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學教育發展史淺析

2015-10-26 01:46李松濤,寧華,孫長顥
亞太教育 2015年34期
關鍵詞:發展史營養學展望

營養學教育發展史淺析

文/李松濤寧華孫長顥

摘要:本文較系統的論述了營養學教育的發展歷史,介紹了營養發展史中里程碑事件,闡述了營養學發展與其他學科發展的規律及聯系。論述了我國古代營養學發展情況,介紹了我國現代營養學發展情況及重要事件。結合哲學理論對營養學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突出強調了科技與營養學教育發展的聯系,并結合科學發展觀探討了自然、和諧與營養學發展的關系,強調了個性化營養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營養學;教育;發展史;展望

中圖分類號:R15文獻標志碼:A

一、國外營養學及其教育的發展

1.營養學的萌芽階段

公元前400年到18世紀中期:營養學發展的萌芽階段;人們對食物及營養的認識十分有限,甚至不清楚食物的營養價值,很多理解都源于出于迷信,此外還包括一些依靠經驗所積累的營養學知識。

2.現代營養學階段

18世紀中段到19世紀期間,現代營養學的發展由西方開始,這其中碳、氫、氧、氮等有機元素的定量測定,加之基于該技術建立的食物成分和代謝的概念等,都為現代營養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世紀到20世紀中段是現代營養學的快速發展階段,在此期間各大營養素被陸續發現。進入20世紀40年代后,基于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營養學的進步。1943年美國第一次提出人群飲食營養素供給量的建議。1968年瑞典首次提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人民膳食的醫學觀點”,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導方針。1977年美國發布了第1版的“膳食目標”,目前為止已經多次修訂。1997年美國首次提出了“膳食參考攝入量”的概念。在此以后,多個國家也制訂了各自的營養素供給量,作為本國居民平衡營養的科學根據。這一系列的進展都為營養學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我國營養學及其教育的發展

1.我國古代營養學

我國古代營養學的具體起源時間尚無準確論證。但《黃帝內經》是我國早期記載營養學的專著之一,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是該書包含較多 “上古之人”的語句,因此,我們推斷2000年前的作者認為應該有更久遠的人所記錄的經驗,但無法獲得準確的時間。通常的理解是中國的文明可以溯源到“結繩時代”,距離今天約有7000年的歷史。經過歷史沉淀,中國的古人創建了眾多的營養學理論體系,形成融匯成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事實上,我國古代營養學的基本理論大體上都是來自于歷史名家對養生規律的經驗總結。無論是秦漢時期還是清朝的記載,都能夠體現出這樣的傾向性。我國古代營養學的理論體系的架構,本質上講就是對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的規律的總結與升華。

2.我國現代營養學

我國的現代營養學起源于20 世紀。早在1913年開始,我國營養學家就開始了我國食品營養成分的分析,并進行了營養狀況調查評估。在1925年到1936年間,我國營養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有了較快的進展,在這期間營養學工作者對我國眾多食物成分、營養學價值以及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和營養狀況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調查分析。中華醫學會于1939年首次提出第一個營養素供給量建議,并于1941年召開第一次全國營養學大會,此后于1945年成立中國營養學會。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食物成分表》于1952年出版,為營養和食品資源研究奠定了基礎。我國于1959年進行了26個省市及50萬人參與的飲食調查,初步了解了我國居民的飲食營養基本概況,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依據。在1982年至2002年期間我國又先后進行了共計三次全國營養調查,并于2001年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這一些列營養學上的豐碑促使我國營養學事業走上了和諧與健康的高速發展之路[1,2]。

3.營養學的高等教育

我國營養學的高等教育主要開設于醫科類院校,一級學科為預防醫學專業,下設二級學科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負責營養學專業知識教育。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最早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育體系及相關教材資料主要來源于前蘇聯,其后由哈爾濱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連續主編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材(2-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作為我國營養學教育的主要教材被廣泛采用,這也為我國營養學教育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研究生教育的開展與深入,一系列多學科交叉的營養學教育專著或教材陸續出版,推動了我國營養學教育的發展,這其中包括《分子營養學》、《臨床營養學》、《公共營養學》等。

三、營養學教育發展展望

1.營養與科技

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現代營養學作為一個富有生機的學科,他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生物化學、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儀器分析技術等多學科的發展,學科的交叉促進了營養學的升華,技術的進步為營養學的發展注入了無盡的源泉。

2.個性化營養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以后,其他的組學理論體系也相應的被提出,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環境基因組計劃和食物基因組計劃。食物基因組計劃本質上講就是探尋能夠對膳食成分(這其中包括營養素和非營養素)做出應答反應的基因、其多態性以及表觀遺傳學的變化以及與營養素代謝密切關聯的基因突變。個體對營養素的應答反應的不同主要由基因多態性決定,從而影響了不同個體對營養素需要量的差異性。針對每一種基因型制定相應的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不僅考慮性別和年齡的不同,而且更要考慮了基因型,即個體在營養素需要量上的特殊性。我國營養教育將不僅局限于課堂,而是將由課堂向以群體為中心再到社區營養服務,再由社區化向個體化營養邁進。

(作者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參考文獻:

[1]鄭集.現代中國營養學(1920—1953)史料[M].中國科學社主編.中國科學史叢書(現代之部).上海: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1954.

[2]孫長灝. 營養學發展的歷史回顧及展望[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3,37(5):323-324.

猜你喜歡
發展史營養學展望
淺談我國會計發展史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國內外森林生物量碳儲量估測現狀存在問題及展望
國內延續性護理現狀及展望
探討互動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營養學教學的效果
玉米皮膳食纖維酸奶的工藝優化及營養學評價
“展望” ——阿倫德
離子選擇微電極技術及其在植物營養學研究中的應用
2010年《動物營養學報》審稿專家名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