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轉課堂在經濟地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5-12-10 22:38鄔曉霞
教育教學論壇 2015年33期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翻轉課堂

鄔曉霞

摘要:文章探討了經濟地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原則,構建了經濟地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該教學模型由課前自學、課堂探究、田野調查和評價考核四大模塊組成。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經濟地理學;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179-03

一、引言

翻轉課堂作為深化落實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實踐之一,逐漸獲得認可并發展迅速。翻轉課堂起源于薩爾曼·可汗制作的教學輔導視頻,教學實踐始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林地公園高中,最初廣泛應用于美國的中小學教學實踐活動,2007年開始美國高校課堂逐步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改革(何朝陽、歐玉芳等,2014)。近年來,我國高校的教學工作人員就“翻轉課堂”的概念及特征、“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策略、“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對比研究等內容展開研討,并在部分課程教學中取得顯著實踐成效(劉榮,2012;張金磊、王穎,2012;王紅、趙蔚等,2013;曹育紅,2014;肖立志,2014;尹達,2014)。

經濟地理學課程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管理(區域經濟管理)本科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使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經濟地理學》(李小建等,2006)。該教材具有內容體系邏輯性強,偏重理論,注重與國際接軌等特點,在全國高校中廣泛使用。在教學模式方面,由于經濟地理學知識點的綜合性和在實踐中的應用性較強,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難以勝任教學任務。因此,結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作為國內第一所開設區域經濟管理本科專業的院校及其服務首都乃至京津冀都市圈的特殊性,探討經濟地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原則,構建經濟地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以期培養創新型的區域經濟管理人才。

二、經濟地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原則

(一)注重立足于基礎理論的創新實踐

經濟地理學主要研究經濟活動的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教材共計四篇十四章內容,關于基礎理論的章節超過半數,其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點超過20個。同時,經濟地理學的許多重大問題均與實際結合密切。因此,教師要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水平及不同的學科背景,結合大類培養的課程設置和經濟地理學的課堂教學進度,充分利用經濟地理相關案例引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討論,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經濟地理理論探討經濟活動的過程、成因及空間規律。

(二)注重立足于科學研究的教學實踐

高校翻轉課堂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尤其要注重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要設計多種多樣的問題,營造適合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研究經歷中逐步建立良好的學術修養。

(三)注重立足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自上而下的“灌輸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要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課前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課堂中教師通過討論、實驗等實際場景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課前學到的知識與技能。

(四)注重立足于課外拓展的教學活動

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說,教學活動既可以利用課堂教學,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尤其注重大學生研究訓練的課外拓展??梢怨膭顚W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并給予硬件支持和柔性指導;可以吸納本科生參與院系教師具體的科研項目;也可以通過田野調查,將科學研究理念拓展到學生的課外學習過程中。

三、經濟地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構建

根據經濟地理學的學科特點及從事經濟地理學的教學體會,認為經濟地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應該由課前自學、課堂探究、田野調查和評價考核四大模塊組成。其中,課前自學、課堂探究和田野調查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核心內容,評價考核主要承擔輔助功能,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

(一)課前自學

學生在課前獲得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學習指定教學內容。課前自學內容包括兩部分:教材內容和文獻閱讀。教材內容主要涉及到各章節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PPT課件、教學視頻和試題庫等各類學習資源,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基礎理論。文獻閱讀可以使學生獨立進行知識儲備,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篩選經典文獻,事先指出閱讀時注意的問題。選取與教材中涉及的理論知識點契合度較高的經典文獻,每個理論知識點列出經典文獻5篇左右,部分知識點可以列出著作1部,以中文文獻或者譯著為主,側重中國案例文獻。如講到區位論時,需要學生閱讀韋伯的《工業區位論》。

學生利用移動存儲設備、電子郵件、網絡交流工具等方式獲取教師制作的學習資源,并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習PPT課件和教學視頻、開展自測練習等活動。學生及時向教師或其他同學請教疑難問題,或者進行課堂討論。通過師生共同努力,促使學生在課前已初步了解各知識點的原理和應用,實現了知識溝通交流與傳遞。

