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中醫藥治療臨床治療及生存質量分析

2015-10-21 18:15王麗娟1李曉東1張海英2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7期
關鍵詞:生存質量

王麗娟1 李曉東1 張海英2

【摘 要】目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中醫藥治療臨床治療及生存質量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茲探討其臨床辨證用藥方法及體會。結果:經過治療后,中醫藥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有明顯好轉。結論: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因以氣滯、濕熱、淤血為主,基本病機為肝失疏泄,濕熱之邪侵犯肝膽,在病情發展中正邪交爭,遷延難愈而致。經過中醫藥治療有明顯好轉,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慢性病毒性肝炎;辨證用藥;生存質量

病毒性肝炎是以肝臟炎癥和壞死病變為主的一組傳染病,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發病率高等特點。如何合理的運用中醫藥辨證施治是,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選擇

60例均屬住院患者,符合以下條件,脅痛、納呆、乏力,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谷丙轉氨酶(ALT)增高>40U/L,表面抗原(HBSAG)陽性。

1.2 一般情況

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齡>60 歲的4例,20~59歲的48例,18~19 歲的8例,病程1 個月34例,1~3個月的26例。

1.3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符合2000年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標準。中醫內科脅痛證的辨證分型:1.肝氣郁結;2.瘀血停著;3.肝膽濕熱;4.肝陰不足。s

1.4 主要臨床表現與實驗檢查

0例中,肝氣郁結25例,占41.7%,瘀血阻絡5例,占8.3%,濕熱蘊結8例,占13.3%,肝陰不足22例,占36.7%,實驗室檢查,谷丙轉氨酶>40U/L 血清總膽紅素>17umol/L 凝血酶原時間延長,HBSAg 陽性。

2 辨證用藥

慢性病毒性肝炎根據臨床表現相當于中醫學“黃疸”、“脅痛”、“肝積”、“積聚”等范疇。病人主要表現脅痛,伴有消化道癥狀,根據病因病機癥狀體癥的不同,臨床上把慢性病毒性肝炎分為肝氣郁結,瘀血阻絡,濕熱蘊結,肝陰不足等癥進行辨證用藥。

2.1 肝氣郁結

(1)癥見:一側或兩側脅肋脹痛,走竄不定,甚則連及胸肩背,受情志刺激則痛劇,胸悶,腹脹,善太息而得噯氣稍舒,伴有口苦納呆,脘腹脹滿,舌苔薄白脈弦;(2)治法:疏肝理氣;(3)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方用柴胡、枳殼、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氣,解郁止痛;白芍、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川芎、郁金活血行氣,通絡止痛;如脅痛甚加延胡索、青皮增強理氣止痛之效。如肝氣橫逆犯脾,癥見腹瀉、腹脹則加白術、茯苓理氣滲濕健脾。(4)臨床護理:本型是肝氣失于疏泄而引起的一系列情志變化,氣機失和故脅痛,胸悶、腹脹在臨床護理中,醫者經常與病人親切溝通,聽其傾訴,不斷開導病人,讓其解除顧慮,且時刻關注患者心理活動,盡量滿足其合理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為病人創建良好的休養環境,有助于情志趨于平和,利于疾病恢復。

2.2 瘀血阻絡

(1)癥見:脅肋刺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入夜更甚,或面色晦暗,舌質紫暗,脈沉弦;(2)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3)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方用當歸、紅花、川芎、桃仁活血止痛;枳殼、柴胡行氣散瘀止痛;如脅下有癥結而正氣未衰者酌加三棱、莪術增強消癥散結之效。(4)臨床護理:本型為氣滯血瘀,瘀阻肝絡,不通則痛,故脅肋刺痛,醫者多與患者溝通并囑其多臥床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飲食忌生冷肥膩。

