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

2015-10-21 17:10馮陽陸超凡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綠色生態建筑設計高層建筑

馮陽 陸超凡

【摘要【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已然成為現代高層建筑設計的一種潮流和發展趨勢。本文詳細闡述了現代城市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理念和具體思路,從多方面對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要點探析進行了探析和說明。

【關鍵詞】高層建筑;綠色生態;建筑設計

1 概述

高層建筑發展到今天已成為業內外人士爭論的焦點,因為高層建筑在施工建造過程中的確消耗大量的資源和材料,在運行過程中也耗費大量的能源并排出大量的廢棄物,從節能的角度存在較大的弊端。但是在當前土地資源緊缺情況下,因為高層建筑占地更少,可以節省更多空間進行綠化,并改善城市環境,尤其是高層建筑在城市的標志性和象征性使人們對它難以忘懷,它的作用是其它建筑形式無法取代的,因此,有利的一面也相當明顯。

當今高層建筑創作中技術表現的一種傾向,就是生態環保觀念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介入,高層建筑設計開始"綠色"化,許多建筑師都在以各種方法嘗試著將"綠色"技術運用到建筑設計之中。日光反射材料、光控遮陽構件及各種新奇的控制陽光輻射和熱量進入的外墻做法,不但有效地起到節能功效,而且還增添了建筑外觀的魅力,給人以強烈的"科技感"。

2 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理念

筆者認為,所謂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是充分利用環境和資源所提供的條件,將生態策略應用到建筑設計中,采取相應的建筑技術和措施,創造出符合生態規律的建筑形態,從而創造一種嶄新的、健康的、富于生氣的辦公或居住的建筑模式。因此,現代城市綠色生態型建筑設計應具備以下設計理念:

2.1 舒適化的設計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人們對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品質要求也逐步提高,關注建筑功能的舒適性,以改善人們的生活工作環境,提高人們的生命質量成為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發展方向。高質量和高效率建筑環境的創造,始終應當是建筑創作的目標。當代建筑學、生態學及其它科學技術成果的綜合,為建筑創作提供了新的設計思維。健康舒適的環境概念是指:優良的空氣質量,優良的溫濕度環境,優良的光、視線環境,優良的聲環境;應對的建筑設計方法: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材料,減少 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使用,對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輻射、電波、氣體的有效抑制,充足的空調換氣,對環境溫濕度的自動控制,充足合理的桌面照度,防止建筑間的對視以及室內尷尬通視,建筑防噪聲干擾,吸聲材料的應用等等。

2.2 運用自然體系設計理念

高層建筑設計中運用自然體系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和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風,創造一個健康、舒適的人工環境。陽光和空氣始終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但照明和空調人工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使得自然體系的運用受到忽視,同時也對建筑環境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人們如果長期處于人工環境中易出現"病態建筑綜合癥"及"建筑關聯癥",如疲勞、頭痛、全身不適、皮膚及黏膜干燥等等。因此,在現代高層建筑設計中,應注重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與高新技術手段的結合。自然通風可利用現代空氣動力學原理,采用風壓與熱壓及二者結合等多種途徑實現;在自然采光方面,保證良好的光環境同時,為避免直射眩光和過量的輻射熱,可采取多種創新方式。

2.3 自我調節"生命體特征"理念

從高層建筑的"生命周期"來看,從決策過程→設計過程→建造過程→使用過程→拆除過程,表現出類似生命體的那樣的產生、生長、成熟和衰亡的過程。同所有生命體一樣,高層建筑應當具備自我調節和組織能力以利于自身整體功能的完善。這種自調節一方面是指建筑具有調節自身采光、通風、溫度和濕度等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筑又應具有自我凈化能力,盡量減少自身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污水、廢氣、噪音等。

3 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思路

誠然,建立生態的建筑系統是一項綜合的復雜的任務,實際上 , 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一直都是建筑師探討的課題。因此,在生態設計理念下,建筑設計時應注重營造完整的生態系統,注重建筑與自然生態的平衡,同時最大限度考慮建筑節能,具體思路如下:

