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

2015-12-06 04:36劉琦
決策與信息 2015年21期
關鍵詞:風險投資高新技術廣東

劉琦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廣東東莞 523000

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

劉琦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廣東東莞 523000

本文重點分析廣東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現狀及成長制約因素,掌握其發展面臨的優勢與劣勢,提高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發揮高新技術企業對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帶動作用。提出高新技術企業不斷自我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發揮高新區優勢帶動高新科技企業成長,政府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投融資平臺,在稅收、財政方面給予合理的補貼,切實發揮高新科技企業對配套產業鏈的創新帶動作用。

廣東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成長;制約因素

一、引言

從2008年至2014年,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廣東省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26家,總數達到8724家,預計產值超過5.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7.83%,擁有國家級工程實驗室8家,創建國家與地方聯合創新平臺26家,國家級技術中心67家等。盡管如此,廣東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規模、創新研發、資源整合和品牌效益等方面,仍與國內很多優質企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二、廣東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基本概況

(一)企業所屬行業及發展規模

截至2014年底,廣東省擁有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8724家,投資總額超過9854.83億元。從產業類型來看,電子及通信設備類3634家、生物醫藥類972家、新能源技術類742家,新材料技術類678家,環保技術類524家,現代金融服務類638家、文化創意類565家和其他類型971家。企業人數在10000人以上的占到25.7%,1000人以下的企業占44.3%,發展規模存在極端化現象,發展力量不均衡。

(二)核心技術來源及研發比重

廣東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技術主要來源于自主研發或聯合研發,比例占到49.33%,采用模仿和技術引進的企業達到45.21%,而引進技術人才的企業僅占到5.46%。廣東省各市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達到6%的企業占比78.24%,僅有9.32%的企業研發費用達到營業收入的8%,且12.44%的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率小于5%。

(三)自主創新資金來源及融資情況

企業創新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資助,所占比重約為43%;其次是銀行借貸,所占比重約為34%;而來自風險投資的比重僅為14%,最后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僅占到9%。調查顯示,72.8%企業有融資行為,而27.2%的企業沒有融資行為,主要融資途徑多數為銀行、擔保公司或私人借貸,97.7%的企業認為融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主要有審批程序復雜、抵押資質有限、無擔保和企業自身產權、財務或管理問題等。

三、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制約因素分析

(一)技術占位能力落后

目前,多數廣東高新技術企業仍處于追蹤、模仿階段,缺少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的總體技術水平有限,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僅占3.78%,獨立專利技術產品僅26.78%。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例,多數研發重在集成創新,主要靠引進與仿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外部技術依賴度較高,尚不完全具備引領產業技術發展和技術升級的能力,加之生產和供給不足,使得企業整體技術占位能力不高。

(二)風險投資機制不完善

風險投資是促進高新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支撐,但廣東高新企業的技術和管理與風險資金的融合度較差。首先是企業風險資金籌措渠道單一,缺乏配套專業服務體系,大量民間資金難以進入風險投資市場,很難保證技術研發資金需求;其次是風險資本比例偏低,廣東落后于江蘇風險資本比例的6.34%、浙江的6.17%,略高于山東的5.23%,難以達到風險投資資金運用要求,造成資金運營效率低,科技成果轉化受到制約。

(三)金融業欠發達

從粵、魯、江、浙等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來看,活躍的金融業是推動高新企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支撐,然而廣東金融業格局相對傳統,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一是金融資產活躍程度低,截止2014年底,銀行存貸比為62.32%,微高于全國平均存貸比57.32%,低于江蘇的67.53%和浙江省的68.74%;二是金融機構布局較為分散,未能形成現代化的金融商務區,導致信息溝通不暢,不利于發揮金融集群效應、引進金融機構和吸納高級金融人才。

(四)缺乏配套支持體系

廣東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存在極端現象,多數大型高新企業集中在深圳,其余分散在各級城市,多屬于中小型高新企業,缺乏成長支持的相互配合。一是缺乏對高新科技企業的配套服務體系,多數中小型高新企業實力薄弱,需要獲得國家以及省的重點政策支持;二是粵港澳合作力度不夠,難以提升廣東高新企業的產業地位;三是人才引進缺失效率,很多高新企業技術創新依賴于國外技術的聯合模仿,缺乏自主創新,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匱乏。

