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

2015-12-14 03:17孫麗姍
湖北社會科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階數教育經費存量

孫麗姍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河南 鄭州 451464)

一、問題提出

長期以來,保持經濟增長作為世界各經濟體宏觀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也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經濟增長意味著國民產出的擴大,為分析各因素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探索國民產出擴大的源泉和動力,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經歷了由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到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再到以羅默、盧卡斯等人的研究為代表的新經濟增長理論的逐步發展。[1](p5-6)從發展趨勢來看,新經濟增長理論強調人力資本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認為人力資本能夠帶動物質資本等其他投入要素形成遞增的產出收益率進而促進產出水平的擴大,正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理論的主流。因此,科學度量我國人力資本水平,實證分析其與我國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對于實現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人力資本的度量與變動趨勢分析

(一)人力資本的度量。

國內外許多學者在實證研究中涉及到人力資本的時候,一般的做法是使用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從業人員受教育年限總和等局部特征作為人力資本的度量指標。顯而易見的是,這種特征指標法只度量了人力資本的某一方面而不是總量。對于任何一個特定的階段和時期,上述指標所反映的人力資本水平將有不同的趨勢特征,進而會影響人力資本與其他指標比較研究的相關結論,會導致比較結論的不確定性。[2](p40)

從人力資本的內涵來看,人力資本是活的資本、投資的結果、能帶來收益的資本,它凝聚于勞動者體內,表現為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健康、體能?,F代人力資本理論表明,人力資本主要源自教育、培訓、工作的變動和人口遷移,同時生育和撫養也可以提高人力資本。國內外學者基于對人力資本本質內涵的認識,仿照物質資本的理論來測量人力資本,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了人力資本測度的方法。

綜合考慮本文的研究重點、數據的可得性及測度的科學性等因素,我們借鑒李海崢等的修正后的Jorgenson&Fraumen(1989,1992a,1992b)終生收入法,將人力資本的測度重點放在收入法存量指標的度量上。其基本思路是以個人預期生命期的終生收入的現值來衡量其人力資本水平。假設某個個體的人力資本可以像物質資本一樣在市場上交易,那么其價格就是該個體的預期生命期的未來終生收入的現值。具體測算方式上,把生命周期劃分為五個階段,使用倒推的方式計算終生收入,然后將不同群體的預期生命期的未來終生收入的現值加總得到全社會人力資本存量。[3](p43)

本文采用了李海崢等測算的1985-2007年的人力資本存量及人均人力資本存量測算數據,并用其平均發展速度對2008-2010年的相關數據進行了遞推。

(二)人力資本存量與主要經濟指標的關聯性分析。

1.人均人力資本與人均收入總和。

收入法測度的勞動者人力資本存量體現的是勞動者的預期終生收入,其與勞動者的實際收入雖然存在一定的扭曲和波動,但二者應該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圖1所示,人均人力資本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總和呈現出逐年提高的一致性變動趨勢,體現出了較強的匹配度。

注:按照李海崢等(2010)的計算方式,勞動者獲取收入的平均年齡約為43年(男性15歲-60歲,女性15歲-55歲,取二者簡單平均值),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總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總和=農村人均純收入*43年。

2.人均人力資本與勞動生產率。

按照一般的經濟理論和社會常識,人力資本水平越高,勞動者擁有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更加熟練的生產技能,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效率也越高。如圖2,隨著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勞動生產率也隨著提高,二者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表現出了較高的匹配性。

注:全社會平均勞動生產率用GDP除以總就業人口。

(三)人力資本存量變動趨勢分析。

1.人力資本存量與物質資本存量和經濟發展水平。

如圖3所示,采用收入法計算出的人力資本存量遠高于物質資本存量,前者約為后者的10-40倍,這與大多數國家測算的人力資本占國民財富(包括自然資源)的60%以上的一般規律是較為一致的。人力資本存量與GDP也呈現出逐步提高的一致趨勢,但GDP的增速高于人力資本存量的增速,二者之間的比率從1985年的約30倍,下降到2010年的14倍。

注:注:物質資本存量以固定資本存量代替,采用張軍等(2004)的方法進行計算。

2.人力資本存量增速與人均人力資本增速。

如圖4所示,1995年之前,人力資本存量的增長(年均增速為5.11%)快于人均人力資本(年均增速為3.9%),而1995年以后,二者幾乎以相同的速度增長,這表明近年來人力資本的增長主要不是由人口增長導致,而是包括教育在內的其他因素所推動的。