(二)課堂探究

課堂探究主要采取“理論—案例式”探究和“問題—專題式”探究兩種方法。

1.理論—案例式探究。

理論—案例式探究教學法是基于經濟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通過相關案例和數據,引導學生進入案例情景,通過研討來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理論知識點的選取主要源自《經濟地理學》(第二版)(李小建,2006),案例為教學內容服務,并且需要與各理論知識點一一對應。通過理論—案例式探究教學法,調動學生對經濟地理學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實際情況,擬選取10個理論知識點,并提供相應的案例論證思路。

第一,經濟地理學的學科定位和研究內容。理論知識點包括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發展脈絡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案例的選取,主要根據我校區域經濟管理本科專業的設置背景以及現有課程,重點關注經濟地理學與地理學其他學科的關系,經濟地理學與區域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系。

第二,杜能的農業區位論。理論知識點是企業型農業時代空間距離對農業生產方式配置的影響。案例的選取包括,上海、北京等城市郊區農業空間結構,北京市郊區土地利用的空間格局。

第三,韋伯的工業區位論。理論知識點是工業活動的最佳區位點傾向于費用最小點。案例的選取,以啤酒、服裝、電子計算機等不同工業部門和工業地帶(走廊)為例,分析運費、勞動力、產業集聚、土地、優惠政策等對工業區位選址的影響及其效果。

第四,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理論知識點是城市的規模和空間分布規律,即中心地的職能越高,其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種類越多,腹地范圍越大,該類中心地的數量越少。案例的選取包括北京市商業網點的等級與數量關系,荷蘭在圍海造田得來的圩田上規劃的居民點體系。

第五,企業空間擴張規律。理論知識點是企業空間擴張呈現接觸擴張(近鄰效應和距離衰減)、等級擴張(市場規模)和通道擴張三種模式。案例的選取包括3種類型企業的空間擴張。

第六,跨國公司區位。理論知識點是跨國公司各組分的合理布局會使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案例的選取包括,北京市總部經濟發展概況,若干跨國公司在華的區位選擇和因素分析。

第七,區域產業結構演變理論。理論知識點是區域產業結構變化的方向、方式和途徑。案例的選取包括,京津冀都市圈產業發展導向,京津冀三地的工業化發展階段判斷。

第八,區域空間結構演變理論。理論知識點是區域空間結構的演變表現為低水平均衡—非均衡—高水平均衡,以及點—線—網絡的變化特征。案例的選取包括,點軸理論、網絡式空間結構在我國城市空間開發中的應用。

第九,區域經濟發展相關理論。理論知識點包括增長極理論和區域經濟增長階段理論。案例的選取包括,北京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京西轉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人均GDP10000美元后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與經驗借鑒。

第十,區域經濟差異。理論知識點是區域經濟差異與收入水平呈倒“U”形關系。案例的選取包括,中國四大板塊、省際、城鄉區域發展差異,北京市區域發展差異。

2.問題—專題式探究。

問題—專題式探究教學方法就是指以教材為基本內容,參照現行的經濟地理現象,特別是一些新近出現的經濟地理現象,為學生提供若干科學問題或課題,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主要方式,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團隊合作意識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應變能力、收集處理資料、論證能力、辦公軟件應用能力等。根據現行教材,結合實際,擬選取以下3個專題。

第一,產業集群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通過學生對國內外產業集群發展實踐及相關研究理論成果的梳理,探討產業集群的概念、特征、動力機制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如硅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中關村信息網絡產業集群、江蘇揚州杭集鎮牙刷產業集群、河南新鄉長垣起重機產業集群等。

第二,大都市區區域管制的國際經驗及啟示。通過學生對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大都市區管制實踐及相關研究理論成果的梳理,對比分析國外大都市區通過區域管制實現區域合作的典型模式與特點,探討我國京津冀地區區域管制的基本策略。

