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人物訪談節目的會話語言特征

2015-12-06 04:36王霆霆
決策與信息 2015年21期
關鍵詞:被訪者會話被采訪者

王霆霆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意語系

淺談人物訪談節目的會話語言特征

王霆霆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意語系

本文通過對中央電視臺法語頻道《對話—Rencontres》節目的分析,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專題,來分析采訪過程中的會話特征。在采訪過程中,主持人如何走進被訪者的內心世界,如何引導被訪者暢所欲言,主持人和不同階層的被訪者之間的會話又有什么樣的特點?這將是本文著重研究的主題。本文希望通過對《對話》中會話內容的研究總結,得出訪談節目的會話語言特征,不僅為了采訪節目能夠更好的承擔起跨文化交流的重任,也希望通過媒體的力量推動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增進了解,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

人物訪談;會話語言特征;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是適應全球化的文化行為,人物訪談節目作為傳遞文化的窗口,應當義不容辭的承擔起跨文化交流的責任。在國內,中法人物采訪的節目并不是很常見,然而《對話》節目已經成功訪問了中外各界上百位專業精英和成功人士,選題廣泛,探討追求深度和生動,在法語電視觀眾當中受到普遍歡迎。在人物訪談節目當中,主持人與被訪者之間的真誠交流,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同時也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對于促進中法兩國之間的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正式、有禮貌的開頭語

通過分析《對話》中每一個專題采訪的開頭語,筆者發現主持人會采取一種正式、很禮貌的方式開始采訪,因為被采訪者都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物,這就決定了整個采訪將在一種較正式、嚴肅的場合中進行。主持人首先以一種有禮貌的方式與被訪者打招呼,恰當地運用稱呼語,然后對被采訪者能夠接受采訪表示真誠的感謝,這些真誠的話語有利于言語交際順利進行,能在交際一開始就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打破初識的尷尬,會使主持人與被訪者之間建立一種融洽的采訪環境,能夠為之后進一步的采訪鋪平道路。

二、重復話語和停頓現象

因為人物采訪節目中的對話是即興的,尤其是被采訪者大多處于邊思考邊回答的狀態,為了使自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快說出與主題相符的話語,因此停頓、重復、附加語等話語現象屢見不鮮。例如,主持人在采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奇奧時,想讓他與大家分享一下獲獎之后的生活,面對主持人直奔主題的提問,被采訪者連續回答了三個Oui(是的),稍顯緊張,他說頒獎儀式有點長時,也重復了一下C’est un peu long(這有點長),有點不知如何說起,這種話語重復現象在采訪過程中是很正常的,因為被采訪者想盡快給出答復,通過重復話語給自己爭取時間來思考,這表現出的是一個真實的對話過程,是被采訪者真實狀態的呈現。

三、自然轉換話題

在訪談的過程中,主持人扮演著話題制造者這一角色,主要負責提問,并適時的轉換話題。因為電視訪談是限時的節目,主持人需要把握談話的節奏。主持人通過提問開始話題,通過提出新問題的方式自然地轉化話題。主持人傾向于以一種親切的語言,拉近與被訪者之間的距離,使被訪者能夠自然而然地跟隨著主持人的采訪思路,進而更好地展現自己,使觀眾充分了解自己。例如,主持人在采訪勒克萊齊奧的過程中,通過列舉他所說的話來轉換話題;再如,主持人在采訪駐華大使蘇和時,就法國總統薩科齊和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會面中將要談及的話題提出疑問,通過引入當時所要發生的事情來切換采訪的主題,顯得自然而然,順理成章,讓被采訪者很好地被引入下一話題的討論。

四、采訪話語要有知識積累和文化沉淀

在《對話》節目中,主持人采訪到工作在不同領域的人士,采訪的嘉賓從法國政要到國際奧委會高官,從國家大劇院的建筑設計師到北京奧運會主題曲的創作人,從諾貝爾獎得主到上海世博會的“館長”,還有蜚聲國際的電影演員和電影大師、芭蕾舞大師等。所以主持人的特殊角色便是交流中的文化使者,這就要求主持人具備多文化的背景知識和文化積淀,在采訪過程中,主持人除了充當傾聽者、啟發者、掌控者的角色,還需要像文化使者一樣,熟知談話雙方的文化背景,以便與嘉賓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同時還需要把握好采訪話語的尺度。例如,在采訪勒克萊齊奧時,主持人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她提到勒克萊奇奧的作品經常流露出對土著社會,對已經消失的古代文明、古代文化的關注,并向嘉賓提出了她的疑問。主持人能提出這些與作家相關的問題,就需要了解被采訪者的相關作品、寫作手法,以及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等,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要有多元的文化背景,有善于把握到文化精髓的能力,從而在節目進行中能夠及時對嘉賓的某些觀點或者某種態度作出反應。

