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時期的建筑活動與成就

2015-12-01 04:17于飛
今日湖北 2015年21期
關鍵詞:園林藝術寺廟乾隆

■文/于飛

乾隆時期的建筑活動與成就

■文/于飛

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他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廣為人知的成就,在建筑藝術方面也有著獨特的見解。本文僅從乾隆皇帝對建筑、園林藝術的見解出發,著重對乾隆時期的建筑形式進行一個簡單歸納,讓人們更深一步地了解乾隆時期的建筑活動與成就。

乾隆 園林藝術 民族建筑 江南園林 西歐建筑

一、乾隆時期建筑活動概述

乾隆時期修建的建筑主要集中在我國北部的北京、承德、盤山、沈陽等地。乾隆在繼位初期,修建的范圍只圍繞修繕孔廟、太廟、國子監及皇宮內的一些項目,大多是在原有基礎上對建筑進行維護,很少有創意之舉。從乾隆十年開始修建的香山靜宜園,也多是建在舊址上,工程規模不大。

乾隆皇帝自十六年(1751)開始,曾經先后六次南巡,之后進行了大規模的園林建設。清漪園(頤和園)始建于乾隆十六年,承德避暑山莊擴建,北海、圓明園西洋樓也多修建在這個時期。乾隆十八年重新修建了玉泉山靜明園。十九年在薊縣盤山修筑了行宮—靜寂山莊,從而使興建工程一度達到高峰。這一切的興起與當時國內西北邊疆統一、經濟迅速發展緊密相關。也不乏當時乾隆皇帝正值壯年、游山玩水、尋古攬勝之心正濃。乾隆二十年(1755年),承德外八廟陸續興建,一直持續到乾隆四十五年,早期修建的寺廟如普寧寺是為了紀念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晚期修建的寺廟如須彌福壽之廟是為了祝賀壽辰而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北京故宮寧壽宮修建了乾隆花園,是乾隆預備為自己退位后安享晚年的場所。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至四十八年,陸續在北京、承德、沈陽、杭州、鎮江、揚州修建了七座藏書樓,用于收藏《四庫全書》。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至四十八年,在沈陽故宮修筑了戲臺、齋、堂等附屬建筑。乾隆五十年(1785年)以后建筑活動明顯減少,一方面由于國內危機四伏,另一方面乾隆本人也年逾古稀,進入晚年了。

二、乾隆皇帝對建筑、園林藝術的見解

乾隆皇帝曾經對宮殿壇宇、名勝古跡做過許多考證,也曾書寫過大量的詩文,從吟詠中表現出他對建筑特別是對園林藝術的獨特見解。

北?!端剿拿嬗洝分性@樣寫道"室之有高下,猶山之有曲折,水之有波瀾,故水無波瀾不致清,山無曲折不致靈,室無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為高下,故因山以構室,其趣恒佳?!标U述了名山勝水的主要特點,總結出山區要結合地勢布置建筑。

《萬壽山清漪園記》中曾寫道“蓋湖之成以治水,山之名以臨湖,既具湖山之勝概,能無亭臺之點綴?”闡明了用挖湖來治水,有了湖光山色良好的自然條件,還需要與人工景象相互映襯,才能使園林之美得以充分體現。

《絢秋林詩》中寫道“山中之樹,嘉者有松、有檜、有柏、有槐、有榆,最大者有銀杏、有楓,深秋霜老,丹黃朱翠,幻色絢彩,朝旭初射,夕陽返照,綺纈不足以擬其麗,巧匠設色不能窮其工,”闡述了觀賞植物對園林藝術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同的樹種隨著季節的變化,時間的不同,呈現出絢麗的色彩,這樣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是能工巧匠力所不能及的。

以上只是從乾隆書寫的詩文中摘錄的一小部分,但字里行間也能明確看出他對建筑、對園林藝術的見解,他對于自然的審美能力。在他直接過問下修建的宮殿、寺廟、園林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這與他個人的文化修養、鑒賞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說乾隆本人是建筑、園林的行家里手,恐怕并非夸大其詞。

