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對建設市場主體行為規范化管理的思考

2015-10-21 16:40李福有
基層建設 2015年36期
關鍵詞:規范化管理法律法規

李福有

云南省紅河州紅河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云南省紅河州 654400

摘要:建設市場作為商品交易的場所,為建筑產品的買賣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領域。本文縱觀建設市場的整體發展現狀,審視建設市場中主體行為的合規范化、合目的性的管理方式,對業主、承包企業及中介咨詢服務機構等主體行為的規范化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市場主體行為規范化管理的具體策略,為主體行為創設良好的法律法規環境,以期促進建設市場的正常有序運行。

關鍵詞:建設市場;主體行為;規范化管理;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影響下,逐漸實現價格機制、材料供應、投資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這一方面為建設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推動市場機制的不斷發展與健全;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不完善也帶來了市場主體行為的不規范,造成主體行為偏離市場的體制要求,無法形成市場行為規范化的管理與監督,導致市場運行的無序化。如何規范建設市場主體的行為?如何加強主體行為的合規范化與合目的性?筆者從這兩方面的內容出發,探究建設市場主體行為規范化管理的相關內容與策略。

一、業主行為:不規范行為的剛性約束

業主是建設市場中的建設單位,它既是工程建設的投資方,也是工程項目的發包方,整個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都需要業主的參與、管理,因此,業主是建設市場的重要主體,居于工程項目建設的核心位置[1]。從現階段建設市場的業主行為來看,很多業主單位的相關管理人員缺少法律法規的相關知識,不重視工程項目的建設標準與程序,忽視工程建設管理中合作意識、平等互利及協商一致理念,造成業主行為的不符合建設市場的體制要求,不利于建設市場對主體行為的規范化管理,由此可見,建設市場需要通過剛性約束來加強業主行為的規范化。

其一,要加強對業主單位對工程建設管理資質的審查。行政主管部門要綜合考慮工程建設的規劃與任務,全面審查業主單位中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業務業績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委托管理證的方式來促進業主單位實行規范化行為;其二,要加促進主單位依據基建程序開展工作。工程項目建設從報建開始到竣工驗收結束都需要經過很多手續的辦理,每一道手續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前后手續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系,這就需要建設市場管理機構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制度,嚴格審查業主單位的各類手續,確保各類手續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促使業主單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履行好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其三,利用剛性約束,阻止業主不規范行為的發展。根據工程項目的規模、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建立終身工程質量責任制、工程項目質量與領導人責任制等體制,使得工程建設項目與作為獨立法人的管理機構共同推向市場,形成工程項目的合同簽訂、籌資籌劃及生產經營等全部過程都由工程項目法人承擔與負責的體制,加強業主行為的規范化與法律化。

二、企業行為:不合理行為的有效管理

作為建設市場的主力軍,企業的行為在建設市場中具有主導作用。從現階段企業的市場行為來看,由于建筑企業的增長速度過快,致使不同類型的企業無視市場的規范要求,采用惡性競爭的行為方式,獲得市場經濟中的一席之地,造成建設市場的失衡,嚴重干擾了建設市場的有序發展。因此,要加強企業不合理行為的有效管理,促使企業行為走向規范化。