五、引導式的采訪話語

由于采訪對象的多樣化,有些人雖然主觀上很愿意回答,但由于緊張或激動等原因,有時會說不出話,遇到這種情況時就需要主持人一點點地引導和啟發,從寒暄開始,從熟知的人或事談起,然后自然而然引出話題。另外,還存在一種被訪者,他們很健談,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但是卻很容易跑題。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主持人用自己的話語或問題引導嘉賓,要做到與嘉賓有問有答,有緩有急,與嘉賓密切配合,使整個節目段落清晰,層次分明。例如,主持人在采訪第62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伊莎貝爾?于佩爾時,主持人問她挑選角色的標準是什么,她回答說選擇的標準首先還是對導演的挑選,隨后主持人緊接著嘉賓回答的方向配合說到,嘉賓總是有機會與最著名的導演合作,讓嘉賓自然而然的跟著主持人的思路,所以說主持人起到了很好的穿針引線的作用,引導被采訪者回答,使談話進行地很順暢。

六、語言障礙導致的理解偏差

《對話》節目是中央電視臺法語頻道的一檔欄目,使用的采訪語言是法語,對于不懂法語的觀眾來說,僅僅憑借中文翻譯,有的時候不能完全理解嘉賓所要表達的意思。因為語言在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原文的意思,語言的障礙不免會導致理解上的偏差。當采訪法國建筑設計師安德魯時,主持人問他:“您覺得大劇院怎么樣?”他說:“我還不知道,這個現在我還說不上來。這依然完全是我自己,我還沒有足夠的距離來評判它?!睆闹形淖g文來看,不能完全理解安德魯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從他的法語回答來看,他實際上是要說:作為一個建筑師,建筑雖然完成了,但他的思想還沒有完全脫離大劇院,他的心身仍然和建筑渾為一體。因此,他說自己還沒有足夠的距離來評價它。

七、采訪結束的方式特征

任何一檔訪談節目都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談話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結束。所以,為了順利的結束,主持人需要引導嘉賓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完想說的內容,或者主持人需要巧妙、文雅地結束談話。通過分析,為了能夠順暢地引出采訪的結尾,主持人一般會直接使用“最后”一詞,比如說“最后一個問題”、“在談話的最后”,或者說“本期節目就到這里”等,用這種說法暗示被采訪者“我們的節目快要結束了”,自然而然的引出采訪的結尾。采訪結束的方式大多是主持人首先對被采訪者表示感謝,感謝嘉賓能夠接受采訪,于此同時抒發自己的感受,表達對嘉賓的祝福,以及對未來的展望等。

總結

在全球化的時代,多元文化共存,所以文化間的交流極為重要。本文通過研究此類訪談節目的會話語言特征,不僅希望采訪節目能夠更好的承擔起跨文化交流的重任,也希望通過媒體的力量推動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增進了解,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用兼容并蓄、理解包容的態度去構建跨文化交流的平臺,推動文化更好的發展。

[1]宋嘉寧.對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劉蘭萍,莫莉莉.新聞采訪中的話輪及角色轉換[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12).

[3]張凡.淺談人物訪談節目的采訪語言[J].新聞傳播,2011(3).

猜你喜歡
被訪者會話被采訪者
淺談在采訪中怎樣與被采訪者有效溝通
被訪者驅動抽樣法在中國退役運動員群體調查中的應用
QQ和微信會話話輪及話輪轉換特點淺析
淺談新聞采訪中的提問技巧
新聞記者采訪的提問藝術
用繪畫導入英語教學
新聞采訪中提問的技巧
北京近八成公眾支持補貼換購政策
年齡大小的種種說法
農村消費及消費環境狀況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