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銅文化在梁帶村遺址公園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2015-10-21 17:10薛揚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運用

摘 要:伴隨著國內外對文化遺產的關注,遺址類公園也相應的開始出現了。在遺址類公園中文化的應用與傳承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也成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梁帶村遺址公園為切入點,通過遺址公園中的廣場、小品來體現青銅文化是如何運用的以及賦予它們更加符合當代時代精神的意義和內涵,從而更好的保護遺址文化、留住歷史記憶和傳承文脈鄉愁。

關鍵詞:青銅文化;遺址公園;運用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五千多年的歷史以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地位決定了物質遺產和文化遺產的豐富多彩。然而,隨著歷史的不斷前進,朝代的不斷更迭,加之中國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飛快,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因素使得大多數物質文化遺產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而最能代表時代、地方、民族特色的遺產--文化遺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文化遺址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而公園是作為文化遺址保護的一種有效形式,不僅緩解了城市建設與遺址保護之間的矛盾,還能更好的保護了遺址所呈現的文化信息。在此文化背景下,遺址公園景觀設計作為精神文化載體不斷地被賦予新的城市文化屬性。因此,如何使環境更好地為人服務,如何滿足現代人對精神享受的更高需求,如何促進并推動遺址公園景觀設計的發展水平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 概述

在歷史學和考古學領域中,"青銅文化"是一個使用頻率相當高的詞,然而細究起來,其涵義卻很難把握。遵從學術界通常使用的概念,所謂"青銅文化"基本含義是指針對青銅這一特定物質而展開的文化過程,各式各樣的青銅器,是其終端產品,凝聚著文化過程所包含、涉及的所有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簡而言之,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使用青銅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遺址公園是利用遺址這一珍貴歷史文化資源而規劃設計的。融合了遺址保護與公園規劃設計,將保護、修復、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充分運用,有效的對現存遺址進行了重新整合和再生。因此,遺址公園的重點不單是保護遺址本身,同時強調對遺址的生存環境的整體性保護,并發揮城市綠地和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將特定的歷史文化融入公眾教育、專項科研、觀光和娛樂等功能中的綜合性公園類型,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陜西省韓城市梁帶村所發掘的西周芮國大墓,從而震撼了整個考古界,該遺址文物保存之好,規模之高,舉國罕見。這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金器和玉器,皆有極高的研究和賞觀價值,其中以青銅器為主,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全套七鼎六簋,以顯示芮公生前的尊貴身份,更是國之重器,無價之寶。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利用好這一珍貴文化遺產,按照"遺址原址保護展示"的工作思路和"文物惠民"、"文化遺產全民共享"的工作方針,陜西省韓城市政府編制了《梁帶村遺址公園概念性規劃》設計。梁帶村遺址公園景觀設計就是立足于這樣一個文化博大精深的至高點,其景觀設計以芮國青銅文化為基點,并融合了韓城市民俗文化和黃河文化,是一個寓教于景且具有多元文化的遺址公園。給人們提供了解芮國歷史文化特色的最有效內容,通過利用景觀設計的形式對遺址公園的歷史擴展到它所存在的特定環境之中,從景觀場所的不同方面來審視和認知芮國歷史文明。

二、 梁帶村遺址公園中青銅文化的運用

筆者通過總結分析了青銅文化在梁帶村遺址公園景觀設計各個方面的運用:

1. 廣場的體現

遺址公園的廣場是為了給游憩于此的人提供停留、觀賞、休息場所,廣場的形制與該遺址結合共同反映遺址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廣場對歷史文化的呈現應當說是最直觀的。中國自古就常在廣場上拼接花紋刻寫紋樣以圖吉祥之意。遺址公園廣場自身對遺址文化的展示是指廣場自身通過鋪裝材料、形式、顏色、紋樣等與遺址的歷史文化相統一,共同與遺址展示歷史文化信息。很多遺址公園在建設中運用紋樣既可以美化廣場,又能體現文化主題。

