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小城市及縣城建設中的水利問題

2015-10-21 17:10姜玉宇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防洪供水河道

【摘要】隨著城市化 發展 ,對小城市及縣城防洪、水資源配置、水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城市及縣城城區建設的一個重要 內容 。本文闡述了小城市及縣城建設中存在的水利 問題 ,以探討小城市及縣城城區水利建設的要求和 方法 。

【關鍵詞】小城市及縣城 水利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化急劇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為使城市(城區)性質、規模適應 經濟 發展的要求和適應以環境保護為重點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各小城市及縣城都在對現有城區進行新的規劃和建設。水利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承擔著城市防洪、供水、排水、航運、水環境等功能,是城市生態系統和景觀系統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市及縣城建設中,對水利建設,特別是水環境綜合治理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1當前小城市及縣城水利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小城市及縣城防洪標準偏低,排澇能力不足

小城市及縣城幾乎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貫穿其中,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的輻射作用,人口與財富大量集中在城市,由于城區現狀防洪標準低,據有關資料,在我國641座有防洪任務的設市城市中,防洪標準低于國家標準的就有431座,而 目前 小城市及縣城的防洪標準更低,僅為五年一遇-十年一遇,有些縣城幾乎不設防;同時由于城區擴張,大面積地面硬化,使得暴雨產生的徑流量成倍增加,峰值更為集中,加上受外河水位頂托,使得內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區幾乎沒有排澇設施,造成市內排水系統不暢,排澇設施不足,城區經常遭受洪澇災害,損失十分嚴重,一些小城市、縣城幾乎年年受淹。根據有關資料統計,1999年,浙江省嘉興市一個市洪災損失就達40億元,除4億元為城市中心區的損失外,其余大量損失為分布在市轄城鎮,可見,小城市及縣城遭受洪澇損失之大。

1.2盲目侵占城區河道,減少水面,導致洪澇災害和生態系統的破壞

隨著城市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由于人口增長、 工業 勃興和對環境的忽視,在小城市及縣城建設中,土地利用價值高,受經濟利益驅使,為了多爭一塊土體,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滯洪區,將城區河道排水改為管道排水,在上面興建街道和商業城等設施,使得城區水面積急劇減少,天然調蓄功能不足,內河排水不暢,易淤積、堵塞洪水通道;因蓄滯洪區面積被侵占,造成原有滿足設計排澇要求的排澇設施排澇能力不足;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暴雨時,人為產生新的洪澇災害,街道被淹成為常見病,加大了城區洪澇災害的發生。

當城區河道被侵占后,內河易被垃圾等雜物淤積,不易清除,大量污水的排入使得水環境惡化,違章建筑等使得沿河環境臟亂差,城市生態系統也遭受到了嚴重破壞。

1.3 城區水利缺乏專項規劃,城市水利功能得不到整體發揮

在小城市、縣城建設過程中,對城區防洪規劃較為重視,特別在"98洪水"后,各地編制了或正在編制 科學 、可行的城區防洪治理規劃,并開始實施,而對排水以及作為城市生態系統和景觀體系特殊載體的城市水利,則沒有專項的整體規劃,僅對某一小區域內水系進行景觀設計,缺乏對整個城區水系的滯洪排泄雨洪、為工農業供水和城市景觀等多種功能的綜合考慮,使得城市水利的減少洪澇災害、凈化環境、提供公共綠地和 旅游 休閑等各項生態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由于體制上的原因,城區防洪規劃和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工程規劃分屬不同的部門,水利部門只進行河道的防洪規劃,城建部門負責城區的排水及用地規劃,市政部門排水標準與水利部門要求的排澇標準不一致,使河道防洪治澇與城區防洪治澇截然分開,難以協調。1998年,某市實施城市防洪治澇工程,根據內河中蓄滯洪區的面積和排澇要求確定了排澇站裝機容量,并實施完成??稍诠こ探ǔ珊?,因城區面積擴大,將該蓄滯洪區所在地劃為新城區,新區建設中將蓄滯洪區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一,造成原有排澇裝機容量不足。

2解決小城市及縣城水利問題方法探討

2.1對城區進行專項水利規劃

水利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與道路等基礎設施一樣,圍繞城市或縣城總體規劃的總目標,同步規劃,同步協調,并以專項規劃報告作為城市(縣城)總體規劃報告的附件,正式列入總體規劃內容,報有關部門批準實施。

專項城市及城區水利規劃應以城區為主,兼顧 農村 ,城鄉一體化。要確保防汛安全,不能讓城區的經濟文化生活因洪澇災害而遭受損失;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改造整治內河水系,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滿足城區引水、排水和生活環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護綜合體系,促進城市開發和品位提升。

主要規劃項目為防汛、引水、排水、水環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據城市、縣城規模和國家防洪標準確定的防洪治澇標準,采用加高加固現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規劃的重要內容,要統一規劃水源,合理調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質量的水;通過暴雨峰值和徑流量 計算 ,確定城區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澇設施,保證有水排得出去。水環境的治理則保留水面積,通過清淤疏浚、截污、親水護岸、水利設施改造、立體綠化等措施,控制水環境,實現水清、流暢、岸綠、美觀的目標,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場所。

2.2加強城區河道水系的綜合治理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城市景觀環境的重要依托,由于城區發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區內河道成為城市排污溝,集污水和洪水為一身,惡化了人民的生活環境,制約城市發展。目前,對城市水系進行綜合治理得到了人們的重視。1998-1999年,北京市對市中心區的水系進行了綜合治理,實現"水清、流暢、岸綠、通航"的目標,取得了 社會 、經濟和環境多方面的效益。1993-1997年,成都市對府南河進行了綜合整治,以防洪、治污、綠化、文化、安居等項目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者的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得到了人們廣泛認同和贊許,榮獲1997年度聯合國人居獎。這些做法值得發展中的小城市及縣城借鑒,切不可走上先污染后治理、先侵占后拆遷的老路。城市建設初期,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觀與濱水環境,綠依水,水依城,將城區建設成與水融為一體的特色景觀環境。

2.3加快實施水務一體化管理步伐

現代 城市水利是一項綜合工程,承擔著防洪治澇、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態環境的建設。 目前 ,水資源管理體制仍是水利部門管水源和防洪治澇,城建部門管城區供水和排水,環保部門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澇的不管城區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澇、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關系,甚至出現河道排澇和城區排水標準不是同一體系,塊塊管理,各自為政,不能統籌兼顧,全面規劃,使水利設施難以合理安排,并充分發揮作用。應加快水務一體化管理步伐,借鑒上海、深圳等地城市水務改革成功經驗,將涉及水事務的統一管理,使城市水利實行統一、高效、有序的管理體制,由水利部門對城區的防洪治澇、供水、排水及水環境治理統一規劃, 研究 防洪減災措施,保證高質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

1.城市防洪課題組, 我國城市化進程與城市防洪規劃, 水利規劃設計,2001

作者簡介:姜玉宇,現就讀于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

猜你喜歡
防洪供水河道
三門峽地區下沉式窯洞防洪防澇設計研究
山西力推農村飲水安全向農村供水保障轉變
彎道之妙
疊壓供水技術在城市供水中的應用分析
四會地豆鎮加快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
撮糧之術(下)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與對策分析
農村片區供水模式探究
揭秘國產“抗洪神器”:可做到滴水不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