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癌痛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

2015-10-21 16:40李一珠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治療效果

楊 莉 李 茜 李一珠

【摘 要】目的 探討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癌痛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2014.3—2015.2收治的100例病理確診均需服用阿片類藥物止痛治療的中晚期癌痛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實施常規護理、出院時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出院后實施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觀察和對比兩組癌痛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服藥依從性,癌痛治療效果及藥物不良反應預防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癌痛患者實施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癌痛,無論是在用藥依從性、還是在癌痛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預防方面。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所以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能提高癌痛患者服藥依從性,減輕不良反應及提高治療效果,提高了中晚期癌痛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癌痛患者;治療效果

癌痛是惡性腫瘤中晚期常見癥狀之一,也被稱為“第五生命體征”。對于癌痛患者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疼痛加以有效控制,則會給患者身體帶來極度的不適,甚至加重患者焦慮、乏力、食欲下降等癥狀的可能,不僅影響著癌癥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對中晚期癌癥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減輕癌癥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質量”。癌痛患者具有長期、反復的特點。要有效控制疼痛減輕不良反應就需要對患者進行住院及出院后長期的服藥指導以達規范用藥,但是,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癌痛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不高,導致患者癌性疼痛緩解效果不理想[1]。我科對2014.3—2015.2的100例癌痛患者實施行阿片類藥物治療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不僅有效緩解了癌痛而且提高了患者用藥依從性及減輕藥物不良反應,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存質量?,F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3—2015.2收治的100例癌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齡25~70歲,肺癌34例,乳腺癌22例,胃癌15例,肝癌13例,食管癌8例,胰腺癌5例,鼻咽癌3例。按照出院后干預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經統計,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住院期間均給予所有患者個性化的藥物止痛治療。出院后所有患者均需要繼續口服阿片類藥物對疼痛加以控制。

1.2.1對照組 出院時,常規性地對該組患者進行癌痛治療相關知識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出院后用藥的方法,指導患者掌握預防和減輕藥物不良反應的方法等。

1.2.2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具體的做法:(1)建立疼痛和用藥隨訪檔案,內容有患者姓名、年齡、診斷、聯系方式;疼痛的部位、范圍、性質、評分;止痛藥的名稱、劑量、用藥頻次;患者對癌痛的認知情況、用藥依從性及不良反應。同時,發放癌痛??谱o士及主管醫生聯系卡,并告知在何種情況下必須聯系醫護人員。(2)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每周一次,對患者癌痛控制情況、用藥情況加以評估,評估患者用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指導患者科學、合理、規范服用藥物。在掌握患者心理狀態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增加患者積極治療的信心。在了解和掌握患者在癌痛控制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做好解釋工作并進行相應的指導。同時,增加和患者的溝通交流指導患者家屬督促患者定時定量服用藥物。

1.3觀察指標 疼痛評分、疼痛治療效果、用藥依從性、藥物不良反應。

1.4療效判定(1)癌痛程度評估:采用0~10數字強度分級法對疼痛加以評估,0表示無痛,1~4表示輕度疼痛,5~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2)癌痛效果評價:護理后,如果患者的疼痛緩解2度以上,則判定護理顯效;如果疼痛緩解約1度,則判定護理有效;如果疼痛稍微有所緩解,但是不到1度,則判定護理微效;如果疼痛沒有任何緩解,則判定護理無效。

1.5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 ±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若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服藥依從性 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比較[例(%)]

n 完全依從 部分依從 完全不依從 總依從率

實驗組 50 40(80.0) 8(16.0) 2(4.0) 48(96.0)

對照組 50 20(40.0) 19(38.0) 11(22.0) 39(78.0)

注: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疼痛治療效果 實驗組患者復診時疼痛評分為3.4 1.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5.3 1.3分),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顯效35例,有效10例,微效2例,無效3例,癌痛治療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顯效23例,有效10例,微效7例,無效10例,癌痛治療總有效率為66.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一般情況下,對癌痛患者均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住院時護士會按時定量發藥,會對患者服藥情況加以指導和監督,大多數患者可以按照醫囑定時定量服用藥物,藥物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但是出院后,因缺乏護士的用藥監督和宣教,再加上對藥物副作用的擔心,絕大多數癌痛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偏低,導致用藥治療效果不理想,加重癌痛癥狀,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2]。本次研究中對出院的癌痛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即建立隨訪檔案,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在掌握患者用藥情況的基礎上,對患者疼痛控制情況加以評估,評估患者用藥后是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對患者止痛需求和顧慮加以了解,針對患者存在的錯誤用藥觀念和服藥行為進行用藥指導,督促患者按照醫囑定時定量服用藥物,規范患者用藥行為。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在服藥依從性提高方面,還是在癌痛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方面,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癌痛患者實施院外延續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癌痛,提高癌痛患者用藥依從性及減輕不良反應,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曹志紅,袁靜紅.癌癥患者的疼痛護理進展[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03)121-123.

[2]李鳳玲,高娟,蔡永芹.癌癥疼痛患者26例護理體會[J].山東醫藥,2011(03)38.

猜你喜歡
治療效果
比較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