三、人力資本與新增長理論模型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新增長理論被稱為“內生經濟增長理論”,所謂“內生”是指經濟增長不依賴經濟外部的力量的推動,主要由經濟的內在動力(如人力資本)推動。新增長理論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把人力資本因素作為一個獨立內生變量納入經濟增長模型。其代表人物是盧卡斯(1988)和羅默(1990)。

盧卡斯和羅默都將人力資本的積累劃分為兩方面:一方面,來自于以往接受教育等帶來的人力資本的“存量”;另一方面,來自于在工作中獲得學習培訓機會等帶來的人力資本的“流量”。此外,物質資本、勞動力要素投入數量均是產出水平的決定因素。因此,新經濟增長理論下,一個完備的C-D生產函數的形式為:

其中,Yt表示產出;At表示技術進步;Kt表示物質資本投入;Lt表示勞動力投入數量;Ht表示人力資本;et為隨機擾動項。t為時間變量。α為物質資本對產出的彈性系數;β為勞動力投入數量對產出的彈性系數;λ1、λ2為人力資本對產出的彈性系數,其中,λ1表示來自于以往接受教育等帶來的人力資本的“存量”部分,λ2表示來自于在工作中獲得學習培訓機會等帶來的人力資本“流量”部分。

在新增長理論模型中,人力資本Ht盡管考慮了勞動力在接受教育階段以及在工作學習中完成的人力資本積累,但如前述分析,人力資本的概念除了涵蓋在教育、學習中所實現的自我素質的提升,還應考慮生命健康等能夠使勞動力獲得收益的其他因素。本文將使用J-F收入法下對人力資本的度量來反映人力資本存量。采用終生收入法測算的人力資本,是全部勞動力在生命周期內能夠獲得收益的因素的綜合,就單一經濟時期而言是人力資本的“存量”概念,而該時期引起勞動力獲得收益能力變化的其他外部因素為“流量”概念。相應的,也要將物質資本作存量與流量的區分。本文在假設存在中性技術進步的前提下,新經濟增長理論模型下的C-D生產函數的形式調整為:

其中,Kt表示物質資本存量,反映物質資本在長期的積累效應;It表示物質資本流量,反映當期固定資產投資等因素對物質資本帶來的變化;Ht表示人力資本存量;ht表示人力資本流量。α、β、λ、ε分別反映物質資本存量、流量,人力資本存量、流量對產出的效用。由于J-F終生收入法下對人力資本的度量已經包含了勞動力數量的考量,此形式中不再包含勞動力數量因素。

四、基于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的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擇。

為分析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動態變動關系,基于前述調整后的新增長理論模型下的C-D生產函數,選取了反映經濟發展程度、人力資本存量、人力資本流量、物質資本存量、物質資本流量的5個變量(見表1)??紤]時間序列計量分析對數據區間的要求,本文擇取1985-2010年作為研究區間。

?

(二)模型選擇。

本文對于人力資本和經濟增長關系研究中,并不關注變量間的結構,而是需要了解它們之間的動態變化規律,即通過數據反映變量之間的動態變化。因此,選擇VEC模型,該模型將變量當作相互影響的動態系統進行統籌考慮,更符合經濟運行的實際;不以嚴格的經濟理論為依據,平等對待每個變量,能夠消除人為確定內生外生變量的弊端;可以借助脈沖響應、方差分解等工具深入考察變量系統的相互影響和運行機理。理論上可以對人力資本和經濟增長關系進行較為合理的研究。

VEC模型基本形式為:

式中,∏為修正矩陣(或影響矩陣、協整矩陣),∏Yt-k為修正項矩陣。參數Ai和∏全為多項式矩陣。

(三)模型估計與檢驗。

1.數據預處理。

數據的自然對數變換不會改變其原有的協整關系,并能使其趨勢化,而且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消除時間序列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因此對原始數據進行取自然對數處理,記差分后的序列名為GDP、GDZC、JYJF、RLZB、ZBCL,變動的趨勢見圖 5。

2.平穩性檢驗。

圖 5 1985年—2010年GDP、GDZC、JYJF、RLZB、ZBCL走勢

從圖5可直觀看出數據序列不平穩的態勢。時間序列計量分析需要樣本是平穩的單位根過程,否則就存在“偽回歸”問題,而Granger因果檢驗、Johansen協整檢驗和VEC模型的估計均要求系統中的各變量同時滿足同階單整的條件,故首先使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檢驗法對 GDP、固定資產投資、教育經費和物質資本存量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2。

?

