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限速值控制探析

2015-10-29 22:52陳敏
科技與創新 2015年20期
關鍵詞:法律法規

陳敏

摘 要:限速標志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標志之一,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執法依據。隨著人們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提升,限速值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目前,遵循“安全、效能”的原則,綜合考慮法定限速要求、公路功能、運行速度(V85)、平均速度和速度的離散程度、路側影響、道路交通違法和交通事故情況、第三方機構對限速標志設置效果的評估等要素,分路段確定公路限速值是比較科學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限速值;運行速度;安全效能;法律法規

中圖分類號:U491.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0.038

1 限速值控制中的矛盾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公路建設水平和養護水平越來越高,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先進,人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也在不斷提升。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來,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加大了查處超速行駛車輛的執法力度。因為超速駕駛的處罰加重了,所以,限速標志的“限速值”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一些政協委員通過提案對“限速值”問題提出了質疑,要求充分利用公路資源降低社會守法成本,并建議適當提高部分公路的限速值。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往往以減少事故或減輕事故后果為目的降低限速值。

2 控制限速值的對策

在實際工作中,限速值不能片面地以一個部門的利益來取舍,而應遵循“安全、效能”的原則,權衡合各部門的出發點和公眾利益,綜合考慮各項要素,分路段、科學地確定公路限速值。

2.1 以法律法規為依托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2條規定:機動車道路行駛不得超過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在沒有限速標志的路段,應當保持安全車速?!吨腥A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45條規定: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不得超過限速標志、標線標明的速度。在沒有限速標志、標線的道路上,機動車不得超過下列最高行駛速度:①沒有道路中心線的道路,城市道路行駛速度為30 km/h,公路行駛速度為40 km/h;②同方向只有一條機動車道的道路,城市道路行駛速度為50 km/h,公路行駛速度為70 km/h。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43條規定:同方向有2條以上車道,城市道路最高行駛速度為60 km/h,公路最高行駛速度為90 km/h。由《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2009)標準可知,屬于禁令標志的限速標志是公路使用者必須遵守的標志。這些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對限速標志的規定,不僅確定了公路限速標志的法律效應,還為限速值的確定墊定了基礎。但是,具體限速值設定的技術規范和標準還是有所欠缺,急需完善。

2.2 以公路功能和運行速度為基礎

在確定限速值時,要考慮公路功能和運行速度。新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打破了傳統觀念,明確了公路功能作為確定技術等級和主要技術指標的主要依據,而不是將交通量作為唯一可以明確量化的指標。在確定公路功能的前提下,結合交通量、地形條件選用技術等級,并以此技術等級為依據選用設計速度?!靶聵藴省币惨幏读烁鞣N速度的概念。設計速度是公路設計時確定幾何線形的基本參數,是根據一條公路的功能等級、服務水平、沿線地形等自然條件為控制工程規模和工程造價而確定的一定長度內不變的最低速度控制值,是氣象條件良好、車輛行駛只受公路本身條件影響時,具有中等駕駛技術的人員能夠安全駕駛車輛的速度。運行速度是車輛在道路上實際行駛的速度,一般采用第85位車輛行駛速度(V85)。它是指在路面平整、潮濕、自由流的狀態下,行駛速度累計分布曲線上對應于85%分位值的速度。設計速度和運行速度只是限速速度取值的參考要素,不具有法律效應。簡單地將控制最低線形指標的公路設計速度認為某公路全路段的限速值是不合理的。在確定運行速度時,綜合考慮了駕駛行為、心理、視覺要求、汽車性能特征、線形幾何等要素,雖然比設計速度更能反映一條公路的安全行駛車速,但是,也需考慮其是否符合法定的限速要求和混合交通量大時橫向干擾多、速度離散大等問題。

2.3 重點考慮平均速度、速度的離散程度和路側影響

限制速度具有法律效應,是交通警察執法的依據,也是分析交通事故原因常用的一個指標。限制速度,即對公路上行駛車輛規定允許行駛的限值,指道路運營后,在保障車輛安全運行的條件下,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為發揮道路的運輸效率,對道路上行駛車輛規定的管理速度,包括最高行車速度限制和最低行車速度限制。速度對駕駛員的視覺特性、判斷特性、反應特性有很大的影響。當車輛高速行駛時,駕駛員的視野變窄、動視力降低、感知和反應時間變長,對各種信息的感受刺激變得相對遲鈍,對速度估計過低,并且容易對距離估計失誤,對信息處理能力和對車輛的控制能力也比低速行駛時差,會增加操縱失誤的次數,而且高速行駛還會降低車輛的操縱性和橫向穩定性。因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為了達到減少事故或減輕事故后果的目的,降低了限速值。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速度越低越安全,還應該考慮平均速度和速度離散程度。在交通流中,當速度接近平均速度時,事故率最低,隨著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差距值增大,即速度離散程度增大,無論是大于還是小于平均速度,事故率都呈增長的趨勢。因為速度離散程度增大會導致頻繁超車,增加車輛變換車道的次數,而跟馳車輛不得不頻繁調整速度,這樣就會增加同向車輛間的干擾。所以,為了降低事故率,保障車輛的運行安全,不僅要適當降低車輛的速度,還要減小車輛間的速度差(包括相鄰路段的運行速度差和不同車型間的速度差),即降低速度離散程度。由此可見,在確定限速值時,不僅要考慮限速值本身、某個區間控制點段的限速值,還需要考慮整個路段的最高限速值,以防區間平均速度過大。針對相鄰路段運行速度差的問題,在《關于清理和完善公路交通限速標志的通知》(浙交〔2004〕319號)文件中規定:原則上,可以按照20 km的級差設置相應限速值的限速標志。針對不同車型間的速度差,可以通過修改設計或采取措施提高低速車輛的行駛速度,控制高速車輛的行駛速度或采取相關措施分離低速和高速車輛(客貨分道行駛)。