三、乾隆時期有代表性的三種建筑形式

(一)各民族建筑手法的融合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在清朝初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從歷史上看,漢民族的先進文化一直影響著各地少數民族,各民族在建筑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的特點,形成了統一的建筑體系。但是各民族由于各自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各具特點,結合不同的自然條件,因此各民族的建筑又有不同的風格和特征,非常典型的包括青藏高原的藏族碉房,蒙古草原的蒙古包等。各民族之間對于建筑技藝的交流,過去大多體現在漢族建筑對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如在中原一帶修建的喇嘛寺院,多將龐大的喇嘛塔置于寺院的主要位置上,其它建筑與漢式佛寺建筑差別很小。到了乾隆時期,為了聯系少數民族的上層人物,特別是蒙藏政教頭領,喇嘛寺院的修建大幅增多。

康熙時期在承德修建了兩座寺廟,這兩座寺廟同傳統的漢藏結合式寺廟一樣坐落在平地上。乾隆早期修建的一些寺廟,如承德普寧寺、安遠廟、普樂寺,及北京清漪園的須彌靈境,都精巧地利用了地形,普遍是采用前低后高,層層上升,主體建筑坐落于后部高臺之上,仍是漢式佛寺傳統布局手法,建筑形式與細部作法也是漢式木構做法的變異,局部增加了藏式紋樣與內容,從而使得這些寺廟更具有表現力。

在乾隆后期建造的承德普陀宗乘之廟與須彌福壽之廟,分別是仿照拉薩布達拉宮和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建筑形式。這種類型的寺廟在中原地區前所未有,其體制與做法也沒有先例可循。能工巧匠們打破過去寺廟沿用的封閉對稱格局,改變了之前只在寺廟后半部分局部運用地形的手法,將大小不同的建筑群結合地形自由布局,從而形成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的建筑格局,又將園林中的假山疊石,綠化配置運用到整體環境中,使得人們無論是遠觀近賞,身在其間或登臺瞭望,都可以獲得豐富完整的藝術感受。

在單體建筑上也改變了木構架、琉璃瓦坡頂的手法,首次大膽運用藏族平頂多層建筑形式,大紅臺、群樓、小型白臺、銅瓦鎦金頂都具有鮮明的西藏建筑風格,同時加入了漢族建筑的常用做法,如用琉璃裝飾佛龕、垂花門、窗,小型建筑的屋頂,在各種類型的喇嘛塔上都飾有琉璃構件,從而與廟中的漢式建筑如碑亭、牌樓、寶塔等和諧統一。這兩座寺廟利用地形的起伏,山勢的高低配置了相應的建筑,出神入化地將藏族著名建筑在承德地區再現。漢、藏建筑手法運用自如,反映出我國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建筑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江南園林對北方園林的影響

我國南方北方園林的溝通交流,早在唐宋時期就有文獻記載,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清朝這種交流更加頻繁??滴趿文涎?,隨即將江南景物仿照修建在宮苑之中。到了乾隆時期,造園活動空前活躍,造園規模擴大,將許多江南名勝修建在各個園內。有些園景是按江南園林的基本意圖修建,如清漪園里的諧趣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修建,昆明湖中堤島布局仿效于杭州西湖,有些則連園景的名稱都和江南園林景名一樣,如圓明園里有“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鐘”等西湖十景。有的甚至各園建有同名風景,如圓明園和避暑山莊都修建了模仿蘇州的獅子林。足以看出乾隆對于江南勝景的追捧程度。江南園林最著名的當屬揚州、蘇州、無錫、杭州、南京一帶的私家園林,這些園林因為用地面積的限制,普遍都布置得水面迂回,山石玲瓏,建筑小巧,給人的感受是清新素雅,曲折幽靜。由于傳統建造做法不同,造園原料,花木種類不同,形成了江南園林獨特的風格?;始覉@林普遍具有遼闊的面積和富于變化的自然地形地貌。大型皇家園林中所構建的“集景模寫”是在園林中的局部,“園中有園”模仿南方園林的風格修建。就當時皇家的實力,把江南園林景物機械地搬到北方,一一仿造也是可能的,但事實并未如此,很多同名園景,不但規模不同,營建做法不同,連山石花木也相差甚遠。正如乾隆在《惠山園八景詩序》所說“略師其意,就其天然之勢,不舍己之所長”強調了模仿名園是要保留自己的特點。如承德避暑山莊里修建的“煙雨樓”,是仿浙江嘉興“煙雨樓”而修建,兩處建筑的規模大小相差甚遠,但都是以體形很大的兩層樓閣為主體,并都座落在島上凌空水面,產生水面包圍建筑的形式,從而使得兩組不同的建筑群得到相同的建筑意境。

