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許幸之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

2015-10-29 16:41王婷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歌女音樂性樂曲

王婷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論許幸之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

王婷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許幸之詩歌的藝術創作因受到其繪畫、電影編導藝術經歷的影響,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繪畫性的詩歌描寫多出現在風景、人物創作中,音樂性的特點在詩歌語言、結構、與音樂的配合等方面有所體現。

許幸之;詩歌;繪畫性;音樂性

一、繪畫性手法的詩歌描寫

許幸之從事過繪畫、電影戲劇的工作,對事物的畫面感更為敏感,其不同時期的詩歌作品多呈現出繪畫性的描寫,詩歌和繪畫這兩個不同門類的藝術實現了融會貫通,可謂“詩中有畫”。

許幸之早期詩歌呈現出田園牧歌式的清新、自然,描繪出的畫面與其當時風景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徐懋庸曾評價:“看了之后,忽然記得他也發表過詩,這才知道他的詩和畫正是一派:清新、自然,宜于寫風景,如《水邊小屋》、《白璧之家》、《庭院》、《棕櫚》等幅,實在是很富于田園詩趣的小品?!S先生的繪畫,實在就是他的詩——一個溫柔敦厚的田園詩人的詩?!雹?/p>

許幸之具有現實性的歌詠農村悲劇的詩篇中,同樣充滿了繪畫的描寫,這些描寫雖不是燦爛輝煌,卻也增加了其挽歌式的情緒。有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也有對環境的描寫:

巍峨的城堡之上,亂石壘壘,縱橫的山川之間,草木繽紛?!醮旱奈L,吹動著河邊的楊柳,黃昏的細雨,打落了深院的梨花。白鴿不住地在城雉之間飛翔,仿佛在找尋它們主人的宅家。②

這樣的描寫,無疑是那個時代的環境和人物的素描或油畫,給詩歌的接受者以更深刻的震撼。同時,增加了詩歌的藝術性,使詩歌所要描寫的農村的破產、農民的崩潰、詩人的悲痛更為具體。

二、音樂節奏的詩歌抒情

對中國詩歌研究頗有影響的日本學者松浦友久在其《中國詩歌原理》中對詩歌的音樂性作出了這樣的解釋:“其一,指‘詩歌本身內在的音樂性’。全面地說,即‘韻詩’與‘意象’相融合的‘語言表現本身的音樂性’,亦可稱作詩歌的‘語言音樂性’。其二,指‘附著于歌辭(供歌唱之詩)的樂曲性’?!雹?/p>

雖然許幸之的詩歌并非格律詩,但仍能在他的詩歌中能夠捕捉到不多的用韻的痕跡,在每行詩的末尾出現韻腳。在詩句中用韻,使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句與句之間存在連貫性,使情緒能夠得到延續和積攢。許幸之有些詩歌非常運用排比、復沓?!侗╋L雨》中盡是同類物象的排比,形成一種進行曲式的追逐氣勢。這使詩人對自然災害象征的社會黑暗和反動勢力的控訴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像鼓點一樣落下來,非常具有音樂性。

蘇珊·朗格說:“衡量一首好歌詞的尺度,就是它轉化為音樂的能力”④。演唱者演唱時是按照樂曲的節拍、旋律、節奏來演唱,與讀者朗誦詩歌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許幸之曾于1936年元旦加入呂驥、孫師毅組織的“詞曲作者聯誼會”。他創作了多首廣為傳唱的詩歌,如《鐵蹄下的歌女》、《紅粉佳人》、《囚徒的吶喊》、《搖籃曲》、《鋃鐺歌》。

《鐵蹄下的歌女》是口語化的語言,整首詩共分三節,每節四句,其頓式安排都有一定的規律。第一節是3、3、4、4次,第二節是2、3、3、4次,第三節是5、5、4、3次。每節中所包涵的每句話的字數變化也是有規律的:第一節是6、6、8、9,第二節是6、6、8、8,第三節是8、8、9、8。作為歌曲傳唱,其語言的語義是不可忽視的,詩歌與樂曲結合表達主題?!惰F蹄下的歌女》是以歌女的口吻講述了自己賣唱、獻舞等饑寒交迫、漂泊不定的生活。

《鐵蹄下的歌女》的譜曲采用非常典型的五聲宮調式與五聲徵調式。整首樂曲為三部曲式,樂曲中三段的情緒調式的對比達到了詩歌本身所不能達到的高峰。裝飾音、節拍、音區和音高的變化等方式,對演唱詩歌時的發音和情緒表達以及演唱主體的形象塑造起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樂曲分別在第一節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兩個“處”字上使用了類型為前雙倚音的裝飾音,使演唱效果明亮、華麗。

《紅粉佳人》以一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妓女的口吻講述的自己生活,整首詩情緒哀傷、平緩,基本沒有起伏,像是一個舞女在生命的最后凄苦、悲慘的人生的回望?!都t粉佳人》整首詩頓式單一,以頓4次為主,為4、4、4、4、4、3、4、4、4、4、2、4、4、3次。朗誦時音的停頓規律產生一種統一的節奏,使情緒起伏趨于平穩,起伏不大。

《紅粉佳人》的調式為西洋宣敘調,此類調式是一字一音、旋律起伏不大、情緒柔和暗淡,音程變化非常小,音域非常窄。與詩歌語言頓式的相對整一、內容的訴說哀怨契合,對詩歌內容即一個舞女對自己身世的無奈、哀怨,對未來的絕望起到渲染效果。更有助于電影《紅粉飄零》表現出亂世紅塵女子漂泊不定的命運。

綜上,許幸之詩歌在追求語言的音樂性的同時,還可以借助音樂這種無形但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藝術形式,使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在演繹方式上發生變化,并成為更動人的藝術形式——歌詩。

注釋:

①徐懋庸.徐懋庸文集(第2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53.

②許幸之,鄭正.許幸之詩集[M].香港:天馬圖書出版公司,2004:187.

③松浦友久,孫呂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268.

④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18.

I207.22

A

1005-5312(2015)08-0014-01

猜你喜歡
歌女音樂性樂曲
始亂
上海老歌中“歌女”形象矮化的原因分析
從音響性往音樂性的轉變Esoteric(第一極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體SACD/CD機
蚯蚓·地龍·歌女
頗有音樂性與彈性的新作 HiVi(惠威)SUB12S超低音音箱
論晏幾道的戀情詞
勃拉姆斯《弦樂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樂性”
準媽媽必聽十首胎教樂曲
悲傷的樂曲
練樂曲vs基礎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