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的幾點思考

2015-10-21 17:10郭峰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生態設計園林景觀方法

郭峰

【摘要】本文介紹了園林生態設計的特點,分析了生態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提出了具體的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方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園林景觀 生態設計 方法

1 前言

園林景觀是人們在城市中得以親近自然,享受戶外生活的場所,在它所構成的生態系統中,人類處于設計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設計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體、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維持它正常運轉的能源、物質均來自于園林景觀生態系統外部,所以說它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不穩定性。園林景觀設計應盡量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使城市的生態負效應盡量得以補償。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原則應用的最終目的為:與良好的生態過程協調,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而產出達到最大。本文對我國目前的景觀生態設計進行探討。

2 園林生態設計的特點

園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圍內,結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布置,利用和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為開辟山水地貌,從而建造一個供人們觀賞、游息、居住的環境。生態設計是指能夠與生態過程相協調,并對環境破壞的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

園林設計是為了創造人類理想的家園,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園林景觀設計也隨之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考慮園林的生態特性。

生態園林是根據植物的共生、循環、競爭等生態學園林,因地制宜的將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個群落內,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立體植物群落。園林景觀生態設計與常規設計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生態設計在材料利用方面利用可再生物質, 循環利用,易于回收;(2)將污染減小到最低限度,廢棄物的量和分子與生態系統的吸收能力相適應:(3)生態設計尊重自然,反對將設計強加于自然之上,提倡與自然合作,設計旨在實現系統內部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3 生態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3.1生態功能優先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根本

生態設計是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對綠化整體空間進行生態合理配置,盡量增加自然生態要素,追求整體生產力健全的景觀生態結構。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過喬、灌、草和地被復合群落結構,提高葉面積指數,盡量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綠化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的能耗,提高市民與自然環境的聯結感; 同樣,根據功能區和污染性,選擇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發揮綠地對污染物的覆蓋、吸收和同化等作用, 降低污染程度,促進城市生態平衡。

3.2物種多樣性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基礎

1)要提高品種意識,加強地帶性植物生態型和變種的篩選和馴化,構建有區域特色和城市個性的綠化景觀:同時,慎重而有節制地引進國外特色物種,重點是原產我國,但經過培育改良的優良品種。

2)城市引入的植物種類較多,但是絕大多數種群規模很小,甚至漸趨消亡。這與對綠化植物要求太高,過于追求完美和輕易否定有關。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綠",就造就了適應性強、色彩和季相豐富的落葉植物被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作法,也導致慢生植物和缺乏大規格苗木的植物被拋棄,具有某些不足的綠化植物被輕易否定。植物本身無所謂高低好壞,春盛、夏綠、秋實和冬枯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和自然景觀,關鍵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學性和藝術性。

3)借鑒地帶性群落的種類組成、結構特點和演替規律,合理選擇耐蔭植物,開發利用綠化空間資源,豐富林下植物,改變單一物種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種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間,以利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潛在植被性的綠地。

3.3因地制宜是生態園林設計的保證

城市環境多樣,系統脆弱和脅迫深刻,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應根據土壤、環境、位置和功能等綜合因素、適應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氣候、地下環境,促進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與城市環境的適應性和穩定性:改善以土壤為核心的立地條件,推廣以人工介質為基礎的種植土創造適生環境,提高綠地維持機制。重視植物與建筑物的協調、遮檔、修飾和彌補功能,將建筑物空間和綠地景觀融為有機整體。植物造景中除基調樹種外,應選用觀賞花木、宿根花卉和草坪等,創造豐富的景觀空間。

3.4種間關系是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關鍵

綠地植物的種間關系對群落演變具有決定性影響。大量單一結構綠地的出現,除了與綠化觀念和投資有關外,植物種間關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競爭是主要的植物種間關系之一,為負相互作用,物種競爭能力具有競爭等級性,并受到目標種和鄰居選擇的影響。競爭和適應能力與扎根類型和深度、植株大小、生長率、耐蔭性和他感作用等特征有關,受植物的形態、生理生活史以及環境條件和資源水平影響。其中他感作用是一種特殊的種間關系,屬于直接干涉性競爭。種群個體的空間分布史是決定競爭結果和種群動態的重要因素,個體面臨的競爭強度受其有效面積的影響,個體空間結構常決定物種間的相遇頻度,影響種間相互作用強度。種間也有正相互作用,如樹冠層為林下植物創造合適的蔭生環境。因此,應加強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研究,充分借鑒地帶性演替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規律,師法自然,考慮植物的相生相克性,選擇適宜的耐蔭小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并通過密度或頻度制約等方式調整群落種間關系,同時促使其他植物生長。

4 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

4.1合理進行植物配置

城市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配置必須考慮植物種類組合構圖、色彩季相、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等之間的相互搭配, 其主要技術包括:

1)了解本地區條件和植物特性(氣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狀、光照強度、濕度等,植株高度、綠色期、開花期花色、適應性等),遵循適地適植物原則,主要途徑有改植物適地和改地適植物。改植物適地包括選種、引種馴化、育種等。改地適植物, 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術;

2)根據植物的不同特點選擇植物,合理配置。在園林設計時,可配植成色彩園、芳香園、季節園等;

3)高度搭配要適當。上層喬、灌木分枝點較高,種類較少時,下層地被植物可適當高些,種植區面積較小時,要選擇較為低矮的種類,花壇邊緣選擇一些更為低矮或蔓生種類,會更加襯托出花的艷麗;

4)色彩搭配要協調。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變化和對比,具有豐富季相變化。如落葉樹下可選一些常綠植物,如麥冬、蔥蘭、沿階草等。常綠樹下可選耐陰性強、花色明亮、花期較長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4.2鄉土植物和園林綠地相互配合

大量應用鄉土植物進行造景,營造極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地。我國土樹種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樹形優美,為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提供了優越自然條件。在園林中可作為園景樹,構成園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觀,表現形體美或色彩美。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構建地域特色園林綠地的基本手段,通過運用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質感、色彩等自然美來創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觀。要營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園林綠地景觀須充分結合地域文化,最大限度發揮鄉土樹種的作用。

5 結束語

園林景觀生態設計是傳統園林設計的延續,是兼顧美感和維持生態環境和諧的一種設計方式。應以保護自然能資源,維護自然資源的循環過程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園林景觀是人性化的設計,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適應自然景觀,保證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生態設計園林景觀方法
園林景觀的設計要點及問題
淺談房產園林景觀工程成本的控制
淺談園林景觀設計
某高層住宅建筑設計構思及相關要素分析
綠色經濟背景下的中國生態設計推行現狀與建議
李倩園林景觀設計作品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捕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