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與核心價值觀思考

2015-10-21 17:06何輝強
華人時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價值大學生

何輝強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在接受我國傳統文化過程中,同時接受著西方的文化,深受西方文化思想、價值觀念影響,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文化價值取向,對個人和社會產生不利影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意義重大。

【關鍵詞】大學生;文化;價值;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180-02

一、文化、價值和價值觀

關于“文化”的概念國內外學者大概有一百多種說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觀念文化三個層面。狹義的文化是指觀念形態的精神文化。由于時代、區域、民族發展歷史不同,社會經濟政治結構不同,對文化的理解不同,文化涵蓋內容也不同,如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異。

價值從哲學意義上來講,是指客體的某種功能或屬性能滿足主體需求的關系,它包括來兩個方面:主體對客體的功能或屬性的肯定和認可;客體的功能或屬性能滿足主體的需求。價值觀是人們關于什么是價值、怎樣評判價值、如何創造價值等問題的根本觀點。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又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是光榮還是可恥的評價標準。核心價值觀是指某一個社會群體判斷社會事物時依據的是非標準,遵循的行為準則。

根據價值和價值觀的定義我們可以將文化價值觀簡單的理解為:在文化領域里一些現代和歷史被重視或被否認及言行所引起的感想,是指主體對文化的基本認知和觀點,包括對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產生、本質、作用等方面的認識。通俗來講,所謂的文化價值觀,即作為文化主體人認為什么樣文化是好文化,什么樣的文化是不好的,對好文化和不好文化的判定。文化價值取向是作為一種適合自己的人生信仰。受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具有多元化,既表現出積極科學的一面,也存在著不合理的一面。

二、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分析

改革開放既是一次政治經濟制度的改革,也是一次文化思想的大解放,社會出現多種文化、多種思潮并存的現象,在這種多種文化撞擊的信息大爆炸時代下,90后的大學生對國外文化、非主流文化十分敏感,多種文化的撞擊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追求個性、自由,日益以自我感覺為價值標準。由于所處的時代,經濟條件相對優越,個人需求相對容易滿足,加之網絡信息的傳播,使他們能接觸更多東西、更新鮮的東西,在這種大環境中很易促使他們張揚個性,注重標榜自己,他們中很多不在乎社會的看法,認為別人不同的看法是對自己的壓抑,應該不去理會,社會責任感有所降低。由傳統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價值觀開始向以個人為中心的價值觀轉變。

第二、對高科技文化知識的執著追求。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高新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而社會急缺高技術人才,這樣,就促使大學生對科學技術文化過多崇拜,過多的追求。多數大學生很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出現考研、出國、考博熱,這些也都是為了更好的掌握最新、最高端的科學技術,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佳途徑。

第三、對中國傳統文化認同淡化,西方文化模式強化。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文化的多元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網絡設備的普及使大學生接受文化知識載體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傳統的課本和傳統的說教,出現了不同于傳統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間”。由于這個區域目前缺乏監管,導致良莠不齊的外來思想和價值觀念進出大學生的頭腦,泛濫成災的商業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文化和行為方式等沖擊著大學生的道德觀、生活觀、交往觀和公平觀,侵蝕著傳承千年的民族精神,使之大學生對民族文化和既有社會道德倫理規范產生懷疑和批判,甚至企圖以外域思想文化取而代之。根據本人所在學校調查,60%的學生認為根本沒有必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其中50%的人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

第四、政治意識日漸淡薄,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弱化,信仰缺失。據調查顯示,60%以上大學生每天最關注是經濟和娛樂,只有不到10%的大學生關注政治。絕大多數對主流意識形態不感興趣,也不了解,甚至懷疑它的合理性和存在價值。部分學生經不住誘惑,對國家、民族以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仰產生懷疑,而新興起的非主流大眾文化更能與大學生產生共鳴,獲得價值認同。

第五、主流價值觀的顛覆與新生價值觀的成型。其一、自我的利益觀。大學生追求更加現實化、更加物質化生活,大學生更加注重行為投入與產出,注重個人利益的獲得,急功近利已成為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其二、粗放的消費觀。受消費主義觀念的影響,為了突出個性,追求格調高雅、講究生活情調,大學生開始追求名牌產品,并將名牌產品視為高質量生活的象征,追求產品的符號價值,追求時尚文化。其三、隨性的婚戀觀。隨著西方文化、倫理的傳播,傳統的婚姻道德觀念遭遇到巨大沖擊,大學生對于婚外戀、離婚、年齡差距、同性戀的看法愈發隨性,在選擇婚戀對象方面,他們越發看重財富和權勢背景。其四、多變的擇業觀。當代大學生缺乏一定職業規劃能力,沒有結合自己專業、興趣和周邊環境深入思考研究,通常跟著感覺走,隨大流或啃老族,常抱有“各方面都嘗試下,多鍛煉下自己”的心態,出現大學生換工作的頻率高的現象。這樣既加劇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不穩定性,又不利于自身長期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下的行為方式分析

多元的文化價值取向必然會影響當代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出現不合理、不符合自身和社會發展的行為,結合自己觀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西方的生活方式盲目追隨。西方生活習俗如今在大學校園日益盛行,其影響力逐步擴大,主要體現在節日元素的西化。像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愚人節等深受當代大學生喜歡,他們在這方面投入要遠大于中國傳統節日的投入,他們對西方節日的認識也遠大于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而且部分大學生將過“洋節”作為一種時尚,形成一種習慣,視為表現自己的一個舞臺,他們認為可以通過這樣的途徑盡情的放縱地狂歡、發泄,表現自己無拘無束的快樂,展示自己的個性。

