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南北方地名差異看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2015-10-21 19:27臧學卿
科技致富向導 2015年9期
關鍵詞:客家人區域性東北地區

臧學卿

【摘 要】我國的傳統文化對于區域性的影響很大,從風土人情到地名,無一不涵蓋其中,本文就針對南北方的區域性不同影響,結合我國傳統文化對于地名的差異進行簡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地名;差異

1.地名——區域性名片

悠遠的五千年華夏文明,在世界歷史上都是舉足輕重的一筆,而揮灑這一筆的,正是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中華兒女的智慧結晶并不僅僅表現在一些宏觀的概念上,一些具體的人情事物其實也被囊括其中,以最簡單的地名文化而言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一個地方的地名,不僅僅是一個代號,更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被賦予了不同的作用,深度的解讀地名,也是深入了解區域性傳統文化的一個歷史契機,因為地名已經越來約彰顯出其區域性名片的作用了。

2.傳統文化對于地名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古以來都十分注重本民族的文化傳承與發揚,在這期間,為民眾所居住的地區命名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實是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內涵的。

2.1南方地名多注重“遷移文化”

在閩南地區,特別是客家人相對較為集中的地區里,一些以“寨”命名的村莊是十分普遍的。就目前而言,人們對于寨的認識可能與村大致等同了,但是在明朝初年以前的時候,人們對于寨的認識還是往往停留在較為負面的稱謂上的。這一點,從一些歷史小說中,土匪的老窩大多都被稱之為“寨”可以完全體現出來。那么為什么這種稱呼能在閩南地區一直流傳至今,而人們并不排斥呢,仔細研讀下來,原因存在于兩個方面:

其一,震懾作用。這些被稱之為寨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地區,這些客家人本身就是“外來戶”,相對于本鄉本土的人而言其生存基礎本身就略顯不足,起一個較為“彪悍”的地名,首先可以填充一部分人略顯不足的自信心。

其二,氏族標簽。被牢牢地貼上了遷移人員的標簽之后,人丁興旺的與否就直接關系到在本地的發展前景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后,一些較大的氏族就完全掌控了寨中的話語權,由此將一些寨打上姓氏的標簽也就不足為奇了。這樣一來,寨中的人基本上被一個龐大的親屬關系網所籠罩,一旦寨中有突發狀況發生的話,想不出手都難了,久而久之,這些大姓的宗族長老就是這些寨的絕對掌控者,有足夠的能力與本地人進行抗衡。

在傳統文化中,客家人的這種寨影響力是著實不小的,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盡管他們還是被賦予了“客”的身份,但是無論是哪一個角度上來說,都已經不能小覷這個本身是外遷但是已經完全融入于本地文化的人群了。而且這些客家人帶來的農業、紡織、建筑等技術,也的確讓南方地區的民眾基礎生活水平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2.2黃河地區多注重“農業文化”

黃河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農業生產重要地區,無論是歷史上的哪一個朝代,都十分注重黃河地區以及周邊輻射地區的穩定,因為只有確保了黃河地區的穩定,才能確保有充足的糧食作為穩固政權的基礎。隨著這種農業文化的興盛和發展,“鎮”這個概念也得以逐步的成熟起來。

所謂鎮,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以突出生產資源為主了,其中也涵蓋了許多以過剩物資進行交換、交易的場所這樣一個概念,當然了,其物質基礎仍然是以農業資源為主導的。經過發展和壯大,一個以農業產品為主,農工商相結合的小型區域性資源密集區一旦成熟,那么其勢力范圍就要比一些發展的相對較為薄弱的村落比起來就強勢的多了。

2.3東北地區做注重“軍事文化”

要是說起東北地區的地名,其實就簡單的多了,因為東北地區的特殊地形地貌,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環境中,根本不適合長期居住,即便是在現在,東北地區也是以地廣人稀著稱的。之所以東北地區的許多地方能夠備受關注,其實是和其特殊的軍事作用有著直接的關系的。

