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協調視覺下的道路路線設計研究

2015-10-21 17:16李歷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0期
關鍵詞:路線設計公路工程

李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保以及自然景觀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研究的重點,是根據當前環保協調視覺下的新理念設計原則,展開基于環保協調視覺下的道路路線的設計,為我國的道路設計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環保協調視覺;公路工程;路線設計

一、當前基于環保協調視覺下的道路設計原則

(一)景觀協調原則

緊密結合道路沿線的地形地貌以及相應的植被條件等,設計的道路路線走向應該和山川、河流以及地勢相結合,讓道路融入到自然,達到景觀的和諧。另外對再造景觀可以運用連續的方法,通過形態和色彩的漸進設計,讓使用者在公路上行走時體會到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二)遵循環保舒適和諧的設計理念

道路路線設計需要因勢利導,將道路融入到自然環境中,盡可能地降低人為的破壞,從而提升道路設計的環保效應。如果工程地形或者地質條件相對復雜,那么線路的的設計是否科學就會對具體的施工成本以及運營的安全性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路線設計需要遵循協調、全面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觀念,來進行科學的選線,使之能夠符合安全、環保以及和諧舒適的基本要求。在設計時需要注重多條路線的優化,盡可能規避地質不良的區段,并對重點路段加以考察,降低對耕地的占用,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為了達到上述基本要求,在線路設計時,就需要盡可能的利用荒山、廢棄或者劣質地段,另外如果路基填高超過20m,那么最佳的方案應該使用橋梁。而路基如果需要下挖30m,或者邊坡高度超過1.6倍的路基,此時就可以使用隧道方案。

(三)運行車速檢驗

在設計中,需要結合道路的地形地貌地質等條件,根據工程施工技術標準,遵循相應的技術指標確保道路整體呈現線性,確保線路的均衡和連續性。另外還需要結合運行車速理念對設計指標加以檢驗,對于銜接路段的級差進行嚴格控制,從而保障銜接路段的順適度,這樣也能保障相鄰路段速度的差值可以控制在20km/h。

(四)加強對線性指標的掌握

線性指標主要包括以下集中:第一,平縱指標。對于普通地形,路線的平曲線半徑一半是1000m至3000m之間。而且曲線的長度也要控制在1000至2000m之間。路線縱坡的坡度通常在0.3%至2%之間。如果地形相對復雜,那么這個曲線半徑可以在400m至1000m之間??v坡最大可設置在5%。如果是隧道路線,那么此曲線最小值可使用720m,縱坡最大可設置3%。如果是特大橋,或者大橋,縱坡最大可設置為4%。

第二,平縱結合。在設計路線時需要將司機的視覺以及心理層面加以考慮,不僅要滿足汽車動力學要求,同時還需要符合力學要求。平面或者縱面的線形技術指標需要通過科學的組合,并運用大小均衡的方式,使得道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并能夠和自然景觀及環境完美融合。

第三,路幅布設。根據地形地貌等條件,如果地形較為平坦,而且橫坡也相對較緩。那么可以使用整體式路基斷面設計。如果隧道路段,那么就需要運用分離式路基斷面。對于地形相對復雜,自然橫坡陡峭,此時也需使用分離式路基斷面,或者使用橋、隧道和道路的結合方式。盡量減少挖方,提升道路多樣性并注重環境保護。

第四,在路線縱斷面設計時,需要對已有或者已經規劃的道路規模以及標準信息加以研究分析,然后根據地形情況構建縱面線性。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司機的視覺體驗以及心理安全和駕駛舒適度等層面加以考量。然后通過路線的透視圖設計加以檢查,從而讓路線的平、縱設計更加合理,讓道路線性變得更加順暢,同時和自然景觀也能夠實現完美的協調。

二、環境協調視覺下的路線設計分析

(一)注重景觀選線

線形設計必須要滿足安全、環保、和諧以及舒適這四個基本要求,在設計選線時,需要對線性進行組合,確保連線的均勻、協調以及順暢及連續,能夠對駕駛員產生良好的視覺誘導,并讓整個線性變得更加流暢,同時和自然環境也能夠很好的協調,從而給人一種和諧美。然后需要因勢利導來進行設計,需要和沿線的山川、河流進行融合。最后還需要符合動態的設計理念。因為駕駛員行駛在道路上是以連續運動的形式,需要對沿途的景觀加以保護和利用,并基于色彩以及質地等多種途徑讓景觀實現一定的動態特性。

