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形LiNi0.8Co0.15Al0.05O2正極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

2015-11-21 08:48丁方程琥
電源技術 2015年6期
關鍵詞:層狀充放電鋰離子

丁方,程琥

(貴州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貴州省功能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貴州貴陽550001)

鋰離子電池由于具有比能量大、循環壽命長、單體電壓高、自放電小等優點,在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數碼相機等便攜式電子產品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這些便攜式電子產品朝著功能化、小型化及輕型化的發展,其對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正極材料是決定鋰離子電池性能的關鍵因素,因此開發高能量密度的正極材料成為研究熱點之一[1-6]。

目前已商品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主要以LiCoO2為主[7],但鈷元素有毒且資源匱乏;而LiNiO2具有與LiCoO2一樣的α-NaFeO2層狀結構,且理論容量較高、資源豐富、無污染,因此改性LiNiO2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7-9]。研究表明,在LiNiO2中部分摻雜Co制成LiNi1-xCoxO2能夠提高電池安全性和循環穩定性[7],而向LiNi1-xCoxO2(x<0.25)中摻雜非過渡態金屬離子能夠有效改進其電化學性能[1-5]。目前改進LiNi1-xCoxO2的方法主要是向固溶體內摻雜Mg、Mn及Al等元素,其中Al的摻雜被認為是提高正極材料安全性和循環穩定性的有效途徑[10]。其中LiNi0.8Co0.15Al0.05O2材料結合LiNiO2和LiCoO2的優點,具有更高的容量和安全性能,已經成為當前鋰離子電池的主流正極材料之一。本文通過共沉淀-噴霧干燥法制備了LiNi0.8Co0.15Al0.05O2球形材料,通過熱分析、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鏡(SEM)和電化學測試技術研究了材料的結構、形貌及其電化學性能。

1 實驗

1.1 材料制備

將六水合硫酸鎳(分析純)、七水合硫酸鈷(分析純)與六水合三氯化鋁(分析純)按n(Ni)∶n(Co)∶n(Al)=0.8∶0.15∶0.05溶于去離子水中配成混合鹽溶液,再將氫氧化鈉溶液在連續攪拌下緩緩加入到混合鹽溶液中,反應完成后繼續陳化2 h。將所得沉淀過濾,用去離子水充分洗滌后,將沉淀物分散到純水中配成混濁液。用GZ-5型噴霧干燥機進行噴霧干燥,得到前驅體,進、出口溫度分別為250和120℃。將前驅體與氫氧化鋰按照摩爾比1∶1.05均勻混合后在氧氣氣氛中于725℃煅燒24 h,即可得到LiNi0.8Co0.15Al0.05O2正極材料。

1.2 材料的表征

采用荷蘭Panalytical X’ pert PRO型粉末X射線衍射儀分析樣品的物相結構,Cu Kα為輻射源,掃描范圍10°~80°,掃描步長0.016 7°,每步停留10 s,管電流30 mA,管電壓40 kV。采用LEO 1530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樣品表面形貌,加速電壓15 kV。采用STA 409綜合熱分析儀,以50 mL/min的高純Ar為載氣,升溫速率為10℃/min,在25~800℃范圍內進行測試。

1.3 電化學性能測試

將正極材料LiNi0.8Co0.15Al0.05O2、乙炔黑導電劑、聚偏氟乙烯(PVDF)粘結劑按質量比80∶10∶10混合,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為分散劑,球磨混漿,涂布于鋁集流體上,120℃烘干即得正極極片。金屬鋰片負極與聚丙烯多孔隔膜(Celgard 2400)和1 mol/L的LiPF6/(EC+DMC)(體積比1∶1)電解液在氬氣氣氛手套箱裝配成 CR2025扣式模擬電池。使用Land-CT2001A全自動電池程控測試儀測試恒流充放電曲線,電流密度20、100、200、400 mA/g,電壓范圍2.5~4.3 V,測試溫度30℃。

2 結果與討論

2.1 熱分析

圖1是Ni0.8Co0.15Al0.05(OH)2與LiOH·H2O混合物在室溫至800℃范圍內的差熱-熱重分析(TG-DTA)曲線,TG曲線上的失重主要分為幾個階段:第1階段在室溫至190℃內,失重率達11%左右,這一過程主要是Ni0.8Co0.15Al0.05(OH)2的吸附水和結晶水及LiOH·H2O結晶水的失去,在DTA曲線上117℃處有一個強吸熱反應峰;第2階段在200~300℃,大約有11.3%左右的失重,DTA曲線上270℃附近有一強烈的吸熱峰與之對應,這主要是Ni0.8Co0.15Al0.05(OH)2的分解所致;第3階段在400~500℃,仍有緩慢的失重現象,但速率比較低,失重率約7.0%左右,DTA曲線上402℃處的吸熱峰是由混合物中LiOH開始熔化引起的,但在DTA曲線上480℃吸熱峰則是由LiOH分解形成的;500~800℃只有很輕微的失重現象,此階段是產物Ni0.8Co0.15Al0.05O2的形成階段,開始形成層狀晶型結構并逐步完整,560℃開始出現逐步失重,材料Ni0.8Co0.15Al0.05O2開始形成,706℃處有一個比較小的吸熱峰,說明主反應發生在700~750℃之間。此外,雖然材料在560℃開始形成層狀晶型結構,但是通過XRD譜圖分析得出,在725℃燒結24 h能夠得到比較完美的層狀結構。

