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黃源的足跡

2015-12-09 01:04王水清
杭州 2015年11期
關鍵詞:僑眷魯迅文學

文  王水清

尋找黃源的足跡

文 王水清

杭州寶石山南麓,有條人跡罕至的山嶺,一千七百多年前東晉時葛洪在此結廬煉丹后,葛嶺從此成了人間仙境。葛嶺與葛嶺路不是一回事,葛嶺是南北縱向上寶石山初陽臺的山道,葛嶺路是一條東西橫向的里馬路,外馬路即是與它同方向并行的北山街。兩條馬路相隔僅三四十米,在無建筑物遮擋的空隙處,兩條路上熟人可以認出誰是誰的,但兩條馬路卻是迴然不同的景象:北山街上車來人往,川流不息;葛嶺路上車少人稀,十分清靜。

二十世紀上半葉,葛嶺路上居住過被孫中山譽為“民國奇人”的張靜江;連戰的祖父連橫(雅堂)曾在葛嶺路的瑪瑙寺內住過,他著作的《臺灣通史》是部很有影響的史書;被人稱為“蔣介石文膽”的陳布雷舊居也在這條清靜的葛嶺路上。這些近代史上高雅的名流“英雄所見略同”,都喜歡居住依山臨湖仙氣氤氳的葛嶺路。

2014年夏至這天,天下著雨,給我有種“秋涼如水”的感覺,十分愜意。我獨自撐著傘,急切地走在幽靜的葛嶺路上……《雨巷》中的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我與1928年撐傘獨行憧憬愛情的詩人完全不同,我到葛嶺是去尋訪黃源故居的。

我聽負責僑眷工作的社區副主任說過,文華社區的僑眷中有位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黃源先生的兒子。2014年五月下旬的僑眷茶話會上,也真是有緣份,我和黃伊林先生正好坐在一起。黃老理平頭,紅潤的圓臉,鶴發童顏,慈眉善眼,一副安祥隨和頗可親近的長者模樣。我問他:“黃先生今年高壽?”他干脆地答復:“八十三”。一點沒有老態龍鐘遲鈍的模樣?!巴?!你大我十歲還這么精神,真是健旺!”他仍平和謙虛地說:“現在杭州八九十歲的老人多的是。我爸爸活了九十八歲;我媽媽活了一百歲?!蔽矣謫査骸澳憧捎袀€弟弟叫黃明明的?”“有的。我是老二,他是老四。怎么,你認識黃明明?”我說:“對,四十多年前,我廠來了一支外單位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在我們廠食堂里演出了個把小時。這支文宣隊的隊長就是黃明明。二十剛出頭的黃明明長得像電影明星王心剛一樣英俊帥氣。后來我才知道,黃明明還是我三弟王水琪讀初中時的要好同學。我清楚地記得,我三弟應黃明明邀請,到過葛嶺路13號你們家里,聆聽過黃源先生的教導?!?/p>

我三十多歲時,看過一篇魯迅寫的《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的文章,知道了黃源是與巴金一樣有名的文學翻譯家。但黃源的譯作和著作我幾乎從未閱讀過,大大小小的書店里買不到黃源寫的書——可我一直在留心尋覓黃源的文學作品。多年后我在西溪路一家舊書店里翻閱一本紙張發黃的《世界文學》時驚喜地發現書中有一篇黃源先生寫的文章——《魯迅和茅盾在介紹被壓迫民族文學上的兩次合作》,我喜出望外,如獲至寶,買了這本舊期刊,虔誠之心猶如去麥加朝覲的信徒。

這本《世界文學》雙月刊是1981年8月出刊的,適逢魯迅百年誕辰。作為魯迅的得意門生﹑得力助手,為了樹立魯迅當年悉心扶掖文學青年的光輝形象,作為已經75歲高齡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黃源不惜在這篇文章中自我揭短:“……我拼命回憶魯迅先生對我有過什么批評,有一次,我不慎把他的手稿丟失了,許(廣平)先生氣得要命,他一聲不響。我的字寫得不好,他婉轉地說,‘你夫人的字寫得比你好’?!眱S眷會午餐時,我問坐在我身邊的黃伊林: “魯迅這話是真的嗎?”黃伊林老人認真地回答道:“我媽媽的字的確比我爸爸的字寫得好?!卑耸鄽q的老翁像八歲童稚一樣純樸直率,這使我十分感動。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待人都這么真誠。出于禮貌和應有的忌諱,我不好意思再問下去。

