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綠色消費教育的路徑探析

2015-11-02 01:17趙方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10期
關鍵詞:消費行為消費綠色

趙方

綠色消費,也稱可持續消費,是指一種以適度節制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等為特征的新型消費行為和過程,是一種高層次的理性消費。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倡導消費者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三是引導消費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目前,綠色消費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西方消費主義思潮迅速蔓延,大有通過滲透消費領域的意識形態來消解我國主流價值觀的趨勢,給“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大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新形勢,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綠色消費教育,對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綠色消費教育的必要性

1.把握高校意識形態領域主動權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2015年1月19日,中辦和國辦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這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對意識形態工作進行了明確定位。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新科技的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快。高校比任何其他領域都更直接、更系統、更深入地接觸各種思想觀念和理論體系,各種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的斗爭和沖突表現得更加明顯和尖銳。[1]以消費主義為代表的西方價值觀在高校迅速傳播,形成一股消費至上的校園風氣,使追逐新潮的大學生容易迷失在紛繁的物質世界里,導致理想信念失去,道德信仰滑坡。庸俗的消費觀背離了“滿足生存和發展所需”的本真價值,正悄無聲息地發揮著去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將整個社會物質化、功利化、浮躁化。綠色消費倡導人們追求健康、安全、環保的消費模式,是一種新的消費文化和消費理念。對大學生進行綠色消費教育,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摒棄奢侈浮華的生活方式,養成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和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對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管理權、話語權具有深刻意義。

2.適應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

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變。如何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亟需解決的問題。從黨的十六大提出“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到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再到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消費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首。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正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轉型,消費驅動成為催生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然而,消費不等于浪費,刺激消費不等于鼓勵浪費。消費異化的各種思潮正不斷侵蝕消費領域,主要表現為“消費到病,娛樂至死”的變態性消費 、“物質大爺,精神乞丐”的失衡性消費 、“追逐虛擬,喪失自我”的盲目性消費、“標榜個性,奢侈浪費”的炫耀性消費和“盲目攀比,階層分化”的危機性消費。這些不正?,F象違背了國家倡導消費的初衷,阻礙了經濟結構轉型的步伐。[2]據統計,2013年,我國在校大學生約2,600萬人。作為現代社會精英群體,大學生不僅是當前消費的主體之一,而且還是未來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深刻地影響未來中國的消費方式。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綠色消費教育,是關系到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性舉措。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率先爆發的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改變。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比欢?,工業革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如能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失衡、霧霾頻現等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3]

面對生態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明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黨的十八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新的部署,確定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這是我們黨在深刻反思工業文明消極影響的基礎上,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生態等整體運行規律,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環境雙贏的新形態的最新理論成果。工業文明要突出在“文明”上,要向更高境界的生態文明過渡。綠色消費強調人與自然相互協調,是一種充滿人文關懷與自然關懷的高層次理性消費觀念。當代青年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加強大學生綠色消費教育,對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戰略方針,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素質,培養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推動社會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綠色消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綠色消費知識欠缺,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全

發達國家非常重視消費教育,已將消費教育納入學校正規教育系統之中。例如:美國有實施消費教育的行政條例和教育大綱,將消費教育設為必修課或選修課。日本小學、初中的社會課和家庭課,高中的公民課和家庭課中也加入了消費教育內容。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將消費教育與環境教育相結合已成為國際共識,綠色消費教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我國對消費教育及綠色消費教育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且側重于理論層面,整體認知較為欠缺。據調查,絕大部分人認為綠色消費就是消費綠色產品。雖然國家對教學大綱進行了修改,但大部分地區的中學課堂沒有涉及消費教育的內容,小學的《品德與社會》教材中略有體現,大學只有金融學、環境學、社會學等學科開設了與消費教育和環境教育相關的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對大學生綠色消費進行必要引導的理論課程,主要通過宣講或開展活動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

2.“重意識、輕行為”現象嚴重,知行合一落實不到位

經過近些年的努力,目前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對學校和社會上組織的環?;顒映挚隙☉B度并能積極參與,但由于意志力較為薄弱,易受外界干擾等弱點,在具體的消費行為中容易出現偏差,跟風消費、奢侈消費現象仍然很嚴重,沒有將綠色消費的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致使“重意識、輕行為”現象十分明顯,沒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4]大學生的綠色消費態度和行為滯后于對綠色消費的認知。產生這些現象的表面原因是消費教育的方式比較單一、教育內容偏少、教育方法缺乏創新,且側重于環境意識培養,導致教育效果流于表面、沒有真正做到入腦入心、身體力行。深層次原因是沒有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進行研究,沒有準確把到脈,教育與實際脫節。

