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輿情分析及引導機制研究

2015-12-01 04:17沈娟
今日湖北 2015年21期
關鍵詞:輿情輿論傳統媒體

■文/沈娟

高校網絡輿情分析及引導機制研究

■文/沈娟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的網絡輿情的現狀,并探討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引導機制,進行網絡輿情引導,把握輿論導向,從而保持校園的和諧穩定。

高校 網絡輿情 引導機制

一、網絡輿情的內涵與特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大學生素質的提高,大學生對于政治以及社會事務抱有極大的熱情,參與性強,并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于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往往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主張。網絡的飛速發展以及在高校范圍的不斷延伸,使大學生的思想交流更加頻繁和自由,網絡已成為大學生思想交流的最重要的載體。大學生借助網絡表達自身對社會事件的看法、態度和意見,在高校網絡這一空間內,形成了大學生群體獨特的輿情,由此,高校網絡輿情就是指在高校網絡這一特定空間內,網絡輿情主體大學生對自己關心或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各種社會事務、校園事務所持有的情緒、意愿、態度和意見交錯的總和。它不僅包括其對國家、社會的政治態度,也有對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種訴求和表達,是要求國家、學校不斷改善其現狀、情況的一種訴求和意愿的集合。

高校學生“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的一部分,也是源于現實,只是高校學生把表達和傳播輿情的場所或渠道搬到互聯網上。由于互聯網的一些傳播特性,使得網絡輿情在表達和傳播的過程中呈現出一些區別于現實輿情的特點。高校學生是網絡參與熱情高漲、思想活躍的群體,其表現出的網絡輿情是公眾網絡輿情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一般公眾網絡輿情的如下特點:

1、表達的自由性與直接性

網絡作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除帶來無盡的信息資源外,重要的是“它一改傳統媒體推出(push)信息的單一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由受眾自由的拉出(pull)信息,擴大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自由度,同時使傳者和受者的限愈加模糊,為人們提供了發表言論的最大自由?!被ヂ摼W作為完全開放的信息資源庫,擁有海量的信息資源,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信息資源的權利,同時也有直接發表看法、意見和建議的自由。大學生思想活躍,民主意識強烈,在網絡輿情的表達上往往表現出比其他群體更活躍的思維,高校網絡空間為大學生自主的選擇信息、發表評論提供了平等、自由交流的平臺,大學生既可以通過即時通訊、QQ聊天等傳遞信息、與同學溝通感情,也可在校園網、校園論壇、博客上自由的發表言論,表達自己的看法、態度和意見。高校網絡的參與使得大學生的輿情表達更加自由與直接。

2、表達主體的內隱性與非理性

由于網絡空間是一個與物理空間相對立的虛擬空間,在這一虛擬空間內,大學生擺脫了現實社會諸多倫理道德的束縛,所以極易放縱自己的言行。特別是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運行機制的變化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就業困難等,這些與政治相關或與大學生自身利益聯系緊密的社會事件或問題使得一些大學生的心理失衡,容易產生對社會的不滿、困惑、焦慮等情緒,而網絡的匿名性為大學生宣泄情緒、發泄情感提供了最佳的渠道。在網絡論壇中,一些言辭尖銳、情緒激動甚至相互謾罵、侮辱的網絡言語和行為時有發生,網絡輿情表達的匿名性也導致了大學生在輿情表達時的非理性,“輿情實質上就是理性與非理性的混合體?!?/p>

3、影響的擴散性與時效性

互聯網的特性使輿情信息的傳播更加快捷,擴展面更加廣泛。網絡信息傳播的快捷性使得任何信息一經上網,就可以通過網絡超鏈接全方位的擴散開來。網絡的參與使輿情在高校校園甚至全社會的傳播成為了可能。

“時間是影響輿情價值的重要因素。在傳統媒體時代,國內外的一些重大事件、突發事件通過報刊、廣播、電視進行報道和評論后,經過一段時間才有可能在這些傳統媒體上看到或聽到讀者來電、來信一類的言論,且數量有限。在網絡環境下,輿情的表達和傳播有了更高的時效性?!蓖ㄟ^網絡媒體迅捷的報道,網民可在第一時間內獲知新聞事件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內在網上發表言論,交換看法。高校大學生輿情表達的快捷性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第一時間獲知大學生的興趣關注點和思想動態,及時引導輿情走向提供了條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及時有效。