梁帶村遺址公園中入口廣場區域外輪廓以編鐘形體為創意源以一種兼容并蓄的姿態迎接著來自四方的貴賓,廣場采用下六階上七階的形式以此暗喻諸侯七鼎六簋的禮制,因為梁帶村出土的七鼎六簋昭示著芮侯的身份,繼而一改以往廣場平坦無奇的空間模式。凸顯入口大門的氣勢,增添空間起伏的趣味性,并在臺階的兩邊都設置有無障礙通道,使得設計更為人性化。

2. 小品的體現

遺址公園的小品設計要遵循該遺址的歷史文化氛圍,小品自身文化的詮釋不與遺址總體的歷史文化產生沖突,以烘托遺址共同展示該遺址公園的文化主題為主。切忌喧賓奪主。遺址公園中小品是通過小品的形式風格、材質與質地、紋樣與文字來展示和詮釋遺址歷史的。

小品的設立對提高豐富在遺址公園空間整體文化氛圍起著重要作用。景觀的形成依賴區域內空間的組織。小品與其他景觀設計元素在與遺址配合還原歷史空間場景。充分利用小品的多樣靈活的特性豐富遺址公園內的景觀空間。同時需做到突出重點表現景物--遺址本體。

梁帶村遺址公園中的小品高臺設計,其正上方有青銅大鼎,它正以鮮明特色告訴到訪的每一位游客這是來自遠古的華夏文明。還有梁帶村遺址博物館廣場前寬闊的景觀大道兩側有出土的七鼎六簋進行演變,并通過對原文物的等比放大,并置于石臺之上,石臺是由編鐘為創意源設計的,繼而形成有禮樂氣息的文化景觀大道。

三、 發展前景

梁帶村遺址公園的建設和發展是在遺址傳承與保護的基礎上,依托古代芮國文化遺跡和考古成就展示的大背景,打造出的文化遺址公園是將遺址保護與景觀設計相融合,傳承文化,保護遺址,以蒼勁的筆法寫意芮國遺風,區域主題突出、分區明確、逐步深入。誘發了游覽者的興致及探索欲望,達到喚起思想、融合意趣、心有所感的文化精神價值。

梁帶村遺址公園景觀設計大多以青銅文化為設計基點,以文化這條主線來貫穿整個遺址景園設計之中,傳承文脈,融合現代文明,大力發展芮國文化,豐富現代韓城市的文化內涵,重塑了城市環境的標志空間,強化了城市軸線,以市場運作的方式有效地保護、發展和傳播了遺址文化。

在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中,追求自然和諧,愜意舒適的環境是人們的共同期盼,梁帶村以遺址保護改造和展示芮國文化為特色,建設集文化、旅游、商貿、居住、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的遺址文化公園。梁帶村遺址公園滿足了人們對城市人文景觀的追求,達到了景觀環境在視覺效果上的清新、優雅、舒適、宜人的遺址文化環境空間,為人們創造可觀、可游、可參與其中的自然空間,提供輕松舒適的休閑娛樂場所,從而增添人們日常的生活情趣。

梁帶村遺址公園面積之大、規模之大,整體的設計滿足了遺址公園最大化的使用需求,但還有些設計不太合理,比如在一些局部的景觀設計上存在一些疏漏,一些景觀雕塑的位置與周圍遺址之間的氛圍融合有些不合理,因此,對于梁帶村遺址公園還有待于更多學者的繼續研究,從而更好的提高城市的文化特征。

梁帶村遺址公園帶動的不僅僅是韓城市的發展,同時也讓全世界人民更好的認識兩周時期芮國遺址文化,以自身獨有的文化價值屹立于韓城市,發揮著獨有的精神文化內涵,帶動了周邊區域經濟文化的共同發展。更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在景觀環境中對物質和精神的高尚追求,從而更好的帶動西北地域多元文化的擴張。

參考文獻:

[1] 彭歷,解讀北京城市遺址公園[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 郭軍林.中國青銅文化[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

[3] 王煒林.梁帶村里墓葬-一份公共考古學報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薛揚(1990.12.25),女,陜西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生,2013級碩士,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

猜你喜歡
運用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企業管理中社會網絡的運用及相關問題闡述
節能降耗技術管理在電氣設備的運用
工廠電氣節能技術綜述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巧用插圖,注入課堂活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