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三都水族馬尾繡背扇主題紋樣探究

2015-11-23 09:06張媛
設計藝術研究 2015年5期
關鍵詞:水族馬尾刺繡

張媛

武漢理工大學,武漢430070

豐富多彩的織繡紋樣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中源遠流長,貴州省三都縣水族馬尾繡就是其中一朵絢麗的奇葩,而被稱之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馬尾繡是水族特有的將馬尾和絲線攪和在一起作為絲線的一種刺繡工藝。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是當今最具生命力的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

水族極富特色的年節是“端節”。端節在水歷的十二月到二月,是水家闔家團圓的日子。節日里,水族民眾穿著馬尾繡盛裝,一起到端坡上看賽馬、吹蘆笙和打銅鼓。賽馬是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的節目。在這種有著濃厚民族氣息的節日里,可以發現馬和水族民眾早就有了極深的情感,因此馬尾繡藝術就一直存在于水族民眾的生活之中。其厚重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使其于2006年5月20日正式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①。其中最能體現馬尾繡工藝水平的背扇紋樣具有豐富的語義:視覺符號的抽象形態蘊含著先民對多子多福和幸福生活的強烈追求。水族民眾通過紋樣線條有規律地組合表達了對大自然淳樸的認知和審美,色彩斑斕的馬尾繡紋樣以豐富的傳統文化為素材,體現了水族民眾對祖先和自然的崇拜。精美的紋樣包含著古老的文字、動植物變形圖案以及生產、生活場景,真實地反映了水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

一、馬尾繡的制作工藝

水族馬尾繡承襲了在土布上用傳統的亂針、扎針等刺繡手法,其制作工藝十分復雜,用色考究,顏色濃重明快。馬尾繡的獨特之處在于選用馬尾纏繞絲線而施行繡刺,由于馬尾的材質較硬,能讓繡品較難變形,并且整體呈現著浮雕的效果。

馬尾繡的制作步驟分為六步。

第一步,是將單數的馬尾線和白色的絲線纏繞捆扎在一起,如此制作的線就是“馬尾線”。馬尾線比絲線還要結實;

第二步,在土布上圈出紋樣的輪廓。馬尾繡最奇特之處是輪廓完全憑借藝人的所思所想,無拘無束地表現在土布上,而此前是不會特意打出草稿的。水族婦女將心目中最美好的意愿勾畫在土布上,接著用纏繞好的馬尾線順著輪廓繡出整個圖案,這種手法很類似于繪畫勾勒線條的方式;

第三步,用刺繡手法打子或絞針,即在繡好的輪廓中運用彩色的絲線“填心”;

第四步,在紋樣周邊用色彩鮮艷的絲線圍繞著輪廓繡出顆粒狀的鑲邊圖案;

第五步,在繡面空隙處釘上少量色彩斑斕的亮片以凸顯圖案的浮雕效果;

第六步,由于馬尾繡尤其是“背扇”的制作工藝繁瑣,繡品往往被分解成若干個小片,每個小片完成之后才能被有序地訂在一起,這樣才算完成了一幅精美絕倫的作品。

研究發現,馬尾繡的獨特之處不只在于特殊的材質,還包括繡品空隙處閃閃發光銅幣式的裝飾品。在封建社會,銅是制造錢幣的材料,所以朝廷是不允許民間煉銅的,但在馬尾繡中卻將銅片用紅線釘貼在其上,遠觀宛如銀絲盤繞,耀眼奪目。同時銅飾被水族民眾認為是驅邪避兇的吉物,裝飾在小孩背扇上便有了保佑其平安成長的寓意。

二、馬尾繡背扇的特征

馬尾繡背扇是水族女孩出嫁后母親送給女兒所生的第一個孩子的必備禮品,因此背扇以及馬尾繡銀佛帽這樣的厚禮也只有第一個外孫可以享受。之后其背扇代代相傳,一直到所有孩子長大。以馬尾精心制作的背帶經久耐用,這樣的“子孫背扇”傾注著水家人對生命的期盼。純手工制作的馬尾繡背帶是馬尾繡中的珍品,體現了馬尾繡刺繡工藝高超的水平。

