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弱地層大斷面隧道施工方案優化與施工技術研究

2015-10-21 17:10鄭文印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方案優化

鄭文印

【摘要】當前,在軟弱地層中修建的隧道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大斷面隧道,這就對其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等要求逐漸提升??墒菍嶋H上當前的設計和施工能夠進行參考的還很少,管理人員經驗比較少,因此,要對其施工技術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軟弱地層;大斷面隧道;方案優化;三臺階七步法

一、軟弱地層大斷面隧道的基本力學特征

軟弱大斷面隧道的基本力學特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第一,因為大斷面隧道的跨度增加,主要呈現"扁平"的拱形結構,因為這種結構近似于橢圓形,受到的承載力比較小,所以隧道開挖時會引起一系列的圍巖應力,這些圍巖應力在分布過程中是非常不利的,拱腳處的圍巖應力相對較大,難以對隧道變形進行控制,對地基的承載能力提出相對較大的要求。

第二,拱頂部位會相應的產生比較大的松弛圍巖壓力,這就導致了圍巖穩定性的不斷降低。因為隧道開挖的寬度和高度越來越大,對隧道底部的埋深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果在埋深較小、地層條件差、圍巖成拱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時,圍巖開始不斷的松散下落,這樣就會產生相對較大的松弛圍巖壓力。所以,軟弱地層大斷面隧道拱頂部位會產生較大的松弛圍巖壓力。

二、工程概況

某工程的隧道埋深為20m,最大埋深為50m,工程的地質條件較差,埋深較淺。該隧道上被全新的殘積粉質粘土覆蓋,基巖主要為炭質頁巖、砂巖、灰巖等,該區域中的巖層性質相對復雜,為泥質灰巖或偶夾灰巖。隧道穿越的巖層主要為軟質巖,大部分為強風化層,巖體的穩定性和強度都比較差。該工程的地下水具有弱酸型酸性,開挖過程中遇到的地下水相對較少,地表水的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隧道設計中的圍巖條件較差,開挖高度為13.5m,跨度為16m,開挖的斷面比較大。隧道設計中一般會采用小導管超前支護,具體的設計斷面如下圖所示。

三、軟弱地層大斷面隧道施工方案優化及施工技術

(一)施工方案優化

本工程在設計的時候本來要選擇 CRD 法對其進行開挖,施工方結合相關經驗和實際狀況,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對工程工期和成本加以考慮,因此,將三臺階七步法的這種方案提出來,和 CRD 法進行比較。

1、對CRD法進行介紹

對于大斷面隧道來說,利用這種方法進行開挖,主要從上中下部分還有左側和右側等部位進行開挖,在本工程中,如果利用這一方法,那么其工序主要包括:

第一,對上部左側進行施工,開挖單循環50厘米,利用混凝土進行噴射,其厚度為4厘米,對工字鋼架進行架設,并利用混凝土進行噴射,厚度為24厘米。

第二,等到上部左側開挖長度達到了3米到5米之間的時候,對中部左側進行開挖,工序和第一點相同。之后分別對上部右側、中部右側、下部左側、下部右側進行施工,工序都是相同的。仰拱開挖采用棧橋施工,長度控制在4米以內,并進行跳躍間隔開挖施工,施工完初期支護后立即進行仰拱回填施工。

最后,在工程中利用襯砌模板臺車澆筑二次襯砌結構。

2、對三臺階七步法進行介紹

工程施工時,開挖面主要分為七個,這種作業方法就是分別在各個位置一起進行開挖,分別做好支護工作,確保支護整體的形成,減少作業時間。利用這種方法進行開挖時,主要分上部以及中部還有下部和底部四部分進行施工,利用錯臺臺階形式。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上部和中部之間有5米以內的差距,上部要超前3~5米,中部與下部、下部和底部之間同樣如此,之后逐級進行開挖。對于這種方法,在初期將平行進行初期支護,并在下臺階確保支護體系的形成,這種支護體系必須具有封閉性和穩定性。一般情況下,利用這種方法對大斷面隧道進行施工,為了方便工程施工,要對各個臺階高度進行控制,比如,對于上臺階來說,要保持在3到5米之間,而對于中臺階來說,其高度一般為3米到4米之間,下臺階與中臺階的高度相同。與此同時,在輪廓線里面,要事先留出一定的厚度,大約為 30厘米,利用鐵鎬這種工具采用人力方式對其開挖。

