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學設計與感悟

2015-10-26 01:46黃淑芬
亞太教育 2015年34期
關鍵詞:新知三角形條件

文/黃淑芬

15年年初,筆者有幸參加了2014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在活動中,通過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筆者除了上傳教學課例進行交流學習,還收獲到很多教學資源以輔助教學。在本文中,筆者將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教學設計為例,結合專家組給的評論,談談教學感悟。

一、基本情況

(一)授課對象

學生來自七年級,采用北師大版教材進行授課,中等生居多,部分學生思維活躍,學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一定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復習引入

師:把兩張卡紙,疊在一起剪三角形,可以剪出兩個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

生:是全等三角形。

師:為什么兩個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邊、角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師生結合全等三角形的幾何圖形,得出了三個對應角和三條對應邊的數量關系。接著,教師順勢引導,反之,要證明三角形全等需要幾個條件?需要六個條件?能不能盡可能少?一個條件行嗎?兩個條件、三個條件呢?

設計意圖:由剪紙創設情境,讓生回憶起三角形全等的定義和性質,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鋪墊。通過改變條件和結論,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新知。發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索1:只給一個條件 (一條邊或一個角)時,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嗎?

設計意圖:只給一個條件時,通過學生思考便可以得到答案,在此環節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分類討論,同時培養空間觀念,之后,再對每一種情況進行思考,觀察 (教師提供動畫演示)下結論,為下面的探究提供經驗基礎。

探索2:給出兩個條件畫三角形時,有幾種可能的情況?每種情況下做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嗎?分別按照下面的條件做一做。(1)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為30。,一條邊為3cm。(2)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分別為30。和50。。(3)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為4㎝、6㎝。

活動內容:分組探究,各組學生合作交流完成。讓學生按不同條件在卡紙上畫三角形,并將三角形剪下,對比是否全等。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畫圖、觀察、比較、交流,得出結論。讓學生學會通過類比,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索3:如果給出三個條件畫三角形,你能說出有哪幾種可能的情況?(1)與小組內的同學比較各自手中的三角板,有沒有三個內角對應相等的三角形,它們一定全等嗎?和老師手中的三角板相比較呢?(2)把三條長分別為15cm,20cm和25cm的細的塑料管首尾相連,把你得到的三角形與同伴的進行比較,它們一定全等嗎?

經過對比得到:(1)三個角對應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為“邊邊邊”或“SSS”。

設計意圖:讓學生類比、分類,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合理推理能力。借助現成的三角形模型,舉出反例,得出三個內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現實意義。

(四)例與練,鞏固新知

例題和練習題 (略)

設計意圖:三角形全等的證明需要三個條件,題設中只給出兩個,需要學生結合圖形找出第。三個隱含條件,兩題類似,一題作為例題,一題作為課堂練習,達到及時鞏固的效果,能較好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深化理解,學以致用

閱讀書本P98第三段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四邊形不具有穩定性。

列舉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此借助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教材,在閱讀中再次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三角形的三邊長度一旦確定,則形狀也確定。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展示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六)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談談這節課在知識、方法等方面的收獲。(略)

二、回顧與反思

(一)對引入環節的反思

本節課,采用復習的方式引入,主要考慮到知識點的銜接,和為“新知探究”所做的課前準備。對比福建省三明市第三中學陳老師的課例,他選擇創設問題情境,原意大致為“一塊三角形形狀的玻璃不慎打破,需要重新再制作一個一樣的三角形,需要跟工人師傅交代哪些信息?”教師一拋出問題,學生便積極其中,整節課的探究圍繞著這個問題的解決展開和回歸。對于本課的教學設計而言,不禁讓人覺得陳老師的設計之妙。

(二)對探究新知環節的反思

對于本環節的教學設計,筆者最初的立意是參照《課標》,借鑒教材。憑著對教材的理解,筆者嘗試引導學生從“一個條件”開始探究,之后再逐一增加進行探究。根據教材提供的設計思路,筆者對探究活動也進行了安排。結合本市專家組馬老師的評論以及課后的反思,筆者認為在探究活動中教師確實做了較多的牽引。因此,以后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應考慮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三、結束語

對于青年教師而言,每位老師都有機會參加教師技能比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技能得到了鍛煉,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接受評課時,參與者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發現教學設計中的亮點和不足。在此次活動中,教師登錄網絡平臺,便能及時找到同課題下其他教師的教學視頻進行比較學習。為了揚長補短,促進自身教學成長,筆者謹以此文自勉:在教學設計時,應源于教材,在把握好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前提下,可以超越教材,對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認真備課,挖掘學習的興趣點,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對教學活動“適度牽引”,大膽“放手課堂”,讓學生在問題面前敞開思路,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猜你喜歡
新知三角形條件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排除多余的條件
選擇合適的條件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畫一畫
新知
新知速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