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永好:農業轉型如何學“小米”?

2015-10-21 20:07
營銷界·食品營銷 2015年1期
關鍵詞:養牛小米澳大利亞

都說互聯網大風吹來了,豬都會被吹起來,我就是養豬的,養了30年,到現在還在地上還沒有被吹起來。

但行業這些年確實有變化。10多年以前,大概每家養幾頭豬,十幾只雞,再種幾畝地。到今天,農村經濟也已經開始在轉型了。因為道理很簡單,只有規?;N植才能帶來極低的邊際成本。你養一只雞,賺不了一塊錢;養一萬只雞,差不多賺1萬塊錢;要想賺更多的錢,就必須要養5萬只,10萬只以上的雞。而當你養10萬只,20萬只,100萬只雞的時候,養殖方法就大不一樣了,必須轉型,這就是“新常態”。

所以,到今天我們實際上面臨非常大的挑戰。養殖方式是一方面,食品安全是另一方面。所以,我們必須要變革,要創新。

產業再造:轉型戰略引導三大結構調整

做企業做到今天,我們已經不能簡單地從規模上求發展。以前我們每年增長一百多億銷售,現在看來簡單的每年增長一百億,兩百億,一點用也沒有。那應該靠什么呢?靠轉型,靠變革??墒?,我們傳統產業究竟應該往哪兒轉?怎么樣才能吹得飛起來呢?

在我看來,要做到如下幾方面。

第一,團隊組織年輕化。我們的干部一般年齡都比較大,50多歲、60多歲的管理層比較多,因為企業有30多年歷史了。從人上下工夫,首先要從我自己做起。所以,我已經不再擔任董事長了,同時也鼓勵一批年紀大的高級管理者退到第二線,一些專業的,有激情的年輕人走到第一線。人年輕化,思想思維才能年輕化,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組團”參與國際競爭。經過大概十多年的發展,我們目前在海外已經有40來家工廠,分布在將近20多個國家。從原來簡單的東南亞現在發展到非洲、中東、歐洲、印度。初期我們覺得自己的競爭力還蠻大,簡單以為走出去就可以,現在發現有很多難處,到一個國家,法律、政策、資源、語言方方面面都受限制。于是今年,我聯合了國內一些民營企業,一起到澳大利亞去投資,我們成立了“中澳農業百年合作計劃”這樣一個非營利的民間機構,帶領企業組團、抱團走出去,到澳大利亞發展,效果非常好。這次習主席到澳大利亞的時候,我們這個項目經相關部門推薦,在澳大利亞首都悉尼,在兩國元首的見證下簽訂了合作協議,我覺得非常受鼓舞。

我們計劃未來在澳大利亞,這幾十家企業一起要投100億澳幣,我們現在已經投了5億澳幣。以前對國外市場不夠了解,我以為美國的公司水平最高,結果等我們收了澳大利亞工廠,才發現澳大利亞員工的工資收入水準比美國高50%還要多,美國反而成本相對較低。于是我們真正開始實施全球布局——中國的市場,澳大利亞的農業資源,美國的品牌、農業加工的技術。在中國,現在流轉一畝地,一年大概1000塊人民幣左右,買的還只是使用權;而在澳大利亞,1000塊能夠買一畝地,永久擁有土地使用權。如此一對比,更加堅定了我們國際化的決心。

第三,大健康趨勢來襲。中國的民營醫院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已有相當的規模,目前共有約上萬家民營醫院。但是,民營醫院整體的口碑和認可度并不好。到今天,已經有一些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民營醫院走出了這種格局,正在逐步做強做大的同時,嚴格規范自己,服務質量也在提升,這也讓更多民營醫院感受到了進步和提升的迫切性。所以今年,我們成立了中國醫療健康聯盟,經過大概不到一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明顯的進步和成效。

此外,我們還成立了商學院,進行醫療醫院的院長培訓和管理,跟上海交通大學和英國的林肯大學聯合辦學。我們成立了研究機構,組建了醫療健康管理服務集團,再為我們的民營醫院提供一些健康的服務等等。隨著機構凝聚力越來越強,有不少機構主動要求參與進來,馮侖和陳東升也是我們的聯席主席。另外,我們還聯合一些做餐飲的企業,成立了亞洲餐飲聯盟,希望通過亞洲餐飲聯盟幫助國內餐飲企業提升互聯網市場的開拓能力,在采購方面,管理方面更上一層樓。

新希望向小米學什么?

說句話,這兩年最讓我感到震撼的企業就是雷軍的小米。三年多,不到四年的時間,一個新創立的公司,估值超過500億美金,制造手機,自己卻基本上不生產,靠什么?這就是變革,這就是互聯網的思維。

我們是傳統產業,這種有千年歷史的行業在新格局下如何新生,是我們同樣面臨的問題。目前,我們正在考慮跟一些互聯網企業,跟各行各業的企業聯合來發展。譬如小米手機和雷軍——雷軍答應今年年會會給我們集團做一個小時的報告,同時互動一個小時。

回到我們自己的企業,農業這幾年也面臨變革,但面對的問題似乎更多:第一,現在農村都是大規模養殖,養二十萬頭豬,三十萬頭豬,養十萬只雞,錢從哪兒來?所以農村轉型急需金融服務;第二,服務。在新環境下,必須要有一些研究生,博士生和專家隊伍來農村一線指導,為我們提供最強的技術服務。目前這塊也是比較欠缺的;第三,提供市場服務。哪個地方好賣,什么地方價格最高,什么品種最好,這些都需要互聯網的支持。

另外,在養殖過程中,怎么樣防病,治病,怎么樣為我們的養殖戶提供價值,怎么樣通過為養殖戶提供價值幫助養殖戶生產安全的、多樣的肉蛋奶,讓老百姓滿意,這是新希望一直在尋求解決答案和努力的方向。只有做到了這些,我們的產品才能最終向消費者邁進,并緊密聯系起最終消費者。我想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

自我表揚一下,我們現在已經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現在大家普遍都在為牛奶安全的質量問題擔憂。這個問題本質上還是因為國內土壤的安全性不夠,空氣污染太高,于是我們提出了互聯網養牛,云牧場養牛。澳大利亞的PM2.5最好,于是我們在澳大利亞建立了云牧場,今年澳大利亞云牧場的牛奶將開始供應國內市場,而且奶的成本和國內奶差不多。選擇了這樣一個環境和性價比都非常好的環境養牛,市場的反響也非常好,有的家庭甚至提出自己認養牛。

所以,我們的思路其實很明確:就是從人開始,到國際化,到跟互聯網緊密的結合,到真正為用戶為老百姓創造價值,在這個格局里面,再進行轉型。

(本文為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的演講。)

猜你喜歡
養牛小米澳大利亞
傳遞
兩頭牛的命運
養牛伯脫貧紀事
澳大利亞:和書來一場盲約
懶洋洋的兔小米
小米找毯子
養牛屯里的“牛狀元”
小米搬家了
行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