圖1 Ni0.8Co0.15Al0.05(OH)2與LiOH·H2O混合物的TG-DTA曲線

2.2 XRD物相結構分析

圖 2為 LiNi0.8Co0.15Al0.05O2正極材料的 XRD圖,LiNi0.8-Co0.15Al0.05O2具有α-NaFeO2型六方層狀結構,且XRD圖顯示了尖銳而強度高的衍射峰,(003)衍射峰高而尖,峰強明顯高于(104)峰,其特征衍射峰強度比I003/I004較大,并且(006)與(102),(108)與(110)成對峰分裂明顯,都顯示產物結晶層狀結構良好,Co和Al已經較好地取代了部分Ni進入到α-NaFeO2型層狀晶格中。

圖2 LiNi0.8Co0.15Al0.05O2的XRD譜圖

2.3 SEM形貌分析

圖3為前驅體Ni0.8Co0.15Al0.05(OH)2的SEM圖,前驅體Ni0.8Co0.15Al0.05(OH)2顆粒形貌呈球形,粒徑分布均勻,大小約為10 μm,表面粗糙。圖4為LiNi0.8Co0.15Al0.05O2材料的SEM圖,LiNi0.8Co0.15Al0.05O2材料保持一定球形形貌,球形顆粒表面的一次晶粒尺寸較小,約為100~200 nm,有利于縮短鋰離子嵌入脫出的路徑。

圖3 前驅體Ni0.8Co0.15Al0.05(OH)2的SEM圖

圖4 正極材料LiNi0.8Co0.15Al0.05O2的SEM圖

2.4 電化學性能

圖5、圖6分別是LiNi0.8Co0.15Al0.05O2材料以20 mA/g充放電時的充放電曲線和循環性能曲線,材料的首次充、放電比容量分別為208.0、186.3 mAh/g,首次效率為89.5%;循環10次、20次、30次、40次、50次后,放電比容量分別保持在176.6、170.7、166.4、160.7、156.5 mAh/g,50次循環后的材料放電容量保持率為84.1%,材料顯示出了較好的循環性能。圖7是Li-Ni0.8Co0.15Al0.05O2不同倍率下的循環性能曲線,在電流密度20、100、200、400 mA/g下,放電比容量分別保持在182.2、147.4、133.8、116.3 mAh/g,具有較好的高倍率放電性能。經過400 mA/g高倍率充放電后再回到20 mA/g充放電,放電比容量再次達到169.4 mAh/g,具有較好的容量恢復特性。

3 結論

用共沉淀-噴霧干燥法制備了球形Ni0.8Co0.15Al0.05(OH)2前驅體,與氫氧化鋰混合在氧氣氣氛下燒結制備了LiNi0.8Co0.15-Al0.05O2正極材料,材料球形顆粒分布均勻且具有良好的層狀結構,在2.5~4.3 V內、20 mA/g、30℃下材料的首次充、放電比容量分別為208.0、186.3 mAh/g,首次效率為89.5%,經過5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為84.1%,具有良好的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

圖5 LiNi0.8Co0.15Al0.05O2的充放電性能曲線

圖6 LiNi0.8Co0.15Al0.05O2的循環性能曲線

圖7 LiNi0.8Co0.15Al0.05O2不同倍率下的循環性能曲線

[1] 蔡少偉.鋰離子電池正極三元材料的研究進展及應用[J].電源技術,2013,37(6):1065-1068.

[2] 賈恒義.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及應用[J].電源技術,2011,35(7):869-871.

[3] YOON W S,BALASUBRAMANIAN M,YANG X Q.Time-resolved XRD study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LiNi0.8Co0.15-Al0.05O2cath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J].Electrochemical Society,2005,8(2):A83-A86.

[4] HU G R,LIU W M.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Ni0.8Co0.15Al0.05O2prepared from the precursor Ni0.8Co0.15Al0.05OOH [J].Power Sources,2012,198:258-263.

[5] KOSTECKI R,MCLARNON F.Local-probe studies of degradation of composite LiNi0.8Co0.15Al0.05O2cathodes in high-power lithium-ion cells[J].Electrochemical Society,2004,7(10):A380-A383

[6] HAO L S,CAI Z P,LI W S.Research progress of water-based binder for lithium-ion battery[J].Power Sources,2010,34(3): 303-306.

[7] RITCHIE A G.Recent developments and likely advances in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J].Power Sources,2004,136(2):285-289.

[8] 劉永欣,馬曉華,邱瑋麗,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進展[J].電池,2005,35(5):398-400.

[9] 湯宏偉,趙付雙,常照榮.熔融鹽法合成高密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i0.8Co0.2-xAlxO2[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0,39(2):333-335

[10] 李新祿,康飛宇,鄭永平,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i0.7Co0.25-Al0.05O2的結構表征和電化學特性[J].硅酸鹽學報,2005,33 (10):1194.

猜你喜歡
層狀充放電鋰離子
V2G模式下電動汽車充放電效率的研究
高能鋰離子電池的“前世”與“今生”
軋制復合制備TA1/AZ31B/TA1層狀復合材料組織與性能研究
基于SG3525的電池充放電管理的雙向DC-DC轉換器設計
兩級結構層狀Ti-TiBw/Ti復合材料擴散焊及其拉伸行為
一種平抑光伏和負荷波動的電動汽車有序充放電策略
高韌性抗層狀撕裂Q345FTE-Z35鋼板開發
鋰離子動力電池的不同充電方式
層狀雙氫氧化物處理工業廢水的研究進展
V2G充放電機的設計及其仿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