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住宅小區規劃建設的思考

2015-10-21 19:24李震李莉
房地產導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住宅小區

李震 李莉

摘要:人們對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適度以及環境質量更加關心,不管是小區的整體規劃還是戶型的靈活多變,合理的規劃建設是每個建筑設計師需要思考的功課之一。本文分析了小區規劃設計中應注重的幾個問題,提出了住宅小區環境及小區建設配套。

關鍵詞:住宅小區;小區規劃;建設配套

居住小區是城市的基本構成。小區建設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居民居住環境的優劣,而小區規劃又是小區建設的先行,是影響小區建設水平的重要環節,因此,住宅小區居住環境的優劣,首先取決于規劃方案的好壞。針對近年來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規劃設計出一批居住環境良好、社區功能完備,具有當地特色的高水準的居住小區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一項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應注重的幾個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動了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我們在小區規劃設計方面容易忽視的一些問題,例如社區功能不完善、居住組團布局不合理、服務性設施缺乏、居住環境安全差、缺乏特色等等,要搞好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人文環境。居住小區是城市的組成部分,所以其規劃也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個小區有機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中。

2.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環境是影響小區居住條件的關鍵因素,所以,在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點,在盡可能不破壞建設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樹木、綠地等地理條件的同時,加以利用,創造出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一致、相互依存,富有當地特色的居住環境來。

3.功能分區的組合。小區規劃應注重功能分區的組合,居住小區的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四級。公共空間即居住小區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綠地或游園,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間的規劃上應與文化建筑、水面、曲橋、草坪、樹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園、河流水系等結合在一起考慮,營造出一種舒適、幽雅的空間氛圍。半公共空間,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間,作為居住組團內的半公共空間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觸、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鄰里交往、游樂、休息的主要場所,也是防災避難的疏散的有效空間,以及通過較完整的綠地和開闊的視野作為居民接近自然的場所。在這部分的空間規劃上應注重根據各居住組團的不同組合方式來考慮,并保證其交通暢通、功能齊全。半私用空間是住宅樓幢之間的院落空間,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動和健身的場地,在設計上應注重其設施的多樣化和完備性,把它規劃成小區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動空間。私用空間即住宅底層庭院、樓層陽臺與室外露臺。底層庭院的設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種植,增加組團內的景觀,又使居民有安全感。

4.安全防衛的設置。小區規劃應注重安全防衛的設置。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小區居民極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小區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小區規劃的安全性,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心理安全和社會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居民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小區和組團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來提高小區的安全防衛能力。

二、關于住宅小區環境

1.居住環境的整合性。住宅小區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活質量,是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靈魂,已經越來越受關注。環境,決不單指綠化景觀,環境的概念幾乎涵蓋了存在于人類周圍的一切。要實現居住環境整合效益最優,必須采用現代城市設計的理念和方法,盡可能完善各項居住功能,增加情趣,提高品味,通過對住宅小區的“精加工”,克服各種“先天不足”的毛病。通過對住宅小區空間輪廓、群體組織、建筑色彩、立面造型、綠化配置、小品設置、屋頂、地面的輔砌效果等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實現整合環境最優。

2.相對獨立階段的環境設計應與修建性詳細規劃同步進行,應建立在對居住形態的深入調研,對居住行為充分認識了解的基礎之上。前些年,一些住宅小區的規劃建設熱衷于搞大廣場、大花園、大噴泉等,現在這種做法已逐步被淘汰。一些住宅小區只注重植草坪、不注重栽樹或很少種喬、灌木的做法也在改進中。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實用、貼近居民的宅旁路邊可以進入的小花園和各種便于人們交往的休憩場所,住宅小區綠化追求密實度,講究喬、灌、草、攀援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氧氣的釋放量。中國風格、地方特色、尺度適當、空間宜人的規劃設計已越來越受到推崇。

三、關于住宅小區建設配套

1.適度超前的配套原則。

(1)在國家新的有關住宅區規劃設計規范尚未頒布,老規范又能適用的新情況下,如何規劃建設住宅配套設施?現在各地做法不一,各顯神通。見縫插針、不管配套的開發行為,已為各方所反對,難以為繼,但不難發現至今仍有不少開發項目,為追求項目的經濟效益仍在千方百計壓縮配套項目,從而給城市和居民留下隱患。對住宅小區建設配套問題要高度重視,并以適度超前為好。因為,相對充裕的配套設施,是住宅小區運行高效率、服務高水平、居住高質量的必要條件,是住宅小區的亮點、開發商的賣點。住宅小區配套設施分市場方式立項和非市場方式立項兩種。住宅小區配套適度超前,講求的是居住功能上的完善,并不等于所有住宅小區配套項目一個都不少的新建。

(2)以市場方式立項建設的配套項目,主要是商業服務設施。這類設施建什么、不建什么,規模大小,標準高低,決心由投資者下,拍板在老板。其規劃建設的依據是市場調查,調查越深入、透徹,決策會越科學、越理性。在建設布局上,過去那種住宅小區周邊建商店、中間建住宅的手法,弊端是顯見的。商業繁榮不成,反而影響了內部居住環境,遠不如相對集中布置在住宅小區人流集中的地方或出人口附近,既使住宅小區相對安靜,又方便使用,符合現代生活高節奏、高效率的要求,使住宅小區的外圍通透,空間交融,更能顯現住宅小區的檔次和品味。

(3)非市場方式立項建設的配套項目,主要是文教、管理、市政設施等配套項目。這屬于不完全適用市場方式調節或市場不能有效調節的領域,其建設與否、規模大小、檔次高低,既要依賴開發者的行為,又要有政府的監督、管理行為。市政、道路、綠地、給排水、供電、供氣、通信等設施必須配套、功能齊全,開發者要舍得投入。每一個項目的確定、規模、標準等既要講功能全、實用、經濟,還應適度超前,留有發展余地。

2.建住宅小區公共設施

現在住宅小區公共設施有越建越大之勢,似乎成了住宅小區檔次、水平的象征。公共設施建得大,設施較多,功能較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彌補城市功能不足的作用。但從長計議,公共設施大了,要獲得經濟效益,要維持正常運營,就必然要招攬區外人員加盟。然而,這對住宅小區環境是一種干擾,住宅小區居民的家園感、領域感受到影響。一定要牢固樹立以小區居民為本的思想,因地制宜,以實現真正為本區居民服務的宗旨。

隨著國力的增強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改善居住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住宅小區的規劃建設如何創造出更加舒適、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環境,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市場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朱大明.居住區停車空間與綠化空間的結合[J].住宅科技,2007,(06)。

[2] 鄧述平.居住區規劃設計資料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 李淳.上海最佳住宅房型集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8,(03)。

[4] 蔡如,韋松林.居住區植物景觀設計[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歡
住宅小區
住宅小區10kV供配電設計
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運用研究
拜訪朋友
住宅小區物業消防安全管理存在問題與對策
居民住宅自來水管道防凍的研究
封閉住宅小區將逐步開放
現代家居風水學研究
與狗為鄰
射頻感應電子門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