3、方案分析

我們對上面的兩種方案進行比較。對于CRD法來說,它的優點是可以控制變形,并對大斷面進行改正,使之成為小斷面。其缺點是工程質量以及進度和安全性都不盡如人意。而對于三臺階七步法來說,其施工進度要快得多,在確保工程質量還有工期和安全性的基礎上,三臺階七步法是CRD法的一個重要必選施工方案。

(二)施工技術分析

1、邊、仰坡施工

相關人員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采用CRD法進行施工,并視隧道洞口的邊、仰坡情況,及時更改施工方案。在進行邊、仰坡開挖前,相關人員應設置好開挖邊線,并重新規劃設計中的中線樁。根據這種情況,監理工程師要重新進行測試,通過這種方式,保證放樣準確。監理工程師要檢查地形與設計情況,如果兩者的差異較大,需要變更坡率甚至改變洞門位置時,通知設計單位進行變更。

如果采用CRD法開挖,那么其月進尺一般在25~30之間,所以即使通過兩頭同時掘進,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施工要求。根據隧道的具體情況,可以改變施工技術方式。例如使用三臺階七步開挖法進行后半段的隧道施工。施工人員自上而下逐段開挖,并盡量減少原地層的擾動,不得掏底或上下重疊的危險方式開挖邊仰坡。相關人員要注意采用合理的爆破方法,盡量降低山體對地層的穩定影響,可以采用松動爆破的方式。如果按照設計斷面及坡度開挖,應定期檢查開挖段的地質情況,及時調整,如果有滑動現象或是開裂現象,相關人員應盡量放緩坡度,采取其他支護方式,保證邊坡的穩定,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2、測量地表沉降

施工人員應使用精密的儀器測量地表沉降的數值,并選取視線和視野都較好的地方進行測量,地面的測量點最好設置在隧道的軸線兩側,每個斷面都要保證7個以上的測點,并保證其間距為3m。隧道開挖時,要在測量點前30m處進行測量,等到沉降穩定后,停止測量。

3、洞身施工

在本次施工中,相關人員應根據軟弱地層的具體情況,由承包人向監理工程師提交分項工程開工申請,如本分項工程基本情況,相關人員要根據不同的圍巖路段,選取合適的開挖方式。在洞身施工中,合理的掘進方式和開挖方式是很重要的,施工人員要設定合理的時間,做好開挖過程中的臨時支護措施,通過這種做法,輔助施工的順利進行。

施工人員應選取穩定的洞內導線點、水準點的樁點,并保證通視良好。洞內導線的引測,要保證這些線路能夠按照一定順序設置,其中導線邊長應在合理的范圍內,如其直線不能短于200m,曲線不能短于70m。洞內導線應根據洞口投點向洞內作引伸測量,后視方向的長度不宜小于300m,這些做法使誤差滿足測量的相關需求。

4、開挖支護措施

施工人員可以采用三臺階七步開挖法進行該項施工。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七個開挖面,從不同的角度開挖,然后進行支護,最后形成一個支護整體。這種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縮短施工時間,在下臺階形成一個穩定且封閉的支護體系。

結語

綜上,本文通過兩種方案的初級比選,得出的結論是兩種方法在具體應用中各有優點與缺點,其中三臺階七步開挖法在進度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應用的范圍非常廣泛。

參考文獻

[1]馬棟.富水糜棱巖地層大斷面隧道施工技術[J]. 鐵道建筑. 2014(10)

[2]李紅兵.軟弱地層大斷面隧道施工方案優化與施工技術[J]. 山西建筑. 2014(28)

[3]樊明軍.大斷面隧道施工技術研究[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13(12)

猜你喜歡
方案優化
核電站商運條件下輔助變壓器吊裝方案優化與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創效的探討
淺析建筑工程暖通設計方案優化
中途測試工藝在高溫高壓超深井測試中的應用及優化方案
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
高速鐵路樞紐站改造施工方案優化和現場實施實例分析
煙草工業公司的安全標準化優化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