黃源先生三十年代就和巴金一樣四海名揚了,解放后怎么就不大有名了呢?黃源先生在“反右”和“文革”中有沒有遭難?……我本想約我三弟同去“故地重游”,但他早已是國家級田徑教練員,退休后又被返聘在外地工作。我只好趁天氣尚未炎熱,獨自在淅淅瀝瀝的清涼雨水中撐著傘到葛嶺路尋找答案。

葛嶺路中段有座老黃色的山門,山門橫匾上書有“葛嶺”二字,老黃色的山門墻上,有四個遒勁的黑漆大字:抱樸道院。一副指路的石刻楹聯十分別致:“初陽臺由此上達,抱樸廬亦可旁通?!笨梢娮撜呱钪O“抱樸”三昧,楹聯才寫得如此超凡脫俗,書法亦古樸蒼勁。

上葛嶺的山路上,只有我一個人在踽踽獨行,走了好長路也沒有碰到一個人。為了尋訪黃源故居,了解他不平凡的革命生涯,我繼續往寶石山上走。石磴逐漸增多,山路越來越陡,已看到半山腰路上的涼亭,記得黃源故居就在亭子旁。我快步上前走近一看,亭子東面的院子大門關著,門上有個很大的篆體字:隱。古有民諺:“世亂人多隱”;“大隱隱于市”。我忽然聽見亭子西面房屋中有人在談天,就循聲走去,以便詢問。急匆匆走錯了路,我從墻邊窄道直接走進了屋后的天井,卻驚喜地看到了一尊坐著的銅像:一位三十年代的戰地記者,頭戴貝雷帽,身穿翻毛領棉衣,清秀端正,戴著眼鏡,他右手拿著一支鋼筆,左手握著一卷翻開的記事本,正在凝神構思采訪后的報道……哦!我終于見到了仰慕已久的黃源先生。

文華社區又舉辦僑眷茶話會時,黃伊林先生慷慨地送了我兩本書和一張碟片。我回家放映時,看到了黃源和巴一熔兩位革命老人晚年幸??鞓返男蜗?,聆聽了他倆鄉音未改的講話??戳恕饵S源回憶錄》《新四軍女兵巴一熔的記憶》后,我心里充滿了崇敬。黃源(1906~2003),筆名河清、澄清等,浙江海鹽人。

黃源先生生平簡介

★1929年日本留學回國,在上海市從事文學翻譯工作,譯介了屠格涅夫、高爾基等蘇俄、歐美、日本進步作家的作品。

★1933年任茅盾主持的《文學》編輯。

★1934年起任魯迅主持的《譯文》主編。期間黃源認識了巴金,兩人開始了六十多年的友好交往,這在中外文學史上實為罕見。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病逝,黃源和巴金等文學青年為魯迅守靈、抬棺。

★1938年黃源參加新四軍,投身抗日戰爭,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5年5月,黃源調入浙江工作,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局局長兼文聯、作協黨組書記。

★1957年8月,黃源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到溫州瑞安農村里勞動。

★1966年“文革”開始,他被揪到省文化局下屬單位群眾藝術館看管爐子,燒開水。

★1979年3月4日,浙江省委下達文件,宣布黃源“右派“改正,恢復黨籍,恢復工作。他擔任了省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當年6月,他當選為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耋耄之年的黃老又努力工作了23年。

★2003年1月2日黃源在杭州逝世,享年98歲,

★2005年10月1日,杭州葛嶺路13號黃源故居對外開放。幽幽葛嶺路,拳拳赤子心,河清海晏日,坎坷顯忠誠。人們將永遠記得這位卓越的革命文化老人。

猜你喜歡
僑眷魯迅文學
僑眷焦治稼:“古渡詩人”的家國情
僑眷幫扶讓空巢老人不“空心”
我們需要文學
僑胞僑眷老當益壯 堅持18年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紅豆僑屋:讓僑眷感受家的溫暖
魯迅,好可愛一爹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阿迅一族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