路側影響也是限速值取值需考慮的重要內容,穿鎮(村)、道路因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得公路的城市道路化加速、路面的平面交叉口多少、“三院一?!钡嚷范味夹枰致范魏侠碓O置限速值。如果路側平面交叉道口多,行人和非機動車對公路路面的橫向干擾大,那么,駕駛人員要隨時注意避讓,速度不可過快。

2.4 以道路交通違法和交通事故情況為參考

道路交通違法和交通事故情況也是確定限速值的重要參考依據,包括近10年的省級、市級、縣級交通事故多發點(段)的整治數據?!笆问鹿示糯慰臁?,從現在的交通事故數據分析,引發嚴重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車速過快。所以,在整治事故多發點(段)時,要將限速值不合理作為整改參考的依據。

2.5 采用新方法、新技術解決限速值控制問題

2.5.1 邀請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

確定公路交通限值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墩憬」仿氛芾項l例》(2005-01-13浙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第40條規定:需要增設或者變更公路交通禁令標志的,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同級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在聽取各方意見和科學論證后提出書面意見,報設區市公路管理機構同意,并報設區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限速值的確定需要交警和公路管理機構聯動。由于管理雙方的出發點不同,導致同一路段限速值的設定標準存在差異。交警以降低車速、減少事故或減輕事故后果為目的,公路管理機構則以提高公路效能為目的。由此可見,兩者的工作是存在矛盾的。

為了全方位地體現當前金華市限速標志的設置效果,也為限速值的確定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金華市公路管理局首次邀請第三方有資質的評估機構(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進行了“金華市普通國省道公路限速標志設置效果評估”。該評估項目涵蓋了金華市境內16條普通國省道,總計超過了700 km(不含義烏),已經于2015-01-30組織召開了初審。此次開展全市普通國省道公路限速標志設置效果評估工作的目的是通過調研和分析限速標志的現狀,指出公路設計速度與公路安全行車限速存在的差異;以分析和研究限速標志設置位置、設計值等存在的問題為基礎,全面分析是否存在限速標志“低、多、亂、缺”的情況,進而綜合評價設置限速標志時所產生的社會、技術和安全等效益。

在設置限速標志時,應全面分析的內容有以下3部分:①調研和調查普通國省道公路限速標志現狀,以事故數據為依托,分析特殊路段,比如大型交叉口、集鎮段、線形限制路段等處的限速標志狀況,確定限速標志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完成調查分析報告;②在本交評估中一并考慮交警設置的限速標志,結合公路路段限速標志的設置現狀,調研、分析設置限速標志時存在的問題;③確定全面的評估指標體系,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并建立相應的評估模型研究限速標志規范設置效果。全面、系統的評估不僅是日后確定限速值的重要依據,還能緩解交警和公路管理機構因限速值取值問題引發的矛盾。

2.5.2 借鑒國外的經驗

美國《統一交通控制手冊》(MUTCD)做法:標志速度限制值應當是自由流情況下的85百分位運行速度,按10 km/h或5 km/h的整數倍取值。同時,MUTCD認為,在確定速度限制值時,需要綜合考慮最近12個月的事故調差報告和路側環境。

2.5.3 采用事前控制的方式確定限速值

目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調整某路段限速值時,一般以發生交通事故的傷亡人數為依據,它是在事故已經發生的前提下進行的。也就是說,事故多發點(段)的限速是以事故統計數據為基礎的。為了避免統計的偶然性,所需統計時間比較長,通常需要1~3年,這是一種事后控制的安全管理方法。如果采用事前控制,在研究限速值時,提前尋找和鑒別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和路段是更加合理的方法。

2.5.4 利用信息化的技術

建議在互聯網上公布主干線公路的限速值,并注明確定公路限速值的有關法規和技術標準,為公眾監督提供便捷的途徑,也為交警嚴格執法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

3 結束語

限速值的取舍要遵循“安全、效能”的原則,在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總體框架下,為實現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環境、提高道路運輸效率的目的而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趙一飛.速度管理技術[D].西安:長安大學,2013.

[2]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GB 5768—2009 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與設計規范對照手冊》編委會.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與設計規范對照手冊[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編輯:白潔〕

猜你喜歡
法律法規
韓中法律法規翻譯研究
韓中法律法規翻譯研究
論依法治網視域下對網絡新聞發布的規制
地方性政策法規引導企業社會責任分析
國內外生態補償制度對比研究
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該從何處入手
“民間網絡反腐熱”冷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培養法律意識
裝配式建筑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
淺析稅收強制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