4、內容的多元性與豐富性

“高校網絡輿情的多元性是指高校網絡輿情信息所涉及的社會事件或社會問題包羅萬象,輿情表達和傳播的載體也更具多樣化?!爆F代社會的輿情已不再僅僅涉及政治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加強烈,對于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現實問題更加關注,使得高校網絡輿情所涉及的內容更加豐富與多元。高校網絡輿情內容涵蓋廣泛,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國際國內外熱點或敏感事件。國內外社會熱點、敏感話題對正處于向社會人轉變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這類話題往往會引起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并引發交互式的討論,最終形成對此類事件的輿情。二是校園公共事件或與大學生自身利益相關的校內事務。大學生生活在校園之中,對校園事務或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件往往比較關注,針對這些問題的輿情表達大都是大學生心聲的反映,因而能引發大學生群體的共鳴,成為輿情的熱點。三是社會突發事件。突發社會事件以其突發性受到大學生群體的關注,這類事件往往會成為高校網絡輿情討論的熱點話題。

二、高校學生網絡輿情的現狀分析

1、網絡參與熱情高漲、思想活躍

高校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有潛力、最富創造性的群體,思想開放活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并且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責任感。從2008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到汶川、玉樹地震及8.23菲律賓劫持人質事件等等,無論是國際重大事件,還是國內重大事件;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無論是各種政治觀點還是社會思潮;無論是網民對國家重要部署、重大決策、突發事件的思想反映,還是關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輿論動向,都是青年大學生關注的對象。

2、網絡民族、民主意識強烈

中國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國民民族意識表達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擁有便捷上網條件和較高知識水平的特殊群體——大學生,把網絡作為表達他們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探討強國之路的重要場所。當前,大學生民族意識的網絡表達平臺很多,多是借助校園網絡的BBS論壇,諸如清華大學“水木清華”,中山大學“仙逸時空”,中南大學“升華網”等;除此之外,大學生也活躍在國內一些著名的論壇和大學生網站,如人民網上的“強國論壇”、“中國輿情網”、“西祠胡同”、貓撲、天涯等論壇。在這些論壇中,大學生的網絡政治參與尤其積極。特別當涉及到我國的民族情感、愛國情感事件與議題時,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情感的網絡呼吁、表達異常高漲?;诰W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民族意識獲得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

另外,網絡不僅打破了信息傳播的單向性、壟斷性,也必然引起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解放。他們在平等地參與網絡信息傳播,發表言論、討論交流的同時,一方面逐漸誘發他們的民主思想由潛意識走向現實,塑造自我人格,積極地參與到人際交流、學校建設、社會發展等方面來;另一方面也使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在為人處事方面增加了民主成分,采取平等的方式來對待網絡上和現實中的人和事。大學生自由、平等、民主意識的覺醒,將對整個社會民主意識的覺醒起到示范帶頭作用,而這種意識的覺醒是與整個社會民主化進程的要求相適應的。在信息時代,盡管網絡輿情成為傾聽民聲、了解民意,變革著人們思維和理念的一個重要渠道,但也存在的一些偏差。

3、網絡謠言與虛假消息,網絡輿論情緒化

由于網絡信息發布的便利性,以及網絡信息審查與傳統媒體的信息審查存在巨大的差異,導致網絡上虛假信息發布非常容易。一些人出于某種動機、一些人由于從眾心理跟帖轉帖。還有一些人為了發泄情緒而發表或轉載虛假信息,有的直接發表于網絡社區論壇、聊天室、帖吧,有的通過電子郵件、手機、博客、微信等傳播,信息參雜多元觀點,極易造成歪曲、失真。由于網絡“開放性”及“無邊界性”,“網絡謠言”比“現實社會”中的謠言傳播速度更快,社會影響范圍更大,引起社會“恐慌”程度也更大,往往會造成群體的盲從與沖動。

對于某些社會現象和熱點問題,眾多學生網友在網上會提出自己的認識和看法。這固然體現了網上輿論多元的特點,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網上發言缺乏理性,比較感性化和情緒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聯網作為發泄情緒的場所。情緒化言論很容易得到眾人的響應,從而引發有害輿論,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和破壞性。加之缺乏理性、負責任的輿論分析和疏導,會動搖更多人對社會公正的信心。而一些不負責任的話語極度張揚,甚至妨礙了社會秩序。

4、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及敵對勢力的輿論攻擊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網上的意識形態領域斗爭變得非常復雜。西方反華勢力大肆利用互聯網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進行輿論滲透和文化入侵?!胺ㄝ喒Α?、“民運”、“臺獨”、“藏獨”、“疆獨”分子等將網絡視為“封不住、禁不止、打不斷”的反華渠道,傳播虛假信息,散布反動言論。他們建立網站和專門機構,雇傭網絡寫手,制造和利用網絡謠言,對社會熱點難點和敏感新聞進行炒作,惡毒攻擊我國政治制度、歪曲領導人形象、抹煞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同時不遺余力地美化、渲染西方文明和制度,在意識形態、思想文化領域制造事端,形成了更大的輿論威脅。

