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井二礦水倉優化設計與施工

2015-10-21 17:10陶金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優化設計

陶金

【摘要】 本文以鹽井二礦-150m水平井底車場水倉為例,通過分析其圍巖層位、性質,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并結合現場實際,進行巷道優化設計,調整設計方案,該方案在滿足規范要求及安全使用前提下,既加快了施工進度,又節約了投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水倉、優化設計、灰巖溶蝕帶。

1 引 言

水倉是礦井排水系統的重要工程,其布置方式的合理性、布置層位的穩定性以及容量的大小嚴重影響著礦井的安全。鹽井二礦-150m水平井底水倉起初按照重慶一三六地質隊提供的資料設計,但在內水倉施工過程中發現地質條件發生變化,水倉所處層位圍巖破碎并夾雜黃泥,嚴重影響了巷道掘進及永久使用,為避免外水倉受此影響,需要對外水倉進行優化設計。

2 礦井概況

鹽井二礦隸屬于重慶天弘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位于瀝鼻峽煤田鹽井礦區南部,北與鹽井一礦相鄰,為合川市鹽井街道所轄,井田南北走向長約5.1km,東西平均寬約0.791km,面積約4.0453km2。

本礦采用主斜井-副立井的綜合開拓方式,共劃分兩個水平,一水平為-150m水平,二水平為-350m水平。鹽井二礦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150m水平正常涌水量為6556m3/d,最大涌水量21504m3/d,井底車場設內、外水倉各1條。

3 水倉設計與施工情況

鹽井二礦為在建礦井,我公司于2010年10月對鹽井二礦-150m水平井底水倉進行了施工圖設計,設計采用內外水倉的形式,內外水倉各布置一條,位于嘉陵江茅口灰巖中,水倉斷面設計為三心拱,支護方式為噴射混凝土,厚度50mm,斷面內鋪設軌道,便于檢修。根據-150m水平的涌水量,設計水倉總長度590.2m,總容量4803m3,有效容量4000m3,礦井于2011年初開始施工。水倉布置平面圖見圖3-1,水倉主要參數見表3-1。

4 外水倉優化設計

4.1優化設計的必要性

根據施工安排,內水倉先于外水倉施工。起初,內水倉在施工過程中一切正常,巷道施工層位也符合預期,全部位于嘉陵江灰巖中。但當內水倉巷道施工至K0+86m時,巷道巖性發生變化,圍巖變得破碎,并夾雜黃泥,由于巖性的變化,內水倉施工速度大大降低,巷道施工過程中頂板安全威脅加大。

為了準確的探明地質構造,礦方利用現有地質資料,根據施工中曾經遇到過的構造情況,采用計算機分析軟件建立區域三維地質模型、合成大量鉆孔參數的方法,基本推斷該構造為"灰巖溶蝕帶",并繪制出灰巖溶蝕帶區域平面圖,見圖4-1-1。

從平面圖可以看出,"灰巖溶蝕帶"對礦井-150m水平內外水倉均有影響,但是對外水倉影響巨大。內水倉從K0+86m進入"灰巖溶蝕帶"地層后,直到巷道施工結束,將受"灰巖溶蝕帶"破碎區域影響,考慮到內水倉大部分已形成,若重新選擇位置施工,則浪費投資,若改變布置方案,水倉長度及容量也會減少,所以,經研究決定,內水倉加強支護方式,仍按原設計繼續施工。而對于外水倉,預計從K0+111m將進入"灰巖溶蝕帶"破碎區域,從K0+127m將進入"灰巖溶蝕帶"嚴重破碎區域,至整個巷道結束都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影響長度240m。顯然,-150m水平外水倉若采用原設計繼續施工,則技術上不可行、經濟上不合理、安全上不可靠,故有必要對-150m水平外水倉進行優化設計。

圖4-1-1 灰巖溶蝕帶區域平面圖

4.2可能布置區域分析

同樣,根據上述分析"灰巖溶蝕帶"區域位置時建立的三維地質模型,在合成-150m水平軌道石門及井底車場鉆孔參數后,礦方繪制了-150m水平外水倉可能布置的區域圖,見圖4-2-1,矩形陰影部分為合理布置區域,其全部位于嘉陵江灰巖內,長約250m,寬約119m,面積約29750㎡。

圖4-2-1 可能布置的區域

4.3 方案比選

從圖4-2-1可知,可布置區域范圍相對較小,由于-150m水平水泵房已形成,換言之,即外水倉的一端位置已固定,同時,考慮到水倉的長度、容量、可放炮施工位置以及鋪軌等因素,綜合分析,設計提出了兩個方案進行比選:

