教育環境,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教育,這也是尊重生命的體現, 大學的道德教育環境應該動員和協調教育力量,建設綜合教育網絡,形成教育合力。高校環境道德教育應該與家庭,社會等整體環境是相輔相成的?,F在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國家政府的推廣下,完成在學校教育,而如今卻忽視放松了社會教育特別是家庭所應承擔的思想道德教育。

多元文化環境中,價值共識、道德共識十分必要,這需要教育力量的團結并形成合力,尋求共同的道德意識。一方面,全社會范圍內學校道德教育孤立化,無法形成道德教育合力,會弱化學校道德教育的效果以及作用;另一方面沒有進行充分的利用教育資源, ,道德教育應該是貫穿于生活學習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是在學校完成的任務,教育力量的不協調將不利于面對多元文化時代帶來的挑戰。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2013年度教改項目計劃,項目編號JG2013020046

猜你喜歡
多元文化道德大學生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淺析BJD人偶的藝術性
現代室內設計的多元文化表現探究
創意素描,創造新意
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