第三,以某一具體產業為例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擬引導學生以某一具體產業為例,探討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經濟、人民生活產生的影響。

組織問題—專題式探究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研究選題宜小、宜新、宜實;第二,必須事前認真閱讀一定數量的相關經典文獻、相關評論文章,搜集相關資料、數據;第三,采取科學審慎的態度對待別人的研究成果,注重學術規范;第四,采取橫向對比分析、縱向歷史分析或者兩者結合的分析方法;第五,采取主題發言、小組討論、專題辯論會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

(三)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基于兩個目的,一是深化學生對經濟地理學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二是提高學生運用理論解釋實踐問題的能力。有鑒于此,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需要根據課程重點內容精心選擇實習目的地,可由教師確定實習選題,也可以由學生根據實習目標自主確定實習選題,根據資料、數據等信息采集,自主完成研究性實習報告。

結合實際,可以循序漸進,首先依托在北京、天津的實習基地,開展以京津冀都市圈發展為主的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新區、中關村信息網絡產業集群、通州新城等。同時,考慮到生源地和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待條件成熟,可以選擇到東部其他城市或者較遠的中西部地區考察,發展若干家實習基地。欣喜的看到,我校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中加大了實驗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課程比重。經濟地理學要緊緊抓住此次機會,充分利用田野調查,在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區域經濟管理本科人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四)評價考核

傳統的評價考核體系是以學生學業成績為主的紙筆考試形式,常用的評價考核包括考查和考試兩種類型。其重點均在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所占比重較小,一般低于30%,而期末成績所占比重較大,通常不低于70%,常稱其是“一次考試定結果”的考核方法(趙會彥等,2010)。這種考核辦法具有明顯的弊端:學生不重視平時學習,只是在期末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只重視考試結果,忽視學習質量;只能考查學生學習到的書本知識及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書面問題的能力;考試結果難以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真實情況;沒有對學習發揮出應有的反饋和推動作用。由此可見,傳統的評價考核體系忽視了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經濟地理問題的能力,評價方式較為單一。

翻轉課堂教學要求對傳統的評價考核體系進行改革,改變傳統的“一次考試定結果”的考核方法,建立一種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成果展示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采用新方法、新思路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到操作層面,可以從讀書筆記、案例分析報告、專題分析報告、野外實習報告、卷面考試等多個方面綜合評價考核學習效果。例如,課程期末總成績中,讀書筆記占10%、案例分析報告占10%、專題分析報告占10%、野外實習報告占20%、卷面考試占50%。

四、結論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在我國尚處探索階段,真正實施需要一系列配套條件,如所處的教育環境,教師觀念的轉變,學生的適應條件,各級各類課程的銜接等等。本文基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經濟地理學》教材,對區域經濟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經濟地理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诮洕乩韺W的學科特征,文章構建了經濟地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由課前自學、課堂探究、田野調查和評價考核四大模塊組成。其中,課前自學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課堂探究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基本環節,包括“理論—案例式”探究和“問題—專題式”探究兩種方式。田野調查是課外拓展的主要方式,是實踐研究的主要形式。評價考核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從讀書筆記、案例分析報告、專題分析報告、野外實習報告、卷面考試等多個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朝陽,歐玉芳,等.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2]劉榮.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J].基礎教育課程,2012,(12).

[3]張金磊,王穎,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4]王紅,趙蔚,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3,(8).

[5]曹育紅.基于開放教育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4,(1).

[6]肖立志.“翻轉課堂”視域下的遠程開放教育式課程教學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7).

[7]尹達.基于生態系統理論的“翻轉課堂”本土化探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9).

[8]張春梅.翻轉課堂優化高等院校課堂教學探析——以“西方經濟學”課程為例[J].學周刊,2013,(34).

[9]李小建.經濟地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趙會彥,歐陽昉昕,等.城市規劃課程考核方法的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0,(4).

猜你喜歡
教育信息化翻轉課堂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