根據單位根檢驗結果,各變量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均不平穩,一階差分后的序列均平穩,服從I(1)過程。

3.確定最大滯后階數。

格蘭杰檢驗及協整檢驗首先需要確定合理的滯后階數,以保證協整關系統計上的可信度。在選擇滯后階數時,一方面要使滯后階數足夠大,以便能完成反映模型的動態特征,但是另一方面,滯后階數越大,需要顧及的參數就越多,模型的自由度就減少。所以滯后階數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依據LR、FPE、AIC、SC、HQ 等多種檢驗準則,通過測試不同VAR(P)模型對應的值,得出 VAR(P)的最優自回歸階數,表2顯示了滯后階數L=1、2、3對應的檢測值。在5%的顯著水平下,FPE、AIC、SC、HQ全都表明最佳滯后階數L為3,如表3所示。

?

4.格蘭杰因果檢驗。

由于經濟時間序列常出現偽相關問題,即經濟意義表明幾乎沒有聯系的序列卻可能計算出較大的相關系數,因此我們選用格蘭杰(Granger)因果檢驗判斷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傳統理論認為,只有雙向因果關系的變量才能進入模型,但是近年來有學者認為單向因果關系的變量也可作為內生變量加入VAR模型(高鐵梅,2009)。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僅列出顯著項)。

?

總體上,人力資本和GDP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在5%的置信度水平下,人力資本存量和教育經費所體現的人力資本存量均拒絕了不是GDP格蘭杰因的原假設,而GDP卻不能拒絕不是人力資本存量和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格蘭杰因的原假設,即人力資本的積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經濟增長不能顯著導致人力資本發生相應變化。同時,物質資本存量和GDP存在顯著的雙向影響關系。[4](p12)

5.協整分析。

單位根檢驗的結果顯示,GDP、固定資產、教育經費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都服從I(1)過程,符合進一步分析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即各指標的短期隨機波動不影響GDP是否長期穩定的結論。已知最大滯后階數L=3,我們利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中的跡檢驗法和最大特征根檢驗法,對各數據序列進行協整檢驗。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見表5。

?

表5中,在5%的臨界之水平下:跡檢驗法(Trace)表明應該拒絕至多有 r(r=0、1、2、3、4)個協整關系的原假設,接受存在5個協整關系;最大特征根檢驗法同樣拒絕至多有r(r=1,2,3,4,5)個協整關系的原假設,接受存在5個協整關系。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在5%顯著水平下,GDP、固定資產投資、教育經費、物質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存量間存在協整關系,可以進行進一步分析。

6.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

現在得到了由GDP、固定資產投資、教育經費和人力資本存量這5個I(1)過程組成的VAR(3),同時將得出的協整方程引入模型,就得到了GDP、固定資產投資、教育經費和人力資本存量及其滯后項組成的VEC。估計中,采用的Johansen極大似然法估計法,與協整分析一致,選取L=2,含截距和不含時間項的線性趨勢假設。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VEC模型是一種非理論性的模型,它無需對變量作任何先驗性約束,因此在分析中往往不分析一個變量的變化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如何,而是分析當一個誤差項發生變化,或者說模型受到某種沖擊時對系統的動態影響,即脈沖響應函數方法(易丹輝,2008)。故我們不在此列出VEC模型的系數估計值,而是主要在此基礎上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四)模型結果分析。

1.方差分解分析。

表6、表7是基于前述VEC和Monte Carlo模擬的預測方差分解結果。表中給出了長達10年的具體數據。

?

表6中可以看出,GDP走勢的波動(預測方差)短期主要依賴其自身的變動,前4期貢獻率均在50%以上;中后期,物質資本存量對GDP變動的貢獻率逐漸超過GDP本身,成為最主要的因素。

?

