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及意義

2015-10-21 17:10楊偉東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基本農田意義

楊偉東

【摘要】我國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不足,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保持社會穩定,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大問題。本文進一步分析了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及意義,以供同仁參考借鑒。

【關鍵詞】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意義

一、基本農田保護制度

通常來說,對基本農田進行保護,最根本的出發點應該是盡最大限度的保持耕地所具有的糧食生產能力。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國在對基本農田進行保護的時候,便可以將其分解為兩個主要層面進行保護。一方面是基本農田數量的保護,另一方則是基本農田生產條件及質量的保護。一直以來,對耕地進行保護的最根本目的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期待通過對一定數量的耕地進行保護,能夠達到滿足人類生產生活中對農作物總量的要求,從實踐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保護要求可操作性比較強,更有利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開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進行基本農田保護的時候,一般都會把對基本農田數量的保護作為重點,保證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幾乎成了對基本農田保護的宣傳標志。但是,不可忽視的是,自從人類社會發展到工業時代后,由于人類不恰當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耕地完全有可能在數量還能達標的情況下,質量卻發生巨大的變化,且絕不是好的變化?,F在我們常說的我國的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應該指的是以保護我國基本農田為

核心目的,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有與基本農田及耕地保護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以及保護的具體方法、措施等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實施機制的總和。

二、 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及意義

(1) 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強化對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導,建設項目選址必須貫徹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則,確需占用耕地的,應盡量占用等級較低的耕地,扭轉優質耕地過快減少的趨勢,嚴格禁止擅自實施生態退耕,加強對農用地結構調整的引導,合理引導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確保不因農業結構調整降低耕地保有量。

(2)嚴格執行建設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切實落實建設占用補充耕地法人責任制!按照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的要求,嚴格落實省自治區直轄市補充耕地義務;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在完成補充耕地義務的基礎上,增加補充耕地任務,確保耕地保護目標實現!對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補充耕地任務,經國務院批準,通過實施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重大工程,在全國范圍內統籌安排,積極推進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努力拓寬資金渠道,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

(3)穩定基本農田數量和質量。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保護目標,依據基本農田劃定的有關規定和標準,參照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在規定期限內調整劃定基本農田,并落實到地塊和農戶,調整劃定后的基本農田平均質量等級不得低于原有質量等級。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除法律規定的情形外,其他各類建設嚴禁占用基本農田;確需占用的,須經國務院批準,并按

照先補后占的原則,補劃數量"質量相當的基本農田。

(4)提高園地利用效益。重點發展優質果園,建設優勢果產品基地,促進品種結構調整和產品質量提高。調整園地布局,引導新建園地向立地條件適宜的丘陵,臺地和荒坡地集中發展。加強對中低產園地的改造和管理,穩步提高園地單產和效益!嚴格保護林地。加強林地征占用管理,禁止毀林開墾和非法占用林地,嚴格控制各項建設工程征占國家重點公益林、天然林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以及大江大河源頭等生態脆弱地區的林地。

(5)落實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責任制。按照《綱要》確定目標和任務,明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責任,建立和完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責任考核體系,將實際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補充耕地面積和質量"新增建設用地面積作為耕地保護責任和節約集約用地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土地利用規劃實施問責制,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負總責。把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評價和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因素,完善相關評價和考核辦法。

三、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的完善

(1)嚴格的基本農田用途轉變審批程序

為確?;巨r田確實不因城市化建設和生態建設的需要而大量減少、破壞,甚至浪費。筆者建議,從基本農田保護的長期性及用途轉變審批程序的嚴格性上來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權威性。即只要沒有出現按法律規定應該將基本農田轉變用途的情況,就應該一直視之為基本農田,獨立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外,不隨土地利用總體規定的修改而調整。確因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得不將基本農田用途進行轉變的情況下,一律提交國務院進行審批,由國務院根據具體的情況作出可以轉變或不得轉變的決定。這樣,基本農田轉變用途的審批權將全部集中到國務院手中,能夠有效防止地方政府及土地主管部門規避法律,利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上的一些不足打擦邊球,甚至公然違背法律規定,破壞基本農田的行為發生。如此一來,基本農田的長期性及用途穩定性都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

(2) 制定科學的基本農田劃定標準

要對基本農田進行分等定級,首先要通過一定的評價方法把基本農田從耕地中分離出來。如此,劃定基本農田的前提條件應該是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基本農田等級評定標準。建議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為基礎,在綜合考慮某塊確定面積耕地的生態環境、土地生產能力、水利資源環境、交通便利環境、土地經濟效益產出等條件,系統地完善的評價此塊耕地,以此為據劃分等級。具體來說,基本農田按照上述標準和指標可劃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基本農田中,土壤層厚度高、質地軟硬適中、土地產出能力上等水平,有相對完善的排水河灌溉設施、旱澇能保收,田塊規劃整齊,能集中連成片、復種指數大于 200%,單產量水平達到中上等水平,糧食單季畝產量超過500 公斤以上,與其他環境部分共同為環境保護做貢獻的基本農田。二級基本農田的標準時:土層厚度高、質地軟硬適中、土地產出能力較高,有基本的排水和灌溉設備、能確?;九潘喔?,土地集中成片、復種指數大于 100%以上,糧食單季畝產達大于 400 公斤,同其他環境組成部分無明顯沖突的基本農田土地。三級基本農田定義為土地質量一般,土地產出能力較差,自然災害制約性大,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輕微環境污染,容易被城市化建設所影響,只能產出較低農作物糧食的基本農田。

(3)明確基本農田保護主體及其職責

基本農田保護主體的確定 明確各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順利開展和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前提。只有基本農田保護的主體權責明確了,才能有效對各主體進行角色和功能的定位,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合理的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機制。具體而言,政府是管理部門,權責一體,指導和管理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開展既是其權力,更是其職責所在;而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具體的基本農田保護工作中,承擔了具體實踐工作的落實等任務,因此享有被補償的權利;其他社會主體的行為則以不能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為前提,鼓勵其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

結束語:

基本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因此實施耕地保護的實質就是實施基本農田的保護?;巨r田規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將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按照一定的指標優選劃為基本農田的過程??茖W合理的基本農田規劃對于保護耕地。

參考文獻:

【1】吳明發,歐名豪,楊渝紅,周飛.基本農田保護經濟補償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1 年 04 期.

【2】李靜,王姝.淺談包頭市青山區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措施[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 年 13 期.

【3】趙玲,王榮成,張文濤.吉林省城市化進程中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1 年 09 期.

猜你喜歡
基本農田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國土資源部印發《關于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河南劃定永久基本農田超1億畝
留學的意義
基本農田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全部城市永久性基本農田
陜西10月底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詩里有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