第二、熱衷于網絡。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網絡終端的普及,網絡、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3G、4G、WIFI技術和智能手機普及。如果不帶手機他們會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課堂上出現“低頭族”,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本人曾做過這樣的調查:如果上課時課本忘記帶了,結果只有不到50%學生會回去拿,如果上課時手機忘記帶了,結果會有70%以上的會回去拿或者讓同學代拿。據調查:40%以上的學生一周上網時間超過30個小時。他們把網絡視為自己的“貼心朋友”、“小伙伴”、“助手”。長期沉迷于虛擬的網絡,加之網絡有很多不合理的內容,會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思維和行為方式,同時也會使大學生開始慢慢脫離現實集體,不利于他們的群體生活。

第三、熱衷于實用的文化知識學習,而忽略傳統文化知識學習,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基礎課思政課的學習。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很功利的現象,追求實用,主要表現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他們課堂的學習中,他們比較重視專業課學習,而基礎課和思政課課堂受忽視,到課率比較底,認為這些課程的學習不重要,也不必要。另一方面,在他們的課外的文化學習中,應用型書籍占據了大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一半以上,娛樂休閑類書籍在大學校園同樣也很受歡迎,絕大多數大學生不愿意閱讀學術專著,大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對文學、歷史、哲學知識很少涉獵。

第四、熱衷于社團和娛樂活動。如今的大學校園可謂是“百團大戰”,批量大學生不慎重考慮就涌入各種社團,而且經常出現一個學生加入多個社團,美名其曰“鍛煉一下自己”。另外,現在大學生娛樂取向多樣化,他們更熱衷外來的娛樂方式與文化產品。娛樂取向的多樣化豐富了學生生活,但也反映出學生們的空虛迷茫,他們借多樣的娛樂活動中找到心靈的寄托。在這方面如果處理不當,會耽誤大量學習時間,既消耗自己的精力又增添了家庭經濟負擔。

第五、追星族、偶像崇拜在高校校園一直存在?,F在大學生還有很多大學生在“追星”,他們追求他們風格,模擬他們穿著、行為,甚至是思維方式等,追求一些遠遠脫離一個大學生應有的生活方式,嚴重影響校園的文化氛圍。

四、加強核心價值觀引導及策略探究

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和文化行為出現不合理、不科學的一面,總結一下有如下幾點。首先,經濟全球化及社會轉型帶來的各種文化沖突,大學生缺乏一個合理科學而又清晰的判斷標準,很容易迷失自我。其次,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經濟改革及其取得成效對文化認知的影響,加之外來文化涌入,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極大沖擊。再次,高校教育模式相對滯后,傳統教育模式越發無法適應塑造和維系大學生文化學習的需要,道德教育環境的變遷、高校道德和政治理論教育體系乏力,內容的枯燥和教學形式的單調使大學生對基礎課、思政課缺乏興趣,缺少認同感,使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之下節節敗退。最后,互聯網等媒體無序擠壓,通過互聯網,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大量涌入大學生的頭腦,產生了激烈的沖撞與融合,影響其價值判斷。

在這樣的形勢下,需要培育大學生正確文化價值觀,加大社會主流核心價值觀的引導,要高度關注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向十分明確,每個層面都對人們有更具體的價值導向,是實實在在的要求,規范性和實踐性都很強,便于遵循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提供了依據,為培育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明確了切入點和工作著力點,有利于更好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主觀對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的引導不是一句空話,要落實到具體的實際工作中,要有具體實施的策略才能收到實際的效果,是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起到其引導作用?;诖?,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探究。

第一、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工作。組織高校的師生認真學核心價值觀,解釋其深刻內涵,講解其應用價值及意義,黨員同志要起帶頭作用,師生共同參與,增加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并具體落實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政治文化認同教育。重視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正確講解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主義理論體系,宣揚社會主流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幫助學生樹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

第三、改革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首先,重視大學生政治情感培育,讓學生理解正確的政治觀是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要讓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價值。其次,注重政治理論的熏陶,政治理論灌輸上要注意內容的發展性、開放性,重點強調其啟發性、引導性,灌輸方式上既要繼承發展又要批判創新。

第四、在各種文化沖突下,優化文化結構,樹立主流文化。一方面要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加強民族歷史、地理和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中華民族民族精神實質,對傳統文化和民族歷史產生由衷的認同。另一方面借鑒西方文化,培育跨文化交往能力,西方文化中科學、民主、開拓創新的精神等先進的,符合社會主義發展的那部分是值得借鑒的,面對西方文化,要以充分的民族文化自信,敢于敞開胸懷,大膽批判地吸收,在激蕩中學習借鑒,為我所用,但要增強自身的鑒別能力。

第五、加強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營造和諧校園文化??茖W設置人文社科方面課程,深化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對真善美的認識,加深對主流價值觀的內化。同時,加大校園文化制度建設,加強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及傳播陣地建設,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當代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既影響大學生自身發展,也影響著社會國家的未來發展,加大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的引導既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實際需要,意義重大,影響至深。

參考文獻:

[1]田景博.當代大學生文化觀分析[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3(5).

[2]樊娟.新生代大學生文化認同危機及其應對[J].中國青年研究, 2009(7).

猜你喜歡
核心價值觀價值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國產喜劇電影的核心價值背離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