方案一:外水倉仍按原設計施工,過破碎帶采用"錨網+鋼拱架+噴射混凝土"的方式加強支護。

方案二:外水倉重新選址,優化設計,擬在井底車場左側-150m水平軌道石門KO+94m處開口施工外水倉,水倉入口通道與軌道石門夾角50°,聯絡巷施工20m后經29°轉彎施工清理斜巷,再經過兩次90°轉彎最終與配水井連接。設計注意到,由于可布置區域范圍較小,水倉長度受限,如果外水倉沿用原設計斷面,將達不到設計容積,故考慮采取減小水倉長度,增大水倉斷面的方式保證水倉容積。調整后,斷面由三心拱變更為半圓拱,凈面積由7.3㎡變更為9.1㎡。

優化設計后,外水倉布置位置詳見圖4-3-1,外水倉主要設計參數詳見表4-3-1。

5 綜合效果對比分析

5.1施工成本對比分析

施工成本主要包括掘進成本和支護成本,兩個方案外水倉參數對比見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方案二外水倉優化設計后,長度減少了62.2m,但掘進斷面積增加了2.1㎡,參考施工單位工程報價,方案一原設計斷面綜合掘進單價按5500元/m計算,方案二優化后斷面綜合掘進單價按6000元/m計算。

此外,方案一中,外水倉有240m受"灰巖溶蝕帶"影響,需要加強支護,參考內水倉過"灰巖溶蝕帶"的支護方式,設計采用"錨網+鋼拱架+噴射混凝土"加強支護,方案一還需計算這240m巷道的加強支護成本。加強支護成本如下:

根據上述分析,方案一外水倉施工費用=348.2×5500+8661.9×240=399.4萬,方案二外水倉施工費用=286.0×6000=171.6萬,方案二比方案一節省投資227.8萬,方案二優勢明顯,且水倉作為特殊功用巷道,布置在堅硬的灰巖中減少了后期巷道維護費用。

5.2 掘進速度對比分析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內水倉在"灰巖溶蝕帶"掘進過程中,由于既要兼顧安全,還要采取加強支護措施,巷道只能采取"一掘一支",巷道施工進度極其緩慢,綜合進度只有40m/月;如果巷道在全灰巖中掘進,月進度能達到80m/月。

從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方案二,優化設計后,巷道有效避開"灰巖溶蝕帶"影響,巷道掘進時間比方案一縮短了3.8個月。

5.3 安全效果對比分析

方案一,若按原設計施工,水倉放炮后,受"灰巖溶蝕帶"地質構造影響,巷道自穩能力極差,巷道變形較快,且"灰巖溶蝕帶"中富含黃泥等遇水膨脹物,容易發生局部垮塌,頂板安全威脅極大,現場施工工人心理負擔極大。

方案二,優化設計后,外水倉全部布置在普式系數f=7~10的堅硬灰巖中,圍巖完整,頂板安全威脅較小,安全效果更好。

因此,方案二比方案一安全效果更好。

5.4 施工難度對比分析

"灰巖溶蝕帶"由于富含裂隙水,現場積水嚴重,且無法砌筑水溝,磧頭積水不能排除,現場施工工人小腿以下均泡入泥漿中施工,施工環境極差;而且受黃泥影響,部分地段無法使用耙渣機出矸,完全靠人工出矸,工人勞動強度極大,工作效率極低。水倉巷道設計采用C15混凝土鋪底。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底板受水浸泡變得松軟,無法進行鋪底。

而方案二,優化設計后,巷道全部進入灰巖內施工,底板基本無積水,工人作業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而且可全部使用爬渣機出矸,提高了工作效率,底板鋪底作業也更容易,施工難度大大減低。

因此,方案二比方案一更容易施工。

6 結論

通過上述幾個方面的分析對比,最終選擇方案二作為外水倉的布置方式。

鹽井二礦-150m水平水倉工程于2013年6月全部完成,至今已使用2年多,從現場使用效果來看,外水倉的優化設計是成功的,避免了潛在的安全威脅,降低了施工難度,加快了施工進度,節約了施工成本,創造了較大的經濟利益。

7 結束語

對于采礦專業井巷工程設計,由于礦井地質條件復雜多變,所以,設計人員應該多思考,充分結合現場條件,靈活設計,并且不斷優化方案,為煤礦創造效益。

猜你喜歡
優化設計
導彈舵面的復合材料設計與分析
數據挖掘對教學管理的優化設計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優化
對無線傳感器網絡MAC層協議優化的研究與設計
基于simulation的醫用升降椅參數化設計
簡述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優化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