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小1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2015-12-01 18:09李洪萍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年12期
關鍵詞:家庭教養方式自我控制小學生

李洪萍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我國“小1問題”產生的原因,闡述了解決“小1問題”的主要途徑,通過培養兒童家庭教養方式趨向權威型、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合作、重視學生學前教育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五個方面來幫助一年級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關鍵詞:小1問題;家庭教養方式;自我控制;小學生

所謂“小1問題”是指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不能采取集體行動,上課時不能坐好、不聽話等狀況持續數月。一年級學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這些“小1問題”困擾著家長和教師。在日本,“小1問題”已成為一種社會問題,目前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小1問題”產生的原因

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適齡兒童從幼兒園畢業升入小學,這些學生因為生活環境、家庭教養方式不同,性格差異較大。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認為,家庭教養方式可以根據父母對待兒童的情感態度和父母對兒童的要求以及控制程度分為四種,即權威型教養方式、專斷型教養方式,放縱型教養方式和忽視型教養方式。

兒童的家庭教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行為習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家庭的生活環境和父母的言行舉止,從小就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兒童正是從這些家庭教育因素中學會了頭腦的思考和語言的交流,形成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

首先,存在“小1問題”的學生,其家庭教養方式主要是專斷型、放縱型和忽視型。專斷型父母不考慮孩子的要求與愿望而是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自己,甚至對孩子違反規則的行為采取嚴厲懲罰,這樣家庭培養出來的一年級學生常表現出焦慮、退縮或者因一些小事與同學針鋒相對以至很長時間不能適應集體生活;放縱型父母極為溺愛兒童,任由兒童獨自安排、決定自己的行為,即使孩子的行為出現錯誤也不批評指正,這樣家庭培養出來的一年級學生經常課上隨意走動,不能認真聽講,而且常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型父母缺乏對兒童各方面的關注,似乎兒童的一切與他們無關,這樣家庭培養出來的一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攻擊性,經常打罵其他同學,聽課缺乏耐心。

其次,兒童自我控制能力有問題。我國一年級學生的入學年齡是6周歲,按照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關于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理論,這期間的兒童正處于前運算階段。皮亞杰認為,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是自我中心主義的,他們趨向按照他們自己的觀點了解世界和他人的經驗。以致兒童在學校有時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雖然兒童在上學之前進入幼兒園學習生活,為將來上學做準備,但幼兒園往往注重孩子的自由發展,忽視兒童自控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加之幼兒園教師并不過多干涉孩子的行為,允許學生上課時做一些小動作,允許學生不來上課……所以有些孩子就會在上學后出現“小1問題”。

二、“小1問題”的解決辦法

“小1問題”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習,更會引發一系列復雜嚴重的社會問題,筆者試圖從以下五方面解決我國的“小1問題”。

(一)家庭教養方式趨向權威型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開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直接影響下成長的,他們都是通過家庭和父母來認識世界,了解人與人的關系,所以說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具有奠基作用。

權威型父母當孩子出現錯誤時能耐心地引導,看到孩子的進步會真心地鼓勵,注重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相比于專斷型、放縱型、忽視型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自律性強、獨立性強、社會交往能力強……當他們進入小學后,會很快融入新的集體。

(二)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合作

目前我國幼兒園的班級分為小班、中班、大班,兒童在入園時按照年齡分班,通常讀完大班之后升入小學。但幼兒園與小學在作息時間、生活習慣、上課方式等多方面存在差異,造成學生在上一年級后持續數月不能適應新生活。由此可見,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度期需要兩個機構之間的合作。幼兒園方面可以在兒童升入大班之后,逐漸參照小學的教學管理,規范兒童的學習生活;與幼兒園相對應的小學可以專門派教師到幼兒園去指導工作,幼師也可以定期地進入小學觀摩、體驗、學習。幼師與小學教師之間建立溝通、交流長效機制,相互了解兒童的狀況,以便雙方及時地采取措施幫助兒童盡快適應一年級學習生活。

(三)重視學生學前教育的作用

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合作讓孩子們明白上學與在幼兒園不同,雖然教師也在想盡辦法讓他們避免出現“小1問題”,可仍會有一部分孩子不適應一年級學習。這有可能是學生一入學,學校就進行常規教學,既不給學生適應新環境的時間,也不給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時間,造成學生“小1問題”不斷出現、增多。

學校要解決“小1問題”,可以嘗試進行學前教育。主要是開學的前兩周,要求學生每天按時來到學校,進入自己的班級。班主任在接管班級后,先要組織學生參觀學校,并在參觀過程中為學生講解各個部分的用途,讓學生了解自己今后的學習環境;班主任安排好每個學生在班級的位置后,要對學生進行課上紀律教育,先教會學生基礎的聽課姿勢、發言姿勢,并不斷反復練習,直到班級所有學生都能做到再訓練下一個內容,這個過程不要急于求成,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學校還可以調動家長配合進行,通過召開家長會,讓家長明白他們在家需要做什么來避免孩子的“小1問題”。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學生剛剛邁入小學校門,從以“玩”為主的生活方式轉變為以“學”為主的生活方式,很多學生無所適從,這一時期的重點應是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在的一年級學生大多自理能力差,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課程表,輔助孩子裝好每天所需的學習用品,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及時指出,并要求孩子改正,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準備習慣。

小學課堂相較于幼兒園時期的學習更加規范,要求學生上課能夠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同學的發言,但這一時期的學生常常注意力分散、自我約束力差,需要教師逐漸教會學生怎樣聽、怎樣說。課堂中要注意學生獨立意識的培養,自己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逐漸擺脫幼兒園的依賴。

(五)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往往憑興趣去學習,感興趣的會積極專注,不感興趣的則漫不經心。上課不認真,考試成績低,會遭到老師、家長的責備,一部分孩子很可能產生厭學情緒。如果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學會自主學習,將會事半功倍。

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學那些他們不愿意學的,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學會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成功會使孩子愿意繼續學習,家長根據孩子的各種能力,先制訂容易達到的目標,當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信心之后再制訂有難度的目標。

“小1問題”的出現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孩子的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溝通合作。

參考文獻:

[1]柳海民.教育原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110.

[2]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出版社,2011: 39.

■ 編輯/魏繼軍endprint

猜你喜歡
家庭教養方式自我控制小學生
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
認知風格、家庭教養方式與圖形推理能力的關系
職高生家庭教養方式、社會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的外化問題行為的影響機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