3.1 注重生態型高層建筑空間組合設計

高層建筑空間設計,要綜合考慮到建筑空間的組合,庭院空間利用,工作場所的布局特征和空間的經濟性問題。而生態設計要求空間分區應進一步考慮節能和舒適度的需求。建筑內部不同的空間對溫度、自然光和景觀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普通辦公室對溫度要求苛刻,其次是會議室和多功能廳,門廳、走道和樓梯交往空間等對溫度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交往空間可以作為內外環境的緩沖區,它的設定溫度可以更接近室外,從而形成了室內外溫差的梯度轉換。這不但可以優化能源消耗,亦能減輕人們對室內外劇烈的溫度變化造成的不適感。

3.2 強調建筑物結構體系的生態化

人類的建筑活動自古以來就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涉及生態問題,人類文明是在模仿自然和適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起來的,因此建筑創作需要不斷地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建筑結構形態對自然界的模仿不僅蘊含著高超的技術含量,而且還體現出極富張力的美學特性,采用與生長環境相適應的結構是最佳的結構形式。

1)樹的結構形式:根、樹干、樹枝組成的支撐體系,不但可以支撐起植物的重量,抵抗水平荷載,以最合理的方式傳遞力,同時,還保證了植物的健康成長,在錯落有致的樹枝、樹桿間保證每個部分充足的日照。樹的形式一直在被不斷地反復探索。如西班牙建筑師卡拉特拉瓦追求的是運用理性的手段傳達出結構的動勢,他設計的加拿大多倫多 BCE 文化廣場中庭采用優雅的剛結構,他通過模擬樹干分叉的生長肌理,創造出兩邊的支柱與頂棚的弧形肋架。結構構件傳力的特點通過特定的樹形組合被清晰地表達出來。使觀賞者憑借著常識和經驗,可以自然而然地產生這種類比的心理。

2)竹的結構形式:竹子具有外直中空、勁節挺拔的外形。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說,竹子直徑與高度之比如此懸殊,而能在勁風中不屈不撓,原因是其中空和節段的結構。李祖源把從竹子"節節相生之形""空為大川的竹之本質"應用到 101 大樓設計中。101 大樓由 8 層段組成,外形似塔,更似節節相生的竹子。

3.3 做好建筑物的"表皮"生態設計

"建筑表皮"是指具有改變建筑室內外物理環境功能的建筑外圍護結構,包括外墻、屋面和底層架空的樓板以及與其共同作用改變建筑室內外物理環境的附屬構件,如遮陽設施、表面綠化等。建筑表皮作為內外空間的轉換介質,通過室內外物質、能量、信息等交流對物理環境因子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和轉換等作用,不同程度地改變建筑室內外物理環境的品質。

位置上起到遮陽作用。

3.4 在建筑形態設計時應著重考慮生態與節能

綠色生態型辦公建筑的形體應該是有利節能的。建筑師熟悉建筑形體系數與能量損失的關系。球體的形體系數最小,其次是圓柱體,再次是方柱體。形體系數是影響建筑熱量得失的重要因素,建筑形體系數越大,傳熱損失就越大。較小的形體系數不但有利節能,還意味著潛在的圍護結構建材的節約和優化。

4 結語

綜上所述,綠色生態型高層建筑設計是建筑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設計方向。除了從"綠"字下手,建立了包括屋頂綠化、室內綠化在內的立體多層次綠化體系,我們還應從能源、材料等方面研究生態原則的運用,試圖實現建筑學更廣泛意義上的生態化,從而趨利避弊,使高層或超高層建筑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蕭曉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綠色生態型發展趨勢[J].浙江建筑,2013

[2]何曉.高層建筑設計規劃[J].城鄉建設,2012.02

猜你喜歡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高層建筑
融合綠色生態理念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基地設計研究
安東尼·高迪建筑設計研究
敘事思維下的建筑設計與表達
傳統建筑設計元素在現代商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劇院建筑設計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劇院
綠色生態發展:破解德育低效難題之路
淺談高層建筑沉降監測關鍵環節控制
構建綠色生態德育課堂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