從表7可以看出,在人力資本存量走勢的波動中(預測方差),短期主要是人力資本投入本身的貢獻 ,1、2、3 年 對 應 的 貢 獻 率 分 別 為 74.742% .63.881%、49.575%;中長期看,對于人力資本存量的波動解釋中,GDP、固定資產投資和人力資本存量三者共同產生影響;后期來看,固定資產投資成為人力資本變動的較為重要因素。

2.脈沖響應分析。

在根據VEC得出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的結果之前,需要對VEC模型的平穩性進行診斷檢驗。我們對VEC模型的殘差進行穩定性檢驗,如圖6所示,單位根均在單位圓以內,表明VEC模型的穩定性條件得以滿足。

圖6 VEC模型殘差的單位根檢驗

脈沖反映函數刻畫的是在VEC中擾動項上加上一個單位標準差大小的新的信息沖擊(innovation)對內生變量的當前值和未來值所帶來的影響。圖7是基于VEC模擬的脈沖反映函數曲線,橫軸代表滯后階數,縱軸代表匯率對各解釋變量單位新息沖擊的響應程度。

圖7 (1)人力資本存量對GDP的脈沖響應圖

圖7 (2)教育經費對GDP的脈沖響應

圖7 (3)物質資本存量對GDP的脈沖響應

圖7 (4)固定資產投資對GDP的脈沖響應

從人力資本存量對GDP的沖擊來看,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呈現正向影響關系,人力資本存量的提升推動經濟增長在逐步提高并在第4年達到最大,后期雖有回落,但影響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持續時期較長。顯然,人力資本存量對于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從教育經費對GDP的沖擊來看,教育經費的增加將會對經濟增長呈現出負向影響,在第6年達到最大,后出現回升。一方面,教育經費對于人力資本而言是長期投資,其效果顯現需要較長時間,在短期內不能通過改善人力資本狀況而促進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政府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的增加對政府其他投資產生了擠出效應,有可能削弱固定資產投資水平進而抑制物質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從物質資本存量對GDP的沖擊來看,物質資本存量的提升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1-3年沖擊效果快速提升,在第4、5年達到最大,隨后稍有回落。結合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中物質資本存量和GDP存在顯著的雙向影響關系的結論,可以看出當前我國的物質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且經濟增長進一步擴大了物質資本存量規模。但從長遠來看,物質資本存量對GDP的拉動作用將會減弱。

從固定資產對GDP的沖擊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呈現出正向影響,但影響僅對短期有明顯效果,沖擊影響很快減弱??紤]到方差分解分析中固定資產投資將在長期成為人力資本變動的重要貢獻因素,顯然,擴大投資規模在長期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作用有限,但可以通過對人力資本的貢獻促進經濟增長。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1.促進國民收入分配向人力資本的傾斜,改善經濟增長結構不平衡的局面。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求我們改善當前以物質資本投資為主導的單一經濟增長拉動方式,應平衡物質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的規模,重視二者的協調配合。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提高勞動者分配的比重,幫助勞動者參與教育、培訓等提升自身素質的活動,實現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交互推動。

2.擴大人力資本社會投資規模,緩解政府財政教育支出壓力。要發揮政府在人力資本投資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個人、企業、社區等各方面的教育投資積極性,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的人力資本投資體系,這對于緩解政府教育經費支出壓力,加快教育事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3.提升勞動力健康水平,保障人力資本存量有效增加?;贘orgensno&Fraumeni終身收入法測度的人力資本存量,不能忽視提高個體預期壽命及健康程度對人力資本存量增加的影響。應建立健全醫療、養老、勞動保障體系,保障人力資本存量的有效增加。政府應改革并完善衛生管理體制和投入機制,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制定合理的政府財政在居民醫療支出的比例,合理調整醫療衛生資源結構布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全面提升全國人力資本健康質量提供基礎保障。

[1]王金營.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2]錢雪亞,等.中國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存量:基于總資本框架的估算[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3).

[3]李海崢.中國人力資本測度與指數構建[J].經濟研究,2010,(8).

[4]高鐵梅.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周期波動呈u型走勢——利用景氣指數和Probit模型的分析和預測[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6).

猜你喜歡
階數教育經費存量
確定有限級數解的階數上界的一種n階展開方法
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發布
存量時代下,房企如何把握舊改成本?
管好用好糧食倉儲企業職工教育經費
復變函數中孤立奇點的判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空間差異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為例
吉林存量收費公路的PPP改造
腐敗存量
盤活存量與擴大增量齊步走
關于動態電路階數的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