水族婦女將寄托著吉祥寓意的圖案繡在小孩的背扇上,以此表達對生活的訴求。從馬尾繡繡片中可以看到水族婦女運用織繡品中所具有的形式美規律,使圖案整體統一并蘊含美好寓意。馬尾繡的紋樣豐富多彩,有適合紋樣、邊框紋樣、角花紋樣、帶形連續紋樣、繡鞋紋樣和背扇紋樣等。根據需要,精心地將圖案通過各種紋樣相互融合的方式靈活地組織在一起,既考慮主題紋樣的造型,又能與四角紋樣相互輝映,這樣的制作需要花上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可以形成精美的背扇。如此一針一線勾勒出來的美好圖案融入了水族婦女的智慧和心血,并以此表達對孩子的期盼、祝福。

水族背扇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歹吉”是工藝最為精細的一種。這種背扇精心選用馬尾線盤繞在背扇的合適位置,來回纏繞而形成無數曲線的各種對稱紋樣,在這些紋樣輪廓中再采用彩色絲線充填圖案,遠看就好似層層的浪花。在背扇的尾部,一般繡出很多的藤蔓植物并環繞著一個太陽,在太陽的中心還會繡出一只蝴蝶,四個角上則分別繡有蝙蝠紋以表達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多子多福的期盼[1]。第二類馬尾繡背扇被稱之為“歹古”。和“歹吉”不同的是其繡前需要做好底樣,所以它的圖案和刺繡技法相對于歹古而言則更為簡練。第三類背扇又被區分為兩種:一種是“歹格”,即選用平繡手法繡出的花紋生動逼真,形態上也比較隨意,給人以質樸平實的感覺;另一種為“歹依”(布依族背帶之意),這種背扇的繡法被稱之為“插繡”(也稱“拋繡”),典雅樸質的紋樣講究大色塊的搭配,花紋較少卻能給人以粗獷清爽的感覺[2]。

三、馬尾繡背扇紋樣的文化內涵

十分明顯,刺繡紋樣的取材基本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無論是距今六七千年的彩陶、盛唐的卷草紋樣,還是宋元時期瓷瓶上的圖案紋樣,莫不如此。水族延續著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將具有公共藝術性質的圖案繡制在馬尾繡中,在寓意吉祥的刺繡圖案中寄托著對生活的期盼。值得提及的是,水族民眾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生產力和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其更加相信萬物有靈,因此崇拜自然、信仰圖騰,他們傳承了本民族圖案的歷史性和文化性,紋樣本身也就成了水族歷史、文化信息的一個載體,更是一種獨特的具有視覺魅力的藝術形式。

水族以往那些不識文字的刺繡藝人是可以用色彩豐富的馬尾線勾勒出他們對幸福生活熱烈地期盼的。世代相傳的刺繡紋樣同樣也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栩栩如生的紋樣色彩鮮明,人們依據傳統紋樣實施創新,讓紋樣更加精巧。紋樣背后往往都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尤其是代表著原始圖騰信仰的鳳凰、魚、蝴蝶、麒麟等圖案。多少年來水族民眾居住在風景如畫的都柳江邊,大自然賦予水族姑娘美麗開朗的性格,唱著水歌、繡著馬尾繡,表達了她們對大自然的無限愛意。

“鳳凰”是水族原始圖騰崇拜的對象之一,在刺繡紋樣中常常會出現以此而變形的圖案,并且大多反映在小孩的背扇上。鳳凰代表著水生、信仰、希望、吉祥和幸福(見圖1)。另外,魚紋也常被使用,據《水族簡史》記載:最早生活在邕江流域一帶的水族先民,擁有豐富的魚類資源,魚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希望,進而成了驅鬼祭神、消災祈福和繁衍子孫的保護神,于是魚紋融入刺繡的圖案之中。同時葫蘆紋也常常和魚紋一起出現在繡品里,雙魚拖葫蘆早已成為水族的象征性圖案。在水族刺繡中,婉轉地用雙魚、雙鳥和花卉表現姑娘情感的圖案在圍腰中也比較多見,而背扇大多是通過將自然界中變形了的龍、鳳、孔雀和蝴蝶等寓意吉祥的圖案以形相寓,寄托著對孩子健康成長的美好意愿。由此可以看出,紋樣在水族刺繡中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圖1 水族馬尾繡鳳凰紋樣

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就是這樣將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形象以豐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象征手法融入繡品之中,將自己的愿望和情感通過物化的圖案紋樣生動地表現出來。在馬尾繡背扇中能夠發現一種古老的紋樣:根據“射日”的神話傳說,將太陽代表女子,而月亮則是一位俊俏的男子,因而成了一種獨特的紋樣。有的是在具有古老氣息的土布中央繡上一輪圓月代表美麗的女子,中間則有一顆秀麗的桂花樹,太陽般耀眼的光芒紋圍繞著月亮,四周還精心繡有蝴蝶和老鷹,祥云似的彩帶裝飾著富有詩意的畫面,傳達了水族姑娘深厚的情感。

