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

2015-10-26 19:31李劍秋
新課程·中學 2015年9期
關鍵詞:易懂有趣哲學

李劍秋

摘 要:哲學是一門啟發人的思維,使人聰明的科學。初學者滿懷期待、興趣盎然地接觸它時,卻發現哲學內容深奧、枯燥、抽象、難懂,學起來很辛苦。教師在基礎理論教學中也常常犯難,說教性的東西太多,學生容易厭煩。教師要想方設法做到“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

關鍵詞:哲學;課堂;有趣;易懂

如何才能讓哲學課堂有趣而高效,筆者在很多次嘗試比較后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利用現代教學設備,使教學形象、生動

在講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時,我下載了一首兒歌版的“搖籃曲”引入新課,并在黑板的右邊寫下“搖籃曲”:鐵釘,馬蹄鐵;一匹戰馬;一位騎手;一次戰役;一場戰爭,一個帝國。寫完后,我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倫敦給養司令部的墻上,醒目地寫著1620年的這首搖籃曲?!?/p>

我請學生先閱讀學案中的自主探究題。(1)請說出其中的哲學道理?(2)什么是整體,什么是部分?(3)該搖籃曲里誰是整體,誰是部分?二者是什么關系?(4)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具有什么重要意義?再請學生帶著問題朗讀搖籃曲,體會其中的哲學道理。

讀完后教室里漸漸靜了下來,學生進入了思考狀態。過了幾分鐘后,同學們爭先恐后回答以上問題。我因勢利導總結同學們能主動運用上節課學的知識來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搖籃曲是通俗易懂的,學生在朗讀搖籃曲的過程中會自覺思考。學生不會自己體會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一步步沿著學生的思路,通過一個個問題的提出,逐步深入來完成對新課的學習。

二、引入故事,通俗易懂

教師可以將中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傾向引向課堂,將枯燥問題趣味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明化,深刻問題通俗化,從而讓學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識、增強能力、提高覺悟。

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表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完“系統優化的方法”知識后,我請一位學生聲情并茂地講“田忌賽馬”的故事。故事講完后。學生興奮起來,我隨即提問:“誰來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分析一下,田忌為什么會轉敗為勝?”我在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上等馬-上等馬; ? ?上等馬-下等馬;

中等馬-中等馬; ? ?中等馬-上等馬;

下等馬-下等馬; ? ?下等馬-中等馬。

靜悄悄的教室,一下子熱鬧起來。兩三分鐘過后,一位學生站起來說道:“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田忌賽馬取得成功,便運用了系統優化的方法。田忌首先把賽馬看作一個整體;然后調整了出馬的順序,用下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這樣就出現了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1+1+1>3,整體大于部分之和?!?/p>

故事是每一位學生所熟知的,故事由學生講,運用哲學道理進行分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運用寓言,講解哲理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蘊涵著豐富的哲學道理。例如:我在講《百舸爭流的思想》時用多媒體顯示了《洪水中的神父》寓言。寓言看完后要求同學們用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神父是在這場洪水中唯一的一個被淹死的人?!痹谒急?、爭鳴、對話和交流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初步達到理解基本原理的目的。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生活教學,貼近實際

對于難以理解的哲學道理的學習、吸收和轉化,可以創設情境、模仿角色,將深奧的哲理深入淺出地展現給學生,再現思維,引導學生參與、觀察、體會、思考。

量變有兩種情形,一是事物數量的積累引起了質的變化,二是事物量的排列組合變化引起質變。其中第二種情形比較難以理解,教學中事先讓我們班兩個學生分別準備兩種不同旋律的歌曲,當堂歌唱,引導學生體驗音符排列組合引起旋律的變化就是事物數量的排列組合使事物的性質發生了變化,這就是量變的第二種情形,學生一下子就有了感受,再讓他們舉例,他們就很容易地舉出很多例子。

五、討論式教學,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在講發展觀時,我補充了內外因的知識點,主要意圖是讓學生有所觸動,使學生有所思考。

上課時,先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你對自己今天所取得的學習成績滿意嗎?影響你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外界因素?哪些是自身因素?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學生討論得很熱烈,先羅列了很多因素:環境因素、家庭因素、學習不努力、學習方法不好等等,對外界因素、自身因素分別進行了分類,將決定性的因素單獨列出,他們自己分析,自己總結,得出結論:從大多數同學來看,決定一個人成長的是自身因素。從哲學來看,也就是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相信這一節課學生不但掌握了哲學上內、外因的關系,而且通過討論、思考,對他們的學習、成長肯定會有所幫助。

六、文藝作品的運用,引人入勝

1.音樂、電影是感染力較強的藝術表現手法,通過優美的旋律和精彩的畫面直接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討論“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時,播放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片段,讓學生感受人性中最美的一面,也體會到社會意識會先于社會存在。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心靈得到了洗禮,體味了人生的意義,這樣的效果不是傳統講解所能達到的。

2.漫畫是文藝作品的一種重要形式,漫畫以其獨特的特點、直觀的形象,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在哲學教學中無論是把漫畫作為揭示理論的素材還是作為練習的材料,都能起到引人入勝,以小見大的作用。

3.隨著傳媒業的不斷發展,廣告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廣告語具有概括準確、語言簡潔、富有創意、體現自信的特點。在哲學教學中適當運用廣告語會起到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作用。李寧牌運動鞋廣告語“我運動,我存在?!薄\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藍天六必治牌牙膏的廣告語“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薄撓稻哂衅毡樾?經典廣告語的引入同樣可以幽默課堂,提升教學效果。

讓課堂生動的辦法遠遠不止以上幾種做法。還有待我們去持之以恒地探索??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生動的課堂才能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想學、愿學并能樂在其中,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

·編輯 孫玲娟

猜你喜歡
易懂有趣哲學
極簡垃圾桶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