四、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成長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開拓企業自我成長途徑

1.提高研發比重、增強自主創新

高新科技企業的競爭優勢應該來自對知識、科學技術和高科技含量的無形資產以及智力資產的開發與占有,即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研發正是形成這種不斷創新的基礎,也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提高研發比重,建立核心競爭優勢,通過深入研發,積極開發新產品、新技術與新工藝,建立持續競爭力,掌握競爭的主動權。因此提高R&D經費比重到7%或以上,建立相應政策措施鼓勵科技創新,對高潛能的科技型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基金,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

2.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通過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擴大風險基金規模,可以有效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資金不足問題,風險投資對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進行資助,促進其迅速成長,由此改變少數企業獨占鰲頭的產業格局。同時也調整了企業發展的資本結構,這些風險投資者或機構一方面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監督監管作用,令高新科技企業發展符合規范;另一方面,投資機構的參與也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其他方面的資源支撐,有利于促進本土科技企業發展,緩解過度依賴外資帶來的潛在威脅,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優勢和集群效應。

(二)發揮高新區優勢帶動企業成長

1.開展科技招商、增加園區企業數量

目前,廣東省內已有9家國家級高新區,數量位居全國之首,以廣州、深圳、佛山、中山和東莞地區的高新區發展速度最快,極大推進了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孵化體系,需要積極引進科技企業進駐,擴大園區企業規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以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和國內外研發機構為主的引資原則,重點關注帶動力強、關聯性高、產業鏈長的綜合性項目。

2.發展產業聯盟、降低交易成本

廣東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文化創意和精密制造等產業集群,為實現技術共享、研發設施共用、風險共擔,減低成本,高新技術企業有必要通過建立產業聯盟,提供產業研發、技術轉移、高端培訓與投融資咨詢等一站式服務。通過科技交流,增加優秀技術人才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激發創新靈感,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通過產業聯盟正式與非正式的合作,建立穩定的生產、銷售、物流體系,減低高新技術企業的交易成本。

(三)推進高新企業孵化政策實施

1.創新稅收分配機制、扶植高新企業成長

創新稅收利益分配機制,探索建立以稅收返還補助企業研發投入的政策機制,鼓勵企業持續加大投入,同時增強信息對稱性,避免企業深陷政策盲區、游離于稅收優惠之外,特別是多數科技型企業都會涉及到的稅收優惠政策,如: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所得稅前抵扣,加速研發儀器設備折舊,引進先進技術儀器設備免征增值稅和關稅等,幫助企業熟知相關政策,從實際出發在政策途經上給予高新科技企業扶植與幫助。

2.激勵技術創新、保護知識產權

鼓勵高新技術企業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改變依賴國外技術的被動局面。政府應積極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規政策體系、司法保護和行政執法體系,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有效維護企業和個人合法利益,建立技術、專利和標準三結合的保護機制。高新技術企業可通過研發技術、申請專利、制定標準,使專利成基本專利,進而推動標準的廣泛實施,向采用自己標準的企業收取專利許可費,成為技術和專利的專業生產基地。

五、結論

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具備很多優勢,但也同樣面臨各種現實障礙。需要重點完善企業自我成長途徑,發揮高新區優勢帶動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增強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轉化能力,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高新技術創新研發的公共體系建設。

[1]李宏立.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成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4):34-37

[2]李濤.深圳高新區發展經驗的借鑒意義[J],當代經濟,2012(12):31-35

本文系2014年廣東省“創新強校工程”重大科研項目“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成長能力研究”(項目編號:2014GXJK171)的階段成果。

劉琦(1984-),女,哈爾濱人,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新技術企業。

猜你喜歡
風險投資高新技術廣東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風險投資企業關系嵌入與投資績效
風險投資對中國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發展的影響
發展前景廣闊的淮安高新技術開發區
不煲“仔”的廣東煲仔飯
高新技術在跨境并購中的價值評估
貴州省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長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6%
廣東輿情
淺析風險投資階段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