馬尾繡背扇中“歹古”的紋樣同樣也有這樣一種情趣,它打破了以蝴蝶和鳥蟲為重點元素的刺繡傳統,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繡有成雙成對正在戲水的鴛鴦,上下左右分別繡著別致的龍鳳紋樣;紅色土布的邊框更具有醒目的視覺效果,顏色鮮艷的絲線和精心排列組合的圖案裝點著整幅繡品;幾何形和中心流動的曲線圖案形成了陰柔和陽剛的對比,由此可以看出色彩豐富、形式多樣的馬尾繡紋樣是很注重圖案的變化和統一的,因而也就盡善盡美地彰顯了神靈的意識和吉祥的內涵。

四、馬尾繡背扇中代表性紋樣的功能

水族馬尾繡背扇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題紋樣是以具體化了的蝴蝶為形象,而蝴蝶的造型一般是以典型的對稱形態的單獨紋樣形式出現在背扇心和背扇腳部的。背扇腳上大多采用整體對稱的蝴蝶紋與吉祥紋的組合形式。蝴蝶漂亮的雙翅在講述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年輕的媽媽背著幼兒在田間勞作,毒辣的太陽即將要曬暈孩子時,一只大蝴蝶飛來用雙翅保護了酷日之下的嬰兒。從此之后,蝴蝶紋便代表了水族先民對保護子孫的蝴蝶的一種感恩之情,同時也意味著孩子一生的平安、健康[3]。水族婦女們通過抽象、夸張、變形以及描摹等藝術手法將蝴蝶紋樣繡在孩子的背扇上,成了馬尾繡紋樣獨特的視覺藝術符號,以示自己的孩子能夠茁壯成長。這種對生命不懈的追求以及希望子孫繁衍昌盛的思想及表現手法在織繡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見圖2)。

圖2 水族馬尾繡背扇蝴蝶紋

馬尾繡背扇與蝴蝶紋的組合不僅具有吉祥的寓意,還因為背扇上特殊的“梯田”設計——四個長方形、五個正方形和兩個三角形的結構就像梯田那樣,保護著孩子在背扇中健康成長。水家人對梯田有著深厚的情感,世世代代因勢造田,所造梯田養育了水族的一代又一代,而蝴蝶則保護著水族孩子不受傷害。背扇紋樣將蝴蝶紋樣和梯田紋樣有機組組合,于是也就有了更加美好的意境[4]。

蝴蝶美麗的翅膀豐富了水族民眾的生活,并且用雙翅保護孩子的神話故事也讓它成了一種特別的視覺符號。符號本身是由低層次語義與高層次語義組合而成的,高層次語義也稱之為“符號的暗示義”。蝴蝶紋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紋樣。當蝴蝶紋表達平安、健康、吉祥的語義之后就有了更高一層的符號含義。由此可以發現每個民族不同的感恩對象基本上都是與本民族息息相關的物象。蝴蝶紋標志著蝴蝶保護了水族子孫的恩情,也充分表達了水族先民對大自然中“神物”的崇拜。同時,蝴蝶紋作為一種可以保護子孫后代平安吉祥的紋樣,將其變形之后的抽象形態便可以作為驅邪避害、追求平安的符號。

水族馬尾繡紋樣承載著水族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積累沉淀而形成了如今的“絕”與“美”。從馬尾繡獨特的視覺形象中可以感受到水族先民的精神追求、風俗習慣以及創造智慧。馬尾繡紋樣是水族民眾對神秘大自然的一種敬畏和對幸福生活的一種期盼,豐富的紋樣展現了水族民眾的生產、生活。它的審美取向及情感寄托是追溯水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如何使這種獨特的傳統文化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成了民族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重要任務。

注釋

① 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國發[2006]18號文.

[1]安正康,蔣志伊,于信之.貴州少數民族民間美術[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18.

[2]韋章炳.神奇的水族民間工藝[M]//袁昌文.秀水三都.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3:231.

[3]馬正榮,馬俐.貴州少數民族背扇[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7:189-193.

[4]黃曉.水家梯田[M]//袁昌文.秀水三都.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3:116.

猜你喜歡
水族馬尾刺繡
水族敬酒歌
貴州劍河 多彩刺繡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繡
李雅華:精美的石頭能“刺繡”
上帝的水族館
宋水仙:巧手生花馬尾繡
扎馬尾
水族經典及其思想信仰
刺繡新生
水族動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