2.3 濕熱蘊結

(1)癥見:脅肋脹痛,或灼熱疼痛,痛處拒按,或痛及肩背,伴有納呆惡心,厭食油膩,腹脹尿少,身目發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2)治法:清熱利濕,理氣通絡;(3)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清肝利膽祛濕;黃芩、山梔清肝瀉火;川楝子、元胡、枳殼疏肝理氣止痛;車前子、澤瀉清熱滲濕。如見身目發黃者加茵陳、虎杖以清熱利膽退黃;如濕熱瘀滯膽道者,癥見脅痛牽及肩背加郁金、金錢草等活血止痛、利膽祛濕;如胃腸積熱者,癥見腹部脹滿,大便秘結加大黃、芒硝等清腸通便。(4)臨床護理:肝主疏泄,肋脾胃之氣升降以利膽汁的分泌,如外濕或內濕互結體內,久郁化熱,濕熱之邪侵犯肝膽而使肝膽失于疏泄條達導致脅痛,在臨床護理中注意飲食調理,多以清淡利水食物為主,多臥床休息,忌酒、忌辛辣肥甘、生冷不潔之品,以減輕肝臟負擔,中藥湯劑量宜大,以溫服為宜。

2.4 肝陰不足

(1)癥見:脅肋隱痛,綿綿不止,遇勞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煩熱,兩目干澀,頭暈目眩,舌紅苔少,脈弦細數;(2)治法:滋陰柔肝,養血通絡;(3)方藥:一貫煎加減;生地、枸杞、沙參、麥冬養陰柔肝;當歸、白芍滋陰養血,柔肝緩急;川楝子、元胡疏肝理氣止痛。如陰虧過甚,舌紅干裂,可酌加天冬、石斛等增強養陰之效;如心煩不寐者,可加合歡皮、百合等清心安神;如陰虛火旺,癥見心煩盜汗者,可加地骨皮、黃柏等滋陰降火;如肝腎陰虛,頭目失養,癥見頭暈目眩者,可加菊花、女貞子等滋養肝腎。(4)臨床護理:肝陰不足而致脅痛,除久病體虛之外,還可能因使用香燥理氣之品太過所致,囑病人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營養的食物,多臥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靜,醫者應多注意觀察病人病情變化,若有異常及時處理,水煎中藥劑量宜少,以溫服為主。

3 生存質量及預后

以上患者經過1至3個月住院治療后,脅痛癥狀好轉者占90%,胸悶、納呆好轉者占78.5%,腹脹、腹瀉好轉者占67%,身目發黃好轉者占75%。對癥用藥治療總有效率為77.5%。出院后囑患者用藥1-3個月后復診,多臥床休息,飲食清淡,減少情緒波動。上述患者我們予隨診3-6個月以觀察其用藥后療效,75.5%的患者回饋自身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12.8%的患者用藥后脅痛減輕,仍有納差、腹脹、乏力等癥狀,表抗持續陽性;11.7%的患者用藥后癥狀復發遂外院就診。

4 結語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因以氣滯、濕熱、淤血為主,基本病機為肝失疏泄,濕熱之邪侵犯肝膽,在病情發展中正邪交爭,遷延難愈而致。多涉及肝膽、脾胃、心腎。臨床運用中醫中藥方法,辨證用藥,對癥施治,結合正確的休養護理及跟蹤治療,使患者機體得以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鮑宗麟,楊文,解增金,武玉玲,張以華,范震;水蛭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年09期

[2]張巳聲;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變與聲像圖表現[J];交通醫學;2002年04期

[3]趙小威;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飲食調養[J];東方食療與保??;2004年09期

猜你喜歡
生存質量
慢性心力衰竭伴焦慮患者常規治療聯合抗焦慮治療的臨床觀察
阿米舒必利和舒必利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
小青龍湯加味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觀察
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
淺談不同年齡段患者行心臟介入術后的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
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的臨床觀察
中醫藥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
自擬柴芍益胃湯在老年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早期康復訓練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中的價值探討
社區在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