三、引導機制的建立

1、建立并完善輿情信息的發布和通報機制

在今天多元化的大眾傳播環境里,信息不透明、不公開在受眾心目中就極易被認為“有貓膩”??梢?,公開、透明、快速、暢通的信息渠道是引導網絡輿論的必要法寶。按照信息透明公開原則,建立公開透明、及時有效的信息發布制度,可以使“謠言止于智者、謠言止于公開”。通過新聞發言人,實事求是地把真相和事實及時告訴學生,發布辟謠信息,把公眾關心的相關動態信息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通過手機和網絡等方式及時、快捷地告知公眾,不僅有助于提高高校工作的透明度,更有利于突發事件的解決和化解,從而有效地穩定局面,安定人心。實際上,主動地面對網絡輿情,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公眾質疑,也是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正面回應不僅不會損害高校的形象,反而能讓廣大學生體察到學校對民意的尊重和包容。高校學生網絡輿情危機出現時,如果學校主管部門及政府不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各種謠言就會乘虛而入,有時還可能給一些別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機,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群情激憤。因此,應本著有利于事件妥當處理、有利于維護社會及校園穩定、有利于消除負面影響的原則,善用新媒體、占領新陣地,完善輿情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研究對策,盡早準備預案,力爭第一時間發布以事實為依據的全面、準確、權威的信息,堵塞小道消息傳播的通道,以增強新聞輿論的公信力。

2、建立網絡與傳統媒體良性互動機制,擴大正面輿論

一方面,網絡的海量性、即時性、數字化等特性,使網絡媒體通過鏈接、專題等形式把傳統媒體的相關報道和不同的觀點、評論集納在一起,并通過選擇、強調和再呈現,構建一個事件的全景圖以及觀點的大碰撞。網絡媒體還通過論壇、言論欄目,就傳統媒體報道的熱點或重大問題,設置話題,組織網民展開討論,進而迅速形成網上輿論。在某種程度上,網絡輿論既引發自傳統媒體,又集中和放大傳統媒體輿論。

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可以通過對傳播效果的控制,來引導網絡輿論發展的方向。這是因為傳統新聞媒體與人們的關系已經存在相當長時間,人們對它們已有了較多的依賴與信任,特別是一些大的新聞機構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相當牢固。所以,當人們在網上要獲得新聞信息時,總還會是天然地把傳統媒體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傳統媒體經營的站點作為主要甚至是首要選擇。傳統媒體本身所具有的公信力、權威性和可靠性,可對網絡輿論進行選擇、過濾、放大,調控網絡輿論的導向。近年來,許多引起社會關注和政府重視的事件,都是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相互推動的產物。

3、建立通暢的輿情表達機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論壇、博客、播客、微信等網絡工具為輿情的表達提供了更多、更方便、更快捷的渠道。有人說,“網絡可以而且應該成為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一個新渠道”。據媒體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經常上網,注意了解在網絡論壇發表的意見,體察民情民意。這表明,高層領導也開始關注網絡論壇所傳遞的信息,他們希望盡可能多地、盡可能快地了解輿情,以便更為迅速、準確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貼近民心,把握社會的脈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管理部門要重視并拓寬廣大學生的利益訴求渠道,保護學生的輿論表達權益,完善“安全閥機制”。社會學家科塞提出了社會安全閥理論,認為敵對情緒的發泄具有安全閥的作用,即宣泄激烈的敵對情緒有助于社會結構的維持。當相互對立的利益或相互敵對的情緒受到壓制的時候,產生的結果之一是把敵對情緒從真正的根源中轉移出來,從其它渠道發泄、釋放被壓抑的敵對情緒,可以起維護關系的作用。

此文是湖北省高職高專院校2014年“黨建工作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研究”課題《網絡輿情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1]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6.

[2]劉毅.網絡輿情研究概論[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天琪.網絡輿情: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M].思想理論教育,2005(8)

[4]曾長秋,薄明華.網絡德育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5]姜勝洪.網絡輿情熱點的形成,發展、現狀及輿論引導[J].學術論壇,2008(4)

[6]曾德保.營造網上正面輿論強勢的幾點思考[N].中華新聞報,2007-08-1.

[7]姜勝洪.基于網絡輿情熱點的形成、發展、現狀及輿論引導.論文天下論文網, 2009.

(作者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思政課部)

猜你喜歡
輿情輿論傳統媒體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數字輿情
數字輿情
消費輿情
西方輿論觀的歷史沿革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傳統媒體創新發展方向
以資本運作紓解傳統媒體困局
傳統媒體商業模式坍塌的根源
傳統媒體記者該如何主動轉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