3.綠色消費被忽視,文化育人滲透不深入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鼻迦A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先生的著名論斷曾引起學術界的熱烈討論,至今仍有很大影響??梢?,大學與大樓之間的關系很早就被關注,但“大樓”的育人功能卻未被重視。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具有獨特的文化氣質,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蘊含著大學的文化底蘊和大學精神,是一種物化的校園文化。加拿大教育家蒂芬·利考克說:“對大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們周圍的生活和環境?!苯逃睦韺W和環境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校園環境具有積極的育人功能。自20世紀90年代提出建設“綠色大學”以來,已有不少高校從綠色教育、綠色管理和綠色科技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有效的綠色大學創建實踐,營造了獨特的綠色校園文化氛圍,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經驗。綠色消費作為綠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在綠色教育中處于被忽視的地位,沒有注重在細節上進行滲透。

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抓手,加強大學生綠色消費教育

1.推進綠色消費課程建設,普及綠色消費知識

大學作為學校教育的最后一環,是大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理應承擔起綠色消費教育的重要責任。高校對綠色消費教育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大學生能否樹立科學健康的綠色消費觀。一直以來,“兩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了重要作用。高校要繼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優勢,以政治理論課為依托,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綠色消費知識為載體,構建以環境保護和綠色教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將綠色消費教育納入正式的教學大綱。目前,各高校主要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公共必修課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探索通過建章立制,將綠色消費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將消費法律融入到法律基礎的教育中。此外,還可以擴大將綠色消費作為必修課的專業范圍,對更多的學生普及綠色消費知識??傊?,推進綠色消費課程建設,對傳播綠色消費理念、倡導綠色消費行為將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2.加強綠色消費心理研究,引導綠色消費行為

恩格斯曾指出:“人們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意志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毕M心理是從事消費活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動,是消費行為的動機和基礎。綠色消費心理主要由綠色消費認知、綠色消費情感、綠色消費態度和綠色消費價值觀四部分組成。消費者作為消費過程中的主體,其意識和行為直接決定著綠色消費模式能否被大眾所接受。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出現明顯偏差,消費行為落后于消費意識。一方面,由于受多年的宣傳引導教育,大學生在心理上普遍認同綠色消費,具有一定的綠色消費傾向;另一方面,由于受周圍不良消費環境的影響,大學生在消費行為上表現出盲目攀比、追求時尚、鋪張浪費等現象,不利于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因此,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綠色消費者的心理與行為特征及影響,找出阻礙推廣綠色消費模式的癥結,才能切實將綠色消費意識轉化為綠色消費行為。

3.營造綠色消費文化氛圍,鞏固綠色消費成果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欲知明日之社會,先看今日之校園?!?校園文化是教育理念與學校精神的集中體現,對學生確立理想信念、塑造個性氣質、鞏固行為方式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要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契機,大力創建綠色校園文化,營造綠色消費環境,倡導綠色消費方式。一方面,學校普及綠色消費知識,如利用校園網、廣播、校報、???、宣傳欄等媒體宣傳綠色產品的相關標準、標志和法律常識,加深學生對綠色產品的認識,并在消費中主動選擇綠色產品。另一方面,學校倡導綠色消費行動,在開關、水管、走廊、食堂等處張貼溫馨提示牌,如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愛惜公物、珍惜糧食等,并在標語、標識設計中融入綠色元素,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綠色消費文化的熏陶。同時,還可以組織綠色志愿者團隊,開展以“綠色消費”為主題的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感染和帶動身邊的學生,用健康的綠色消費潮流抵制消費主義的不良影響,切實將綠色消費行為內化為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5]

參考文獻:

[1]姚小玲. 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使命與責任[N]. 光明日報,2013-12-08.

[2]鮮開林,曹宇. 消費異化現象分析[J]. 消費經濟,2011,27(2):66-69.

[3]楊凡. 綠色消費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 中國電力教育,2009(S2):112-113.

[4]陳志倫,侯楠. 淺談當代青年綠色消費觀現狀及成因[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5):6-7.

[5]張蓓. 大學生綠色消費觀調查分析—基于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調查[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7):92-94.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

[責任編輯:張 雯]

猜你喜歡
消費行為消費綠色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高中生日常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調查研究
中國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中國文化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新青年消費”,你中了幾條
消費輿情
信用消費有多爽?
追蹤綠色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