首先,企業資質管理的加強,市場有序的運行需要創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規律,企業能否進入市場參與競爭,能否承攬相關的工程項目,都需要憑借資質證書作為通行證,可見,資質證書代表著企業的施工能力,是企業在市場中的信譽表征與無形資產。建設行政的有關主管部門,要全面企業的資質,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構建一套系統的、全面的市場準入機制與市場清出機制,堅決清退一部分無證營業、隱性轉包或出現掛靠分包等現象[2]的企業,嚴格檢查具有營業執照與資質證書的企業,對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施工質量及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等進行全面的審核,有效地實行動態追蹤管理方式,實時獲取企業發展的動態發展過程。其次,加強企業盲目競爭行為的約束,提高企業工程項目施工的質量管理。質量是企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由于現階段市場中盲目競爭的行為比比皆是,使得企業對工程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很多企業都未形成工程質量、工期與價格相互制約的機制,導致企業工程質量的嚴重滑坡。因此,建設相關管理部門要對工程各個環節的質量進行全面地監督與檢查,促使企業按照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進行施工設計與操作,并制定具體的工程施工質量保障舉措,及時解決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后,承包企業合同管理的加強。合同是承包雙方簽訂的有關建設任務責任與義務的相關規定與條款,它約束著企業在施工過程中的行為表現。由于現階段相關管理部門監督力度與執法力度的缺乏,使得企業缺少合同管理的有關經驗與措施。這就需要行政管理部門強化企業合同管理的意識,增強企業合同管理的有效性與規范化,促使工程經濟的糾紛逐漸減少,加強承包企業的合同與索賠方面的法律觀念與意識。

三、中介行為:不合法行為的全面轉變

中介咨詢服務機構是連接承包方與受發包方之間的紐帶與橋梁,主要是通過高智能服務促進工程建設的一種中介組織[3],如建設建立公司、工程造價咨詢服務公司等,它們在連接企業、市場與政府之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建設部門對中介咨詢服務機構并沒有建立起嚴格的行為管理機制與監管制度,使得中介服務機構在服務的質量、內容與范圍方面都缺乏有效地制度約束與規范管理,嚴重影響著建設市場主體行為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因此,建設行政管理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于中介咨詢服務機構的微觀與宏觀管理,促進中介服務機構的行為逐漸走向規范化的道路。一方面嚴格管理中介服務機構從業人員證書及資質管理,按照相關行業組織的已經制定的規范化行為準則,合理監控與管理中介組織的動態發展,構建一整套系統的市場準入與市場清出機制,淘汰市場中業務水平低、質量管理差、管理水平不合理的中介咨詢服務機構,提高中介機構服務的整體水平與質量;另一方面要促進中介咨詢服務機構的自身建設,加強相關的職業道德教育。中介服務機構人員的素質與水平直接影響著機構運作的質量,要積極引導從業人員提高自身技能與能力,加強中介機構的服務質量,促使中介咨詢服務機構的行為走向規范化與制度化。

四、市場主體行為法律法規的健全完善

法律法規的健全與完善為市場主體行為的規范化創造了良好的運行環境,建設市場中不同主體的市場行為都需要法律法規的約束與規范,從而使得業主單位、企業與中介咨詢服務機構的行為走向規范化。一是建設市場要加強法律與制度的健全與完善,利用行業管理規定的制定與厘清,健全建設市場中產生的條塊分割、政企不分等方面的問題,并借鑒外國的建設市場相關管理經驗,完善我國建設市場相關利益者的行為,建立相互規范、相互制約的制衡制度與監督機制,加強市場主體行為的規范化;二是建設市場要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法律法規教育,通過法律法規教育的開展,促進業主單位、企業與中介咨詢服務機構行為的規范化與科學化。

綜上所述,建設市場的主體行為的規范化需要對業主單位、企業及中介咨詢服務機構等利益相關者進行規范,促使主體行為逐漸向制度化與規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新萍,張星平.加強對建設市場主體行為規范化[J].管理企業經濟,2011(7):67-68.

[2]郭漢鼎.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3]鄭華,唐紅.我國市場主體行為失信及其規范化[J].價格與市場,2015(8):56.

猜你喜歡
規范化管理法律法規
韓中法律法規翻譯研究
韓中法律法規翻譯研究
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四化”建設初探
論依法治網視域下對網絡新聞發布的規制
國內外生態補償制度對比研究
工程招投標規范化管理措施研究
新經濟環境下會計基礎工作有效途徑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培養法律意識
解讀互聯網金融中的“龐氏騙局”或“跑路公司”
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四化”建設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