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教育不能“紙上談兵”

2015-11-04 22:00楊啟鋒
江西教育A 2015年10期
關鍵詞:紙上談兵常態文明

楊啟鋒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1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其中強調: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扎實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提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大都“宅”在教室和家里“一心只讀圣賢書”,缺少親近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識,總是耕了課堂的地,荒了自然的田。我國學校生態文明教育,也常是“光打雷不下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向后靠”, 很多學校和教育者總是避重就輕,點到為止,僅僅向孩子們教授一些基本的資源和環保常識,不觸及生態文明的敏感話題,讓教育實效大打折扣?,F實中,很多學生浪費、亂扔垃圾等行為充分說明教育的缺失,未能成功提高學生們的生態文明素養,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中小學校生態文明教育不能再“紙上談兵”,需要打出政策從紙上落地生根的“組合拳”,實現系統化、課程化、實踐化、常態化,切實為生態文明社會的建設鼓足后勁。

第一,提供豐厚的課程支撐。生態文明教育存在課程空白,不光在學校課程體系橫向比較中難有一席之地,其自身還沒有一部經過專家撰寫、科學論證、審核使用的全國性生態文明教育教材,青少年學生汲取到的只能是零星碎片的環保知識。反觀國外,學校生態文明教育早已實現了系統化、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歐美等國家專門有資源環境等課程講授大綱,分別對學前兒童、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大學設置了不同的環境教育課程。我國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由教育部門和環保部門聯合組織環境學家、學者研究出臺可全國性推廣使用的權威生態文明教科書,切實填補空白,為學校扎實有效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提供詳實、可操作的技術規范。

第二,構建常態化的教育模式。我們的學生如果長期遠離自然,缺失的不僅僅是對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情調,更是與自然親近、和諧相處的本能和天性。仿佛患上自然缺失癥的他們,戶外環境適應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普遍較差,并形成了封閉、孤僻、焦躁等不良性格。而這,正是我們缺少戶外體驗、停留在不成體系的缺鈣式教學的短板所在。要改變學校生態文明教育流于表面的現狀,就必須抓住實踐的“牛鼻子”,把生態文明教育的主戰場從書本轉移到現實生活中,讓孩子們在接觸和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探知、體驗一個完整的、原汁原味的世界,讓生態文明知識真正內化成他們學習生活中自覺踐行的理念。學校要注重資源和環境知識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轉化應用,有效提高他們文明生活的能力,促使他們在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活動中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各科教學也要因勢利導,構建大框架、常態化的生態文明教育模式,讓學生們時時處處感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緊迫性。

第三,實現家校間的協調合作?!耙积R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鄙鷳B文明教育不同于其他,家長也許不能為孩子在語數外等學科提供專業的指導,卻能在言傳身教中對孩子的行為規范造成不可忽略的影響。生態文明教育偏說教輕實踐是一大缺失,一味強調學校教育忽視家庭的作用與影響也是一大缺失。家庭中可能存在的消極理念和不當行為侵蝕和損耗的將是學校教育帶來的積極效果,只有在學校、家庭和學生之間構建出穩固的三角關系時,生態文明教育才能得到保障:一方面,學校應積極謀求與家庭的互動與合作,共同肩負起生態文明教育的職責;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地確立生態文明理念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將學生培養成這些理念的推廣者與捍衛者,使他們能自覺地去糾正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有悖生態文明精神的行為和觀念。

碧水藍天、鳥語花香……是我們向往的生態愿景,而唯有讓生態文明理念避虛就實、落地生根,成為青少年全面發展的“一畝方塘”,一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在不久的將來才能成為現實。(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渴口中學)

猜你喜歡
紙上談兵常態文明
紙上談兵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紙上談兵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新常態”需要新舉措
我眼中的醫改新常態
主動適應新常態 積極爭取新作為
新常態下的艱辛與希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