(二)地形選線分析

下面對幾種常見的地形進行選線分析。第一,地山丘陵地形。此地形山坡較低,而且山勢較為平緩,此時在路線設計應選擇廢棄地以及荒山進行布線,規避對耕地及林地的侵占。第二,S型河溪地形。由于河道彎曲程度較高。路線很難在河岸一側進行鋪設,此時可以選擇相對平緩,且具有穩定岸坡一側進行路線設計。同時還需要選擇有利于鋪設橋梁的河岸。如果地形開闊,而且河岸屬于沖積盆地型,那么此時路線要選擇靠近山的一側,這樣可有效規避對山區寶貴耕地的占用,與此同時還可以讓村莊以及河流能夠和公路保持在一邊。第三,V型山溝地形。這類地形相對復雜,此時路線應該選擇山溝某側,然后結合山溝對溪流和道路的改變情況來靈活設計路線,設置減少對邊坡土方的損害。對于有條件的區域,可以使用高低路堤,這有助于工程量的降低。第四,山間平原地形。這部分地形相對平坦,大多是農田區,道路路線應該選擇平原區的邊緣,這樣有助于耕地的保護,同時對于填土高的路段,可以采用高架橋等方式來建設。

(三)加強環保選線

環保選線極為重要,這種選線的方法核心就是依托具體的地形條件,然后根據相應的指標,規避那些高填深挖施工,路線的設計遵循順勢而為的策略,讓道路能夠融入自然,盡可能降低人為對沿途的破壞。在道路建設上,不破壞實際上就是最大的保護。通過這種不破壞原則,就能夠有效的保護沿線的自然生態。

(四)地質選線分析

如果是山區地質條件,就需要對路線方案加以科學設計,下面對幾種常見山區地質的路線設計進行分析:第一,斷層破碎帶。此時要盡可能的規避這個地帶,如果難以規避,則需要設置盡可能與該地段進行相交的區段,而且是盡可能大的角度相交。第二,塌方滑坡區。原則上同樣是避讓,尤其是發育中的滑塌區要堅決規避。否則不僅會增加道路的施工成本,同時也會對其安全性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如果是小型的滑塌區,可是采用低路堤設計方案或者架橋方案來解決。第三,巖溶區或者采空區。這部分區段同樣需要避讓。如果不能規避,那么也要選擇對道路影響小的線路方案,如果采空區或者巖溶區規模小,可以適當采用填土深埋方式來解決。第四,其他不良的地質層的道路設計。比如軟土層或者煤層等,通常需要進行必然,如果難以規避則需要結合合理施工技術和手段進行優化。

(五)安全選線分析

安全選線需要遵循下面幾點:第一,需要結合地形情況,將路線選擇在開闊且平坦的走廊帶中,盡可能規避長陡縱坡設計以及高填路段的設計,提升形成安全屬性。第二,選擇地質情況好的地段進行施工,防范重大地質災害對道路安全的影響。第三對于隧道進出口路段,應該選擇圍巖較好,避免偏壓,水文地質條件良好的路段,同時還要規避小的平曲線半徑以及縱坡大的情況。

三、結語

總而言之,提升道路路線設計的科學性需要遵循環保視覺協調性、充分滿足環保和安全以及舒適等要求,才能夠有效提升公路設計的質量。而想要達到這個標準就需要遵循新的設計理念,提升調研水平,從而設計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路線方案。

參考文獻:

[1]吳勇,劉喜耀. 基于新理念的公路工程路線選線設計研究[J]. 科技資訊. 2011(02)

[2]翟鑫民,郭君. 公路總體布局—路線設計[J]. 民營科技. 2011(02)

[3]賴燕芬. 淺析路線設計[J]. 科技信息. 2011(21)

猜你喜歡
路線設計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中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
基于移動 GIS 的公路工程外業調查系統研究
論做好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對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意義
公路工程監理項目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研究
云南山區高速公路總體設計理念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線平縱組合設計
公路路線設計中應把握的技術要點分析
探討公路工程企業項目化管理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