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時期教師發展與師德建設關系的探析

2015-10-26 01:46王丹丹
亞太教育 2015年34期
關鍵詞:師德建設教師發展對策

論新時期教師發展與師德建設關系的探析

文/王丹丹

摘要:師德建設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和途徑,教師的發展也是師德建設的內在要求。師德建設不僅要關心教師發展,也要加強教師的自我管理。

關鍵詞:師德建設;教師發展;對策

作者簡介:王丹丹(1989.12-),女,漢族,河北定州人,在讀研究生,河北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志碼:A

師德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1]師德伴隨每一位教師成長過程的始終,因此加強師德建設不僅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也是改善學校精神風貌的重點。在新課程改革和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形勢下,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日益強烈,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也與之增高,這就要求我們師德建設要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根本,不斷提高師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師德是教師發展的方向和途徑

高尚的師德是教師之所以為師的首要條件,那么高深的學術水平則是教師之所以為師的根本,教師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傳承人類的各種文化知識,這不僅是教師本身的需要,更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需要。但從古至今,教師不僅是學問的代表者、文化的傳播者、智慧的引導者,更是精神的影響者、人格的塑造者和道德的實踐者,其職業特點和歷史地位,要求教師不僅是一個知識淵博、多才多藝的人,更要求教師是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師德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動力。

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取向。教師的素質現狀以及其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程度日益成為制約師德建設過程的核心要素,這對教師教育的改革及教師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將教師的品德教育放在專業發展的關鍵位置,實現專業與品德發展的雙水合流,以此促進教師專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的發展。教師的德行修養和德性素養影響學生道德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教師的道德發展伴隨其職業生涯的整個過程,滲透于專業發展的始終。因此,教師必須在促進自身道德發展的同時還要承擔起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使命。

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一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會自覺將自己的工作同祖國建設和民族未來聯系起來,自覺掌握牢固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思想,并熱情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時也有益于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開拓新探索創新的精神和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

師德是教師專業的直接體現。青少年可塑性和模仿性極強,學校、家庭、社會環境不斷影響著他們的發展,但其中教師的榜樣作用的影響更為深遠。對青少年而言,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有形的表現,他們的性格、品德和人格往往在模仿教師的言談舉止中發展、完善和形成。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千筋”。因此教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品質能產生身教重于言傳的良好效果。

二、教師發展是師德建設的要求

教師發展是師德建設的途徑和目標。從道德角度看,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德不但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而且還具有明顯的典范性。這在客觀上要求教師必須有更高的道德標準和道德水平,更加重視道德修養,積極自覺地以自己的品德修養去影響學生的道德成長,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自己規范的人格去完善學生的人格。但從教師的需要、成就、利益分析,教師的發展是實現師德建設的途徑和目標。

在教育事業中教師不僅是培養人才,也是在教育活動中創造性地實現自我價值,升華自我人格。奉獻教育事業是他們生命的體現和延伸,同時這種奉獻精神主要通過教師的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表現出來。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師德理念,以“促進教師發展”為宗旨的師德建設,不僅體現了堅持教育的愛崗敬業與成就自我的統一,物質收獲與精神享受的統一,也體現了道德需求與道德規范的統一,道德實踐與心靈幸福的統一。所以,教育者的發展是與他們對教育理想的追求、為人師表的幸福感、育人的成就感、道德需要的緊迫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我們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理應成為師德建設的內在要求和目標追求。

教師的發展是師德建設的內在動力。加強師德建設,是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強大動力,是促進教師發展的關鍵因素。一位潛心鉆研教學業務、精益求精的教師誠然師德高尚,教學熱情易于感染周圍師風建設,從而促進師德發展。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師德素水平,必須注重教師發展。通過提高師德來促進教師發展是師德建設的根本任務和價值取向。

三、師德建設以教師發展為本的對策

加強師德建設堅持以教師為本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體現。

首先,要建立長效的利益保障機制。[2]整個社會要樹立尊師重教意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師利益保障機制,始終堅持“高素質、高水平、高要求、高待遇”的原則,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熱情。同時政府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使教師的工資水平更上一層樓,建立各種津貼制度,制定各類有效政策,提高教師待遇。

其次,構建良好的學校心理環境。學校心理環境,是指學校影響教師身心發展的生活、工作、交往等的全部空間,它對教師師德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俗話說,環境啟發人,環境養育人,環境造就人。這里的環境不僅指客觀物質環境,更重要的是指那種無形的心理環境。[3]所以,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營造良好的學校心理環境,不僅實現教師的自我管理,也以此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最后,關注教師需求,認真解決教師實際問題。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多元價值觀發展的形勢下,除了要求教師發揚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的師德精神外,各校領導也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關注教師的利益需求,時刻把對教師的理解、體貼和教師需要放在心中,把教師的切身利益落到實處,增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

參考文獻:

[1]賈蓉.傳統師德與新時期高校的師德建設[J].大同職業技術學院院報,2006,20(3):51.

[2]劉英,曹鑫.地方本科院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31(5):172.

[3]禹旭才.師德教育:化師道為德性[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5,8(1):127.

猜你喜歡
師德建設教師發展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教師發展自律動力問題探討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