在東北的地名中,“屯”是最常見的,現代人可能因為一些影視作品的渲染認為這種稱謂極為老土,但是殊不知這個定位在清朝的時候是極具特殊的軍事作用的。作為屯來講,就是說有著長期且穩固的駐軍的,這些駐軍的作用絕非是隨意性的,而是要時刻面對外敵襲擾的。再加上滿族人的“發源地”在廣袤的東北平原上,在極為講究氏族觀念的滿清皇族而言,在東北地區有這么多屯存在就太容易解釋了。

3.地名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

由此可見,地名的區域性文化作用在一定范圍內的影響力是很大的,這種影響力絕非是一個時間節點內達到的短期效果,是歷史文化、傳統文化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而形成的。盡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地名中原有的含義可能已經不再被世人所關注了,但是這些地名,作為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的一個特殊標志,還是值得我們去予以關注和重視的。在一些地方,處于突出所謂的“經濟掛帥”的前提下,對本地的地名申報變更,特別是一些地方借著“新農村建設”的旗號申請更換地名,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十分的欠妥。

其一,地名文化記載的是一段特殊的歷史。區域性經濟發展的好與壞,絕非是因為它的地名土不土,是要看區域性范圍內的綜合經濟能力是否可以支撐可持續性發展來決定的。當然,類似于“思茅市”變更成“普洱市”的成功例子,應該是屬于一個極為特殊的個例,并不是一個可復制的經驗。在大多數的地方,一個地方的地名已經被生活在這里的人賦予了更為深厚的感情因素,在這里他們留下了絕非是一代人的歷史,而這段歷史中,被融入的也絕非是一個文化的切入點這么簡單,如果單純的靠改名字而抹殺掉這一段歷史的話,反倒是有些違背初衷了。

其二,地名文化承載的是一段豐富的記憶。國人講究“葉落歸根”,許多遠在世界各地的華僑來大陸尋根的時候,可能憑借的就是依稀記得的那個地名,可能這個地名小的連地圖上都不曾被收錄進去,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地名,卻承載了多少人的記憶。在這一個小小的地名中,蘊含了太多的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以外的內容了,作為一個炎黃子孫,無論是哪個民族的、無論是哪個區域的,都不能忽視掉這個給世人帶來“根”的希望的地名。

傳統的既然流傳下來,就足以證明其有強大的影響力,也足以證明我們的祖先聰慧的頭腦,要遠比某些西方國家的殖民者在面對一個陌生的地域的時候,簡單的以一個“新”字來代替強太多了,更毋須說用數字來命名的街道了。也許這個地名現在看起來的確很“土”,土的可能真的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是如果仔細的研讀這個地名的話,很可能從中能夠發掘出一段深刻的歷史,也許在這段歷史中,恰恰有我們祖輩的身影在其中,這就是傳統文化獨有的魅力,這也是傳統文明獨有的作用和價值。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一個小小的地名,就可以顯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些具體影響和作用,其本質是悠遠的華夏文明五千年的結晶。作為現代人,既要站在全面的解讀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認識地名,也要站在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的角度上解讀地名。因為被賦予了傳統文化的地名,已經不再簡單的是一個地域的象征,更多的歷史內涵被融入其中了。 [科]

【參考文獻】

[1]吳增偉,張勝茂.基于GIS的姓氏地名制圖方法研究[J].測繪科學,2011(04).

[2]李建華,米文寶,馮翠月,楊顯明.基于GIS的寧夏中衛縣地名文化景觀分析[J].人文地理,2011(01).

[3]朱竑,周軍,王彬.城市演進視角下的地名文化景觀——以廣州市荔灣區為例[J].地理研究,2009(03).

猜你喜歡
客家人區域性東北地區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
賴煒煒作品
少數民族地區區域性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構
臨夏州一次副高外圍區域性暴雨天氣分析
加強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研究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