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德縣農村河道綜合整治的對策與建議

2015-10-21 17:10王利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綜合整治建議

王利

摘要 廣德縣現狀農村河道淤積、污染嚴重,亟需治理。本文淺要分析了廣德縣農村河道存在的主要問題、成因及治理的必要性,并對農村河道綜合整治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 農村河道 綜合整治 建議

廣德縣位于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縣內農村河道既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和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載體,也掌握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農業生產的命脈,與美好鄉村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亦密切相關。因此,整治好農村河道、管護好農村河道、美化好農村河道,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1廣德縣農村河道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1農村河道現狀

廣德縣河湖眾多,水系發達,基本形成具有蓄水、排洪、引水、灌溉等綜合功能,同時兼有水生態、水環境功能的農村水利工程體系,為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由于農村河道長期沒有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理,加上近幾年的經濟加速發展、人為破壞及自然因素,導致河道淤積、污染等問題比較嚴重,不僅削弱了河道的行洪能力,而且制約著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甚至影響廣大農民的生活健康。

1.2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防洪基礎設施薄弱

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漲暴落。大部分河段防洪標準達不到設計標準,還有很多處于不設防狀態,防洪能力偏低,遇到較強洪水就可能造成大的洪水災害。

1.2.2水土流失嚴重

縣內地貌大多為丘陵區,地形起伏較大,地面坡度大,坡面徑流系數大。由于過去的疏林以墾代撫、順坡種植、基礎設施建設等人為經濟活動,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原本較好的生態基礎遭到破壞,極大影響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1.2.3河道萎縮形勢嚴峻

由于水土流失、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現象嚴重,加之早期的無序采砂以及攔河設障、傾倒垃圾、違章建設等侵占河道現象,同時由于多年來未實施清淤整治,致使河道萎縮嚴重,行洪能力大為降低,對沿河地區的防洪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1.2.4水環境污染加劇

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的快速建設,污染物的排放逐年加大。部分鄉村截污不徹底,尤其是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在農業生產中,各種氮磷肥的施用,很大一部分通過地面徑流也進入了河道;沿岸居民生活以及家禽養殖,排放物無組織亂堆放現象也比較突出,這也嚴重影響了水體的自凈能力。河道的污染,導致水質惡化,破壞整個河道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1.2.5水生態系統脆弱

水環境污染加之保護力度不夠,使得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人類過度開發侵占河灘地,剝奪了動植物的棲息地。

1.3成因分析

1.3.1無系統規劃,群眾意識淡薄

廣德縣經濟發展建設中對農村水系的系統性銜接重視不夠,沒有系統的水系規劃,導致農村水系較為紊亂。另外,河道在廣大群眾心中長期以來形成的認識就是引、排水,認為河道環境是城市河道美化的需要,農村家前屋后的河塘無需管理得那么嚴格,保持得那么整潔。當地居民對靠家前屋后的河道亂侵亂填,亂堆亂放、亂搭亂建,靠各家田邊的就各自為陣,亂扒亂種。

1.3.2重視不夠,經費不足

河道治理一直以大江大河治理為主,農村河道治理的環節較為薄弱。在治理手段上還是以防洪保安為主,對水環境改善等綜合治理方面投入不足,不能有效的對污水進行截排和凈化,不能很好的對河道進行疏通和清淤等。經費問題成為農村河道環境綜合治理和長效管護的瓶頸。

1.3.3管護缺乏

管護隊伍未能真正組建運行到位,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管理水平專業化程度較低,相應的管理設施未能配套齊全,突出反映在沿河垃圾箱和垃圾中轉站的布設未能到位,無法做到集中投放、定期清運,難以杜絕污染源。

2廣德縣農村河道綜合整治的必要性

2.1提高防洪標準

農村河道長期淤積,行洪斷面明顯縮窄,使洪水危害性增強,更容易淘刷岸坡導致崩岸等災害發生。因此,對農村河道實施綜合整治,是提高防洪標準,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要求。

2.2 社會主義新農村及美好鄉村建設的要求

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農村的交通、城鎮建設等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現有河道的行洪能力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因此,對縣內河段的整治,是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整體水平,改善農村面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及美好鄉村建設的基本要求。

2.3旱澇保收,確保糧食安全

加快農村河道疏浚步伐,擴大河道有效行洪能力和灌溉能力,提高區內的農田灌溉保證率,增加旱澇保收面積,避免或降低因洪澇災害造成的糧食減產,對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新形勢下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3對策與建議

3.1統籌規劃、突出重點

農村河道綜合整治著眼于改善農村水環境,綜合考慮治理河段防洪、灌溉供水、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以防洪要求較高的河段為重點,結合當地新農村建設規劃、鄉鎮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流域、區域水利專業規劃相銜接,與美好鄉村建設相結合,統籌布局,堅持"全面規劃,突出重點,集中投入,綜合治理,長效管理"的原則。

3.2溝通水系、截污治污

應當定期對農村河道進行疏浚,使河道無水變有水,死水變活水,河道水質提高,充分發揮河道排洪排澇的能力。完善村莊居民集中區的污水集中處理裝置,及時將垃圾運至合適的位置進行處理,鼓勵使用低度、無殘留物的農藥等綜合措施對水環境進行保護,提高河網水系的自凈能力。

3.3穩灘固岸、合理整治

護坡護岸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安全實用,便于維護,生態親水,盡量避免對河道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生活區河道的護坡護岸主要體現生態性、美觀性、多樣性,考慮沿河居民生產生活安全和需要,結合河道水景觀建設需求,在居民聚集區部分河段設置下河臺階及防護欄桿;生產區河道的護坡護岸主要體現生態性、自然性。

3.4生態景觀、人水和諧

對于流經村莊段且兩岸岸坡較寬的河段,考慮設置親水平臺,給村民提供臨河活動的漫步空間,促進人水和諧;在場地較為開闊、兩岸多為淺灘的河段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水質,修復河流水體;結合河道河勢,于生活區下游布置小型跌水以抬蓄水位,營造山區河道的水環境;迎流頂沖岸段設置擋墻硬護砌,并于墻頂種植藤蔓植物,以改善周邊環境。

3.5建管齊抓、全民參與

充分利用各種場合和多種形式,加大對河道環境整治和長效管理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的宣傳力度,教育廣大群眾倡導文明生活風尚,進一步增強愛護河道的主人翁觀念、公民道德意識和環保意識。同時,可采用"一事一議"的方法,籌集一定的維護資金,增強村民的成本意識。還可從當地實際出發,制定鄉規民約,規范村民的行為,使保持河道清潔暢通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結束語

農村河道的綜合整治應以重點治理段為節點,以防洪及水系連通為主線,使河道、水系在滿足安全行洪的前提下,兼顧生態、自然、水景觀,真正做到"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1

猜你喜歡
綜合整治建議
我建議,你也想我一下
過剩的建議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關于城鎮建成區黑臭水體的治理技術的探究
河北南排河河口綜合整治對策
三代人的建議
關于加強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的思考
淺談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三個平臺項目技術復核程序和要求
資源型城市環城礦山排土場生態綜合治理模式研究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