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道206線安溪官橋至龍門二級公路新建工程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質量控制淺析

2015-10-21 17:10張強張小明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水泥穩定碎石質量控制基層

張強 張小明

【摘要】通過福建省道206線安溪官橋至龍門公路工程及寮山連接線工程BT項目水泥穩定基層的施工實踐,詳細闡述了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步驟,以及施工過程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基層、水泥穩定碎石、施工、質量控制

水泥穩定碎石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板體性、水穩性以及抗凍性等優點,被廣泛用于修建高速及國省道干線公路路面基層或底基層。雖然其優點很多,使用范圍也比較廣泛,但是若對其特點了解不足,施工質量控制不好,就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甚至會留下隱患,造成嚴重的后果。筆者以福建省道206線安溪官橋至龍門公路工程及寮山連接線工程BT項目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實踐為例,淺談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的質量控制。

一、工程概況

福建省道206線安溪官橋至龍門公路工程起點位于官橋鎮蓮美村后山頂中橋處,沿北向南走向,終點接迎賓大道。工程范圍K3+437.5~K7+958.402,全線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為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60km/h,,路幅寬度為24m;龍門寮山至美卿道路拓寬改造工程(龍翔路),西起龍門鎮主干道迎賓大道,東至美卿村橋頭,終點處為與現狀水泥路順接,全長1776m。路面結構為水泥混凝土路面,雙向四車道,路幅寬度為24m。路面設計以雙輪組單軸載100KN(BZZ-100)為標準軸載,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基準期:20年。根據工可報告的預測交通量,設計基準期內設計車道的標準軸載為370.2萬次,確定本項目道路交通分級為:重型交通。本次設計行車道路面結構采用如下表:

二、原材料質量控制

1.水泥

水泥作為集合料的一種穩定劑,其質量對集料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施工時選用終凝時間較長,標號較低的水泥。為使穩定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拌和、運輸、攤鋪、碾壓以及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強度,不應使用快凝水泥、早強水泥以及受潮變質水泥。優質免檢水泥:福建紅獅水泥廠P.O32.5R號普通硅酸鹽水泥。

2.碎石

本標段沿線碎石儲量較為豐富,石料強度較高,大部分施工段能就近開采,按路面墊層、底基層、基層施工的要求和用量,依經濟合理的原則,經過對沿線附設的石料加工場的原材料的調查、試驗,分別選定龍門美頂、澳江石場作為基層拌和站使用碎石、石屑材料的供用場。碎石采用1~3cm,經實驗篩分在單級配區間。通過實驗嚴格控制碎石的其他指標,壓碎值不大于30%,液限不超過25%,塑性指數小于6,有機質含量不超過2%,硫酸鹽含量不超過0.25%等。

3.砂

沿線大小河流較多,河砂儲量豐富,為石英質中粗砂,采集方便,經實驗各項指標符合規范要求。加之沿線降雨量充沛,河流溝溪縱橫交錯,地下水位較高,經實驗水質比較純潔,人畜就地飲用,農作物灌溉都不存在問題,所以沿線水可用以混合料的施工。

三、混合料的組成配制

3.1 路面底基層路面兩階段施工圖設計對路面底基層材料特性的要求中指出:"底基層所用材料為水泥穩定粒料,其中粒料首選石屑,若石屑供應不足時,可采用碎石、石屑、砂礫組成一定級配的混合料,摻配比例通過實驗確定。"按設計要求鋪筑路面底基層試驗路時,采用4%水泥石屑材料,通過鋪筑實驗路發現,用水泥石屑作底基層存在兩方面問題:主要是工程質量方面,由于路面底基層用純石屑集料,集料中缺少粗骨料,養生期結束后,由于干縮、溫縮效應,路面底基層易產生對工程質量極為不利的橫向裂縫,且在養生期結束仍需繼續養生,從而增加工程成本。其次是材料供應方面,由于石屑材料為石場碎石生產過程的附帶品,其產量最高僅為碎石產量的25%,因路面墊層、路面基層集料中都需石屑,如路面底基層用集料采用純石屑,則石屑在開工后的短期內將面臨嚴重短缺的不利局面,基于上述兩個原因底基層改為水泥級配碎石。路面底基層集料用碎石、石屑、砂礫組成一定級配的混合料的多組配合比的設計工作,是以節省石屑、增加施工和易性,保證路基質量和使路面底基層具有良好強度和板體性,減少混合料離析等為原則。通過優化配合比實驗,試鋪實驗路段,確立了路面底基層的施工配合比為4%水泥穩定粒料,其中集料的摻配比例第一組為:2~4cm碎石∶1~3cm碎石∶石屑∶粗砂=20∶25∶35∶20。碾壓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為6.8%,最大干容重為2.225g/cm3;第二組為2~4cm碎石∶1~3cm碎石∶石屑∶中粗砂=15∶25∶40∶25。碾壓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為7%,最大干容重為2.23g/cm3,以上兩組配合比可根據附近材料的供應情況選用,因為兩組配合比通過試驗試鋪各項指標滿足技術規范要求。

3.2 路面基層采用6%水泥、碎石、石屑、砂礫組成一定級配的混合料進行配合比設計,以保證工程量為主,同時考慮材料供應情況及施工易操作為原則,經優化配合比實驗,通過試驗路段的鋪筑,確定了路面基層的施工配合比為5.5%水泥穩定碎石,其中集料的摻配比例:1~3cm碎石∶石屑∶中粗砂=45∶35∶20,碾壓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為6.9%,最大干容重為2.24g/cm3。

四、 結論

通過以上技術分析制定出施工工藝規程,對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掌握關鍵工序的技術要點,嚴格按規范要求檢測各項指標,發現異常,及時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處理措施加以解決,確保了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 D40-2011)

[2]《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

[3]《公路施工手冊》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

作者簡介:

張強,男,陜西渭南,1978.11, 單位:江西省地質工程研究中心,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建設工程、巖土工程。

猜你喜歡
水泥穩定碎石質量控制基層
基層巡覽
水泥處理的基層和亞基層再生瀝青性能研究
基于振動成型技術的水泥穩定碎石在城市道路基層中的設計與應用
淺談機車總風缸的制作質量控制
淺談在公路橋梁施工環節的質量管理及控制
淺談石灰土基層施工及質量控制
黃土路基臺背回填的質量控制
防裂性水泥穩定碎石配合比設計試驗研究
走基層
淺談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技術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