因為皇家園林大量吸收了江南造園方法,使得造園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同一年代修建的幾座皇家園林,也都注重保持了自己的特征,各具特色,清漪園的富貴濃重、避暑山莊的典雅疏淡、江南園林的纖巧秀麗,使我國這一時期的造園藝術呈現百花盛開,豐富多彩的盛況。

(三)西歐建筑傳入的開端

明末清初我國與歐洲的交往日益頻繁,很多歐洲傳教士來華傳教,各地紛紛興建教堂。乾隆對歐洲文化很感興趣,曾委托意大利傳教士兼畫家郎世寧、蔣友仁等人在長春園北部狹長地段修建以“諧奇趣”為主的一組“西洋樓”,又建造了“大水法”等人工噴泉,這是最早由國家大規模修建西歐形式的建筑和園林藝術。

乾隆把當時西歐盛行的建筑形式運用在皇家園林的局部,這是一個大膽的創新,一方面說明他對于中國造園的傳統內容并不滿足,把西洋園林式樣修建在宮苑之中,以滿足追求異域風光的獵奇心理,同時也表明乾隆時期還沒有盲目排外心理,在很多領域都有兼收并蓄的胸襟。

圓明園“西洋樓”的建造,給中國傳統建筑、園林藝術增添了新的內容,改變了以木構架為主的傳統做法,變為以磚石木的混合結構,西洋柱式的使用、西洋古典券門、券廊的應用,壁龕、山花等使建筑立面效果全面改觀。室內裝修華美,配有西式家具、時鐘、掛毯等,使這組建筑顯然成為“東方凡爾賽宮”。建筑布局從傳統縱向封閉院落變成了橫向開敞對稱的格局?!拔餮髽恰敝械摹懊詧@”、動物籠舍、噴水池、修剪整齊的樹木是從西洋園林中移植過來的,建筑紋樣中的蚌殼、卷草、甲胄、武器等圖案也是中國建筑從未使用過的。

西洋樓采用的雖是文藝復興后期建筑形式,但在修建時增加了中國建筑傳統方法,如有的屋頂使用琉璃瓦頂,有的用琉璃裝飾墻面,一些噴泉雕塑采用了中國的傳統題材,如寶塔、十二生肖等,這組建筑在全園比重雖然不大,但石工雕刻要比傳統中國建筑復雜很多,工匠們成功地完成了建造任務。

西洋樓的建筑造型主要來源于畫家的手筆,因此很多建筑的整體比例失調,裝飾也過于繁瑣,并不是成熟簡潔的作品,但是作為西歐建筑引進的首次嘗試,對于豐富中國建筑和園林藝術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結論

乾隆時期修建的建筑以寺廟和園林為主,建筑形式不局限于北方地區的傳統做法,將少數民族地區寺廟的建筑特征,江南園林的藝術特色,西歐盛行的建筑風格運用在皇家園林,既遵從了本地的傳統,又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建筑風格,使得這個時期的建筑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1]畢偉力,劉魁紅,畢舒雅.跟我游承德—世界歷史文化名城[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2]楊時英,楊本芳.外八廟大觀[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承德市普寧寺管理處)

猜你喜歡
園林藝術寺廟乾隆
論乾隆朝金川之戰的影子腔演述
不斷重建的寺廟
不斷重建的寺廟
得造天物 皇家園林藝術
乾隆眼中的木魚石
園林藝術中新技術以及新材料的應用
園林藝術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作用探討
乾隆為何對香妃一往情深
武俠小說中的寺廟場景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